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结构改革下辽宁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路径研究

2017-08-26 07:54张悦李姝林芳
经济师 2017年6期
关键词:转型升级供给侧改革

张悦+李姝+林芳

摘 要:装备制造业是影响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性产业之一,是为我国制造业长远发展提供动力的源泉。建国之初,国家就重点发展东北地区的装备制造业,辽宁省作为东北三省的龙头老大,更是担负着包括装备制造业在内的工业产业发展的重任。但随着改革开放和我国加入WTO以后,市场经济逐渐取代计划经济并成为经济发展的主体,原有的工业产业亟须转型升级。通过对辽宁装备制造业缺乏自主创新能力、企业聚集不足、R&D投入较少、产业结构不合理、体制机制不完善等问题进行剖析,提出在供给侧结构改革下辽宁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路径。

关键词:辽宁装备制造业 供给侧改革 转型升级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7)06-063-03

装备制造业包括航天航空、兵器、船舶和电子工业等产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建国以来装备制造业为辽宁省GDP做出巨大贡献。近些年来,由于东北地区深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导致国有企业不能有效进行产业转型升级,辽宁地区的装备制造企业更是面临诸多问题。因此,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角度出发,探究辽宁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实现资源有效合理配置,是推动辽宁地区经济快速发展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一、供给侧结构改革下辽宁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观点综述

2015年12月辽宁省政府颁布了《中国制造2025辽宁行动纲要》,提出以发展航空航天设备、海工装备、智能机器人、数控机床等领域为首要任务。从传统机械制造向高端装备制造转变,由单一、短链条的产业模式向长链条模式演进,由封闭型企业制造向开放型制造转化。

2016年11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中研究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案,为辽宁省装备制造行业结构性优化升级、产业升级指明了方向。国内学者对于辽宁装备制造业如何在供给侧结构改革下实现转型升级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吕富彪{1}提出企业自主创新是促进遼宁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必要驱动力。刘春芝{2}等人通过对辽宁装备制造业产业集聚度和贸易比率的比较,从存量改革入手提出依靠内生发展实现产业升级。王维{3}等人研究在不同所有制下东北老工业基地创新驱动要素所发挥的作用大相径庭。魏江{4}等人提出应大力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促进企业自主创新和提高企业运营和协调能力。贾康{5}等对我国“十三五”规划的供给侧问题进行研究。狄莎{6}研究东北地区装备制造业存在创新不足、企业聚集程度不够、缺乏核心竞争力等问题,提出了相应解决对策。

二、辽宁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突出问题

辽宁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面临较多问题,只有摆脱这些限制才能真正实现产业升级。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我国投入4万亿以维持经济正常运行,这些资金大多流向基础设施建设,而装备制造业作为我国军民用设备的基础性领域获得国家和地方政府大量资金。但装备制造行业依然不景气,辽宁省亟须从供给侧角度改变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改善产业结构,从而扩大辽宁装备制造产品的销量并有效地提高经济发展水平。

(一)缺乏自主创新能力

基于雄厚工业基础的辽宁省在装备制造业方面不容小觑,但依然存在中低端产品产量大,高端产品质量不高的问题,仅有高端设备“外壳”,配套设施不完善严重制约了装备制造业的发展。辽宁装备制造业产学研方面相对薄弱,内在的自主知识产权较少,一些主要的创新科研技术都集中在国企或大型企业,龙头企业大规模扩张的同时也挤压了中小企业,这种不健全的行业模式严重制约装备制造行业整体发展。装备制造业在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方面依然依赖国外发达国家。美国作为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龙头老大,不仅在技术、知识产权方面具有核心竞争力,在品牌、服务方面也遥遥领先。而中国装备制造尤其是在辽宁省,仍依靠引进发达国家高新技术,陷入引进——消化——吸收——创新的怪圈,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另外,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有待加强,科技人才是企业自主创新的动力源泉。近些年来,辽宁地区举办多场高校与企业洽谈会,设立专项资金为达成协议提供便利条件,但现实成果没有预期目标理想,一些科研成果没有以市场为导向,产品技术含量没有达到占领市场的程度。2016年沈阳地区相继接待了国外346个访问团,这些国外企业均有意向来辽投资。虽然辽宁地区吸引外资能力日渐加强,但由于外商企业“技术锁定”,对他们的知识产权有较强的保护意识,不仅与外资企业本土的商家保持紧密联系,而且这些发达国家限制高端技术设备产品出口至中国。比如美国就出台了“美国出口管理条例”和“美国出口管制商品清单”,限制计算机、航空航天、材料等十个领域的出口,严重影响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长远发展,导致辽宁装备制造产业享受不到技术外溢所带来的丰厚利益。

(二)企业聚集不足

辽宁装备制造产业规模庞大,多为国有企业、国有控股企业和大中型企业,企业内部通过规模经济降低成本,但缺乏外部效应,企业之间联系较少,缺乏专业化分工和有效合作,无法实现企业间共享人力、物力资源。辽宁省拥有众多装备制造企业,以大连和沈阳为首的产业园区孕育了包括沈阳机床集团、北方重工、大连重工、机器人等企业,沈阳装备制造业和大连海工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已经初具规模,但产业园区的交流、合作方面并不明显,处于单打独斗的状态,各装备制造企业间聚集度有待提升。2016年3月我国政府决定在沈大等建立3个国家自主示范区域,促进辽宁地区装备制造业向自主创新方向发展,提升辽宁装备制造产品在国际范围内的品牌竞争力和影响力度,实现集中发展、各环节突破。但较我国其他地区装备制造企业而言呈现规模较小等问题,华晨宝马集团虽在辽宁名列前茅,但与一汽大众的销售额相比仍相距甚远。而且这些企业产业链条较短,没有实现上、中、下游产业链相互结合,大型装备企业与中小型企业割裂开来,与南方装备制造业相比,在价格、质量方面明显优于辽宁地区,南方装备制造的零部件企业逐渐取代辽宁地区的中小型企业,由于辽宁机制体制问题,一些高端技术人才更愿意去南方大中型企业就业,甚至出现一人带动一个团队的现象,导致辽宁装备制造业人才流失。辽宁省高端装备的国企和大型企业虽然发展迅速,拥有大量专利和知识技术产权,但没有形成本地相应的配套产业链条,出现一种“集而不群”的现象。这种情况不利于辽宁装备制造行业产业升级。

(三)R&D投入不足

我国装备制造业规模已初步形成,以长江三角洲、珠三角和环渤海湾的辽宁、山东为主要生产基地,长江三角洲地区已经形成了产学研一体化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群,辽宁地区是以数控机床、航天航空、海工装备和机器人为主的装备制造业聚集区,北京是高端装备制造业的产业聚集地,数控机床、卫星和航空航天行业较为突出,近些年来我国中西部地区装备制造业日渐突出,陕西、山西、四川等地区以发展智能装备和轻轨道为主。每个地区的资金投入也是相差甚远,这不仅包括政府投入,各地区企业融资能力也大相径庭。虽然辽宁高新技术产业每年都会得到政府的财政拨款,但是与国内其他省份相比仍有明显不足,这对辽宁装备制造业产业创新升级会产生巨大压力。表1列举了2015年各省份政府科技支出情况,由表1可见辽宁省的科研投入位于全国中后部。近些年来,辽宁地区的科研成果不足,导致辽宁原有的高端制造业向南方转移。高端裝备业的许多零部件都靠国外进口,科研能力不足制约了辽宁装备制造的长远发展。另一方面,科研经费投入不足还表现在人力资源匮乏方面,在我国装备制造业国企中技术人员不超过35%,高级技术工仅占3.5%,相比之下,美国装备制造业高级工占比达到40%左右,在辽宁地区更是如此,加之由于计划经济的蔓延、体制机制不完善等原因使装备制造业高端技术人才外流,导致辽宁装备制造企业存在中高端人才众多,而顶级人才稀缺的现象,本土人才远远不能满足快速发展的高端装备制造业需求。

(四)产业结构不合理

在“一五”规划时期,辽宁就成为我国规模相当、门类齐全的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其中以炼铁、重工业制造为优势产业,工业急剧发展带动了辽宁地区GDP快速增长。从改革开放以来,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工业发展区域,辽宁作为东北三省的先行者肩负着重工业发展的使命。21世纪中国加入WTO以后,原有的计划经济已经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体制,2008年的金融危机过后,暴露出辽宁产业结构不合理等诸多问题,这对于以制造业为主的辽宁省来说是一次巨大挑战,加快产业升级尤其是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全面升级刻不容缓。目前,辽宁省第二产业占GDP比重的1/2左右,而包括装备制造业在内的高端制造业增长值较低,中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产量不足的产业结构不合理现象凸显。就资源密集度角度来说,辽宁装备制造业多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市场占有率不足,不能满足国际市场对高端装备制造产品的需求。在产业资本结构方面,投融资能力不足和资本运营效率低,使得资源没有在装备制造业完全发挥作用,造成资源严重浪费。而且辽宁高端装备制造存在基础材料、工艺和零部件发展不完善等问题,配套设施跟不上高端装备技术的发展,导致我国高端机床设备90%零部件需要进口,智能装备70%依赖进口元器件,我国虽有高端技术的主机设备,但配套的绝大部分零器件都需要进口。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低质量、低效率的中、初级工业产品已经不能满足社会需求,为加快我国经济增长亟须工业产业升级,装备制造业为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需要调整结构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

(五)体制机制不完善

东北地区长期以来受计划经济影响比较严重,各地方政府对国有企业的过度管制现象层出不穷,装备制造业作为辽宁地区国民支柱性产业也深受其影响,多年来辽宁政府一直是“经济建设型”政府,对企业层面的经济活动干预过多,政府在国企当中往往处于决策者的位置,而不是服务型政府,经常忽略了市场机制在资源合理有效配置中的重要作用,政府本应是优化市场环境、提倡市场经济、服务于企业的维护者形象,但对于辽宁装备制造等国企而言,政府出现管辖过度、资源配置不合理等体制机制问题,辽宁省装备制造业的转型和发展急需政府角色职能转变,减少对微观经济的影响力度,为企业提供良好的市场发展环境。

三、供给侧结构改革下辽宁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路径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依靠人口红利和拉动需求促使经济高速发展,但一直以来都是从需求侧角度加快经济增长,目前拉动需求所发挥的作用已经不足以促进经济快速发展,传统的需求管理体系需要优化,我国亟须改善供给环境、优化供给结构,只有从供给角度出发才能实现经济长期稳定增长。一套供给侧改革方案应运而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11月10日提出的从供给角度优化产品质量以适应市场经济的战略规划。辽宁装备制造业面临以上诸多问题,应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产业集聚、调整产业结构、加快政府职能转化角度加快供给侧改革步伐。

(一)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1.扩大R&D投入。政府应扩大对辽宁科研项目的财政支出,以鼓励辽宁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提高科研水平以满足国际范围内对我国装备产品的需求,从供给侧角度优化产品质量,实现装备制造业产业升级,由中初级产品向高端创新产品转化;同时扶植中小企业建立自己的科研研究中心,以达到企业之间互联互通,科研成果、技术和人才资源共享,降低企业科研技术成本的目的。

2.促进企业与高校联合。人才是一个企业技术进步的重要资源,同时又很容易被忽略和埋没。辽宁装备制造为实现研发高新装备制造产品和拥有较多知识产权,必须注重技术人才的培养,辽宁省有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大连海事大学等多所名校,企业可联合高校建立自己的产学研平台,为高校学子提供工作岗位的同时也为企业注入了新鲜血液,可联合高校实施定向培养计划,企业科研人员有机会进入高校进行系统学习。

3.培养创新意识。加强辽宁装备制造业企业自主创新意识,只有加大科研资金投入、重视知识产权和加快产学研一体化,才能优化产品质量、加快装备制造业技术进步和提升品牌知名度。要转变只重视数量而忽略质量的旧理念,突破思维禁锢,把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能力作为企业考核标准,以供给侧改革为核心,以建设企业研发中心为立足点,加快实施辽宁装备制造业产业转型升级。

(二)促进产业集群

建立辽宁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实现规模效应,以发展大中型企业为主,带动周边中小企业共同发展,实现企业之间互联互通,通过外部效应达到降低企业成本的目的。实施国有企业改革,实现以国企为主导协同民营、私营企业共同发展的产业集群。产业聚集不是简简单单把各个企业划分在一个产业园区,而是增进企业间技术交流、资源共享、人才共享,与当地科研机构、高校和其他机构融合在一起,形成产学研一体化平台。可提倡企业之间互相控股,促进资产重组,降低科研总成本,使高新技术在企业间自由流动。同时注重高端、智能、绿色装备制造业集群建设,《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实施制造业升级改造重大工程包的通知》提出要发展绿色环保、智能改造、航空能力建設和电子信息建设等高端智能装备制造产业。目前,沈阳响应政府号召已有中德产业园雏形,辽宁省政府应加快国外企业来辽投资以建立高端装备制造业产业园区。另外,辽宁装备制造业产业链短,上游与下游企业往来较少,通过兼并重组延伸其产业链,在辽宁地区实现以沈阳为主的汽车装配制造行业、以大连为主的航天航空、船舶制造业和以鞍山为主的钢铁生产企业,以三大城市为中心带动周边企业快速发展。

(三)调整产业结构

国家颁布的“十三五”规划中强调“实施创新、改革、市场、开放驱动”的四驱动战略,结合《中国制造2025辽宁行动纲要》,辽宁应注重调整装备制造业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着重发展辽宁地区高端装备制造行业,延伸产业链条和优化产业空间布局相结合,利用“互联网+”促进信息和装备行业相融合,快速发展电子信息以实现装备制造业产业升级。

1.应大力发展高端装备业并研发高新技术装备产品,提高优质产品占整个装备制造业产品的比重。加大对高端产品的研发投入,以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优势引领辽宁装备制造业走出国门。而且辽宁装备制造业应加快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密集型产业的转化。多年以来我国装备制造业产品都是以成本低廉的中初级产品占领市场,如今国际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提升产品质量势在必行,中初级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已经满足不了市场需求,况且我国劳动力成本逐年上升,大量劳动密集型产品已经不适合在我国生产,只有科技含量高、精密的高端装备制造才能使辽宁航天航空、船舶制造、触控机床和机器人等装备企业占领国际市场。

2.应着力发展生产性服务行业。中央“十二五”纲要将金融行业、交通运输、电子信息和科技服务归为生产性服务行业。生产性服务行业会对生产性企业的生产效率和产业竞争实力有一定的影响,要实现辽宁装备制造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引导其向节约型生产方式转化,实现产业升级,必然要加快生产服务性行业的快速发展。

(四)加快政府职能转变

辽宁装备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已经不是激发需求的阶段,应从供给角度发挥作用实现产业升级,供给侧改革的首要任务应放宽政府管辖,加快政府体制机制创新,让市场经济在资源配置中发挥重要作用,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以实现辽宁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同时加大对基础设施、配套产业链、科技和教育领域的资金投入,利用“互联网+”技术优化产业结构、空间布局、科技研发等,政府应重视知识产权运用,鼓励企业多自主研发。在引进国外科研技术同时,能够实现产学研相结合,将知识产权和专利应用到生产运营中,实现技术创新。为维护市场良好、有序、高效地运行,应限制装备制造行业垄断行为,让中小企业在市场经济大环境中有利可图,形成辽宁上、中、下游装备制造行业完整产业链。

注释:

{1}吕富彪.加快辽宁装备制造业创新驱动协同发展的对策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16(4):60-63

{2}刘春芝,史建军,边恕.辽宁装备制造业比较研究——存量改革与内生发展[J].财经问题研究,2015(12):138-143

{3}王维,金娜,钟川.不同所有制下装备制造企业创新驱动要素差异化比较研究——以东北老工业区企业为例[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5(21):42-47

{4}魏江,李拓宇,赵雨菡.创新驱动发展的总体格局、现实困境与政策走向[J].中国软科学,2015(5):21-30

{5}贾康.“十三五”时期的供给侧改革[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5(6):12-21

{6}狄莎.东北装备制造业优化升级[D].2015.5

(作者单位:1.沈阳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沈阳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辽宁沈阳 110000)

(责编:若佳)

猜你喜欢
转型升级供给侧改革
乡村传统财会工作转型升级的思考
关于支持小微企业转型升级路径的思考
房地产开发模式转型升级路径
房地产去库存有何妙招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人才领域也需“供给侧改革”
韩媒:抓住中国“供给侧改革”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