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呼吸机在急诊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

2017-08-27 02:45罗朝汉王海林次珍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7年6期
关键词:危重症血氧急诊科

罗朝汉王海林次珍

(1 广东省高州市人民医院援藏医生 高州 525200;2 西藏自治区林芝市人民医院急诊科 林芝 860000)

便携式呼吸机在急诊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

罗朝汉1王海林2次珍2

(1 广东省高州市人民医院援藏医生 高州 525200;2 西藏自治区林芝市人民医院急诊科 林芝 860000)

目的:探讨便携式呼吸机在急诊科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西藏自治区林芝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收治的危重症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患者气管插管后给予便携式呼吸机辅助呼吸,对照组患者气管插管后给予简易人工气囊辅助呼吸,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心率、呼吸及血氧饱和度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心率、呼吸及血氧饱和度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诊科危重症患者采用便携式呼吸机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通气功能,提高血氧饱和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急诊危重症;便携式呼吸机;应用价值

急诊科接诊的患者多为急危重症,多表现为心率、血压、脉搏等生命体征不稳定且伴有低氧血症等症状[1]。因此,在抢救过程中给予有效的通气支持是救治成功关键。本研究在患者气管插管后给予便携式呼吸机辅助治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西藏自治区林芝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收治的危重症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男25例,女23例;年龄12~88岁,平均年龄(50.012.7)岁;经口鼻气管插管30例,经气管切开18例;溺水11例,重型颅脑外伤13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7例,重症肺炎8例,呼吸衰竭9例。对照组:男28例,女20例;年龄14~87岁,平均年龄(50.512.2)岁;经口鼻气管插管34例,经气管切开14例;溺水10例,重型颅脑外伤12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8例,重症肺炎5例,呼吸衰竭13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气管插管后给予简易人工气囊辅助呼吸。将气管套管处与人工气囊相连接,保持呼吸频率16~20次/min,按压次数20次/min,氧气浓度1~6 L/min,密切观察患者病情,维持呼吸顺畅[2]。

1.2.2 观察组 气管插管后给予便携式呼吸机辅助呼吸。具体如下:(1)用物准备:便携式呼吸机处于完好的备用,正确连接简易呼吸器与呼吸机各管道。(2)根据患者病情设置参数:选择(A/C、SIMV)通气模式;针对初次使用患者目的在于改善低氧血症,选择纯氧模式,之后根据患者病情调节氧浓度[3];在多变呼吸状态下通过手控进行协助呼吸。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心率、呼吸及血氧饱和度改善情况。

1.4 判定标准 疗效判定[4]:患者首次机械通气时和治疗后3 minSaO2绝对提高值低于5,为无效;SaO2绝对提高值在5~15之间,为有效;SaO2绝对提高值高于15,为显效。总有效=显效+有效。

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处理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 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2.2 两组患者心率、呼吸及血氧饱和度改善情况比较 观察组心率、呼吸及血氧饱和度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 2 两组患者心率、呼吸及血氧饱和度改善情况比较()

表 2 两组患者心率、呼吸及血氧饱和度改善情况比较()

组别 n 呼吸(次/min) 血氧饱和度(%) 心率(次/min)观察组 48 19.439.80对照组 48 27.855.10 93.433.35 92.285.65 80.418.55 120.368.78 t 7.664 9.823 14.785 P 0.000 0.000 0.000

3 讨论

急诊科是具有特殊性质的科室,其目的在于为危急重症患者争取治疗时间,针对病情危重患者给予有效的治疗,提高患者生存质量[5]。给予简易呼吸器进行呼吸支持,操作方便、简单,但由于完全人工操作,使用效果取决于操作人员的熟练程度,常出现呼吸频率不稳等现象,难以保障效果[6]。便携式呼吸机具有耗气量小、体积小巧、通气参数精准、可监测数据及适用任何年龄段人群等多种优点,且临床应用中,患者从建立呼吸通道至首次通气时间仅用时2 min[7],且选用的A/C、SIMV模式安全性和有效性高。A/C涵盖了AC和CV的特点,在提供同步自发呼吸的同时也能确保一定量的通气,是当前临床中广泛使用的一种模式;SIMV是指强制通气可通过自发呼吸通气来触发,机械通气可与自发呼吸同步,更适合自发呼吸的患者。但呼吸机是机电设备,受功率、气体等因素制约。因此,使用中需常规备用简易呼吸器,且应结合呼吸衰竭、自发呼吸频率、肺部功能基础情况、合并症及不同通气模式的连接方式等指标合理、科学使用[8]。

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临床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心率、呼吸及血氧饱和度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急诊科危重症患者使用便携式呼吸机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明显改善患者通气功能。综上所述,便携式呼吸机具有操作简便、安全可靠且有效性高等优点,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1] 马贵宝.便携式呼吸机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J].当代医药论丛,2013,11(11):220-221

[2] 邓日荣.论便携式呼吸机在急诊科危重症患者的应用[J].中外医疗,2013,32(25):98-99

[3] 刘琼,曾吉琴,晏翠香.便携式呼吸机在院前急救危重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2,9(7):21-22

[4] 刘红刚,秦立博,李忠义.便携式呼吸机在基层急诊科中的应用[J].内蒙古中医药,2012,31(13):14-15

[5] 张美,李广罡.便携式呼吸机在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装备,2012,9(10):76-77

[6] 王桂玲.便携式呼吸机在危重患者院间转运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3):72-73

[7] 朱亚丽,徐琴,孙岚,等.便携式呼吸机在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中的应用[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6,41(1):120-122

[8] 谢建霞.便携式呼吸机在危重患者急救转运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30):370-371

R459.7

B

10.13638/j.issn.1671-4040.2017.06.041

2017-05-10)

猜你喜欢
危重症血氧急诊科
体外膜肺氧合救治心脏危重症患者的研究进展
首都医科大学危重症医学系
急诊科床旁超声的教育和培训
急诊科抢救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应用
智能血氧饱和度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
肠道病毒71型感染所致危重症手足口病的诊治分析
呼吸系统危重症患者抗生素相关腹泻的临床观察
基于STM32血氧心率检测仪的研制
基于血氧模拟前端AFE4490的无创血氧测量模块设计
急诊科护理安全管理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