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欺凌教育重在一个“防”字

2017-09-21 02:21季毓
河北教育(德育版) 2017年6期
关键词:专业人士诗社理论课

○季毓

反欺凌教育重在一个“防”字

○季毓

四川省乐山市一家幼儿园就欺负问题对该园小朋友的家长做了一份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约60%的家长表示应该培养孩子强硬的性格,被欺负时要“打回去”。消息一出,引发热议。然而,对于被欺负方该怎么办却并没有得出一个公认的结论。难点在于:大家都知道让被欺负方忍耐、逃避显然不对,但教育他们反击的话又可能会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后果——比如可能会招致人身伤害(无论是哪一方被伤),或者让他们滋生暴力意识。

翻看网上一些心理专业人士对欺凌行为的相关解读,你会发现,欺凌行为一旦产生,对被欺凌者的伤害(主要是心理)就很难抹平,后续所能做的无非是降低伤害程度和缩短伤害期。

因而,反欺凌教育重在一个“防”字,即通过有效的普及性教育,让青少年学生去除欺负别人的意识,同时避免被别人欺负。这种教育应该列为入学教育的必备内容,并且应成为德育常规内容。另外,这种教育的重要部分应该由专业人士(如心理研究、未成年人权益保障等方面的专家)来完成。必须让每一个孩子知道:什么情况发生后表明自己被欺凌了;什么情况发生后预示着自己有可能被欺凌;当预判别人有可能欺凌自己时,应该持什么样的心理,该采取什么行动或者向谁求助;自己忍耐或反抗的底限、上限是什么……

校园欺凌是一种反社会行为,针对这一问题的教育应由家庭、学校、社会共同负责,但学校、教师的责任更加突出,因为校园欺凌行为往往是在自己管辖的小社会或是外延部分产生的。

每一所学校(幼儿园)都应该有针对自己学生年龄层次的反欺凌教育教案(包括基本知识、模拟处置演习等内容),有专业人士担任这方面教育的顾问,每一位教师都应掌握相关知识(比如什么样的学生易被欺凌)、具备基本应对技能(比如欺凌事件发生后,第一步该如何处置)。

只有把防范做到位,才能有效降低欺凌事件的伤害度。

●不久前,教育部党组审议通过《2017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年专项工作总体方案》。教育部将2017年定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年”。《总体方案》的设计思路是突出三“大”,即大调研、大提升、大格局。努力使思政课“有虚有实、有棱有角、有情有义、有滋有味”,大力提升学生对思政课的获得感。

(人民网)

●竞选班干部前,给“选民”送零食拉票;有了“记名字”的权利,就公报私仇、欺上瞒下;逢年过节,先“打点”好班长和重要班干部……调查发现,这样存在于小学生中的“小腐败”,并不鲜见。遏制“小腐败”,老师是关键,老师应将其消灭在萌芽之中。家长也责无旁贷,家长的言行有时会瓦解老师的教育。

(《人民日报》)

●不久前召开的“中小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拓展性课程开发学术研讨会”上,教育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课题组组长林崇德表示,核心素养已逐渐成为一套有系统规则、具有实践操作经验的、完整的育人目标体系,而现阶段核心素养培养亟需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切实地在学校落地。

(人民网)

●如今,华中科大夏雨诗社、复旦大学复旦诗社等校园诗社一扫曾经的“门庭冷落”,而校园诗歌节、朗诵会、讲座等活动也引来更多关切的目光。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姜涛认为,文学的需求正在慢慢复苏。北京大学臧棣教授:诗歌是对生命的一种探索,一种觉醒,法律、经济不会告诉你这些,只能从感性的文本世界中获得”。

(《中国青年报》)

微评地带

WEIPINGDIDAI

猜你喜欢
专业人士诗社理论课
这是专业人士的选择,但你也可以拥有 Miller & Kreisel
诗社撷英
十九大精神融入思政理论课的思考与对策研究
诗社撷英
诗社撷英
诗社撷英
一本专业杂志与一个专业人士的缘分
独立学院公共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研究
郑小祥:松下笔记本为专业人士精心定制
展望与分享:汽车后市场专业人士沙龙活动成功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