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粉

2017-08-10 09:47郗文倩
河北教育(德育版) 2017年4期
关键词:白皙肤色米粉

○郗文倩

中国古代服饰文化

脂粉

○郗文倩

中国女性以白为美,这种观念根深蒂固,可追溯至《诗经·卫风·硕人》,诗中描写美人庄姜“手如柔荑,肤如凝脂”,柔荑是茅草刚长成尚未破苞叶而出的嫩穗,用来比喻手指纤细柔白;古人食用提炼过的动物油脂,凝固的油脂细腻而润白,是理想的肌肤质感。近些年来受西人影响,有推崇小麦肤色,甚至也有人用灯把自己“晒”成巧克力美人,然而都是小打小闹,人们还是普遍坚信“一白遮百丑”。

庄姜皮肤白嫩,是不是化了妆?《诗经·卫风·伯兮》说女主人公蓬头垢面,只因丈夫出征在外,打扮了又给谁看呢?“岂无膏沐,谁适为容”,这“膏”就是润肤油之类。故那个时代,庄姜日常当也涂些油脂保养润肤的,至于肤白是不是搽了粉可就不得而知了。从现有资料看,直到春秋时期才有“造粉”的说法,这“粉”即妆粉,战国以后,敷粉就变成很普遍的化妆方式,汉初有部字书《急就篇》,相当于《新华字典》,里面罗列的化妆品名称就有脂有粉,脂令皮肤润泽柔滑,粉则为铅粉和米粉,“皆以傅面取光洁也”(唐颜师古注)。

制作铅粉和米粉不是简单的碾碎成粉。铅粉含有铅、锡、铝、锌等多种金属成分,这些矿物质要填加醋酸之类经化学反应后才能成粉。这有类古人炼丹,是需要较高的技术工艺的。相比而言,米粉技术含量不高,但很麻烦。挑上好的米,经过淘洗、水浸、熟研、搅拌、取汁、过滤、沉淀、重研、澄清、去水、晒干等一系列过程,好像制作淀粉一样。两种妆粉各有优劣,铅粉附着力强,但有微毒,长期敷面会使肤色变青;而米粉天然健康,但易掉落,所以常常要加油脂或与铅粉混合着用。后来,为了弥补上述缺陷,人们还以珍珠、蛤蜊壳、滑石等其他一些天然物制妆粉。总之,为了美白,人们也算绞尽脑汁了。

有了脂粉,再加上些鲜花配制的香料,这敷面的玩意儿就不再是淀粉、矿粉而是典型的化妆品了。《金瓶梅词话》第二十九回说到,为讨西门庆欢心,潘金莲敷粉:“搽的白腻光滑,异香可爱”。女为悦己者容,涂脂抹粉并非生活必需,却很早就成为女性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恰因其负担着情感需求,人类文化中很大一部分成果都是如此。

也并非只有女性才涂脂抹粉,历来都有男子颇好于此。只不过,史上所载这些男子大都出入于宫掖,受闺阁之风影响,或者本身就有些阴柔之气的。比如《世说新语》记载何晏少为曹操收养,长期出入于宫禁,成人后,美姿仪,尤以肤色白皙引人注目。魏明帝总怀疑其敷粉,有次大夏天的,故意让他吃热汤面,待吃得大汗淋漓后,亲自用红手巾为他擦汗查验,没想到“色转皎然”,意思是擦过之后,肤色明亮白皙如玉,可见是天生的。不过,按照《三国志》引《魏略》的说法,“何晏性自喜,粉白不去手,行步顾影。”是说他虽肤白,可还是喜好敷粉的,颇有顾影自恋的倾向。南北朝时期的男子,确实曾流行以肤色洁白如妇人为美,故涂脂抹粉甚至搽抹胭脂。不过这种妆容也被很多人视同妖异,颜之推就看不惯,《颜氏家训》云:“梁朝全盛之时,贵游子弟,多学无术……无不熏衣剃面,傅粉施朱。”他告诫族内子弟:这些都是反面典型,莫要效尤。

唐国强年轻时曾在《孔雀公主》里扮演面白俊俏的王子,影片上映后,老幼妇孺皆津津乐道,称其为“奶油小生”,后来竟成为缺乏阳刚之气的代名词,其演艺事业也一落千丈。而如今娱乐圈里又有一批男演员白皙清秀,被称“小鲜肉”,却受到热捧。古往今来,流行风尚也真应了那句老话:风水轮流转,明年到我家。

猜你喜欢
白皙肤色米粉
沙坊米粉香
兴安米粉趣谈
肤色(外一首)
一幅画
Conversation in a house
人的肤色为什么不同
为什么人有不同的肤色?
奶香蔓越莓米粉球
阳光防御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