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生数学学习力的策略

2017-08-26 00:09梁桂玲
师道·教研 2017年8期
关键词:毅力学习动机平行四边形

梁桂玲

学习力是指一个人或一个组织学习的动力、毅力、能力的综合体现。小学阶段是学生智力发展、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各方面能力提高的重要时期,因此提高小学生数学学习力显得比较重要。本文从三个方面阐述提高小学生数学学习力的策略。

一、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

学习动力是指自觉的内在驱动力,主要包括学习需要、学习情感和学习兴趣。

1.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可以从评价、合适的导入方式、生活实例与数学学习相结合等方面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培养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指激发学习个体进行并维持学习活动,直至该学习活动达到某一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和内部心理状态。《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应是学习的主人,要想使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人,那就要调动学生学习的动机。学习动机直接影响着学习,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是非常重要。

二、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毅力

学习毅力,即学习意志,是指自觉地确定学习目标并支配其行为克服困难实现预定学习目标的状态。它是学习行为的保持因素,在学习力中是一个不可或缺的要素。许多学生之所以成绩不好,原因就是意志品质太差,遇到困难就退缩,碰到干扰就妥协,使学习上很多好的想法坚持不去,半途而废。所以在数学学习中只有拥有坚定的意志品质,才能确保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1.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就是要养成好习惯。”学习习惯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学习个体通过反复练习而形成并发展成为个体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培养毅力要从日常小事做起,要自觉克服身上的不良习惯,如懒散、贪玩和畏难思想,要时刻提醒自己该做什么,要经常命令自己科学地休息,经常督促自己的工作和学习。从一点一滴的小事上,逐渐战胜自己,并坚持到底,就能使自己成为一个有毅力的人。让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培养良好学习习惯是小学阶段的关键期。

2. 学生在学习竞争中,锻炼毅力。学生基本都有“好胜”的特征,教师要创设“成功”的平台,让学生获得从老师和同学认同中得到的喜悦和快乐。学生这种良好的学习欲望下,积极的学习状态中,老师适当地加以利用,达到意想不到的学习效果。例如把全班按分成几个学习小组,小组成员课上回答问题、作业正确率、单元测试、竞赛活动等都成为小组加分条件,当每个月选位置时,小组就能以分数高低有优先选择权,从而锻炼学生学习的毅力,使得学生养成一直不松懈的学习态度。

三、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能力

学习能力,是指由学习动力、学习毅力直接驱动而产生的接受新知识、新信息并用所接受的知识和信息分析问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智力,主要包括感知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等。相对于学习而言,它是基础性智力,是产生学习力的基础因素。數学知识的学习过程是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来提高数学学习能力。

1. 在动手操作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小学生天生爱动,一节课中如有操作项目,整节课气氛高涨。教师可挖掘教材中可操作的素材,让学生在画一画、摆一摆、剪一剪、折一折把数学中抽象的概念,在学生动手活动时加深理解。例如在教学“三方形面积计算”时,我让学生拿出长方形纸折出两个三角形,发现三角形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再次操作,剪下两个三角形,拼一拼完全重合,再次发现三角形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经过折一折、拼一拼以及仔细观察,学生在轻松愉快地动手过程中,很快就得出三角形面积公式。所以,让学生加强动手操作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方法,也是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

2.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与引导者。在传统的教学中老师不敢放手,怕学困生跟不上,课堂变成满堂灌。其实教师要相信学生有独立自学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例如在教《圆的面积》时,可让学生尝试拼成学过的图形。学生们经过剪拼,拼成的有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经过讨论、发现,最后得出结论:圆的半径相当于长方形的宽,圆周长的一半相当于长方形的长。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思维,为学生获得良好的数学学习能力提供有利的途径。

猜你喜欢
毅力学习动机平行四边形
我懂得了坚持与毅力
毅力号来了
How to Get Slim?
平行四边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如何激发初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
“平行四边形”创新题
对一道平行四边形题的反思
判定平行四边形的三个疑惑
大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的相关研究
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