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方法经冠脉介入治疗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远期疗效

2017-08-27 02:45单洁文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7年6期
关键词:罗非班冠脉分级

单洁文

(河南省开封市第二中医院心内科 开封 475000)

不同方法经冠脉介入治疗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远期疗效

单洁文

(河南省开封市第二中医院心内科 开封 475000)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经冠脉介入治疗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的远期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1月于我院行冠脉介入治疗(PCI)的STEMI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各50例。参照组行梗死相关动脉PCI治疗,实验组于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联合血栓抽吸后行梗死相关动脉PCI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病变血管TIMI血流分级及术后10 d LVEF、BNP水平,两组冠脉慢血流发生率、术后2 h ST段50%回落率、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实验组病变血管TIMI血流分级、术后10 d LVEF水平明显高于参照组,BNP水平低于参照组(P<0.05);实验组冠脉慢血流发生率低于参照组,术后2 h ST段50%回落率高于参照组(P<0.05);两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联合血栓抽吸后行梗死相关动脉PCI治疗可明显改善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ST段回落情况及心肌功能,缩小心肌坏死范围,提高临床疗效。

心肌梗死;ST段抬高;经冠脉介入治疗;远期疗效;心肌功能

PCI是当前治疗STEMI的最佳方法,对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具有积极意义[1]。STEMI患者血栓负荷情况明显,支架置入术会引发血栓破裂问题,造成血管栓塞,无法实现预期介入治疗效果[2]。本研究采用不同方法经冠脉介入治疗STEMI,旨在探讨其临床疗效及远期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5月~2015年1月于我院行冠脉介入治疗(PCI)的STEMI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8例,女32例;年龄40~76岁,平均年龄(55.04.6)岁;发病时间1~6 h;合并高血压病80例,糖尿病50例,高脂血症30例;有吸烟史78例。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发病时间等一般资料上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起病12 h内胸痛持续时间在半小时以上;ST段抬高在0.1 mV以上[3]。

1.3 排除标准 有出血性脑血管意外史;合并心房颤动;存在主动脉夹层;合并严重肝肾功能不全。

1.4 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术前嚼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各300 mg,进行冠脉造影时,均需在动脉鞘内推注3 000 IU肝素。参照组行PCI前,要求肝素化至50 IU/kg,行直接支架术。实验组行PCI前,要求肝素化至50 IU/kg,之后从导管注入替罗非班10 μg/kg,借助血栓抽吸导管反复抽吸血栓后置入支架。两组患者术后均给予阿司匹林口服,100 mg/d;氯吡格雷口服,75 mg/d;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1周。治疗期间可根据患者身体状况辅助其他药物治疗,例如他汀类药物、硝酸酯类药物等[4]。

1.5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术后2 h ST段50%回落率,病变血管TIMI血流分级,冠脉慢血流发生率,术后10 d LVEF、BNP水平以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

1.6 统计学处理 数据处理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病变血管TIMI血流分级及术后10 d LVEF、BNP水平比较 实验组病变血管TIMI血流分级、术后10 dLVEF明显高于参照组,BNP水平低于参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 1 两组病变血管TIMI血流分级及术后10 d LVEF、BNP水平比较(

表 1 两组病变血管TIMI血流分级及术后10 d LVEF、BNP水平比较(

组别 n TIMI血流分级 LVEF(%) BNP水平(ng/L)实验组 50 2.967.5参照组 50 2.05.0 210.5 0.2 50.50.3 46.510.0 296.565.5 t 10.302 7.851 9.867 P 0.000 0.003 0.000

2.2 两组冠脉慢血流发生率、术后2 h ST段50%回落率、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实验组冠脉慢血流发生率低于参照组,术后2 h ST段50%回落率高于参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2。

表 2 两组冠脉慢血流发生率、术后2 h ST段50%回落率、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例(%)]

3 讨论

研究表明[5~6],短时间内开通病变血管,控制患者梗死面积是治疗心肌梗死的关键所在。PCI治疗为首选方法,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但部分患者行PCI治疗期间,心肌再灌注效果不佳[7~8]。抬高ST段迅速回落,是心肌恢复有效血流灌注的主要指标之一,TIMI血流是评定冠脉血流的影像学指标。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病变血管TIMI血流分级、术后10 d LVEF水平、术后2 h ST段50%回落率明显高于参照组,BNP水平、冠脉慢血流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且两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联合血栓抽吸后行梗死相关动脉PCI治疗可明显增加患者心肌血流灌注,减少心肌损伤,且未增加不良事件的发生。

[1] 杨静,石慧武,魏冬梅,等.瑞舒伐他汀对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冠脉介入治疗术后再狭窄的影响[J].中国全科医学,2012, 15(31):3620-3623

[2] 吴铿,叶少强.不同负荷剂量氯吡格雷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中应用的临床对比研究[J].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10,9(4):337-341

[3] 张学强.不同剂量替罗非班联合冠脉介入治疗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J].中国老年学,2016,36(7):1613-1615

[4] 赵玉君,王东颖,董秋立,等.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围术期替罗非班不同给药方法比较[J].中国老年学,2014,34(24):6871-6873

[5] 郑扣龙,卢辉和,盛臻强,等.不同时间使用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行急诊冠脉介入治疗患者的疗效比较[J].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35(5):374-377

[6] 李正章,薛豪平,程石,等.不同时间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左室功能及远期预后的影响[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12(6):61-64

[7] 朱桂平,雷达,曾智桓,等.不同时间窗延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J].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14, 20(5):571-574

[8] 孙宇姣,姜大明,张波,等.吸烟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接受紧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预后影响的前瞻性多中心队列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26):2996-2999

R542.2

B

10.13638/j.issn.1671-4040.2017.06.069

2017-05-10)

猜你喜欢
罗非班冠脉分级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冠脉CTA在肥胖患者中的应用:APSCM与100kVp管电压的比较
256排螺旋CT冠脉成像对冠心病诊断的应用价值
替罗非班治疗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冠脉CT和冠脉造影 该怎样选
替罗非班桥接常规抗血小板治疗早期PWI-DWI不匹配脑梗死的疗效评价
早期应用替罗非班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症状改善情况分析
分级诊疗路难行?
分级诊疗的“分”与“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