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前行一路芬芳—邢台县德育工作掠影

2017-09-21 02:21张瑞磊通讯员马艳辉
河北教育(德育版) 2017年6期
关键词:邢台县艺术学校

本刊记者 张瑞磊 通讯员马艳辉

一路前行一路芬芳—邢台县德育工作掠影

本刊记者 张瑞磊 通讯员马艳辉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和煦的暖风吹绿了山里的草草木木,催生了桃李争艳芬芳。邢台县教育人在花香鸟鸣的映衬下,展开了自己的育人篇章。他们紧紧抓住艺术教育这把培德育人的钥匙,在孩子们的心中埋下希望的种子。

邢台县地处河北省中南部、太行山东麓,环绕邢台市区。这对于邢台县的教育人来说,既是挑战,更是机遇。“我们所辖区的南石门学区部分村落到学区中心校的距离比到市里的距离还远,市区优质的教育资源对部分家长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我作为邢台县教育人深感压力巨大。但这种距离优势也为我们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地的条件,市区优秀学校的先进经验及做法,我们能最先学习并且实施。我们争取超过他们,打造邢台县教育的一片天地。”邢台县教育局副局长马爱魁如是说。

这不,他们也把目光盯住了艺术教育。山里的孩子喜欢春天,更喜欢展示自我的舞台。

舞台上的育人篇章

邢台县教育人深知艺术教育的重要性,他们借助艺术教育提升学生的内在修养和创新能力,丰富校园生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有效解决农村学校艺术教育课程边缘化、课堂单一化、功利化、成人化、荒漠化等问题,他们立足山区县的实际,秉承艺术应该渗透在教育的所有地方的理念,尤其注意在所有课程的起点和终点融入艺术教育,引领师生过上幸福的校园生活。

他们举办了春季学生艺术节,艺术节包含社团成果展示和文艺活动展演两方面内容。其中社团成果展是在邢台县青少年活动中心进行,他们集中展示从全县25所学校筛选的书法(硬笔和软笔)、绘画、篆刻、剪纸、手工制作以及工艺美术等264幅作品。邢台县幼儿园、宋家庄中心学校的手工作品,城计头中心学校的剪纸作品,浆水中心学校的卵石画,将军墓中学的宋画等受到参观者的高度评价。文艺活动展演在邢台技师学院学术报告厅举行,山里的孩子在灯光和音响中,展示着自己最光彩的一面,梦想的花朵在这里尽情的绽放。这所有的一切都要归功于社团活动的开展。

邢台县共有中小学190所,其中138个教学点,虽然面广点多,但是邢台县校校有社团,处处都展现精彩。2015年,河北省中小学机器人大赛在石家庄拉开帷幕,来自邢台县路罗中学的孩子们,也登上了领奖台。当消息传到路罗中学,孩子们、辅导老师们欢欣鼓舞,喜极而泣。山区学校基础条件差,没有参赛的机器人设备,辅导老师就从市区其他学校借来几台设备,供孩子们练习,孩子们听说学校也有机器人设备了,蜂拥而至,你摸摸我拿拿,爱不释手。他们在辅导老师的带领下,绘图、演算、组装,一次不行就再来一次,直至成功。就这样,他们带着借来的设备,一坚持就是几个月。“作为县域教育的管理人员,我看到眼里,急在心中,我们必须给孩子们配上真正属于他们的机器人设备。”马爱魁副局长坚定地说着。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一路走来。目前,全县已成立近300个社团,社团种类涵盖小提琴、葫芦丝、口风琴、古筝等器乐类,美术、书法、剪纸等作品类,科学实验、航模、机器人等科技类,抖空竹、竹竿舞、跆拳道等体育类,童话剧、朗诵、文学社等语言类……基本上做到了人人参与,让每个孩子都能掌握一到二项终身受益的体育技能和艺术技能。在开展好社团活动的基础上,邢台县的教育人还开发了古筝、航模、书法等校本教材,开设了剪纸、捏面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课程。邢台县职教中心开设了烙画课程,城计头中心开设了剪纸课程,路罗中学开展了工笔画课程,白岸中心开展了板画课程,路罗中心学校开设了小提琴课程,马河中学开设了篆刻、彩铅画课程,等等,丰富的课程为每一个生命提供了适合的教育。这里的孩子真的很幸福。

阅读声中的故事汇

邢台县虽然环绕邢台市,但它是一个典型的“七山一滩二分田”的山区县,全区分布的教学点达138个。如何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如何实现教育的内涵化发展等问题困扰着邢台县的教育人。他们先后组织校长、教师3700余人次到江苏海门、河南焦作、沈阳皇姑、湖北随县、山东诸城、河南郑州等新教育先进地区进行考察学习。最终他们选择了新教育,通过阅读打开邢台县教育均衡化、内涵化发展之门。

县教师发展中心专门负责阅读工作开展,在全系统推进“十年百卷”读书行动,成立了邢台县教师阅读群、“太行山下读书会”微信群、教师自发读书组织——青吟读书会。邀请台湾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桂文亚、苏州大学教授王一梅等专家进行阅读专题培训,开展了新华书店进校园活动,为学校推荐《中小学教师基础阅读书目》等。在各实验学校开设了“晨诵、午读、暮省”,绘本教学,语文主题学习等阅读课程,举办了“践行新教育,做幸福的读书人”读书沙龙阅读活动,并积极参与社会公益阅读。辑印了《改变,从阅读开始》等阅读文集,编辑出版的《邢台县历史文化读本》作为地方教材进入了该县初、高中课堂,全县阅读工作取得丰硕成果。教师发展中心成立晨诵教研组,开展专题教研活动,深入学校开展晨诵课现场指导,组织开展晨诵课展示研讨会。他们还在全县开展了晨诵课程,晨诵课程作为一个结合了古典诗词、儿歌与儿童诗、现代诗歌的复合课程,目的就是在每天的黎明时分,通过与经典诗歌共舞,让生命在每天的第一时间得以舒展,灵魂得以灵动,师生彼此鼓舞,以愉悦、饱满的精神,开启新一天的学习。每个孩子都在美好的诗歌中开启每一天的日子,与黎明共舞。

新教育散发新芬芳

提起山区教育,往往爱和“封闭”“落后”“原始”等词语相关联。但是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山区的教育有了全新的发展。这里教育人的理念也是先进的,育人的手段也是高超的。

邢台县教育人在新教育的引领下,对区域教育进行了全新规划。他们将艺术体育工作与新教育“十大行动”紧密结合,将艺术教育融入研发卓越课程、缔造完美教室、推进每月一事等行动中,引进新教育电影课程等艺术课程,培养学生终身受益的习惯,让艺术涵养师生的修养和情操,过一种幸福完整的学习生活。

他们依托班主任工作室,开展完美教室网络研讨、主题班会观摩等多次。各实验学校也开展完美教室建设,确定了各自班名、班级愿景、班训、班歌、班徽等,积极构建完美教室文化。同时,通过组织学生到科技馆参观体验,实施晨诵、午读、暮省课程,开展师生共读共写共同生活、童话剧展演、生命叙事撰写等活动,让完美教室见证生命的丰盈与成长。他们还成立了7个学科工作室和班主任工作室,开展研课、磨课、专题研讨活动,邀请余映潮、吴正宪等知名教育专家围绕教师成长开展专题培训,487名教师参加了新教育网络师范学院的学习。在全县组织开展了教师基本功大练兵活动和教师专业知识考试,选拔了11名管理人员到南京市进行为期半年的挂职培训,成立了新父母学校家庭教育讲师团及新父母学校总校,通过系列措施,让更多尺码相同的人在共同体建设中找到了专业发展的生命价值。

正如邢台县教育局局长赵兴军所说,“新教育实验是一个坚持与行动的实践历程,是一个与美好相遇的实践历程。在新教育实践的征程上,我们一路前行、一路芬芳”。

猜你喜欢
邢台县艺术学校
纸的艺术
美术作品
学校推介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种植食用玫瑰 亩产收入六千
爆笑街头艺术
邢台县实施移民后扶项目的实践与对策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