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组织契合理论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2017-08-09 05:25刘慈花庄荔荔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7年14期
关键词:医护人员价值观护理人员

刘慈花 余 蕾 庄荔荔



个人-组织契合理论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刘慈花 余 蕾 庄荔荔

目的:探讨个人-组织契合理论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4年9月~2016年10月,采用前后对照的方式,即个人-组织契合理论在我院护理管理中应用前、后,分别采用问卷评定量表方法进行评价。结果:研究组护理人员的个人-组织契合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人-组织契合理论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个人-组织契合理论;护理管理;应用效果

早在上世纪末,就有学者[1-2]对个人-组织契合理论提出了完善的定义,提出个人-组织契合是指在以下3种情况下个人与组织之间体现出来的相容性:至少有一方满足了另一方的需要(也称补偿性契合);他们有相似的特征(也称相似性契合);以上两者都具备。由此可见,个人-组织契合理论是将个人和环境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独具优势地解释人的行为,即个人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将“个人-组织契合理论”引入到医学领域的护理管理中,对护理人员的专业化水平的提高有着积极作用,并且在临床上也取得了成效。鉴于此,本研究就个人-组织契合理论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分析,以期为其护理管理提供临床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于2015年10月开始将个人-组织契合理论应用于护理管理中。本研究将2014年9月~2015年10月期间的65名护理人员设为对照组(未实施个人-组织契合理论护理管理),其中男11例,女54例;年龄20~48岁,平均年龄(31.43±4.52)岁;学历均为中专及以上。将2015年11月~2016年10月68名护理人员设为研究组(实施个人-组织契合理论护理管理),其中男13例,女55例;年龄20~46岁,平均(31.28±4.46)岁;学历均为中专及以上。两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仅按照常规方法进行护理管理。研究组则从2015年10月开始对相关护理人员进行个人-组织契合理论为期1个月的培训,并从2015年11月开始正式将个人-组织契合理论应用于护理管理中,具体如下:

1.2.1 录用与医院相关科室契合度较高的医护人员 录用是员工进入企业的第一步,因此在医院护理管理中可围绕医院相关科室的组织契合度来有针对性的展开招聘,不能仅仅局限于“能力至上”的传统模式,而往往忽视了其他特征,比如个人价值观、个性特点、对组织价值观的认可度等。这就造成了医护人员和相关科室之间(个人-组织)契合度不足,缺乏深入地了解和沟通,从而造成个人与组织脱节或无法交融。因此,录用与医院相关科室契合度较高的医护人员是提高护理管理,促进护理质量的重点。所以,医院在录用员工,或相关科室分配新的医护人员时,可将个人-组织契合度理论作为参考标准之一,以提高其护理管理质量。

1.2.2 根据个人-组织契合理论培训人才 医院应有计划地围绕个人-组织契合理论对医护人员进行培训,主要包括:学习并认同医院的组织价值观及各方面的特点,如医院的使命、工作关系、法规政策、医患关系、目标价值观等,从而更有效地实现个人和组织之间的契合。因此,在个人-组织契合理论的护理管理中,应针对医护人员的职业发展需要进行培训,帮助医院医护人员制定并规划职业生涯,将医院的发展目标与医护人员的个人发展目标相协调,建立好个人与组织的契合双赢关系。此外,还要特别注意对医护人员个人与组织间价值观、能力度及工作方式的协调及监测,定期考察其医护人员的价值观、职业观及相关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变化。

1.2.3 将个人-组织契合度理论纳入业绩考核中 大量研究表明[3-4],个人-组织契合度与员工业绩公平感知呈正相关。因此,在制定业绩考核及薪资待遇等问题时,应该高度重视员工的个人反馈意见,即个人期许,从而增加员工在业绩评估及考核时的参与感,方能真正做到将员工的需要和组织的目标都反映在业绩考核及护理管理中,最终使其医护人员对医院有高度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以减少其离职念头。同时,通过将个人-组织契合度理论纳入业绩考核中,通过其业绩考核而不断地引导医护人员的个人价值观与组织价值观相契合,从而根据其考核指标来有针对性地规划自己工作。另外,员工对于薪酬还是比较重视的,因此在护理管理中可以考虑将其纳入个人-组织价值观,从而提高员工对企业组织的“忠诚度”。

1.2.4 合理配置医院资源,加强医院护理管理 医院对医护人员的支持是医护人员愿意留在医院,并为医院做出贡献的重要原因,因此要想提高医护人员的个人-组织契合度,则必须对其职业发展水平较低的医护人员实施基于能力契合的管理,为其创造条件,帮助其提升能力契合水平。而对于职业发展水平较高的医护人员,则应该实施基于价值观契合的管理,通过医疗机构或科室核心文化体系建设等方法,增加医护人员对其核心价值观的认可,从而提高个人-组织间的价值观契合,以达到吸引人才、保留人才的目的。简言之,医院应以个人-组织契合理论为切入点,合理配置医院资源,加强医院护理管理,通过不断完善医院医护人员的核心价值观体系、培训体系、激励体系、绩效管理体系、职业规范体系等,使其个人与医院组织的文化建设契合,从而提高医护人员对医院核心价值观的认可,增加医院对医护人员的支持。

1.3 评价工具 参考相关文献[5-6],制定“个人-组织契合度量表”对两组护理人员进行评价,问卷调查发放前,先征得护理人员的同意,并认真讲解问卷调查的内容及目的,并向其保证仅用于科学研究,不会对外泄露,两组均发放“个人-组织契合度量表”且均当场回收。该量表共计包括“员工尊重”“外部适应”“创新精神”“绩效取向”“安定守成”5个维度共31个项目,每个项目分别对应“非常不同意(1分)”、“不同意(2分)”、“同意(3分)”、“很同意(4分)”、“非常同意(5分)”五个选项,共计31~155分。即评分越高,则个人-组织契合度越高。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或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 果(表1)

表1 两组护理人员个人-组织契合度量表评分比较(分,±s)

注:1)为t值,2)为t’值

3 讨 论

其实,个人-组织契合理论的核心理论基础是价值观-行为理论和个人-环境契合理论。价值观-行为理论从根本上解释了价值观的本质以及其之于组织行为学中研究个人行为的重要作用,从而与个人-环境契合理论相结合,以此为个人-组织契合与行为的关系奠定了基本的理论基础。换言之就是,个人-组织契合理论是一种以价值观-行为理论为契合内容的个人-环境契合理论,通过影响一个人对于环境的态度来影响其在环境中的行为。

根据个人-组织契合理论对现代医学的护理领域采取差异化的护理管理,即[7]:第一,录用与组织契合度一致或相似的员工;第二,根据个人-组织契合理论培训人才;第三,将个人-组织契合度理论纳入业绩考核中;第四,合理配置医院资源,加强医院护理管理。并且,个人-组织契合理论的应用,还会对医院的护理管理产生一定的启示,如采用契合模式进行招聘或岗位培训、为员工提供满足其需求的酬劳、针对护理人员的个体特征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等。从而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性及患者家属的满意度,进而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护理管理。这与本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研究组个人-组织契合度评分为(122.26±10.13)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这提示,个人-组织契合理论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大力推广。

综上所述,个人-组织契合理论能够让现代医院的护理管理提升一个层次,从而为广大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以促进其健康预后。

[1] 郭文臣,孙 琦.个人-组织职业生涯管理契合:概念、结构和动态模型[J].管理评论,2014,26(9):170-179.

[2] 张明吉,王 伟,王泳仪,等.社区卫生人员的个人-组织契合度分析[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6,9(3):27-32.

[3] 石永乐,李继平.个人-组织契合理论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现状[J].中华护理杂志,2016,51(5):622-624.

[4] 曲 庆,高 昂.个人-组织价值观契合如何影响员工的态度与绩效-基于竞争价值观模型的实证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13,16(5):4-15.

[5] 刘彦慧,王珊珊,刘洪伟.基于契合理论的护士专业护理实践行为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10):1172-1176.

[6] 于维娜,樊 耘,张 婕,等.需求-供给契合对组织认同影响的差异性研究[J].管理科学,2015,28(6):65-79.

[7] 王泳仪,张明吉,严 非,等.个人组织契合理论及其在卫生人力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资源,2016,19(5):410-412.

(本文编辑 冯晓倩)

516400 汕尾市 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彭湃纪念医院护理部

刘慈花:女,本科,主管护师

2017-1-11)

10.3969/j.issn.1672-9676.2017.14.057

猜你喜欢
医护人员价值观护理人员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帮助医护人员处理好四种关系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护理人员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作用观察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平衡计分卡在手术室护理人员绩效考核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