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学校小组合作学习评价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17-09-20 10:54廖凤英
读天下 2017年24期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中职学校教学效果

摘 要:小组合作学习作为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越来越多的中职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这一方法。但是,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真正要将小组合作学习行之有效地开展,绝非易事。在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能否保持兴趣、激情和旺盛的求知欲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学生合作学习的评价方式。恰到好处的评价可以为学生的合作学习注入动力。作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个体,对学生的评价应该是综合性,多元化的。为此,笔者结合中职学校的特点,总结近几年我校小组合作学习的经验,优化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体系,以提升教学效果和质量。

关键词:中职学校;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教学效果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近几年不论在普教还是在职教系统,都受到了师生的喜爱。2016年,我校在各专业试行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笔者从2012年接触小组合作学习,到自己摸索试行,到现在的全校推广试行,经历了很多失败,也获得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合理有效的评价体系能够持续激励学生的求知欲望,通过总结经验教训,大家都认为做好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和量化考核是小组合作学习成败的关键。笔者通过分析我校在实行小组合作学习评价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改革完善小组合作学习评价体系的对策和建议。

一、 学情和改革背景分析

我校1985年建校,生源主要来自县城农村,他们基本上是没有考上高中的“学困生”,又多数来自农村,有着共同的特点:

(一) 弱势

1. 基础知识薄弱,学习动力、能力不足;2. 注意力不容易集中,上课经常走神;3. 兴趣爱好不够广泛,喜欢玩手机;4. 缺乏竞争意识更缺乏团队协作精神,同学之间容易因小事起纠纷;5. 缺乏感受爱的能力。对父母,老师,对自己,不会爱,不懂爱,也不懂得感恩。

(二) 优势

1. 思维活跃,好动不喜静;2. 喜欢动手操作,厌恶长篇理论教学。

传统的讲授型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职业学校学生的需要,为了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被动教学,我校从2015年开始实行“生本”教育,并在数控专业试行小组合作学习,2017年上学期开始在全校推广,施行过程中发现小组合作评价体系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二、 小组合作学习评价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 平时成绩的主观性太强

在没有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之前,我们已经尝试对传统的以期末一次考试成绩定“终生”的方式进行改革。考虑到职业学校学生学习能力的特殊性,我们淡化了期末考试成绩,重视学生平时表现。期末总评成绩的计算公式如下:

期末总评成绩=平时成绩×60%+期末考试成绩×40%

平时成绩是科任老师根据该同学的考勤、作业、课堂纪律等情况综合考虑打的分数,而这个分数是多少,完全由科任老师决定。也就是说,平时成绩的高低,与该位同学给科任老师留下的印象关系很大。本来采用这种评价方式的目的在于激励学生重视平时的努力和学习的积累,但是由于缺乏对学习过程的量化评比和记录,平时成绩最终依赖科任老师的主观判断,这样的评价方式缺乏科学依据,对于激励学生显得微薄无力。

(二) 缺乏统一的、系统的评价体系

我们一直在努力改革教学方式,提升教学质量。近几年在推行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的同时,也改变了一些学习评价方式。比如,把个人成绩和小组成绩进行捆绑,平时成绩采用个人加分和小组加分并行。比如,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激励学生回答问题,我们把课堂回答问题作为加分的依据,忽略了学习过程的其他因素,这对于后进的同学来说是很不利的;我们把小组合作的最终成果作为小组成绩的依据,忽略了小组合作的态度,分工等因素;评价缺乏系机制和依据,每个科任都各自为政,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评价设置,让学生无所适从。作为学校而言,应该设置一个统一的、可行性强的评价体系,把每个评价细节量化,从而达到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

(三) 考核内容多,难以量化统计

考核内容简单、片面化固然不利于各层次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面面俱到的考核也会因考核内容太多带来重重问题。首先,考核内容多,对于教师和学生而言,都把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了分数的计算和统计上面,反而使教学目的不明确。其次,考核内容太多,不便于日常的记录的统计,最后因为统计工作量太大,学生和老师产生倦怠,小组合作无法继续进行。

(四) 未完善课堂评价量化考核的实时登记和监督班子

在会计教学中,很多教师都尝试设置过系统的评价量表,统计工作多数是教师自己进行,或者交给每组的记录员登记。一方面由于职业学校教师任教科目和班级较多,无暇顾及诸多的统计表格,统计数据出现了间断或者不完整的记录;另一方面,由于缺乏对学生的实时监督,没有定期及时汇总成绩,学生渐渐就疏于记录和登记,造成统计数据缺失。

(五) 缺乏对相关评价参与人员的培训

学校制定了评价考核表和制度,也发放到班级。但是没有对老师和同学进行专业培训,很多老师和同学都是根据自己的理解老操作评价系统,最后使得统计数据标准不一,统计混乱。

三、 学习评价的原则

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正确的评价应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评价要准确地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二是评价要从多个方面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三是评价要有激励性,要能够促进学生在学习上作出进一步的努力。在学习评价方面,要注意运用以下原则。

(一) 激励性原则

古人云: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愤。学习评价要树立正确的评价观,应多给予鼓励,特别是对学习比较滞后的学生,更要以激励为主,改变评价方式,树立学生的信心,让评价成为师生间情感交流的载体。

(二) 发展性原则

在教学的過程中,教师要为学生确定个体化的可实现的发展目标,并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其提出具体可行的改进建设,以促进学生的发展。比如,分层设置作业、布置任务。

(三) 个性原则

俗话说,人上一百,形形色色。每个学生的个性是不相同的。教师在评价时不能千篇一律,而应体现学生的个性特点。

四、 优化小组合作学习评价的对策

(一) 完善、统一评价系统,简化考核内容,制定量化考核表

评价要做到公平公正,就不能凭教师主观态度来给学生平时分。我校的总评成绩计算方法:期末总评成绩=平时成绩×60%+期末考试成绩×40%,已经充分考虑了学生平时成绩,是合理的,可以继续沿用的。但是如何更客观、全面、有效地计算平时成绩,是小组合作学习评价系统要解决的问题。

我们通常认为,评价越多元越能真实地、综合地体现学生的能力,因此在设计评价方式的时候,我们通常设置了四个层次的評价:自我评价、组内评价、组际互评、教师评价。设计者的用意是好的,但是对于职业学校学生来说,这“多如牛毛”的表格仿佛成了一种负累。因为我们每个学期开设的课程在七至十门,如此每个科目每天都这样计算分数,孩子们渐渐就玩累了,从刚开始的感到新鲜到后来产生厌倦。

因此,我们优化了四层评价结构,改为现在的三层评价结构:即时评+自评+他评的方式。评价的项目和内容也尽量简单又能体现小组合作和自主学习的能力目标。下面简单介绍一下三层评价结构。

1. 即时评

即时评是教师针对小组合作的评价。教师根据课堂上每个小组的表现,给出即时评价,最后对各组进行排名,以达到激励作用。表格的设计内容主要体现小组合作精神,从小组作业、讨论、展示、评价(对他组点评)四个方面来考核。表格设计及分值如图一:

2. 自主评+他评

自主评是学生个人针对本节课自己的课堂表现作出的评价。评价内容包括自主学习、参与讨论、回答问题、小组合作、考勤五个方面。自主评完后交给当天该组值日组长进行小组评价。这样将自评与小组评有机结合,不但大大减少了评分的工作量,而且增加了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3. 平时成绩的计算

现在,平时成绩的来源包括三部分:他人评价(值日组长评)、自评(个人评价)、即时评(教师评,对小组的评价)。为了体现小组合作为主的精神,即时评的分值比重占平时成绩的40%,个人评价和他人评价各占30%。计算公式如下:

平时成绩=(自评+他评)×60%+即时评×40%

平时成绩的计算通过小组合作学习量化汇总表进行,每周小计一次,每月汇总一次。量化汇总表如图三:

(二) 以班级为单位,建立量化考核的登记和监督班子

以班级为单位,建立教师——值日组长——科代表三级量化考核等级和监督班子。对于即时评价表,由科任老师根据各小组学员的学习态度、学习过程、学习结果综合评定,将评价结果写在黑板的即时评表格,科代表负责登记到纸质即时评价表并进行汇总。

对于自主+他评评价表,首先由各组的每位同学在下课前5分钟进行自行评价,然后交给当天的值日组长进行小组评价。值日组长在每天上课结束后交给课代表汇总。

课代表负责每天的量化考核总分计算和登记,并进行一周小计以及月度汇总。教师每周对量化考核表的登记情况进行检查监督,值日组长对量化汇总表进行每周监督。

班主任在每月第一个星期一班会课对学习小组进行精神奖励。优秀的可设置:优秀小组、潜力小组等;落后的可设置:反思小组,并在班会课组长进行总结。

(三) 建立小组合作学习评价系统的学习培训制度

再好的制度,只有经过认真的学习和系统的培训才能够发挥实际作用。为了使量化考核的登记和监督班子能够熟悉“业务”,对于新生班级或者新开始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班级,我们在开学之初就要对相关的教师和学生工作人员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评价系统的学习培训,从而规范操作,减少失误,尽量使量化考核的数据完整、准确。

五、 结语

小组合作学习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一种良好学习模式,而良好的评价制度有利于小组合作学习的长期开展,从而激励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和信心。在评价制度的道路上,我们不断地摸索、尝试,现在的评价体系还有待我们用时间去检验,我们将不断完善小组合作学习的量化考核制度。

参考文献:

[1]古建能.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方法的实践[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08).

[2]张铁.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评价的研究[A].来自教育一线的报告——黑龙江省教育学会“十一五”优秀教育科研成果[C],2011.

[3]周莓.小组合作学习应注意的问题[J].黑龙江教育:小学版,2003(33).

作者简介:

廖凤英,广东省清远市,广东省佛冈县职业技术学校。

猜你喜欢
小组合作学习中职学校教学效果
基于分形评估模型的实践教学效果评价方法
情感优教对中职护生老年护理教学效果的影响研究
多媒体辅助中学英语词汇教学效果探究
掌握“函数的表示”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果
“合”乐而“不为”
高中历史“自主导学”模式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反思
德育工作浅谈
刍议初中地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利用微信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实践研究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