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学科前沿融入到创新创业教育的探索

2017-09-14 14:59何翔张进辛鑫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17年13期
关键词:科研项目实验教学实验

何翔 张进 辛鑫

国内的教育工作者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及改革方向。从学科前沿这个比较新颖的角度切入,提出创新创业教育的新模式和新方法,从课程设置到实践平台再到创新能力培养成体系,介绍了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学院是如何将学科前沿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的。

创新创业教育学科前沿产学研融合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高度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借此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而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滞后成为了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制约因素,因此国内众多教育工作者针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成果。其中,厦门大学刘隽颖针对当前高校创新创业存在的问题作了分析,吉林大学刘艳针对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提出了解决思路,陕西理工大学韩团军就工科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模式进行了研究,大连交通大学郭志达就如何在实践教学方面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进行了探索。教育工作者从课程体系、教育模式和实践教学等方面对创新创业教育进行了探索和研究,但是就本质来讲,创新创业教育和前沿技术应用最能匹配,但是对前沿技术如何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这一方面探讨的较少,本文结合电子科技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将学科前沿技术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做法提出新的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

一、发挥学科前沿作用,促进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

目前,国内各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主要集中在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以及实践教学平台方面,依托的依然是传统的课程资源和现有的平台,与创新创业最重要的目标“实现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转型升级”明显不是很匹配,无论是产业结构调整还是经济转型都要求创新创业教育必须以最开放的姿态与学科最前沿的技术以及与当前市场紧密结合,创新创业教育不能是闭门造车,须结合技术的发展和市场的需求倒逼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因此,依托通信抗干扰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光纤传感与通信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依托通信与信息系统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以及“智慧物联”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通信学院探索了一条将学科前沿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方法。

二、构建创新创业教育学科前沿课程体系

1.“三个依托”构建学科前沿课程体系

促进课程内容与产业界深度融合,学院与社会行业知名企业合作,在研究学科前沿技术、开展科学研究的基础上,非常注重将其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不仅开设学科前沿课程,开发最新技术实验,同时制定了“三个依托”计划,即课程的开设依托于知名教授、依托于重点实验室,课程的内容依托于重大科研项目。例如学院与通信龙头企业华为公司合作,在电子科大校园内搭建5G技术试验场,相关专业课程在教学中结合最新通信技术,将行业前沿科技实验融入到本科创新创业教育当中。

学科前沿课程由于依托于重大科研项目,同时技术的发展也有其发展周期,因此前沿课程有它的开设周期,当课程内容不再满足学科前沿的需求,变得不太合时宜时,就将该课程从前沿课程转变为普通的专业选修课程,同时新的前沿课程也会不断地增加,目的是保证每门课程的内容都是当前科研的研究方向,能够让学生接触最新最前沿的通信技术,试图让每门课程都能激发学生创造力。

2.将学科前沿课程贯穿本科创新创业教育全过程

大力发展创业实践而忽视创新培养似乎成为了很多高校创新创业工作的主导,好像塑造创业先锋和典型就是整个创新创业工作的主体,而忽视了创业与创新的关系,也忽视了为何教育部将创业教育改为创新创业教育。创新教育是支撐着学生能力培养非常重要的一环,也是创业的重要支撑,同时创新教育应该也必须贯穿在整个本科培养过程中,按照这个思路,覆盖了所有年级的前沿课程为创新教育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学科前沿课程的开设范围涵盖了本科教育的第二至第七学期,旨在为各年级学生都提供创新意识培养的途径和学科前沿技术熏陶的渠道。

三、构建创新创业教育前沿实践平台

离开了实践教育平台谈创新创业教育只能是空谈,创新创业教育要落地,须依靠实践教育平台设计出合理的创新训练内容和项目,让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在平台上得到成长。因此在构造学科前沿课程体系之外,学院还打造了学科前沿实践教学平台,为学生的创新训练提供支撑。

1.依托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打造创新应用实验平台

以通信工程、网络工程和物联网工程三个本科专业学生的实验实践能力培养任务为核心需求,结合专业科研和教学管理体制,对众多已有的实验室进行一步整合和调整,形成“1基础3方向+创新”的工程实践平台(图1),建立了集传输、交换、互联、接入与物联网于一体的系统化实践环境,以实践引导探索,带动学生从应试学习模式转变到探究学习模式。 “1基础3方向+创新”的工程实践平台由四大实验教学平台构成:面向专业基础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与创新实验教学平台,以及针对三大专业核心能力培养的通信工程实验教学平台、网络工程实验教学平台和物联网工程实验教学平台。

在实验平台的基础上抓住行业发展热点,引进先进技术,构建创新应用训练综合性实践教育平台:

通信类——“高端综合系统”,把握ICT技术融合趋势,建成多制式的多媒体高端综合通信实验系统;

网络类——“网络新架构”,紧跟网络架构扁平化发展,建成国内首个向本科生开放的全真综合接入网实验室;

服务类——“物联技术”,响应国家大力发展物联网战略,率先建设本科教学的定位与导航技术、物联网与无线传感器技术类实验室。

2.依托省级虚拟仿真实验中心打造学科前沿实验平台

“智慧物联”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所有实验项目均是由科研项目而来,目的是加强本科生创新创业训练,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实验项目有的是重大科研专项转化而来的前沿实验,有的是校企合作项目转化而来的创新创业实践项目,形成了“科教融合、校企联合、点面综合、虚实结合”的虚拟仿真实验建设模式,有力的支撑了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也支撑了学科前沿课程教育体系。六个实验平台,十余个科研项目转化而来的二十余项实验项目,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能够与产业界深度融合,更好的达到了创新训练及创业实践两方面的目的。endprint

四、探索创新创业教育学科前沿科研训练计划

1.以认知训练为基础的分层次的创新训练计划

大力加强理工科大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除了依靠实践教育平台之外,还应该有计划有层次的进行学科前沿科研训练。通信学院逐步形成了以认知训练为基础、大创计划为主体,学科竞赛为牵引,科研训练为特色的分层次的创新创业训练。如表1所示,其中认知训练是面向所有学生,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面向大部分高年级学生,学科竞赛旨在提升大部分同学动手能力水平,科研训练针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想进一步培养创新能力而实施的。 2.依托最新科研项目开展进阶式前沿训练计划

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已经接受过学科前沿课程的教育以及前沿实验的训练,为一部分有余力的学生提供科研项目训练。进阶前沿训练计划依托教师纵向及横向科研项目设计出来的训练项目,意在充分发挥科研项目的创新能力培养的作用,并期望能够在创新训练项目上孵化出创业实践项目。经过几年的实施,越来越多的学生参与到前沿科研训练的计划,越来越多的老师愿意将科研项目中的一部分转化为学生实践的课题,如表2所示。

五、实践效果

1.学生科技创新热情高,科研兴趣浓厚

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热情高,成果丰硕。2012年以来,得到省级、学校、学院重点支持的创新创业项目416项,其中四川省苗子工程项目28项,中央高校基本业务费学生项目57项,国家级创新基金、校创新基金331项,校团委重点资助創新创业团队4队。学院学生创办了工作室,目前已发展成为20人的完整团队,专注于户外智能硬件产品的开发,产品“炫轮”获数百万天使投资,至今出货量超10000台。

2.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工程应用能力提高显著

学生积极参与科技竞赛活动,参与科技创新活动成为了学生的新追求和新常态,在广大学生中形成了追求真理、崇尚科学、勇于探索、敢于实验的学术创新氛围,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大大提高。近五年来,学生获省级校级创新创业项目416项。

参考文献:

[1]刘隽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背景、现状与突出问题[J].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16,(02):1-4.

[2]刘艳,闫国栋,孟威.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J].中国大学教学,2014,(11).

[3]韩团,军聂翔,黄朝军.工科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模式的研究[J].教育观察,2017,(01).

[4]郭志达,华菊翠.面向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地方高校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15,(11):56-60.endprint

猜你喜欢
科研项目实验教学实验
基于科学探究的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探索
网络与云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医院科研项目信息化管理应用探讨
浅谈高校科研项目管理模式的创新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谈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初探
声波实验
关于植物的小实验
最酷的太空实验
让合作探究走进实验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