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探究意识 有效推进教学

2017-09-08 20:39周云雷
成长·读写月刊 2017年9期
关键词:内角三角形分类

周云雷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而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要改变过去接受性学习、机械性学习等教学方式, 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把课堂还给学生,放手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呢?

一、创设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好奇心是小学生主动地进行探索活动的心理基础,能激发学生不断地进行钻研与创造活动,是激发学生进行创新的内部动力。当儿童头脑中已有知识经验与生活中的现象发生冲突时,就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去思考、探求。教师结合学生的学情,把现实中的现象和数学联系起来,运用数学知识对其进行思考。创设身边熟知的、喜闻乐见的新奇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与欲望,从创设的情境活动中轻松学到知识。例如在教学四下“小数的性质”一课时,教师课件演示唐僧师徒四人在海上遇到了大风暴,帆断船毁,漂到了荒岛,他们发现岛上的帆船,孙悟空师兄弟三人分别从不同部位测量了甲板的厚度,得出了为0.1米、0.10米、0.100米三组数据,这时八戒就为船体厚薄不均而发愁,但孙悟空却露出了满意的笑容。教师在此时适时的问:同学们你知道为什么孙悟空笑了?你能以小组为单位用我们学过的知识或尺子来说明这三个数是否相等,帮助孙悟空说服八戒吗?这样教师巧妙设置情境,让学生对知识产生强烈求知欲,从而激发了学生积极的探究欲望,使学生感到数学并不抽象、枯燥,而是充满魅力和灵性的,是与现实息息相关的。

二、观察实验,丰富表象,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感知活动。是打开学习成功之门的金钥匙,它是认识的窗口,是思维的前提。因此,要牢牢把握观察这一前提,注意给学生丰富的感性材料,使他们获得鲜明而清晰的印象,为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奠定丰厚的基础。动手实验能直接刺激大脑进行积极思维,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概念,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真切感受到发现的快乐。所以教师要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来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广阔性、批判性。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分类》这一课时,以小组为单位把课前剪好的三角形分类。教师并不给出分类的标准,让小组商量按什么分,然后进行分类操作。当老师发现有的小组很快就分好时,适机指出:“老师发现有的小组同学很快就分好了,你们还能再尝试用别的方法来分类吗?”学生尝试按照不同的分类方法进行分类。小组汇报时,把分组结果贴到黑板上,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比较黑板上两种分类分得是否一样。并让学生归纳分类的理由或想法。学生在经历了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笔尝试、动口表达时让学生在思维碰撞中提高认知能力。从而获取知识,发展智能,以更积极的姿态自主参与学习活动。

三、营造和谐宽松的氛围

罗杰斯提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 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是培养学生参与意识的基础,是学生树立信心、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前提。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能力。在数学课堂中实施民主教学,创造宽松、和谐的参与环境,为提供学生足够的心理安全感,解放学生的思想,让他们敢想、敢说、敢干,畅所欲言,敢于发表独立的见解,或质疑他人的想法,或将几个想法组合为一个更佳的想法,从而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比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时,我先创设问题情境:画一个有两个内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学生操作后反映画不出来。教师问:问题出在哪儿?这里有什么奥秘?想不想知道,学生们立刻被问题调动起来,沉浸在对问题的积极探索中。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心理,再设置矛盾,使学生在矛盾中去發现问题,探究问题。然后让学生从熟悉的三角板抽象出特殊的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让学生猜一猜其他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小组合作探究这个问题进行论证,当通过测量得不到统一结果时问还有其他的方法吗?于是,我给出几分钟让他们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来解决。引导学生用拼合的方法来验证。成功,他们兴奋地说:“我验证出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在任何时候都是180度啦!”这一小小的成果使学生享受到发现的喜悦而倍受鼓舞。整个教学过程,学生情绪饱满,思维活跃,在愉悦的氛围中顺利地接受了新知识。学生获得到了与困难斗争的乐趣,体验到了战胜困难的喜悦,强化了学生的成就感,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四、注重现实,加强应用,提高探究创新能力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所以数学学习要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把数学课上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比如在教学《营养午餐》这一课时教师列出3份菜谱是否符合营养标准之前,让学生说说一份营养午餐符合哪些条件,应从哪些方面进行评价,然后再让学生阅读教材中的资料,了解每份菜中的热量、脂肪、蛋白质的含量和判断午餐是否营养的两个基本指标。在此基础上教师让学生从热量和脂肪两个角度来判断“今天学校提供的午餐是否符合营养标准”。让学生了解偏胖的同学与偏瘦同学的饮食习惯,看一看偏胖与偏瘦之间的关系得出偏胖的同学可能是饮食中脂肪的摄入量过多,而偏瘦的同学可能是饮食中脂肪的摄入量过少,他们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偏食习惯。这样的活动,不但让学生熟练掌握了知识点,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充满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运用数学、实践数学,体验到了学习数学知识的快乐。

总之,探究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探究能力无法象学科知识那样直接 “教”给学生,我们数学教学不应局限于课堂内,而应面向学生广阔的生活空间,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相结合,让学生形成问题意识,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要善于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采取个人独立探究的方式、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班级合作探究的方式等组织方式,遵循亲历实践、深度探究的原则,进行持续、深入的探究。去感受探究的魅力,真正与探究零距离,从而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endprint

猜你喜欢
内角三角形分类
多边形内角和再探
三角与数列试题精选
分类算一算
三角形分割问题
分类讨论求坐标
数据分析中的分类讨论
三角形,不扭腰
三角形表演秀
多边形内外角问题的巧解
画一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