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结合,激活思维

2017-08-27 10:48马云飞
世界家苑 2017年6期
关键词:求异思维发散思维读写结合

马云飞

摘 要:本文结合笔者教学实际,重点阐述了续写结合模式对学生解题思维的影响。主要从锤炼发散思维、培养求异思维、养成设疑思维三个方面做了探究。同时也提出解题能力其实还是体现在思维能力中的观点,认为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往往影响其阅读和写作的水平,而读写结合则可以从不同层面提升学生的这种能力。

关键词:读写结合;发散思维;求异思维;设疑思维

心理学和行为学研究认为,“读写是以语言符号为中介的一种认知和表达活动。这种认知和表达,不是简单的由刺激引起反应的被动式反应,它是读者在已有认知或经验的基础上,对认知对象的主动的同化或顺应并经过加工、创造而作出的具有鲜明个性的特定化活动”。因此读写结合有效避免了传统教学中重读轻写模式给学生思维带来的束缚,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而这正符合新课标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要求。下面本文即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读写结合模式在培养学生解题思维中的作用。

一、读写结合,锤炼发散思维

读写训练可以引发学生的创造性联想和想象,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启发,把其思维引向更广阔的空间,使其产生创新的火花。比如我们在做阅读题时,经常会遇到探讨文章主题的题目。这种题目综合性较强,角度较多,学生单从一个方面理解是无法形成有说服力的文字的,这时候就需要打开思维,通过联想、想象和比较的方法从不同侧面对文本做深入探讨。比如在平时的读写训练中,我们会要求学生对每篇文章提出个性不一的见解,然后要从中通过比较发现他们的联系点,而这其实就是发散思维的体现。在一次月考中,有一篇文章出了这样一个题目:本文写了驮队飞渡峡谷的故事,请探究其中的深刻意蕴和作者的情感取向。(文章题目为《溜索》)。面对这个问题,学生首先想到的不是如何给出答案,而是思考应该从哪些角度去考虑这些问题,学生在读写训练中掌握了基本的发散思维的方法,即,联想、想象和比较法。于是他们会从文章中的险峻的地势,想到英武的汉子,再用汉子和几个动物作比较,于是就得出了如下的解题思路:

无论是探究深刻意蕴还是分析作者的情感取向,都要从不同角度出发,不能只局限于一点。深刻意蕴:①角度一:整体把握。驮队飞渡峡谷代表战胜自然和艰险;②角度二:领队和汉子们。表现团结协作,相互信任,关心爱护以及无畏勇敢;③角度三:雄鹰、骏马、牛等动物形象。正反对比,隐喻人应该有雄鹰、骏马那样的精神,而不能想牛那样软弱畏缩。④角度四:“我”和领队。表现艰苦环境能磨练人。

回头来看这个解题思路,不但脉络清晰,而且深刻、出奇。学生通过发散思维,将一道题目分解成若干个角度,完美的阐释了作者的問题。不难想象,即使学生在最终的解读中出现表述欠佳、语言欠精的问题,也不会妨碍其得到高分。可见很多时候读写结合,不仅只是读和写的单独呈现,更是二者合而为一的升华反映。

二、读写结合,培养求异思维

在高考阅读题中,有许多探究性的题目,这个题目意在考查学生评价、鉴赏的能力。但评价、鉴赏又不是绝对开放的行为,而必须要以文章为基础来阐述自己的观点。所以很多学生遇到这种题目,自觉可得高分,但实际做起来却言之无物,翻来覆去在一个大家所共知的点上浪费文字。而读写结合训练可以有效改变这一现状。比如,有一篇文章,其大致内容如下:

美国拍摄了一部电影,但电影内容涉嫌侮辱穆斯林先祖默罕默德,于是引起了伊斯兰世界的大抗议。文章作者的观点似乎就是在讲美国唯我独尊,不够尊重别国的文化。

学生读完后,其感悟也大多没有脱离作者的情感倾向。但是在读写结合训练中,我们要求学生读了什么就写什么,从每个点出发,都可以延伸自己的观点。于是一些同学就对此文章有了这样的看法。比如,美国的行为其实是一种文化冷暴力,很多时候,他们试图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与其他名民族,还认为这是在唤醒无知和麻木。这种行为不但伤害了别的民族,而且从根本上违背了文化多样存在的规律。这个理解不仅观点独特,而且推陈出新,较好地体现了读者的思辨能力。在解答探究题时,如果学生盲目从众,那么其答案不但会落入俗套,而且很有可能因阐述浅薄而得不到高分。所以读写结合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让他们通过比较、质疑对文本的内容有新的解读,而这其实也正是设置探究题目的初衷。

三、读写结合,善用设问思维

所谓设问思维就是指发现和提出问题的思维,是指从外界众多的信息源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有价值的问题。从问题解决的角度看,设问思维是一个提出问题的过程,创造性思维是一个发现问题或明确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设的过程。因此,培养创新性思维能力的核心便是设问思维的培养。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读写结合模式要求学生在精读文本后,不仅能够对文本内容有所“悟”,而且要能将自己的思考转化为深刻而客观的文字。比如在读写训练中,有学生在读到《韩国泡菜为何能申遗》这篇文章后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

1、泡菜作为一种食品,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因为泡菜本身的独特性?还是其他?

2、中国菜系丰富多样,岂不都能列入“非遗”?

3、一种食品竟成为“非遗”,其二者(非遗与泡菜)有何联系?

4、申遗之外我们是否可以考虑文化的因素?

从所列的几个问题来看,该学生在读这篇文章时,通过设疑的方式,将自己从文本表层带入本章内涵。这个过程所体现的正是读写结合对学生思维的影响。不管这个学生能否非常到位地解决这几个问题,笔者都认为能够提出这几个问题本身就已说明该生已然有了深层质疑文本的意识。相信只要坚持长期训练,学生就一定可以从设疑中提升自己解读阅读问题的能力。

四、总结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书面表达要观点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实健康。在表达实践中,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发展创造性思维。人的思维不是一种单纯的智力活动,而是与一个人的个性品质密切相关,这在创新思维活动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基于此,笔者对读写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进行了初步探讨。受水平所限,文章所述内容还不够详尽,所举事例也只是一人之见,于创新思维这个话题而言,还不具有很强的说服力。记得吕淑娴老师说过一句话:“语文老师应该既是精明的科学家,又是高超的艺术家。”只要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多动脑筋,大胆实践,总会找到引领学生走向文学殿堂的道路。

参考文献

[1]陈波.再论写作思维的创造性[J].宜春学院学报,2010,32(2):129—130.

[2]张广顺.阅读写作的“根基”[J].语文学刊,2005,12:48—50.

[3]韩雪屏.语文教育的心理学原理[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94

[4]时金芳.语文教学设计[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275.

[5]李维鼎.阅读的方法[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

(作者单位:东莞市第四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求异思维发散思维读写结合
例谈发散性思维训练
结合实践再探指导写作之最佳策略
金融新晋军的“发散思维”
浅议群文阅读下的“读写结合”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探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读写结合,分散指导,坚持“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