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胃癌患者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疗效观察

2017-08-27 02:43梁祖兰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7年6期
关键词:复发率胃癌内镜

梁祖兰

(河南省周口市中心医院内镜中心 周口 466000)

早期胃癌患者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疗效观察

梁祖兰

(河南省周口市中心医院内镜中心 周口 466000)

目的:观察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早期胃癌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予以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及复发率。

早期胃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疗效

早期胃癌(Early Gastric Carcinoma,EGC)指癌组织浸润仅限于黏膜层或黏膜下层,无论病灶面积大小或局部淋巴结是否转移。胃癌是我国主要恶性肿瘤之一,死亡率较高,占恶性肿瘤24%左右[1]。大多数患者早期无明显临床症状,部分患者出现上腹部疼痛、食欲不振、疲倦无力、烧心、嗳气等。临床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包括全胃切除术、根治性近端或远端胃大部分切除术。但传统根治手术创伤较大,患者预后不佳。本研究对42例EGC患者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9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EGC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男23例,女19例;年龄38~74岁,平均年龄(56.395.84)岁;浸润层次M135例,M25例,M32例。观察组:男24例,女18例;年龄37~76岁,平均年龄(56.536.25)岁;浸润层次M136例,M25例,M31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内科学》[2]中EGC诊断标准;患者及家属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腹腔脏器及淋巴结转移。

1.3 方法 对照组予常规手术治疗,根据肿瘤部位选择合适的胃切除术。观察组予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具体如下:胃部行美蓝染色后,放大内镜观察胃部情况,明确病变范围与部位,用针刀在病变部位周围5 mm处进行标记,每两个标记间距离2 mm;于标记周围进行黏膜下注射甘油果糖肾上腺素盐;待患者病变位置基底部出现明显隆起,且隆起高度≥7 mm,行下一步治疗;用IT刀沿标记点外缘2 mm处切开,剥离病变黏膜,若病变黏膜范围较大,可用圈套器套扎已剥离黏膜,进行切除;剥离时,间断注射甘油果糖肾上腺素盐,维持隆起状态;完整剥离病变黏膜,切除病变组织;术毕,用氩气刀对出血点进行固化处理,预防迟发性穿孔及出血的发生;将剥离后病变标本送检。术后两组患者均给予特级护理,禁食、禁饮24 h,补液,抑酸,保护胃黏膜等治疗。术后随访3个月。

1.4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

1.4.1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

1.4.2 疗效判定[3]显效:临床表现消失,病灶消失,内镜与影像学检查显示正常;有效:临床表现改善,病灶缩小,内镜与影像学检查显示有所好转;无效:临床表现无变化,病灶不变甚至增大。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5 统计学处理 通过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 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比较

观察组术后出现出血2例,穿孔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7.14%(3/42);对照组术后出现出血7例,穿孔4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6.19%(11/42)。观察组复发率为9.53%(4/42),对照组复发率为26.19%(11/42)。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在我国,胃癌发病率居各类肿瘤的首位,具有较高的死亡率,但超过90%EGC患者经充分治疗后可存活5年以上[4]。因此,及时、有效的治疗对提高EGC患者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EGC治疗需完整切除整块病变部位,才能彻底清除病变组织。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可一次性完整剥离病灶,直达固有肌层,对确定病理分期具有突出作用[5]。剥离过程中,术者可根据需要控制切除形状、大小,维持正常生理解剖结构,同时实现较大病变组织的一次性大块剥除,完整剥离的组织有利于准确进行病理诊断与分期。但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手术时间较长,要求术者能熟练运用内镜等器械,且需遵循以下手术适应症:无溃疡型分化黏膜内癌;病灶直径≤30 mm,无溃疡型分化黏膜下癌或溃疡型分化Sml黏膜内癌;病灶直径≤20 mm,无溃疡型分化黏膜内癌;胃黏膜上皮内高级别瘤变病灶直径≥20 mm;黏膜切除术后复发。

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EGC疗效确切,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势,同时一次性完整剥离病灶,可明显减少病灶残留和复发,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王启船,屈中玉,张辉,等.顺铂腹腔热灌注化疗对胃癌患者术后免疫功能和预后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37(1):113-115

[2] 葛均波,徐永健.内科学[M].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366-367

[3] 梁玮,徐丽霞,邓万银,等.经口牵引辅助下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研究[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4,31 (12):703-707

[4] 王磊,占强,王辉.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诊断中内镜窄带成像技术的应用价值分析[J].实用癌症杂志,2015,30(11):1663-1665

[5] 周平红,彭贵勇,杨仕明,等.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疗效分析[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4,36(14):1507-1511

R735.2

B

10.13638/j.issn.1671-4040.2017.06.056

2017-05-10)

猜你喜欢
复发率胃癌内镜
桂枝茯苓汤加减治疗慢性盆腔炎的应用疗效和复发率分析
眼内镜的噱头
甲硝唑配合红外光治疗慢性宫颈炎的有效性及对复发率的影响
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联合ALA-PDT治疗尖锐湿疣的疗效及复发率分析
大探头超声内镜在上消化道较大隆起病变中的应用(附50例报告)
延伸护理对颈椎病针刀术后复发率影响
P53及Ki67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胃癌组织中LKB1和VEGF-C的表达及其意义
胃癌组织中VEGF和ILK的表达及意义
早期胃癌的超声内镜诊断及内镜下治疗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