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程让小学课堂从“互联网+”走向“课堂—”

2017-09-20 10:54陈航
读天下 2017年24期
关键词:微课程互联网+互联网

摘 要: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影响下,当前我国正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信息化。“微课程”作为一种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新的教学模式,得到了越来越多教育工作者的认可,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要紧跟时代步伐,将“微课程”理念融入实际的教育教学中去,改变传统的以老师为主导,“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让老师的支持在学生真正需要的时候出现,实现课堂教学从“互联网+”到“课堂-”的转变。

关键词:小学;课堂教学;微课程;互联网+;课堂-

“互联网+”的概念具体到教育事业,我认为可以将其理解为,在教育教学中,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教育资源,实现教育资源共享与优化配置,帮助老师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提高教学效率;辅助学生展开自主学习,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一、 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说到传统的教学,我们最先联想到的就是一个老师,一块黑板,几十个学生。在传统的教学模式里面,老师是课堂的主导者,一堂课上下来,都是老师一个人在讲台上,一边讲,一边写板书。下面的学生就像是看戏一样,一个个盯着黑板,盯着老师,面无表情。下课铃一响,老师们如释重负,学生们如梦初醒。

不难发现,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对老师课堂教学没有过多的“技术”要求,老师的教学方式主要是按照教材内容按部就班的传授给学生。“互联网+”时代的来临,让更多的先进的教学设备开始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为原本单调枯燥的课堂教学注入了新鲜血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信息化技术在小学教学中的运用,不仅减轻了老师的课堂教学负担,同时也增加了学生们自主学习的兴趣。

二、 认识微课程

(一) 我所了解的微课程

关于微课程的定义,百度百科有明确的限定。在这里,我主要想说说,在实际教育教学中,我个人对微课程的定义和理解。我认为,微课程就如同这个名字一样,重点在于一个“微”字上。一堂课,如果完整算下来,至少是几十分钟,既然叫做微课程,那肯定不是整节课“满堂灌”。一般微课程的内容最好在5~10分钟以内,微课程的承载方式既可以是视频,也可以是PPT图片。总之,微课程的作用在于辅导教学,并非代替老师开展整堂课的教学。我们既可以把它作为课前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回顾,也可以将它当成对新知识的预览。

(二) “助优扶困”,微课程在课堂教学中的妙用

学困生顾名思义就是在学习上不能很好地领悟知识要点,思维跟不上老师的教学节奏,学习成绩滞后的学生。这部分学生,通常领悟能力较学优生要弱,而且还有一部分原因就是他们在学习上处于相对被动的地位,自主学习能力较差,对老师的依赖性较强。所以针对这部分学生,微课的制作内容,主要以查漏补缺,强化预习为主。让他们既能够将丢了的捡回来,同时又能够通过预习加深对新知识的了解,起到巩固学习的作用。

三、 关于微课程的设计

关于微课在实际教学中的设计,不同的科目,不同的教师可能有不同的设计方案。下面,我将以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周長的认识》一课为例,给大家分享一下如何运用微课,来帮助我们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一) 教学内容

以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内容“周长”为例,该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以周长的基本概念、具体到图形周长的求解方法为基础来结合信息技术设计课程内容。

(二) 教学对象

该教学方案设计的主要对象为3年级小学生,该阶段小学生已经拥有一定的数学知识基础,也能实现对一些简单题目的观察及计算,但由于班级中学生之间个性存在较大差异,很可能所有学生在解题能力、理解力方面存在差异。所以本课程采用多媒体演示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来感染小学生,鼓励他们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达到寓教于乐的教学效果。

(三) 教学目标

第一,要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通过直观的视频来观察各种图形,这其中有学生学习过的、未学习过的,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认识这些图形以及它们的基本属性。

第二,让他们在信息技术环境中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实现课堂学习活动良性体验,在了解各种图形后,尝试融入周长计算概念,并主动结合教师教过的计算公式来解决教学习题。

第三,让小学生在与同学的积极合作过程中,以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实现学习策略目标。在此过程中,教会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制作各种简单的数学学习计划,并将成果在课堂上与其他同学及教师交流,在交流互动中强化独立思考能力。

(四) 教案设计

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以《蚂蚁赛跑》为主体,制作一个微课教材,展示方式可以是PPT模式。首先,我们可以通过互联网,下载一个蚂蚁在树叶上爬行的视频,时间做好在1~2分钟左右,放在PPT的首页,其目的主要是为了吸引学生们的主要;接着,我们可以在PPT的第二页放上一个问题,如果小蚂蚁围着树叶跑了一圈,那么它跑了多少路程啦?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然后,我们可以用不同颜色、不同尺寸来展示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图形,并注明它们的周长计算方法,放在第三页。整个微课的制作大致就是3张PPT的内容,展示时间只需5分钟左右。通过帮助小蚂蚁计算它跑了多少路程,植入周长的概念,并完成相关图形周长的计算。在学生们学习完理论知识后,我们可以关闭多媒体设备,为学生给出非常规图形,让他们借助之前微课中常规图形的计算方式来计算整个图形周长,考察他们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最后教师再加以点评,指出学生作品中所存在的优缺点,并修正他们在解题过程中所存在的细节错误,教会小学生一些周长计算技巧。

四、 结束语

信息化时代的来临预示着“课堂—”将成为一种必然趋势,老师们不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多媒体技术,以及微课程的运用,无疑让课堂教学变得更生动更饱满。老师借助这些现代化教学方式,不仅减轻了自己的教学负担,而且还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他们的教学策略,既能把控课堂教学的大局,同时也能“困,优”兼顾,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相对的,微课程的出现,让教育没有了围墙,使学生们可以通过移动在线平台,随时随地的展开学习,让学习从课内延伸至课外,让老师的帮助在他们真正需要的时候出现,而不再是课堂“捆绑式”教学。

作者简介:

陈航,一级教师,重庆市,重庆市永川区凤凰湖小学。

猜你喜欢
微课程互联网+互联网
巧借微课,翻转课堂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