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歌教学呼唤诗性回归

2017-09-18 08:21曹荐科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17年8期
关键词:诗心诗情诗性

曹荐科,浙江省庆元县濛洲高级中学教师。

所谓诗性语文,就是以诗意情景、诗情表达、诗性体验唤醒学生内心沉睡的诗性感觉,让诗意与诗情在语文课堂中自然地流露与呈现,以“浸润”与“体验”为特征,涵盖言语、文化、审美三个层面,在创设情境中营造诗意氛围,在言语表达中激发课堂诗情,在浸润体验中追寻语文诗意的语文教学理念。

诗歌的本质属性就是诗性,而诗性回归作为一种教学模式,是符合语文学科本质的。以诗性引导创设诗性情景,唤醒学生内心的诗性,让学生在诗性情境中体验诗情、感悟诗心,陶冶情操,提高审美,从而提升语文素养。

一、诗性回归唤醒诗性感觉

每个学生心中都或多或少存在着诗性感觉,只是因为时代变迁、时间跨越而对古典诗歌略显陌生感。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更快更好地苏醒内心的诗性感觉呢?创设诗意的课堂情景是构建诗性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策略。充满诗意的导语,可以“先声夺人”地营造诗意的氛围,打开学生的心扉,唤醒学生内心的诗性感觉。

笔者在执教《将进酒》一课时是这样设计导语创设情景的。

师:同学们,老师和大家相处了那么久,可以说是知己朋友。古人云,酒逢知己千杯少。那么,你们会怎么样劝酒?

生: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感情铁喝出血。

师:这是我们现代人的劝酒方式。相比之下,古人的劝酒方式更加优雅诗意。有谁能学下古人劝酒?

生1: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生2:劝君一盏君莫辞,劝君两盏君莫疑,劝君三盏君始知。

师:没有诗的人生是枯燥的,没有酒的诗歌是干涩的。若论诗酒之道,当然首推李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将进酒》,看看诗仙李白是如何劝酒的?

诗性化的导语就奠定了诗意的课堂情境,将人文关怀、诗情画意和生命活力融入到导语之中,就能一下子抓住学生的心,调动学生的情感,为构建诗意的课堂提供一个良好的切入口,渲染出一种典雅的氛围,将推动接下来的课堂教学熔铸在浓浓的诗情氛围中。

二、诗性回归激发课堂诗情

诗性回归的课堂就应该是充满诗情的教学,设置富有诗意的教学环节,激发课堂教学的诗情。情,激于心,而发于言。语文教学过程就是一个心灵对话的过程,是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的一种对话、沟通与碰撞。诗性回归的语文,是诗意对话的语文。

《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的曲调,题目意绎即“劝酒歌”。那么,这首诗歌的教学,就可以从劝酒诗的角度阅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在情境诵读体验中,把握诗人性格,领会诗人豪情。

于是,笔者在执教时将教学内容确定为:举杯劝酒为谁饮、连声规劝如何饮、劝饮何止只为酒、一样美酒别样愁。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连声规劝之下的万古愁,特设计了师生对话演绎劝酒的环节,让学生在角色扮演、情境诵读中体验。

师(丹丘生):李白啊,我辈皆已上年岁,功名之事要想开。

生(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苦短,韶华易逝,不如干了这一杯!

师(丹丘生):李白啊,仕途虽然不得意,朋友举杯方痛快!

生(李白):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知己难遇,千杯亦少,不如干了这一杯!

师(丹丘生):李白啊,如此狂饮伤身体,醉酒伤身何如意?

生(李白):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不如干了这一杯!

师(丹丘生):李白啊,放下酒杯少喝些,已无银两付酒钱。

生(李白):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主人莫急,我有千金,不如干了这一杯!

教师以自身诗性化的言语表达,将自己与诗歌的沟通、对诗歌的理解传达给学生,同时引导学生也进行诗意言语表达,建立学生与诗歌的对话沟通,产生思想碰撞,激发出自己的诗情。课堂中,教师作为一个有智慧、有诗情的引导者,使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和培养能力,而是主动参与主体情感体验,置身诗歌情境,丰富人生感悟,涵养人文气质。

三、诗性回归走近诗人诗心

古典诗歌创作时间久隔,其文风与现代诗歌相距甚大。尤其意象之含蓄,情感之隐含,使得学生在学习时不易发现诗人原本的创作心思,很难感受其诗歌意蕴。这就要求教师用诗心解读诗歌,以诗人留在诗中的意象与痕迹作为线索与证据,走近诗人,感悟诗心。

细细读来,会发现“与尔同销万古愁”就是执全诗牛耳的一句诗。“劝酒”是诗眼,“销愁”是诗心。如何“销愁”,唯有频频“劝酒”。于是,就不难理解“须尽欢”“一饮三百杯”“但愿长醉”“千金换美酒”这样的狂歌痛饮。这样的狂歌痛饮,为的就是消除万古愁。

师:前面我们在情景诵读中体验了李白借酒消愁的狂歌痛饮。那么,你在李白的借酒消愁里体会到了诗人什么情感变化?

生1:我从“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读到了人生苦短、韶华易逝的悲叹。

生2:我从“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读到了酒遇知己、自信旷达的欢乐。

生3:我从“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虐。”读到了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激愤。

生4:我从“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读到了反客为主、一掷千金的狂放。

师:我们走近诗人诗心,从李白的借酒消愁中,有同学读到了人生苦短的悲叹,有同学读到了及时行乐的欢乐,有同学读到了踌躇满志的狂放,也有同学读到了圣贤寂寞的愤懑,更有同学读到了一掷千金的豪壮。这些都是我们的体验与感悟,那就将这样的诗性感觉发挥到对这首诗的诵读中去吧。

《将进酒》这堂课,顺“诗”“酒”之藤摸“愁”之瓜,教学过程以“酒”为线索,层层铺开:朋友之情皆因酒,揭壶开饮品对酒,师生演绎频劝酒,反复痛饮传世酒。借酒销愁,本应愁更愁,可是在诗人李白这里却是“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便半个盛唐”。学生通过学习《将进酒》,体会到中华古典诗歌的魅力,亦为幸甚。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诗性回归的诗歌教学,激发课堂诗情,何尝不也是一种幸甚。

参考文献:

[1]王尚文.走进语文教学之门[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2]王静.营造语文教育的诗性课堂[J].课外语文,2013(1).

[3]李晓倩.建构诗意语文课堂的教学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2(4).

[4]刘国华.营造诗性数学课堂氛围,提升师生的幸福指数[J].考试周刊,2011(35).endprint

猜你喜欢
诗心诗情诗性
卷首语
独酌
偶感
夜路吟
诗性启蒙,最基础的艺术教育
马莲花
匠心与诗性
诗情空间的创造
一束火焰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