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模式下英语课改教学的问题调研及对策

2017-09-08 11:02侯晓梅
成长·读写月刊 2017年9期
关键词:学案学科英语

侯晓梅

攀枝花市第二十五中小学校的课改主要是以“1-2-1”课堂教学模式为主线,全面推行“导学案”,强化学生的课前自主学习,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合作探究学习后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这是一个好的课改方向,但是在同一个模式下进行教学会导致不同学科的学科特点得不到体现,甚至会失去。英语学科的教学在我校的课改模式下就存在一些问题:学生的英语素养不高,听、说、读、写的能力都不如从前的学生;教师的专业素养不仅没有提高,还有倒退现象;英语课不像英语课,更像语文课等等。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我校英语教学的发展,针对出现的问题,笔者通过研究和实践,积极找出解决这些课改教学问题的对策。

问题一:英语课改课堂教学操作模式化,不能体现英语学科的特点和特色

问题产生的原因:我校自推行“1-2-1”课改以来,所有学科的教学都经历了一个由传统教学模式到课改“1-2-1”模式的过程,各学科的课堂教学都按照模式的要求严格操作,初期使用该模式有很明显的效果,不仅学生动起来了,教师的观念也逐步改变。但随着课改的深入,学科的教学走入了一个误区:学科的特色没有了,学科的核心素养在一成不变的模式中得不到充分的体现,课堂教学没有了出彩点和兴奋点,学生和教师都在模式教学的控制下被禁锢以至于得不到更好地发展。甚至有的老师会问:“课改教学中,英语到底该怎样教?”或“我现在教的是英语吗?”等令大家困惑的问题。

解决对策:

教师应明确懂得课程改革是一种理念,是一种教学思想,学校和教师应该站在体现课改理念和让学生更好发展的前提下,根据学科特点,设计不同课型的教学设计或流程,根据教学内容,不同课型的课堂教学实际操作应该是形式多样、灵活多变的。在教学中,我结合学校的“1-2-1”教学模式的大方向,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运用了不同的课型进行课改教学,旨在培养和提高学生们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问题二:教师课堂教学中,导学案不能与课堂教学合理搭配使用

问题产生的原因:25中小的“1-2-1”课改模式是以导学案为依托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做到合力依托导学案,完成教学内容。但在实际的教学中,绝大多数老师整堂课都在围绕导学案进行课改教学。课堂上,教师先让学生讨论导学案中的自主学习的作业情况,互帮互学;然后就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或合作学习,接着进行展示,展示后教师点拨,最后总结本堂课所学内容,完成当堂检测。一堂课是上完了,但整堂课教师几乎没有用到教科书!而另一部分教师关注了书本,但完不成导学案上的任务,每天都留一点尾巴。我们使用的导学案与课堂操作师两张皮,导学案上罗列习题过多,缺乏精选;探究点过广,不能很好体现重点和难点;导学案缺乏学法指导,不能将教材内容问题化,不能有效引导学生自学和讨论展示。这两种情况正在课改初期乃至中期是课改教学的常态,教师和学生感到很累很迷茫,不知道该怎样进行课改教学。

解决对策:探究点要与教材充分结合,要突出重难点。课前的导学案可与自学指导、基础知识记忆相结合,主要有学生自主学习完成;课堂上的导学案主要体现合作探究、巩固训练商,探究通过教师指导小组快速进行交流,展示可压缩问题、压缩时间,仅展示难的、重要的、需要拓展的知识,从而解决时间不够用的问题。巩固训练必须精选练习题,以少而精进行训练。这样一来,教师在课改教学中就能兼顾导学案和教材,更好地进行教学。

问题三:教学汉语化,学生和老师的英语听说能力得不到提高。

问题产生的原因:在“1-2-1”课改模式下,有很多环节如小组讨论、小组展示、作业讲评、质疑等需要用语言来表达,学生词汇量有限,很多表达不会,只好用汉语表达,而且,学生和老师都认为用汉语表达更直接,学生更容易听懂。久而久之,英语的课堂就变成了读的是英语,说的是汉语,英汉交叉使用的奇怪现象。这种英语课堂的教学,不仅不能体现英语的学科特色,达不成《英语课程标准》规定的目标,而且还会让老师和学生的听英语听说能力下降,是教师和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得不到提高。

解决对策:针对这种情况,我从以下几点来改变:(1)利用英语学科不同课型的教学流程的改变,把听说课突出听说能力的训练和培养。(2)其他的课型在组织教学时用英语组织教学,在合作环节设计适合用英语交流和讨论的内容,帮助学生学会用英语进行展示和质疑。教师多进行指导和帮助。(3)要求学生在平时多说英语,坚持每天的课前值日汇报,上课时必须用英语进行交流、表达、提问。

问题四:英语课改教学的自主学習与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问题产生的原因: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教师要时刻注意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很多教师却误解了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认为让学生自己进行自学就是自主学习,认为只要是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学习,就是合作学习。在课堂上,教师只是简单地让五六个学生组成一个小组,只要有疑问,无论难易,甚至一些毫无讨论价值的问题都要在小组里讨论。讨论的时间有时也没有保证,有时学生还没进入讨论状态,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师的要求下就结束了。合作学习中教师既不指导学生如何与其他成员合作、交流,也不注意监控学生在小组中的交往、互动情况。一堂课下来,表面上学生讨论得很热烈,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然,但未达到合作学习应有的效果,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没有起到合作学习应有的作用。。

解决对策:为解决此问题,教师首先让学生拥有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条件,确立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必须符合教学内容的实际需要,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其次,教师要给学生布置使用语言材料完成的交际任务, 并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在课堂进行学生的合作探究学习中, 教师要扮演好 “控制者”角色。在进行小组讨论时,一定要目标明确:讨论的目标是什么,要达到什么效果,要求用什么形式,等等,这些都要一一明确。教师也要深入研究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度,不能停留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的模仿上。还要关注小组成员的参与情况,保证学生个体独立思考的过程,防止合作学习过程只为优生提供权威发言的机会,而中等生、差生在合作讨论中没有思考时间,只能成为一个倾听者和附和者。这样的合作学习反而使1+1<2,失去了合作应有的价值。这样一来就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而不让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参考文献:

[1]《中学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

[2]《英语教学方法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endprint

猜你喜欢
学案学科英语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乡愁导学案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比例尺(一)”导学案
读英语
酷酷英语林
导学案不能沦落为“习题单”:以“中位数和众数”的导学案为例
学案“三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