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助读系统的文言文阅读教学策略

2017-08-28 12:24高彩云
语文教学之友 2017年8期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

摘要:语文教材在编写的时候为给学生学习文言文提供一定帮助,在课文以外建立了注释助读系统。然而在文言文教学实际过程中部分教师没能充分利用注释。因此了解文言文助读系统的内容和特点,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加以引导,培养学生借助课本注释进行学习的习惯与能力就值得语文教师进行一番深入地研究。

关键词:文言文;注释助读系统;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四学段(7~9年级)的阅读目标中明确指出:“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并没有充分利用教材的注释,他们大都会采用串讲的方式进行教学,或者让学生串译,忽略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因此,了解注释助读系统的内容和特点,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加以引导,培养学生使用文言文助读系统进行学习的习惯与能力就值得语文教师进行一番深入地研究。

下面就教材中助读系统内容的大体分类和教学中的注意事项做如下分析。

一、知识资料

中学生学习文言文既传承了祖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也提升了自身的文化底蕴。教材中为帮助学生理解内容、提高修养,简明扼要地介绍了一些古代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背景常识等。如八年级下册《送东阳马生序》的两处注释:“节选自《宋学士文集》。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浦江(今浙江义乌)人。明初文学家。东阳,地名,现在浙江东阳。生,长辈对晚辈的称呼。序,文体名,这是一篇赠序。”“既加冠:指已成年。古时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束发戴帽)仪式,表示已经成人。后人常用‘冠或‘加冠表示年已二十”。这两个注释中,包含着作者介绍、文体知识等文学常识,也包含着称谓、字号、礼仪、地理等文化知识。此外,教材中还有一些有关天文历法、古代官制等知识性的介绍。这些知识有的要求学生了解,有的要求学生理解,有的要求学生记忆,以利于举一反三。教学中教师对这些知识要有所取舍,这样既可以减轻学生的负担,又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正音资料

教材对字进行注音,是帮助学生识字和诵读。其中主要包括有:生字注音,如【齁(hōu)】;多音字注音,如【中间(jiàn)】;生僻字注音,如【雾凇沆砀(hàng dàng)】。这些是基础的语文知识,在识字教学中相当必要,但这些是学生可以自学的,教师稍加提示即可。需要引起注意的是,文言文中有大量的通假字,教材中一般没有对通假字进行注音,教师教学时要特别注意。

三、释义资料

了解掌握词语的意义,对于丰富学生的语言,提高学生的语文修养至关重要,因此这是文言文教学的重点。从对词语注释上说,主要是实词注释和虚词注释。实词要注意积累,如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等。由于词汇浩如烟海,内容繁多,在一定程度上是文言文教学负担重的重要原因,教师教学时最好结合现代语言的用法与习惯,做好知识与能力的迁移,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理解内容,也有利于帮助学生提高素养,形成能力。虚词教学要注意总结规律及相关知识的系统梳理,以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

四、翻译资料

有时,编者对文言文中的句子进行整体翻译,以利于学生接受和理解。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采取逐字理解可能形成误解或者不便于直译的,如《五柳先生传》中对“不求甚解”的注释为:“这里指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另一种是句子理解有难度,为降低学习困难而翻译,如《醉翁亭记》中“翼然临于泉上”解释为:“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临,靠近。”第二种注释往往结合着词语注释和语法说明,通常既是学习的重点,也是学习的难点。如果没有词语注释,教师对其中的重要词语要进行提炼。

五、语法资料

教材注释中讲解语法,主要谈虚词的诠释、词类活用和句式特点三个方面。虚词的诠释,如《马说》中“【呜呼】表示惊叹,相当于‘哎”。虚词没有实在意义,但在句中的作用不可小觑,教学中要结合具体的语言情境,通过朗诵、比较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品味和咀嚼。词类活用是文言文中非常普遍的现象,教材注释大多没有点明,而是直接说某词是什么意思。如《马说》中“策,马鞭子,这里是用鞭子打的意思”,这就是名词活用为动词。对于句法特点,教材注释中也有所阐述,如《送东阳马生序》中“弗之怠,即弗怠之,不懈怠,不放松读书”,此处注释虽没有注明是宾语前置,但一看注释即已经明了。依据新课标的要求,教师对于语法知识的指导与点拨主要是帮助学生理解字词,加深对文本的阅读理解,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提升语言应用能力,而不在于对知识系统的记忆。因此,教学时要帮助学生逐步培养良好的语感,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进而使学生在实际理解和运用中掌握相关的语言结构和运用规律,不要脱离实际,要紧紧围绕相关知识的定义、内涵进行“系统、完整”的练习。

六、典故资料

先秦古书中已有用典故的,汉代以后的作家,一般都喜欢引经据典,尤其是魏晋南此时期,用典成风,有的文章甚至句句用典,于是诠释典故就成了注释的一个重要内容。典故包含的意义极为丰富,它蕴涵着诸多的弦外之音,言外之意,在阅读和鉴赏古典诗词中,需要了解这些典故的渊源,揣摩作者赋予典故的新的意韵。如《陋室铭》中“何陋之有,有什么简陋的呢?孔子说的这句话见《论语·子罕》篇。”查原文,是“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本文只用“何陋之有”,兼含着“君子之居”的意思。此处引用孔子的话证“陋室”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与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前后呼应。把“陋”字的意义完全翻了过来,达到“不陋”的极其完美的境界,堪称全文的点睛之笔,突出表明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这些典故的内容,是学生学习文言文必须要掌握的,教师也有必要做些拓展和补充。

七、探究资料

鉴于文言文历史悠久,有些文章的内容或许有些出入。再者历史上人们对文言文的研究,也会有一些不同的看法和理解。教材中这样的内容不多,也不是教学的重点,教学中常被忽略或忽视。我以为因为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和求实精神,应该简明扼要地讲一讲。

全面了解教材中文言文助读系统的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就可以放手让学生来学习,学生自己能够学到的,教师可以少讲甚至不讲,学生努力一下可以学到的,可以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并进行探究,对学生理解有难度的内容教师要给学生细致讲解。在教学设计上主张“以自主学习活动推动教学进程”的思想,建立文言文阅读教学自主学习活动系统。这样就可以用最少的时间,取得最佳的效果。

作者简介:高彩云(1970—),女,河北省三河市第七中学高级教师,主研方向为初中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文言文教学
雏燕
文言文阅读专练
浅谈高考文言文翻译的有效方法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会背与会默写
文言文阅读练习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类比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探索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