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2017-09-20 10:54范睿
读天下 2017年24期
关键词:教学目标学习兴趣

摘 要: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综合表现。核心素养的提出,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更是培养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培养语文素养;教学目标;学习兴趣

那什么是语文素养呢?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一个人的语文素养至少包括他的语文能力、语言积累、语文知识、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认知能力、人文素养等。因此如何通过语文课堂教学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我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谈谈我的实践过程。

一、 制定有效的教学目标,培养学习的兴趣,掌握学习方法

目标的制定既要重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适度掌握,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如:在教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金色的草地》这课时,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目标:先提出预习要求“课文哪一段可以总结全文内容?”放手让学生自己先预习,使学生对课文有整体感受。然后通过各种方式的朗读训练,使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体会大自然的奥秘和情趣。再抓住重点词句入手,贯通全文,指导学生有情有味地读书,在读中勾画出草地变色原因的句子,边说边以手掌示意,想象自己是否能像作者那样去观察并有所发现。最后通过拓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事物的意识。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让学生轻松地掌握了课文的内容,掌握了学习新课的学习方法。

二、 有效地创造机会、多让学生想象,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在平时的教学中,只要有机会就让学生想象,只要让学生展开想象,就会有你意想不到的好的效果。比如《我们的民族小学》一课,由交流中国地图和有关少数民族的资料引入,设置悬念,让学生带着急于了解民族小学的心情进入新课的学习。从课文的语言描述中想象画面,加深对文字的理解,学生想象出了许多我没有料到的,天真无邪的画面,学生想出了民族小学的学生在大青树下做游戏的场面,并作画《校园一角》,展现出了民族小学学生的丰富的课外活动。在教学完《风筝》这课后,学生展开想象或绘图画,或小组谈话的方式把自己融入课文之中,与课文中的孩子一起让心在原野上奔跑,跟他们一起高兴,一起疯狂、一起懊丧、一起希望。有了前面的随时培养,在后面的教学,学生展开想象就好像家常便饭。在教学《美国的小兴安岭》时,一想到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景色,孩子们就会滔滔不绝地说出其他一些书上没有的画面;比如:青蛙呱呱地叫着,蛇懒洋洋地爬着,黑熊在春天跑步,东北虎在森林中咆哮;人们在秋天采摘着山葡萄、木耳,挖参的人群在深山中寻找着宝贵的人参;小朋友在雪地里堆雪人,打雪仗……这些天真烂漫的画面加深了对小兴安岭的美麗景色的渲染,让小读者更加热爱小兴安岭,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学生的审美情趣也得以提升。

三、 重视读中有所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学识修养和人格修养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由于学生个体情况不同,所以对于课文的理解程度也会体现出差异,在出现不同质疑时,我们应尊重学生学习的权利,采取疑点、难点多种形式反复读的方法,熟读精思,小组探究内涵,教师给以提示,而不是轻易地把答案呈现在学生面前,要让他们“跳一跳”去摘下“果子”。如教学《画杨桃》这课时,通过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第一自然段写了父亲的叮嘱。第二自然段写在图画课上,“我”认真作画。第三至最后一个自然段,写老师请同学们观察杨桃,借此表达了自己的观点。第十九自然段,写父亲和老师的教诲极其相似,使我终身受用。从文中最后一段中悟出老师话的深刻含义:一是看杨桃的角度不同,样子也就不一样;二是当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时,不要忙着嘲笑别人;三是应该实事求是。通过文章的学习,学生懂得了:看问题或做事情的时候。不能凭空想象,要坚持科学的思想方法,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而且在朗读的过程中也加深了学生对文本人物形象的认识和理解,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教《爬天都峰》这课时,在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扫除生字词障碍以后,首先直奔课文的最后一段,抓住全文重点句:“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师生达成共识,全文都是围绕这一点来写的。然后就势引导学生:“必须有一种强大的力量才能攀登到峰顶,峰顶是一种怎样的山峰呢?请联系上下文读书,看看哪一段描写天都峰?”很自然地引出第二自然段,抓住“云彩”“笔陡”“似乎从天上挂下了的”等重点词句读书,体会天都峰之高、陡、险。最后紧紧围绕“汲取”一句,联系上下文读书,找出描写“我”和“老爷爷”从对方身上汲取力量的句子多读多想,抓住“奋力”“终于”“像小猴子一样”等词句和人物对话指导学生朗读。全文教学紧紧抓住重点词句展开,学生学习后印象深,受感染,而且还学会了阅读方法,引导学生在读中走近知识,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悟到了文中人物的精神品质,对自身的人格修养的培养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信通过自己不断的实践,一定能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在文学积淀和人文素养方面奠定坚实的基础,最终达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目的。当然,我们还必须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断地积累与总结,不仅仅是在语文课上,还应该从班主任工作等方面围绕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而努力。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语文.三年级.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2.

[2]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

[3]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作者简介:

范睿,四川省绵阳市,四川省南山实验学校。

猜你喜欢
教学目标学习兴趣
新媒体环境下数学教育方法的优化
小学英语故事教学法新说
《孔乙己》连续性教学目标撰写及教学活动设计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如何在中学地理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营造小学英语课堂气氛的教学策略研究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透过高考把握《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