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新课程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2017-09-08 18:44王艳华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29期
关键词:探究能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王艳华

摘 要:新课程为数学教学树立了新理念,提出了新要求,随着新课程标准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教学正在发生着巨大变化。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正确理解新课程理念,树立正确小学数学教学观,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成为目前首要思考与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针对新课程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展开讨论,通过启发、引导、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在良好的氛围下感受数学、体验数学,从而提高自己的探究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自主体验 探究能力

长期以来,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是主动的施教者,向学生灌输知识;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是老师灌输知识的对象。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与新课程理念是完全相悖的。为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就必须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深入挖掘学生的内部灵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小数数学课堂教学的探究过程成为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动态交互发展过程,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当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1]

一、教师改变教学观念,营造宽松和谐的教育氛围,体现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课堂气氛决定和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绪。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要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教师应当注意发扬教学民主,消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畏惧感和紧张感,以亲切的面孔、鼓励的话语使学生觉得可亲可信,让学生在一个人格得到尊重、情感得到理解、行为得到鼓励、努力得到肯定的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氛围中,尽情释放自己潜在的创造能量。教师要由主导者成为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2]

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间多边活动的过程,真才实学的教与真情实感的爱、真心真意的帮结合了起来,就能激起学生的内心动机和智慧。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搞好合作教学,使教师、学生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让学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享受探究学习的快乐。

二、根據学生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效的问题创设,能够激发学生探究欲望。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没有问题,就无从“探究”。教学中,教师针对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认知基础及心理特点,将教材中抽象的、单一的教学内容转化为学生身边熟知的、有趣的情境,引发出所要探究的问题。例如,教小学数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开始我就用挑战性的语气说:“同学们,一个数能不能被3整除,老师一看就知道,不信,咱们试试看!”接着让学生说出一些自然数,而我能对答无误,学生就迫不及待地想知道“诀窍”,想赶快揭开心中的“谜”。于是,学生求知若渴的情绪被调动了起来,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这样,学生就会带着浓厚的兴趣去学习知识,成了主动探索者。

三、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的形式很多。常用的有让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小组合作,互相讨论、交流等,这都可以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获得知识,培育能力。例如,在讲授“圆的周长”时,按以下过程引导学生:自己演示。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上讲台操作,在多媒体计算机上演示“圆的周长”,使学生对圆周的概念有一个形象的感知; 自做实验。学生人人动手操作,把准备好的三个圆(课前要求学生用硬纸板做成三个直径不同的圆),分别沿着直尺滚动一周;自主活动。学生观察后,组织小组讨论:滚动一周的长度与直径长有什么关系?让学生尽情地自由发挥,畅谈己见;自我归纳。不论圆的大小如何,圆的周长总是它的直径长度的3倍多一些。由此得出,圆的周长÷直径=3倍多一些。这个倍数是一个固定值,我们把它称为圆周率;自推公式。通过多媒体的信息传递,让学生自己推导出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这种引导教学方法,极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他们认识到教学过程就是自己跟老师共同创造性劳动的过程,各自显示出了特长和才华,结果是中慢生的心理素质水平得到了提高,优秀生得到了进一步的的训练,学生不仅掌握了圆周长的计算方法,而且提高了主动探究获取知识的能力。

四、努力挖掘学生的智力因素,提高学生探究能力

课本是教与学的依据。课堂上要留有一定的看书时间,引导学生钻研课本,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由于课本例题最具代表性,教学中要把它的应用功能充分挖掘出来,通过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等对题目进行分析和研究,在多解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广阔性;在变式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独立性,开拓解题思想,进而在探索中培养能力。

如在应用题的练习课的教学中,可设计这样的一道题:妈妈买三件衣服用了72元钱,买一条裤子用了8元。根据条件学生可提出下列问题:(1)买衣服和裤子共用了多少元钱?(2)买衣服比裤子多用了多少钱?(3)买衣服用的钱是买裤子的几倍?(4)一件衣服比一条裤子贵多少元钱?(5)买一套衣服要多少元钱?(6)一件衣服的价钱是一条裤子的几倍?这些问题学生都能独立解答,并能说明算理。将第一个条件改成“妈妈买三件衣服,每件衣服24元”,再搭上前六个问题让学生解答,使学生看清原形题与改编题的共同点和不同点,知道为什么原形题的前三个问题是一步计算,后三个问题是两步计算。而改编题后为什么前三个问题改成三步计算,后三个问题到变成一步计算。再将原形题的问题和条件改成:妈妈有96元钱,买三件衣服用了72元,买一条裤子用了8元,还剩多少元?让学生独立解答。解答完成后有个学生说:“这个改编题我可以再提出一个问题,剩下的钱还可以买几条裤子?”从上例中可以看出,只要努力挖掘学生的智力因素,通过他们的相互交流,完全可以让学生的思维能力达到最高峰。[3]

总之,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的生命历程,教师应勤于思考,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切实把握教材内容所反映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涵,真正把学生的内部灵性最大限度地挖掘出来。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活动充满生机和活力,才能使学生的参与变得更加积极主动和富有成效,才能使每一位学生获得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文军.浅谈小学生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J]. 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4(03)

[2] 王小丽.探讨新课改后的小学数学教学创新模式[J]. 教育教学论坛. 2014(34)

[3] 刘海燕.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探究[J]. 中外企业家. 2015(22)endprint

猜你喜欢
探究能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浅析如何在高中政治课堂提升学生的探究和实用能力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