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小学教师的绿色教育观

2017-09-08 02:20刘俊梅王娟涓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29期
关键词:绿色教育教师发展

刘俊梅+王娟涓

摘 要:当前一些教师对“绿色教育”的解读存在误解,认为绿色教育对自身工作和发展都流于形式,本文将正视这些“误会”,在结合我国绿色教育三种内涵理解的基础上,梳理出中小学教师的绿色教育观包括:教师要悦纳自己,赏识学生,加强家校合作,倡导中小学教师争做绿色教师,完善学生绿色、健康、富有活力的生命。

关键词:绿色教育 教师发展 绿色教育观

2016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指出,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引领未来教育发展,强调“以绿色发展引领教育风尚”,意在解决教育的科学发展、健康发展和可持续发展问题。这一教育理念倡导回到教育的的本原上去思考教育面临的问题,培养师生绿色观念,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环境育人、文化育人,最终实现教育治理体系的“青山绿水”,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教育政治生态。[1]

一、当前中小学教师对“绿色教育”的误解

雖然目前我国对绿色教育的探索持续升温,各地对绿色教育的解读有自己的诠释,但纵观整个教育现状,不难发现部分中小学教师对“绿色教育”的解读存在误解与偏见,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关于“质”的问题,认为绿色教育是形式主义、功利主义的错误认识

由于课堂教学和班级管理压力的增大,部分中小学老师认为绿色教育只是流于形式,不仅不能让学生高效的掌握知识,“以学生为中心”的探索式的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还浪费了课堂时间,教学效果不显著。另外,他们还认为,学校领导提倡建立“绿色学校”等教育理念,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教师中心”、“书本中心”以及“考试中心”等传统教育理念带来的弊端,但更多的却是校长们为了丰富自己 “政绩”而进行“劳民伤财”的活动,对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成长帮助不大。[2]

2.关于“面”的问题,认为绿色教育是城市学校的事情,是某些学科的事情,与自己无关的狭隘认识

部分中小学教师认为“绿色教育”是自然、音乐、美术等学科老师的事情,他们才有“闲情逸致”带领学生去接触自然,借助环境,开展参与式环境教育。而自己的教学科目与“绿色”无缘,抱着“学生分数提高才是王道”的心态,认为只要学生成绩“优比率”提高了,自己的年终教学考核成绩也就跻身了“优秀”行列。这种想法是非常狭隘的,因为绿色教育推崇的是跨学科的、借助环境进行的、参与式的环境教育,目的是让教师创建以文化、情境、活动、合作、探究为基础的有活力的课堂,提高学生学科核心素养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乐于学习,强调“学而乐则思”。

3.关于“度”的问题,认为绿色教育无外乎绿化、净化、美化的肤浅认识

部分中小学教师认为绿色教育无非就是在植树节带领学生多植几棵树,或者指导学生搞几次以保护环境为主题的班会,或者组织几次亲近自然的春游活动等等,他们把绿色教育和环境等同起来,这种认识是非常肤浅的。绿色教育不是单一的环保教育,而是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可持续健康教育。它不仅关注环境的净化、美化,它还关注学生的生命教育,聚焦学生的身心健康,以提升学生的生命质量为核心,“尊重每个生命”,以人为本,是充满生机活力、生意盎然的人生教育。

二、绿色教育的外延与内涵

面对部分中小学教师对绿色教育的误解,认清我国绿色教育的外延与内涵是非常必要的。“绿色教育”的提出也满足了人们对“美好环境”、“可持续发展”、“健康成长”等目标的向往。我国绿色教育在与环境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相融后,提出与生命教育交融,用“绿色”来修饰生命,以促成绿色、健康、富有活力的生命,体现了自己的独创性。20世纪末,学者叶澜的《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一文点燃了中国教育界对教育与生命关系的反思,上海市2005年颁布了《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绿色教育与生命教育产生了深刻的互动。我国的绿色教育是基于环境的“活”得教育,是一种生态实践,其时代内涵有内外两个方面,即社会内涵与教育内涵。在社会内涵上,以环境保护为最终目标,是促进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在教育内涵上,教育应以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为根本目标,在呵护生命、尊重生命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生命质量,最终实现学生的“绿色”健康发展。[3]

三、中小学教师的绿色教育观

绿色教育在我国既是思想上的探索,又是行动上的创新,是思想与行动相互促进的结果。目前我国对 “绿色教育”有三种理解内涵,第一理解内涵是环境保护浪潮以及由此产生的环境保护教育的需要,无论是“中国中小学绿色教育行动”还是全国性的“绿色学校”创建都是如此。第二种理解内涵是环境保护与人类发展结合起来的可持续发展教育。随着生命教育思想在我国的提出和传播,绿色教育又开始了对生命教育思想的交融和借鉴,我国是第三种绿色教育内涵。综合这三种绿色教育内涵,中小学教师的绿色教育观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教师要悦纳自己,教师要赏识学生,教师要与家长加强家校合作,教师要自觉融入社会。[4]

1.教师要悦纳自己

在“绿色教育”生态系统中,教师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教师工作的主体对象除了学生、同事、家长、还有教师自己。而教师对自我这个角色的理解要么以“传道授业解惑者”自居,要么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自勉,但这两种理解都不是绿色教育所诠释的教师自我角色。倘若教师的生命质量如“波如平镜”的湖水,缺乏激情,如何去提升学生的生命质量,又怎能为学生的生命之泉注入活力呢?因此,教师的生命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生命质量。现今大部分中小学教师奔于教学,疲于迎合社会对升学教育的期望,忙于应付上级行政主管部门的各种赛课、教学检查以及生活的各种琐碎事件等,生命激情正在消逝,职业倦怠感、职业焦虑、生活压力等侵蚀着教师生命质量的幸福指数。[5]

罗曼罗兰曾说,“先相信自己,然后别人才会相信你”,而相信自己,就必须接受自己,喜欢自己,也就是悦纳自己,“爱自己才能爱别人”。因此“悦纳自己”像一剂强心针能激活教师生命活力。但是悦纳自己不是盲目的接纳现有的一切,一成不变,而是以圆融的心态“重读”自我。教师悦纳自己,就是要悦纳自己的所有,包括长相、学识、优点、缺点等。“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同样宇宙中的“我”也是独一无二的。教师悦纳自己还需规划职业生涯,纵向、横向延伸自己的的生命坐标。教师应对职业倦怠的良方就是“以自变应万变”,不断设计自己的人生发展之路,如制定日常规划、短期目标、长期目标等,将其付诸实践,在变化中谋求突破发展,特别对专业发展的精进。“教之道,贵以专”,中小学教师只有不断加强反思性学习和合作性学习,正视教学困境,加强对任教学科与其他学科“共生” 的研究,多学科融合教学,才能不断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的能力。教师悦纳自己还需学会管理情绪。“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学会情绪管理有利于教师完成人生终极目标。教师工作的主体对象是身心发展还不成熟的学生,如果教师把坏情绪带入教育教学中,不仅不能有效地解决相关学生问题,而且还会影响师生感情,因此,教师要学会做情绪的主人。教师也只有在情绪冷静的状态下,才能更好的看到自己的不足与发展空间,如果被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左右了情绪,往往导致教师在无休止的抱怨中一叶障目,停滞不前。教师悦纳自己还需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根据哈贝马斯的社会角色理论,教师的社会角色决定了教师除了是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外,还要与同事、领导、家长等保持友好关系系,力求为自己赢得“天时地利人和”的工作社交环境。最后,健康的体魄能为教师悦纳自己保驾护航。因为健康的身体是教师培养更多人才的物质基础,教师要勤加锻炼,保健身体,才能身心健康,也才能更好地桃李满天下。endprint

2.教师要赏识学生

人的社会属性决定了人对尊重、理解、赏识、爱的追求是孜孜不倦的,正处于成长阶段的学生更是把这些要素作为了他们成长所必需的养分,在这种氛围中成长起来的学生自信、阳光、强大,信奉“我是好孩子,我能行”,而缺少这些营养要素的学生,则沉迷在“我是坏孩子,我不行”这样的习得无助的怪圈里。教育面对的是鲜活的生命,如何才能提升学生的生命质量呢?中央教科所家庭教育专家周弘给出了“绿色”的答案,赏识教育。赏识教育,是生命的教育,是充满人情味的、爱的教育,是对学生的一种鼓励和赞赏。过往大部分中小学教师对学生多实施批评教育,把重心放在学生的缺点与不足上,通过批评手段指出学生的错误以及如何改进提高,这种教育方式易使学生产生挫败心理,自暴自弃,无助悔恨,导致他们在“我是坏孩子”的意念中沉沦。“人的精神力量比体力更富于生命力”,赏识教育让教师去发现赏识学生的优点和长处,给予肯定表扬,逐步形成燎原之势,这样学生倍感自信,也会在“我是好学生”的心态中觉醒努力。

教师要践行赏识教育,首先要意识到“每一朵花都是独特的”,在教学开展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三尊重”原则,即尊重学生的生命,尊重学生的发展规律,尊重学生的差异。其次,赏识教育需要教师把“绿色元素”带入课堂,创设绿色情境,强调“共生”理念,多学科融合教学,以赏识激发课堂活力;使用绿色语言,鼓励学生积极探索知识,赏识学生“异想天开”的发现;教师要绿色评价学生,以“绿色评价指标”发现每个学生身上“亮晶晶”的部分, 讓考试分数不在“一直独秀”。赏识成为学校教育的DNA,有助于教师回归到教育的本质去思考教育的价值与意义,学生也能摆脱“绿领巾”式的成长烦恼,在教师期待、关注中呈现出健康活力的生命状态。

3.教师要强化家校联系

霍姆林斯基在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说到,“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家庭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学校的教育就像房子一样倒塌下来”,可见家校联系的重要性。良好的家校联系有利于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学校和家庭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缺失任何一方的作用,学生所受的教育都是不完整的。保持家校教育的一致性,两种教育相互促进,学生才能更健康地成长成才。第二,良好的家校联系有利于教师家长双方增进对学生的了解,提高教育效果。教师熟知学生在校的学习情况,家长熟知学生的生活情况,家校联系紧密衔接,避免学生掉入“成长黑洞”。第三,良好的家校联系有利于家长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有的家长拒绝教育学生,以为把学生送到学校就万事无忧,“放任不管”,致使“5+2=0”这样无意义的教育现象时常发生。而另外一些家长则“望子成龙”,过分关注学生成绩,万事包办,给学生报各种补习班。这两种家庭教育方式都背离了教育思想,教师必须加强与家长有效沟通,引导其遵循教育规律,以合理的教育理念共育学生。

绿色教育思想所倡导中小学教师的绿色教育观,不仅能让教师实现“生命自觉”,提升教学能力和反思教学模式,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和职业发展,还能使教师更好地呵护学生的生命,完美学生生命质量,师生共谱我国绿色教育新篇章。

参考文献

[1]安超.教学恐惧的实践表征与超越途径[J].教育科学研究,2016,( 5):16-23.

[2]崔学鸿.让“赏识”成为学校教育的DNA[J].中小学管理,2015(6):45-47.

[3]叶向红.绿色教育“三尊重”理论探析[J].中国教育学刊,2015(04):32-37.

[4]刘亚秀. 悦纳自己,善待他人[J].教师札记,2015(4):53.

[5]秦淑慧.赏识教育,爱的教育[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5(9):52-54.endprint

猜你喜欢
绿色教育教师发展
基于绿色教育理念下高职院校思政课的教学艺术研究
如何提高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
石景山区:“绿色教育”理念引领下的区域教育
教师发展自律动力问题探讨
民办本科院校教师发展现状、分析与对策
中国—东盟背景下广西地区大学英语教师教育与发展的问题和对策
绿色材料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运用
教师专业成长需求和培训实效
“绿色教育”指导下的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与教学创新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