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检查评价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非同步化运动的效果

2017-08-27 02:47韩芳芳阮伟丽石延辉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7年6期
关键词:充血性时限心室

韩芳芳 阮伟丽 石延辉

(解放军第152中心医院特检科 河南平顶山 467000)

超声检查评价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非同步化运动的效果

韩芳芳 阮伟丽 石延辉

(解放军第152中心医院特检科 河南平顶山 467000)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评价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非同步化运动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1月我院收治的确诊为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153例,依据心室肌除极过程的综合波群(QRS)时限分为A、B、C三组,分析心脏同步化运动指标与QRS时限的关系。结果:患者Ts1、Ts2、LRVPEI、SP-WMD与QRS时限呈正相关,左室舒张充盈时间/R-R间期与QRS时限呈负相关,组间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超声检查评价心脏非同步化运动可有效提高评估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充血性心力衰竭;超声检查;心脏非同步化运动

充血性心力衰竭主要分为全心衰竭、左心衰竭与右心衰竭,发病率较高。研究指出[1],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运动存在不同步现象,会降低左心室做功效率,加重病情。因此,心脏非同步化运动的评价结果对治疗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超声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非同步化运动的评估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1月我院收治的确诊为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153例,依据心室肌除极过程的综合波群(QRS)时限长短将患者分为A、B、C三组,每组51例。A组:男29例,女22例;年龄38~75岁,平均年龄(56.186.62)岁;QRS时限125~135 ms;全心衰竭9例,左心衰竭25例,右心衰竭17例;心功能Ⅱ级21例,Ⅲ级17例,Ⅳ级13例。B组:男31例,女20例;年龄35~74岁,平均年龄(57.226.39)岁;QRS时限136~145 ms;全心衰竭11例,左心衰竭24例,右心衰竭16例;心功能Ⅱ级23例,Ⅲ级14例,Ⅳ级14例。C组:男30例,女21例;年龄37~77岁,平均年龄(58.925.34)岁;QRS时限>145 ms;全心衰竭10例,左心衰竭26例,右心衰竭15例;心功能Ⅱ级24例,Ⅲ级12例,Ⅳ级15例。三组患者年龄、性别、心衰类型及心功能分级等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充血性心力衰竭诊断标准;伴随胸腔积液、呼吸困难、肺部罗音、水肿等症状;静脉压≥16 cm H2O。排除标准:合并心包积液;合并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心律失常或肺源性心脏病。

1.3 检查方法 采用PHILPS IE33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检查,探头频率为1.5~3.5 MHz,探测深度16~19 cm。患者取左侧卧位,于胸骨左缘长轴切面涂抹耦合剂,测定超声心动图相关指标。测量指标:左心室舒张充盈时间/R-R间期,舒张末期内径及室间隔时间减去后壁收缩末时间值(SP-WMD),计算患者左室射血前相应时间减去右室射血前相应时间的差值(LRVPEI),左室内12个节段心肌收缩至峰值时的最大时间差值(Tsl),左右室侧壁基底段心肌收缩至峰值时的差值(Ts2)。分析超声心动图相关指标与QRS波之间的关系。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三组患者Ts1、Ts2、LRVPEI、左室舒张充盈时间/R-R间期、SP-WMD。

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处理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患者Ts1、Ts2、LRVPEI、SP-WMD与QRS时限呈正相关,左室舒张充盈时间/R-R间期与QRS时限呈负相关,组间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 1 心脏同步化运动指标与QRS波时限的关系分析(

表 1 心脏同步化运动指标与QRS波时限的关系分析(

注:与B组比较,*P<0.05;与C组比较,#P<0.05。

组别 n Ts1(ms) Ts2(ms) LRVPEI(ms) 左室舒张充盈时间/R-R间期 SP-WMD(ms)A组 51 51.1816.51*#B组 51 72.276.96*#55.617.48*#40.815.62*#45.597.72*#101.25 22.75 23.02#C组 51 81.956.49#73.526.84#49.356.37#37.255.54#141.728.64 83.519.97 57.158.65 31.889.35 178.95

3 讨论

充血性心力衰竭是由于心脏收缩和(或)舒张功能出现障碍,心排血量减少,难以维持组织代谢所需的血液及氧份,易产生呼吸困难、疲劳、乏力等症状[2]。冠状动脉硬化、高血压、肺气肿、肺梗塞等均可引起心力衰竭。

有研究指出[3~4],人体心脏功能的正常运转需心室同步运动,但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右心室可呈现非同步化运动的特征,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患者心室壁收缩功能,进而加剧心脏功能恶化。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可清晰显示血流速度与方向,判断患者瓣膜口有无狭窄、反流,心内有无分流等症状,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评价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非同步化运动[5]。

本研究结果显示,A组、B组、C组三组患者的Ts1、Ts2、LRVPEI及SP-WMD呈增加趋势,而左室舒张充盈时间/R-R间期呈递减趋势(P<0.05),说明患者Ts1、Ts2、LRVPEI、SP-WMD与QRS时限呈正相关,左室舒张充盈时间/R-R间期与QRS时限呈负相关,这与彭珊[6]研究结果一致。综上所述,超声检查在评价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非同步化运动方面作用独特,相关同步化参数指标与QRS波时限结合,可为疾病治疗及预后评价提供有效的参考价值。

[1] 吴浩堂.超声在评价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非同步化运动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工程,2015,23(12):23,25

[2] 刘莉.充血性心力衰竭应用超声检查在评价心脏非同步化运动的效果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2015,3(6):42-43

[3] 郭清香,张云霞,苏珊珊,等.动态心电图对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房性心律失常的临床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4):54-55

[4] JF Beshai,RA Grimm,SF Nagueh,et al.Cardiac-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 in heart failure with a narrow QRS complex[J].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2007,357(24):2461-2471

[5] 叶茂,包亚玲,朱洪娟,等.超声在评价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非同步化运动中的应用效果[J].医药论坛杂志,2014,13(6):99-101

[6] 彭珊.超声在评价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非同步化运动中的临床价值[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5,28(2):190-191

R445.1

B

10.13638/j.issn.1671-4040.2017.06.062

2017-05-10)

猜你喜欢
充血性时限心室
心电图QRS波时限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平行时空
蒙药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肿胀的临床观察
房阻伴特长心室停搏1例
冠心病伴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的心室率控制研究
反时限过流保护模型优化与曲线交叉研究
『孙爷爷』谈心室为孩子上网撑起『保护伞』
微量泵补钠在充血性心力衰竭并稀释性低钠血症中的应用
特提斯喜马拉雅多重基性岩浆事件:追溯新特提斯洋的生存时限
谈心室温暖青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