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伤椎固定与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疗效对比

2017-08-27 02:44朱贤友路绪超吴威石志伟孟双全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7年6期
关键词:经伤椎伤椎腰段

朱贤友 路绪超 吴威 石志伟 孟双全

(河南省开封市第二人民医院 开封 475002)

跨伤椎固定与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疗效对比

朱贤友 路绪超 吴威 石志伟 孟双全

(河南省开封市第二人民医院 开封 475002)

目的:对比跨伤椎固定与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80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按照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5例接受经伤椎固定治疗,对照组35例接受跨伤锥固定治疗,对比两种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平均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术后VAS和JOA评分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Cobb角明显小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椎体校正丢失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疗效优于跨伤椎固定。

胸腰段脊柱骨折;跨伤椎固定;经伤椎固定;治疗效果

跨伤椎固定和经伤椎固定是临床中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两种常用方法,本文将这两种方法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显示,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效果更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3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80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按照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45例,男27例、女18例,平均年龄(43.55.5)岁,伤椎分布:T1216例、L120例、L29例;对照组35例,男23例、女12例,平均年龄(42.65.3)岁,伤椎分布:T1211例、L119例、L25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确诊为胸腰段脊柱骨折,损伤位置位于T11~L1、L1~L5、T1~T10者;符合影像学检查标准者;致伤原因均为意外伤害所致者;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标准:病理性骨折患者;骨质疏松患者;非自愿参与研究的患者;合并存在其他类型严重疾病的患者。

1.3 治疗方法 手术需要全麻,体位为俯卧位,将患者的骨盆、胸骨柄这两个位置垫高,后正中入路,以骨折脊椎作为重心实施微创入路,充分显示患者伤椎的结构和状态,之后采取对应手术方式。

1.3.1 对照组 采取跨伤椎固定治疗:取4枚椎弓钉,两两分为一组;先将一组放置在伤椎上方,再将另一组放置在伤椎的下方,完成初步固定;取纵向连接棒连接,完全放置后撑伤椎两侧,之后进行固定并校正后凸畸形[1]。

1.3.2 观察组 采取经伤椎固定治疗:伤椎上下需要分别放置2枚螺钉;另外选择2枚螺钉,注意长度相对于上一椎体使用的螺钉要短5 mm,以防止伤椎内部的骨块受到挤压,将螺钉置入伤椎,取纵向连接棒,并进行安装;然后将伤椎的螺帽拧紧,以螺帽为支点,两侧依次将纵向连杆撑开,之后将螺钉、螺帽完全拧紧[2]。完成手术治疗之后,两组患者均进行必要的抗感染治疗并置入引流导管,术后半个月拆线,并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康复运动[3]。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平均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JOA评分、术后VAS评分、随访6个月的Cobb角和椎体校正丢失度。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 观察组的平均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 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

表 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

组别 手术时间(min) 术中出血量(ml)观察组 114.0934.15对照组 127.43 16.52 215.47 19.55 257.5543.18 t 3.306 4.869 P 0.001 0.000

2.2 两组术后VAS和JOA评分比较 两组术后VAS和JOA评分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 2 两组术后VAS和JOA评分比较(分

表 2 两组术后VAS和JOA评分比较(分

组别 JOA评分 VAS评分观察组 21.150.85对照组 21.321.64 2.42 0.82 t 0.450 0.477 P 0.654 0.6351.72 2.51

2.3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效果比较 随访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Cobb角明显小于对照组,椎体校正丢失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 3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效果比较(

表 3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效果比较(

组别 Cobb角(°) 椎体校正丢失度观察组 2.870.18对照组 9.161.32 0.95 0.44 t 11.78 10.109 P 0.000 0.0003.26 1.68

3 讨论

近年来,由于各种意外事故的发生率的不断上升,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的人数也呈增长趋势,这是因为胸腰段脊柱脊椎的生理结构相对特殊,在遭受外界因素打击后更易受到伤害。胸腰段脊柱骨折如果治疗不当可能会导致患者终身残疾,给患者带来严重的打击,使其生活质量大幅度降低[4]。

目前,跨伤椎治疗和经伤椎治疗是临床中两种比较常用的胸腰段骨折的治疗方式。随着临床医疗的发展,大量文献资料指出,跨伤椎治疗虽然在临床中应用的时间较长,但是其长期随访的结果不佳,患者Cobb角改善程度难以令人满意,伤椎高度的丢失率也比较高,因此,亟需寻找疗效更加确切的方式来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5~6]。经伤椎固定治疗进一步完善了跨伤椎治疗方式的不足,加强了对伤椎的固定和支撑,增强了治疗效果的稳定性,从6个月的随访结果中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的Cobb角改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椎体校正丢失度也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经伤椎固定治疗预后良好,效果确切。综上所述,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疗效优于跨伤椎固定,治疗后可以更好的改善患者的Cobb角度,防止伤椎高度的丢失。

[1] 李越敏,杨金峰.对比分析跨伤椎固定与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17):116-117

[2] 张骞,扈桂海,侯学全.经伤椎单侧固定和跨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疗效比较[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6,19(1):39-42

[3] 杜凡.分析跨伤椎固定与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36):93

[4] 宋善新.对比观察跨伤椎固定与经伤椎固定在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19):131-132

[5] 李承果,凌钦杰,傅万军,等.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J].中外医疗,2014,33(14):55-56

[6] 张骞,李保健,尚博,等.跨伤椎固定与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疗效对比[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3,28(9):811-813

R683.2

B

10.13638/j.issn.1671-4040.2017.06.011

2017-03-29)

猜你喜欢
经伤椎伤椎腰段
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疗效分析
经皮伤椎强化联合经皮骨水泥椎弓根螺钉短节段固定治疗Ⅲ期Kümmell病的效果观察
经伤椎椎弓根钉置入内固定修复胸腰椎椎体骨折脱位:与跨节段置钉的比较
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经伤椎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观察
单节段胸腰椎骨折两种内固定方法的比较研究
后路椎弓根钉棒复位内固定+经伤椎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
后路手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临床疗效观察
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效果分析
胸腰段脊柱骨折不同固定方式疗效对比探析
经伤椎椎弓根植骨及短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