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与开腹子宫全切术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2017-08-27 02:43李景玲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7年6期
关键词:全切术术式韧带

李景玲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罗村医院妇科 佛山 528226)

腹腔镜与开腹子宫全切术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李景玲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罗村医院妇科 佛山 528226)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与开腹子宫全切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90例行子宫全切术患者,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开腹子宫全切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子宫全切术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但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子宫全切术,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疼痛轻、并发症少和恢复快等优点,治疗效果明显更好。

子宫全切术;腹腔镜;开腹;临床效果

近年来,女性的生活和工作压力不断增加,妇科病患者越来越多,给女性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了严重的不良影响。子宫全切术是妇科常见手术之一,以往多采用开腹子宫全切术,该术式创伤较大,术后并发症多,恢复慢,患者不易接受[1]。随着微创技术和腹腔镜技术的不断发展,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术因其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少和恢复快等优势,在临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选取了90例子宫全切术患者分别进行腹腔镜和开腹子宫全切术,并对比了两种术式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90例行子宫全切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年龄38~54岁,平均年龄(46.872.32)岁;病程2~15 d,平均病程(5.810.53) d;子宫肌瘤46例,子宫内膜病变14例,卵巢囊肿12例,子宫腺肌病18例;合并下腹部手术史21例,附件病变者12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1)经病理组织学确诊者[1];(2)符合手术适应证,能耐受手术者;(3)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2.2 排除标准 (1)重要脏器功能严重不全者;(2)子宫内膜恶性病变、宫颈癌患者;(3)无手术、麻醉禁忌证者;(4)临床资料不全或中途退出研究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采用开腹子宫全切术进行治疗。采用连续硬脊膜外组织麻醉,于耻骨联合2~3横指处做一12 cm左右长的横切口,逐层分离相关组织,仔细探查腹腔,将子宫圆韧带、输卵管、卵巢固有韧带、子宫动脉、子宫主韧带和膀胱宫颈韧带等切断,将子宫取出后,及时彻底冲洗腹腔,常规关腹。

1.3.2 观察组 采用腹腔镜子宫全切术进行治疗。气管插管全麻,协助患者选择膀胱截石位,于脐轮上缘或下缘穿刺气腹针,注入二氧化碳,形成气腹,维持气腹压在12~13 mm Hg;采用10 mm套管穿刺置入腹腔镜,将5 mm套管分别置于右侧麦氏点、左侧相当于麦氏点处及耻骨联合上方2横指腹中线偏左2~3 cm处;改为头低臀高位,采用电凝刀切断子宫圆韧带,若需保留附件,可采用电凝刀切断输卵管及卵巢固有韧带[2],若无需保留,则将骨盆处漏斗韧带和血管切断,分离子宫膀胱反折腹膜及附件疏松组织,并推至膀胱与宫颈外口下方1~2 cm,确保子宫血管、主韧带和骶韧带完全暴露,电凝止血后,切断血管和韧带,切开阴道,将宫体取出;若子宫体积大,取出难度较大,可用子宫切割器切除部分子宫,随后取出,缝扎止血后,彻底冲洗盆腔,拔出腹腔镜后缝合切口。术后两组患者均给予抗生素抗感染治疗,合理膳食,注意休息。

1.4 评价指标 详细记录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等;统计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包括发热、阴道出血、尿路感染、切口感染、下肢静脉血栓和肩背部酸痛等。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及术后指标比较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但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 1 两组患者的手术及术后指标比较(

表 1 两组患者的手术及术后指标比较(

组别 n术中出血量(ml)手术时间(min)排气时间(h)下床活动时间(h)住院时间(d)观察组 45 85.121.23对照组 45 145.86 5.62 115.8712.32 23.312.10 41.327.32 5.23 2.76 t 2.519 2 1.996 1 2.667 8 2.250 0 5.035 1 P 0.002 7 0.024 0 0.001 5 0.008 3 0.000 0 8.92 109.648.72 35.873.43 75.8710.98 7.87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对照组发生并发症8例,其中尿路感染2例,切口感染1例,阴道出血3例,发热1例,下肢静脉血栓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7.78%。观察组发生并发症2例,其中阴道出血1例,肩背部酸痛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4.44%。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09 8,P<0.05。

3 讨论

子宫全切术是妇科临床的常见术式之一,包括开腹、腹腔镜和阴式三种术式。开腹子宫全切术是基本术式,适用于盆腔粘连严重、子宫体积过大和疑有恶变患者,但开腹子宫全切术创伤较大,出血量多,易干扰盆腔环境,增加粘连发生率,且切口瘢痕大,影响美观,不符合女性爱美的需求。腹腔镜手术是另一种临床常见术式,广泛应用于腹腔内脏器疾病的治疗,该术式可充分暴露手术视野,确保清晰显示子宫结构和病灶大小。医师选择恰当的手术时间和方式,可提高治疗效果[3]。

随着腹腔镜技术和医学器械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腹腔镜子宫全切术因其创伤小、疼痛轻和恢复快等优势,受到了广大妇科医师和患者的青睐。在郑玉霞[4]的研究中,观察组采用腹腔镜子宫全切术,对照组采用开腹子宫全切术,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腹痛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腹腔镜子宫全切术的治疗效果优于开腹子宫全切术,可缩短住院时间,加快恢复速度。腹腔镜子宫全切术可在直视下分离盆腔和腹腔粘连,通过腹腔镜仔细探查盆腔、腹腔、输卵管和卵巢情况,能科学诊治盆腔合并疾病。而且此术式在封闭的腹腔内进行,可避免手套、纱布等对脏器的影响,减少对盆腔的干扰,降低粘连发生率[5]。同时腹腔镜手术创伤小,符合女性对美观的需求。由于腹腔镜子宫全切术操作空间小,对术者的经验和技巧要求较高,受限于相关因素,腹腔镜手术不适用于子宫恶性肿瘤、子宫肌瘤过大和严重盆腔粘连患者,这几类患者最好选择开腹手术,避免术中转换手术方式或切除不完全的情况出现[6]。

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手术出血量、排气时间、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说明腹腔镜子宫全切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但临床应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确保最佳的手术效果。

[1] 叶慧云,黄丽群.腹腔镜下阴式子宫全切术与开腹子宫全切术的临床比较[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5):139-140

[2] 娄志军.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全切术与开腹子宫全切术的疗效对比[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3):493-494

[3] 黄玉珍,刘淑芳,张军莲.腹腔镜子宫全切术与开腹子宫全切术的对比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27(6):787-788

[4] 郑玉霞.腹腔镜与开腹子宫全切术的临床疗效对比[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6,22(1):111-112

[5] 张笑笑,俞加正.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术与开腹子宫全切术的对比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5,29(5):140-142

[6] 黄海林.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术与开腹子宫全切术的临床疗效比较[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86-86

R713.42

B

10.13638/j.issn.1671-4040.2017.06.089

2017-03-28)

猜你喜欢
全切术术式韧带
三角韧带损伤合并副舟骨疼痛1例
注意这几点可避免前交叉韧带受损
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行甲状腺全切术围手术期护理要点研究进展
改良Miccoli术式治疗甲状腺肿瘤疗效观察
儿童颅咽管瘤全切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措施
MED术式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的中长期随访
距跟外侧韧带替代法治疗跟腓韧带缺失的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
全切术与次全切术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效果对比
改良Lothrop术式额窦引流通道的影像学研究
上睑下垂矫正术术式选择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