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路病灶清除一期内固定治疗腰椎结核对患者植骨融合率、VAS评分及损伤神经恢复的影响

2017-08-27 02:46范志丹李青梁道臣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7年6期
关键词:后路植骨结核

范志丹 李青 梁道臣

(广东省中山市人民医院骨二科 中山 528400)

后路病灶清除一期内固定治疗腰椎结核对患者植骨融合率、VAS评分及损伤神经恢复的影响

范志丹 李青 梁道臣

(广东省中山市人民医院骨二科 中山 528400)

目的:探究后路病灶清除一期内固定治疗腰椎结核对患者植骨融合率、VAS评分及损伤神经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08年12月~2015年12月我院接诊的20例腰椎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实施后路病灶清除一期内固定治疗,随访1年。分析患者治疗前后植骨融合率、VAS评分及损伤神经恢复情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患者VAS评分显著降低、损伤神经恢复明显(P<0.05);随访1年,患者植骨融合率为100.00%,平均植骨融合时间为(6.682.32)个月。结论:后路病灶清除一期内固定治疗腰椎结核患者,疗效确切,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促进植骨融合及损伤神经恢复。

腰椎结核;后路病灶清除;一期内固定;影响

腰椎结核是临床常见的全身骨关节结核病之一,主要临床表现为疼痛和功能障碍,给患者生活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及时、有效的治疗,对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具有积极作用[1~3]。本研究对腰椎结核患者实施后路病灶清除一期内固定治疗,治疗效果较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12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20例腰椎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龄23~65岁,平均年龄(42.757.26)岁;患病时间2个月~3年,平均患病时间(12.652.61)个月;第2~3腰椎结核4例,第3~4腰椎结核12例,第4~5腰椎结核4例。结合脊髓神经功能ASIA分级:B级1例,C级2例,D级5例,E级12例。所有患者均经X线、CT或MRI检查诊断为腰椎结核,且均经术后病理检查确诊。患者及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实施后路病灶清除一期内固定治疗。(1)术前准备:术前给予患者四联抗结核治疗,异烟肼片0.3 g、乙胺丁醇片0.75 g、吡嗪酰胺片0.75 g、利福平胶囊0.45 g,1次/d,口服,连续治疗2~4周。同时给予纠正贫血、低蛋白血症,当患者白蛋白>35 g/L、血红蛋白>100 g/L、结核中毒症状减轻、血沉<60 mm/h时可实施手术治疗。(2)手术治疗:患者取俯卧位,全麻;于患者右侧或左侧髂后上棘取足量松质骨,制成骨粒备用;以病变椎间隙为中心,作一后正中切口,置入椎弓根螺钉;结合术前CT诊断确定置钉方案,若两个椎体破坏较严重,可对其相邻正常椎体进行置钉操作;若两个椎体破坏程度较轻,即可对患椎进行置钉操作;若单个椎体破坏较轻,可对该椎体及相邻椎体进行置钉操作;置钉后,进行病灶清除,以破坏较重侧作为手术入路,并在其对侧安装预弯的连接棒,将其适度撑开;切除后部韧带、棘突、双侧椎板及部分上、下关节突,充分显露神经根及硬膜囊,向对侧牵引硬膜囊;经椎间隙途径将脓液吸尽,使用刮匙彻底清除坏死椎间盘组织、结核性肉芽组织及死骨,直至无明显病变组织刮出,若患者椎旁脓肿范围较广,可切除全部关节突关节,但应避免伤及椎体前方大血管;病灶清除后,用0.9%氯化钠注射液(含有雷米封)彻底冲洗术区;将0.3 g雷米封针和松质骨骨粒混合,植于病灶内,如有多余骨粒,可行关节突间植骨;安装横连、连接棒,旋紧螺钉,逐层缝合手术切口,给予置管引流。(3)术后处理:术后48 h拔除切口引流管,予以抗感染治疗3天,并继续予以四联抗结核治疗,连续治疗12~18个月。根据患者恢复情况指导其进行下床活动。

1.3 评估指标及标准

1.3.1 评估指标 随访1年,观察患者植骨融合率及术后VAS评分、损伤神经恢复情况。

1.3.2 评估标准[4]VAS评分采用VAS疼痛评估量表进行,总分为0~10分,评分越高,患者疼痛程度越明显,治疗效果越差;神经恢复情况选择美国脊髓损伤学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制定的标准进行评定,主要分为A、B、C、D、E 5级,越接近E级,治疗效果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治疗后,患者VA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 1 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分,)

表 1 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分,)

组别 n VAS评分治疗前 20 6.892.35治疗后 20 3.520.61 t 6.208 P<0.05

2.2 患者治疗前后损伤神经恢复情况比较 治疗后,患者损伤神经较治疗前均明显恢复,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 2 患者治疗前后损伤神经恢复情况比较(例)

2.3 20例患者术后植骨融合率 随访1年,20例患者平均植骨融合时间为(6.682.32)个月,植骨融合率为100.00%。

3 讨论

研究显示[5],近些年脊柱结核患病率呈逐年增长的趋势,其中以腰椎结核发病率最高,该病起病较隐匿,早期症状不显著,若患者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极易使脊柱椎体被破坏,引起脊柱后凸畸形,压迫脊髓和神经,出现功能受损。

目前,临床治疗腰椎结核以保守治疗及手术治疗为主。临床调查发现[6],保守治疗时间较长,患者长期卧床,易增加压疮、肺炎等并发症发生的几率。手术治疗腰椎结核主要以清除病灶、解除神经压迫、矫正脊柱畸形及重建脊柱稳定性为原则。本研究对20例腰椎结核患者实施后路病灶清除一期内固定治疗后发现,因其解剖入路方式较简单,创伤较小,可有效减轻对肺部及腹腔脏器的影响,改善患者疼痛症状,且手术矫正畸形及维持效果显著,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利于植骨融合。综上所述,后路病灶清除一期内固定治疗腰椎结核,可有效促进植骨融合及损伤神经恢复,改善患者疼痛症状,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吴青坡,刘志平,孙国绍.后路经椎间隙病灶清除一期内固定治疗腰椎结核的效果[J].中国实用医刊,2016,43(15):62-64

[2] 赵斌,王浩,赵轶波,等.后路椎旁肌间隙入路治疗胸、腰椎结核[J].中华骨科杂志,2014,34(2):116-120

[3] 耿晓林,贾金领.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结核[J].骨科,2016,7(3):172-175

[4] 李娟,王会仁,姜允琦,等.胸、腰椎结核病灶清除联合应用局部缓释抗结核药物的疗效分析[J].中华骨科杂志,2014,34(2):129-136

[5] 杨利斌,李爱国,杨素敏.一期后路下腰椎结核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的疗效观察[J].成都医学院学报,2015,10(2):208-212

[6] 崔文宁,陈小艳,钱文杰,等.前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后路长节段固定治疗青壮年腰椎结核[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6,31(7):777-778

R529.2

B

10.13638/j.issn.1671-4040.2017.06.047

2017-05-10)

猜你喜欢
后路植骨结核
局部冷热敷序贯治疗在颈椎后路术后加速康复中的应用
一度浪漫的结核
蚕宝宝流浪记
后路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
层次分析模型在结核疾病预防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椎管减压并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分析
多孔钽棒联合植骨治疗成年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研究
中枢神经系统结核感染的中医辨治思路
一期复合植骨外固定架固定、VSD引流治疗Gustilo-Anderson Ⅲ型骨折的临床观察(附8例报告)
“猎狐”断掉贪官外逃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