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芪复方加减联合西药治疗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41例

2017-09-12 11:08曹东升
中医研究 2017年8期
关键词:证者参芪西药

曹东升

(巩义市中医院神经内科,河南 巩义 451200)

·临床研究·

参芪复方加减联合西药治疗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41例

曹东升

(巩义市中医院神经内科,河南 巩义 451200)

目的:观察参芪复方加减联合西药治疗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2例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患者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尼莫地平、辛伐他汀、阿司匹林、盐酸二甲双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参芪复方(丹参、天花粉、生地黄、山茱萸、山药、黄芪、人参)加减,1 d 1剂,分早、中、晚随餐温服。两组均以2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22例,有效17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5.12%;对照组显效13例,有效15例,无效13例,有效率为68.29%。两组疗效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参芪复方加减联合西药治疗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疗效确切。

参芪复方加减/治疗应用;2型糖尿病/中西医结合疗法;大血管病变

糖尿病指以高血糖为临床特征,造成人体脏器慢性损害的代谢性疾病。2型糖尿病原称为成人发病型糖尿病,又称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该病超过40岁的中老年人发病率较高,占总体糖尿病患者的85%以上[1]。相关研究资料发现:大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仍存在产生胰岛素的能力,但是胰岛素无法发挥分解作用。从现阶段我国医疗水平来看,2型糖尿病的治疗方法单一,以口服降糖类药物及注射胰岛素为主,临床效果良好,但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2015年1月—2016年1月,笔者采用参芪复方加减联合西药治疗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41例,总结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患者82例,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1例,男22例,女19例;年龄平均(48.6±5.8)岁;病程平均(4.5±0.3)月。对照组41例,男21例,女20例;年龄平均(49.1±5.4)岁;病程平均(4.6±0.4)月。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价值。

2 诊断标准

2.1 西医诊断标准

按照参考文献[2]相关标准,包括:①空腹血浆葡萄糖(FPG)≥7.0 mmol/L;②2 h血浆葡萄糖(2 h PG)≥11.1 mmol/L;③血浆葡萄糖水平≥11.1 mmol/L;④存在2型糖尿病病史。根据血管病变部位,可分3型。Ⅰ型。病变局限于腹主动脉末端及两侧髂总动脉,占5%~10%。如果其远侧动脉无病变,这类患者肢体缺血症状常较轻。Ⅱ型。病变累及主动脉末端,髂总、骼外及股总动脉,约占25%,症状较Ⅰ型重。Ⅲ型。腹主动脉末端,髂总或髂外伴有股动脉病变,约占65%。此型中老年男性占多数,常伴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此型病变常比其他两型进展迅速,多出现严重的缺血症状。

2.2 中医诊断标准

按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标准。①存在气阴两虚兼痰浊证,包括头痛、胸脘痛、口干咽燥、脉滑;②存在气阴两虚兼血瘀证,包括口干咽燥、肢体麻木、舌红少津;③存在气阴两虚兼热毒证,包括口感、全身酸痛、舌红少津、脉细滑数。

3 试验病例标准

3.1 纳入病例标准

①自愿参加此次研究;②签署知情同意书;③符合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中医诊断标准和西医诊断标准者。

3.2 排除病例标准

①存在合并性肾功能障碍者;②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者;③有精神疾病、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者;④患者近30日内存在严重合并性感染史者。

4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即完成入院教育,进行降脂、降压及降糖治疗,调整饮食结构,保持适量运动。尼莫地平(由天津市中央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H10910040,10 mg/片),20 mg/次,2次/d,口服;辛伐他汀(由江苏黄河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H20067793,10 mg/片),10 mg/片,1次/d,口服;阿司匹林(由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J20080078,25 mg/片),75 mg/次,1次/d,口服;盐酸二甲双胍(由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023370),起始剂量为0.5 g,2次/d;或0.85 g,1次/d,随餐服用;每周可增加0.5 g,或每2周增加0.85 g,逐渐加至2 g/d,分次服用。成人最大推荐剂量为2.55 g。对需进一步控制血糖患者,剂量可以加至2.55 g/d(即0.85 g/次,3次/d)。剂量超过2 g/d时,为了使患者更好地耐受,药物最好随三餐分次服用。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参芪复方,药物组成:丹参15 g,黄芪30 g,天花粉20 g,生地黄15 g,山茱萸15 g,山药15 g,人参5 g。加减:兼有血瘀证者,加川芎15 g、当归15 g;兼有痰浊证者,加陈皮15 g、茯苓15 g、法半夏15 g;兼有热毒证者,加黄芩15 g、黄连10 g。上述药物均加水1 L,大火烧开后,小火煎煮,取渣留汁600 mL,1 d 1剂,1 d 3次,分早、中、晚随餐温服。

两组均以2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判定疗效。

5 疗效判定标准

按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标准。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糖尿病证候积分下降超过90%。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所好转,糖尿病证候积分下降超过45%。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糖尿病证候积分无任何变化。

6 中医学症候积分评分标准

中医血症候积分评分标准,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分为气虚、阴虚以及血瘀3组,然后以不同分型中主要症状及次要症状患者近期主观感觉差异轻重进行分级;舌象、脉象相符者计3分,不符者计0分;分数越低,表示中医症状改善越显著。

7 统计学方法

8 结 果

8.1 两组疗效对比

见表1。两组对比,经Ridit分析,u=2.81,P<0.01,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疗效对比

8.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对比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对比 分,±s

注:与同组治疗前对比,*P<0.05,**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P<0.01。

9 讨 论

2型糖尿病的致病因素与生活方式、种族、年龄、环境,以及遗传存在着密切联系,特别是生活方式,大部分是由于长期大量摄入高热量的食物,缺少运动,造成体质量上升,过于肥胖,引发2型糖尿病[5]。该阶段以胰岛素抵抗为主要特征,缺少明显的早期临床症状,仅有轻微口渴乏力等,可逐步发展为大血管病变,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然而从现阶段我国医疗水平来看,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治疗方法单一,以口服降糖类药物及注射胰岛素为主,临床效果良好,但是存在不同程度的用药不良反应,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其中,降糖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①胃肠反应,如呕吐、恶心及腹泻等;②中枢神经反应,如失眠、嗜睡及头痛等;③过敏反应,如红斑、皮肤瘙痒及皮疹等[6]。

从中医学角度来看,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属于“消渴证”范畴,其病理机制为嗜食肥甘,或素体阴虚,或情志不畅,一旦外邪入侵,气阴两虚,造成肾、脾及肺等脏器损伤,病程绵长,血糖升高均为表证,肾、脾及肺脏器功能不调为实证[7]。治疗应以滋阴清热、益气为原则。参芪复方方中丹参、黄芪生津补肺,润肺益气;天花粉清热泻火,生津止渴;生地黄清热凉血;山茱萸补肝肾、止汗;山药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人参大补元气。针对兼有血瘀证者,以益气养血为治疗理念,加当归温经润燥,加川芎益气养气;兼有痰浊证者,以开窍涤痰为治疗理念,加陈皮养气宣肺,加茯苓润肺祛痰,加法半夏燥湿化痰,平喘;兼有热毒证者,以清热泻火为治疗理念,加黄芩清火消肿,加黄连泻火解毒。上述临床观察结果可见,治疗组有效率为95.12%,对照组为68.29%,表明参芪复方加减联合西药治疗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疗效确切(P<0.01)。此与朱海燕等研究结果较为相似[8]。 总之,参芪复方加减联合西药治疗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能够改善患者的症状,临床效果较好,值得推广运用。

10 参考文献

[1]富晓旭,谢春光.参芪复方加减治疗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患者57例临床观察[J].中医杂志,2013,54(15):1297-1300.

[2]范慧洁,崔国敏,杨雪.参芪复方加减治疗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患者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4(8):174-176.

[3]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33-237.

[4]石磊,方朝晖.中医药防治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研究进展[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4,26(3):329-330.

[5]宋君,何关义.参芪方剂加减治疗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临床研究[J].内蒙古中医药,2014,18(10):4-5.

[6]范青云,方朝晖.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病因病机及中医药治疗进展[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4,26(4):425-428.

[7]朱海燕,高泓,郭保根,等.用基因芯片筛选参芪复方保护糖尿病骨骼肌的相关基因[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1(6):944-948.

(编辑 田晨辉)

1001-6910(2017)08-0023-03

R587.1

B

10.3969/j.issn.1001-6910.2017.08.09

2017-03-02;

2017-07-10

猜你喜欢
证者参芪西药
参芪扶正注射液辅助治疗肺癌合并阻塞性肺部感染
是不是中药的不良反应比西药少?
参芪地黄汤加减治疗气阴两虚型慢性肾炎的效果及对肾功能、免疫的影响
新生儿异常Hb Q的家系分析*
参芪地黄汤联合沙格列汀治疗降糖不佳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研究
参芪复方对GK大鼠骨骼肌线粒体膜电位及相关促凋亡蛋白的影响研究
1例遗传性凝血因子Ⅶ缺陷症患者的家系表型及基因突变分析
含金属离子的中药与西药联用注意事项
西药和中成药的配伍使用致不良反应分析
观察当归四逆汤联合西药治疗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