标准化皮肤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放射治疗后皮肤损害修复的影响

2017-08-09 05:25黄梨花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7年14期
关键词:放射治疗放射性皮损

黄梨花



标准化皮肤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放射治疗后皮肤损害修复的影响

黄梨花

目的:观察标准化皮肤护理干预在乳腺癌放疗后皮肤损害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16年12月行放射治疗的98例乳腺癌患者,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乳腺癌术后护理,观察组给予标准化皮肤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护理前后生命质量核心量表( QLQ-C30)评分及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皮损发生程度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QLQ-C30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准化皮肤护理在乳腺癌放疗后皮肤损害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在显著减轻患者皮损损伤程度的同时,还能改善患者生命质量和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促进护患关系和谐,值得推广。

标准化皮肤护理;乳腺癌;放疗;皮肤损伤

乳腺癌为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在全国相关性死亡病因中位居第二。放射治疗是预防乳腺癌局部复发的有效手段之一,无论是乳腺癌根治术还是保乳术后的治疗首先发生的放疗反应是皮肤反应。皮肤放疗反应的预防和处理是否得当,不仅影响治疗的顺利完成,而且关系乳腺癌患者生存质量与预后。临床报道显示,放射治疗后,有33%左右的患者会出现急性放射性皮损,乳腺癌患者在放射治疗过程中,有87%的患者会出现脱皮、红斑、溃疡以及神经病变等皮肤损伤[1]。因此,做好保乳术后放疗皮肤的护理,对于确保放疗的正常进行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尤为重要。本研究将标准化皮肤护理干预应用于乳腺癌放射治疗患者,探讨其对患者皮肤损伤修复的影响,旨在为临床乳腺癌放射治疗患者皮肤损伤护理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乳腺癌放射治疗患者98例,纳入标准:(1)患者均经病理检验确诊。(2)均为女性患者。(3)手术均为保乳术、乳腺癌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4)患者均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药物过敏史患者。(2)哺乳期妇女或孕妇。(3)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患者。(4)合并精神障碍患者。随机将80例患者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年龄31~65岁,平均(43.52±3.67)岁;乳腺癌分型为侵润癌8例,早期侵润癌17例,非侵润癌24例。对照组年龄30~64岁,平均(42.89±3.62)岁;乳腺癌分型:侵润癌9例,早期侵润癌18例,非侵润癌22例。两组患者在年龄、乳腺癌分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乳腺癌术后对有放疗适应症的患者给予放射治疗,采用直线加速器6MVX和9~12 Mev电子线混合照射,2Gy/次,5次/周,总剂量为50 Gy,靶区为患侧胸壁和锁骨上、下区和内乳区。保乳术患者切口局部加量10~16 Gy,分5~8次完成。

1.2.2 护理方法

1.2.2.1 对照组 实施常规护理。(1)心理护理。乳腺癌患者经历了从健康到癌症疾病的心理转型,加上手术、放化疗的创伤,心理脆弱、抑郁、恐惧、焦虑等,对周围的事情漠不关心,反应冷淡[2]。为避免患者的过度担忧,护士主动向患者讲解放射性治疗的原理、操作过程、放射中的配合要点等。为患者讲解反射性皮损的发病机制、预防措施等。给予患者同情和理解,为患者介绍同类病例恢复的效果,增强患者自信。(2)放疗前护理。在放疗前,护士对患者的皮肤损伤情况进行充分评估,采用分光光度法测量皮肤抗辐射反应能力,检测患者皮肤损伤程度,是否存在炎症,并告知患者在照射治疗前,需做好皮肤清洁工作。(3)放疗期间的护理。嘱咐患者在放疗期间需要保持皮肤的清洁和干燥,不要用肥皂、热水将标记清洗掉,避免标记不清或皮肤破损。(4)放疗后护理。放疗后要注意皮肤的保护,遵从医嘱指导用药,禁止涂抹酒精、碘酒等刺激性消毒药物,禁止抓挠皮肤[3]。

1.2.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标准化皮肤护理干预。具体如下:(1)放疗前皮肤防护。在患者进行放疗前,嘱咐患者摘掉随身佩戴的耳环、项链、钥匙、手表、假牙等金属制品,以免增加射线的吸收[4]。衣物应选择宽松、吸水、柔软的全棉内衣;保持皮肤标记的清晰和干燥,防止湿性反应。在放射前给予芦荟汁外涂放射野皮肤,预防放射性皮肤损伤。(2)放疗期间皮肤标准防护。①对于照射部分的皮肤,可以用软毛巾沾温水轻轻沾洗,禁止暴晒,禁止用热水浸浴,禁止用肥皂水擦洗,防止冷热刺激。② 在局部照射剂量达到20 Gy时,皮肤局部会出现发热、潮红症状,嘱咐患者要穿宽松干净的纯棉衣物,不要佩戴胸罩,避免摩擦刺激加重皮损[5]。③局部照射剂量达到40 Gy皮肤防护。在局部照射剂量达到40 Gy时患者皮肤开始表现为干燥、紧绷、烧灼以及瘙痒等症状,部分患者伴有色素沉着和轻度脱皮。禁止患者用手抓挠皮肤,不能涂抹刺激性药物。对于奇痒难忍的患者,可用手局部轻轻拍打,用婴儿止痒粉或薄荷粉轻轻涂抹。④照射剂量达到50 Gy时皮肤防护。此时,患者局部皮肤表现为充血水肿,并有水泡形成,严重者还会出现溃疡、渗血[6]。可给予局部红外线照射,对于皮肤破损严重的患者,给予保持清洁,必要时使用银离子辅料覆盖。(3)放疗后皮肤标准防护。①对于有渗出性皮损患者,给予干燥防腐,严重者可对病变出进行引流,并加用抗生素预防感染。也可以采用乙醇过滤吹氧治疗。②功能锻炼。乳腺癌患者进行手术和放射治疗后,其患侧上肢均有不同程度静脉回流受阻情况,局部皮肤抵抗力下降,影响受损皮肤的愈合。嘱咐患者站立后,手搭肩膀,在坐位时,抬高患侧,在卧位时,在患侧垫软枕,使得患侧高于心脏位置,促进血液循环。③饮食护理。患者在放疗后,因胃肠道反应,会出现恶心、呕吐、食欲下降等症状,进而会导致营养不良。护士加强对患者的饮食宣教,多食高维生素、高热量、高蛋白质和易消化的食物,多食新鲜的水果蔬菜,禁食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每天饮水量保持在2000~4000 ml,促进放疗期间毒素排除,减轻放射性区域皮肤损伤程度。

1.3 观察指标 (1)观察患者放疗后皮肤损伤程度,根据RTOG急性放射损伤分级标准[7]进行判定,0级:放射治疗前后皮肤无变化;I级:滤泡样暗红色斑、干性脱皮以及出汗等症状减少;II级:伴有鲜红色斑,触摸性疼痛,中度水肿;III级:出现凹陷性水肿,皮肤褶皱外皮肤油湿性脱皮;IV级:有出血、溃疡和皮肤坏死状况。(2)采用针对肿瘤患者制定的生命质量核心量表( QLQ-C30)[8]评定患者治疗前后生命质量,共有30个条目,前28个条目,每个条目为1~4分,最后两个条目为1~7分。总分越高表明患者生命质量越高。(3)患者出院前1 d,统计护理满意度,包括满意、一般和不满意3项。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等级资料的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放疗后皮损发生程度比较(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后皮损发生程度比较(例)

2.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QLQ-C30评分比较(表2)

表2 两组护理前后QLQ-C30评分比较(分,

注:两组患者护理前后QLQ-C30评分比较,组间、不同时间点、组间与不同时间点交互作用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表3)

表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例)

3 讨 论

女性乳腺癌的发病率逐年增加,而且逐渐向年轻化发展。对于乳腺癌的治疗,目前主要采取手术治疗和化疗、放疗及内分泌治疗。放射治疗是通过放射线杀死残留的癌细胞,可防止癌细胞向远端转移,达到局部控制和根治的目的。但在放射治疗的过程中,电离辐射会对蛋白质、脱氧核糖核酸等分子造成损伤,导致大分子断裂甚至NDA双螺旋结构复制紊乱和错误,最终造成放射性皮肤损伤[9]。

预防和早期治疗是减少和减轻乳腺癌放射性皮肤损伤发生和损伤程度的重点,做好局部皮肤护理和药物使用,对于预防放射性皮肤损伤的发生和发展尤为重要。分光光度法可以测定皮肤抗辐射能力,在放疗期间充分评估患者皮肤状况,给予针对性的标准化皮肤护理干预,既可以保证最佳治疗效果,也可以有效减少放射性皮肤损伤程度[10]。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以标准化皮肤护理,在患者实施放疗前,除卸掉身上的金属物质,衣着宽松舒适、保持皮肤和标记清晰外,给予芦荟汁涂抹,可有效减轻放射性皮损程度。在放射治疗期间,根据放射剂量和皮肤反应给予标准化护理对策。在放射治疗后,利用吹氧治疗,可改善皮损组织血氧状态,同时,还可以扩张局部皮肤的毛细血管,改善组织缺氧和血液循环,加速创面干燥,抑制细菌成长。对于有出血和溃疡的患者,给予抗生素治疗,可以有效预防感染。通过饮食干预,可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减少胃肠道反应和营养物质的丢失,提高机体免疫能力,更好地促进受损皮肤的恢复。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可预防放疗后皮肤损伤和肢体功能衰退。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后皮损发生程度明显较对照组轻,提示标准化皮肤护理可显著减轻放射性皮损程度。在QLQ-C30评分上,两组护理后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这与沈永菊等[11]研究报道结果一致,提示标准化皮肤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在护理满意度上,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显著提高,可能与观察组皮损程度低,生命质量提高和护理程度更为专业有关。

综上所述,给予乳腺癌放疗后皮肤损害修复患者标准化皮肤护理措施,在显著减轻患者皮肤损伤程度的同时,还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和患者对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和应用。

[1] Wernicke AG,Swistel AJ,Parashar B et al.Levofloxacin-induced radiation recall dermatitis: a case report and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Clini Breast Cancer,2010,10(5):404-406.

[2] 张 明,陈 琳,吴 琦,等.三乙醇胺乳膏预防乳腺癌放疗皮肤损伤的临床研究[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0,7(1):65-66

[3] Miller RC,Schwartz DJ,Sloan JA,et al.Mometasone furoate effect on acute skin toxicity in breast cancer patients receiving radiotherapy: a phase III double-blind, randomized trial from the North Central Cancer Treatment Group N06C4[J].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i,2011,79(5):1460-1466.

[4] 郭爱华,刘丽丹,陈东明,等.乳腺癌病人放射性皮肤损伤的护理现状[J].现代临床护理,2012,11(2):75-77.

[5] 邱云芳.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术后放疗皮肤影响研究[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7):1193-1194.

[6] 赵晓叶,郎静芳,秦立君,等.早期乳腺癌患者保乳术后放疗皮肤护理40例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2012,34(5):761-762.

[7] 王 毓,余丽君,徐利明,等.乳腺癌术后放疗患者健康知识掌握情况调查[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2):196-198.

[8] 邱家英,蔡红梅,杜 驰,等.乳腺癌术后放射治疗期间皮肤反应的预防与护理[J].四川医学,2012,33(12):2228-2229.

[9] 赵锐瑾,孙荣刚,孙秀珂,等.自制维生素E丙三醇悬浮液防护乳腺癌术后放射性皮肤损伤的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6,31(2):13-15.

[10]Ryan JL,Heckler CE,Ling M,et al.Curcumin for radiation dermatitis: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 of thirty breast cancer patients[J].Radiation Res,2013,180(1):34-43.

[11]沈永菊,翁剑侠,葛允荣,等.标准化皮肤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放疗后皮肤损害的疗效观察[J].中华全科医学,2016,14(5):858-859,878.

(本文编辑 刘学英)

523000 东莞市 广东东莞市人民医院放疗科

黄梨花:女,本科,副主任护师

2017-03-29)

10.3969/j.issn.1672-9676.2017.14.045

猜你喜欢
放射治疗放射性皮损
居里夫人发现放射性
广东放射治疗辐射安全现状
中医治疗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研究进展
A Meta-Analysis of Treating Radiation Proctitis by Retention Enema with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咽及喉部鳞癌放射治疗技术研究进展
胸腺瘤放射治疗研究进展
来自放射性的电力
面部皮损的组织病理对其美容治疗及效果的影响研究
寻常型鱼鳞病患者皮损中间丝聚合蛋白及其基因的改变
颅咽管瘤放射治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