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声乐理论研究对声乐教育教学的指导意义(上)

2017-09-06 15:14刘燕晋祎一
魅力中国 2017年29期
关键词:声乐教育指导意义

刘燕+晋祎一

摘要:上世纪50年代由汤雪耕编著的《怎样练习歌唱》一书发行量极大,仅1988年4月第13次印刷就多达180万余册,之后又先后有几十次印刷。这本书篇幅很短,全书只有6万2千字。为什么这么一本很薄、很短的书却有如此大的反响呢?这就表明人民大众是需要声乐理论书籍的,不仅是高校的老师、学生,社会上的业余人士也同样需要,声乐理论研究对声乐教育教学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声乐理论;声乐教育;指导意义

一、当代我国声乐理论研究的发展历程

“声乐——这门几乎与人类的诞生同步并自始自终伴随着人类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声音与律动的艺术”[1]。长期以来,我国的声乐教学、创作、表演、鉴赏等各方面都取得了突出的成果,在教学方法上、教学观念上也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在理论研究领域却一直比较匮乏,声乐理论建设远远不能适应声乐艺术发展的要求,缺乏较高层次的理论建设成果。

“事实上,在中国艺术学科的理论研究中,作为其中一个重要分支的声乐学科,其理论研究的起步是比较晚的。可以说,它是在20世纪上半叶,伴随着新中国成立隆隆的炮声,并在“土唱法”、“洋唱法”之间夹杂着政治运动式的激烈争论中,才真正开始了曲折、复杂和艰难的理论探索。”[2]

20世纪50—60年代,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曾出现不少有关声乐艺术方面的学术成果,如:吕克白著《声乐研究》(音乐出版社,1957年8月出版)、林俊卿著《歌唱发音的机能状态》(人民音乐出版社,1957年出版)、《歌唱发声的科学基础》(上海音乐出版社,1962年9月出版)、傅惜华《古典戏曲声乐论著丛书》(人民音乐出版社,1957年出版)等等;

到了80年代以后,随着改革开放和中西文化交流的逐步深入,新的学术思想的出现使得声乐艺术的理论研究成果逐渐丰富、逐渐深入,比如:尚家骧著《欧洲声乐发展史》(香港上海书局出版社,1986年出版)、余笃刚著《声乐艺术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5月出版)、田玉斌著《谈美声歌唱艺术》(西藏人民出版社,1995年3月出版)、薛良著《歌唱的艺术》和《歌唱的方法》(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7年2月出版)、赵梅伯著《唱歌的艺术》(上海音乐出版社,1997年11月出版)、管林著《中国民族声乐史》(文联出版公司,1998年出版)等声乐理论专著以及部分译著,如《卡罗索的发声法》(人民音乐出版社,1984年出版郎毓秀译)、《当代歌王帕瓦罗蒂》(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5年出版黎汝译)等等。

纵观这些研究包括散见于各个历史时期期刊、杂志发表的声乐表演和声乐教学等方面的学术成果,的确,有不少颇有见地和深度,然而,仔细阅读起来,其中大多谈及的却是歌唱心得或表演艺术经验总结。已出版的声乐技法理论著述尚处于“怎样唱好歌”的声乐知识普及状态,既缺乏全面的宏观调控,更缺乏微观细致的规划,即便在近年也出版了部分相应专著,但仍未能形成整体规模、形成系统。广泛的声乐文化领域:创作、表演、传播、出版、鉴赏、教学、研究等等得不到对实践的深入总结与概括,理论的落后状态,既阻滞了实践的发展与导向,又失去了理论本身应有的学术职责与价值。

二、余笃刚先生的主要声乐理论研究成果

余笃刚先生的主要理论成果主要包括《声乐艺术教育丛书·文库》和《声乐艺术教育丛书·曲库》两个选题。其中《声乐艺术教育丛书·文库》中包括《声乐学基础》、《声乐理论建设文集》、《声乐语言学》、《声乐艺术心理学》、《声乐文学概论》(或《声乐词作学》)、《声乐曲作学》、《声乐教育学》、《声乐文化学》、《声乐艺术美学》、《合唱艺术美学》、《中国古典唱论》、《中国声乐艺术史》、《西方声乐艺术史》、《美声史话》等14个选题;《声乐艺术教育丛书·曲库》中包括《中国民间歌曲选》、《中国歌剧曲选》、《中国古代歌曲、戏曲、曲艺唱腔选》、《中国艺术歌曲选》、《外国民间歌曲选》、《外国歌剧曲选》、《外国艺术歌曲选》、《中国艺术歌曲集(2004——2010年)》8个选题。

三、余笃刚先生声乐理论研究对我国声乐教育教学的指导意义

(一)填补了我国系列声乐理论教材的空白

余先生编写的《声乐艺术教育丛书》、《声乐艺术教育新学科丛书》现以成为许多高校的教学使用教材,其中《声乐艺术教育丛书·文库》、《声乐艺术教育新学科丛书》已成为许多高校声乐研究生的必读书目。

其实,就在十几年前声乐研究生的相关理论学习书籍还很少。像《声乐艺术教育丛书·文库》、《声乐艺术教育新学科丛书》这样成系列、全方位、多视角的系列丛书几乎没有。理论的落后状态,严重阻滞了实践的发展与导向,也失去了理论本身应有的学术职责与价值。没有教材,教师们在无目的的教,学生们在被动的学,完全没有目标和方向。“丛书”的出版使我国声乐艺术的理论建设有了一个从质到量的整体发展。它以“学科建设的科学性与系统性相结合”、“学科建设的理论性与实践性紧密结合”、“学科建设的继承性与创造性相结合”三大原则为基本出发点,为学科发展与声乐教学提供了全新的理念并打开了广阔的思路。教师们深入学习、钻研、体会、吸收,不仅提升了自身的理论认识,也为声乐理论课程的开设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并提高了声乐教学水平和效果。

“《声乐艺术教育丛书·文库》、《声乐艺术教育新学科丛书》”在内容上丰富、新颖;学科建设上全面、细致;统筹上专业、系统;为我国声乐教师的理论学习给予了极大地帮助和指导,为他们的教学活动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也明确的声乐教学的方向和目的,即——在注重专业技能培养的同时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以“内外兼修、理论与实践并行”为最终目标。

与此同时,《声乐艺术教育丛书·文库》、《声乐艺术教育新学科丛书》的出版为声乐教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它的正确定位要求建立完善、系统的学科理论体系,對促进其发展将起着划时代的作用。眼下,我们应该对现有的声乐教学经验和理论成果进行有机整合,建构完整、系统的声乐教育理论体系。这样才能充实教授声乐的教师的专业知识内涵,培养出符合现代声乐教学发展要求的合格的声乐教师,从而,使得我们的声乐教育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二)对学生提高声乐理论学习的影响

长期以来,我国艺术类学生存在“技术技能强、技术技巧高、艺术水平弱、文化水平低”的弊病,《声乐艺术教育丛书》和《声乐艺术教育新学科丛书》的出版使得这种局面得到了明显的好转。同时,对我国声乐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深远而重大的影响。要知道,高校毕业的学生中即将从事声乐教学活动的人数占有很大的比例,他们对声乐理论的学习不仅会影响自身的学习、研究,将来还会影响到即将学习声乐的学生,为我国声乐知识的普及做到了细致、专业的传授,将声乐人才的培养引入了一个良性循环的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郭建民.声乐文化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2.

[2]郭建民.声乐文化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1.

[3] 余笃刚,声乐艺术美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5,总序.

猜你喜欢
声乐教育指导意义
鲁迅作品“艺术真实源于生活真实”的特点
高校对从事声乐教育的学生钢琴伴奏的培养
声乐教育与情感教育的辩证关系研究
现象级节目之于电视节目创新创优的指导意义
浅谈大学声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个性化声乐教育和实践
利用民间传统文化提升自身的音乐素养
中国声乐教育大家喻宜萱声乐教材贡献研究
多与少
多与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