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师学前教育艺术课程体系构建浅议

2017-09-21 02:21石家庄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胡耀岗寇文亮
河北教育(德育版) 2017年6期
关键词:课程目标幼儿教师课程体系

石家庄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胡耀岗 寇文亮

幼师学前教育艺术课程体系构建浅议

石家庄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胡耀岗 寇文亮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度重视学前教育的发展,各中职院校兴起了一股加强学前教育专业建设的热潮,促进了学前教育师资的培养。由于幼儿教师职业的特殊性,要求其具备一定的艺术素质,这就要求学前教育专业要具有科学合理的艺术课程体系,这样才能满足学前教育机构的用人需求。因此,有必要对学前教育专业的艺术课程体系进行深入而系统的研究,从而保证学前教育师资的培养质量。

一、学前教育专业艺术课程体系的问题

(一)课程目标定位不准

多数学校学前教育专业虽然都有各艺术学科的具体课程目标,但却缺乏一个整体的目标,容易导致艺术课程的失衡。目前艺术学科课程目标的主要问题是定位不准,首先是不能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的方向,尤其对于未来幼儿教师艺术素质的专业性和职业性方面认识不清;其次是不能准确定位自身,一些学校不能有效发挥自身的艺术课程优势,存在“揭短抑长”的误区;再次是对于学生的需求、用人单位的需求、社会的需求了解不够,无法满足各方面的职业需要。

(二)课程结构存在冲突

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总量有限,如何能够平衡各类课程的设置,形成科学合理的课程结构,对于各中职校来说都是一个难点问题。

1.艺术课程与其他课程存在冲突。艺术课程、教育课程、实践课程、基础课程共同构成了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在四类课程之间的比例分配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冲突,具体表现为两种课程模式的差异。一种是职业院校强化技能训练,重点培养学生的弹(琴)、唱(歌)、跳(舞)、画(画)、制(作手工)等技能,因而加强了艺术课程的设置;另一种是综合院校强化长远发展,重点培养学生具有宽泛的知识结构和专业的教育理念,因而加强了教育课程与基础课程的设置。这两种课程结构模式代表了两种不同的人才培养诉求,也形成了两种课程结构模式的冲突。

2.艺术课程体系内部存在冲突。音乐、美术、舞蹈课程共同构成了艺术课程体系,然而这三类课程之间也存在着冲突,主要表现为相互争夺所占课程比例。部分学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开设了学前教育专业方向班,如音乐方向班、舞蹈方向班、美术方向班,根据生源条件和特长发展,强化不同艺术课程的设置,试图解决这一课程冲突。

(三)课程体系不够开放

某些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艺术课程体系缺乏开放性,缺少活力和弹性。一方面,课程体系囿于学校之内,缺少与用人单位、社会的合作交流,导致课程体系与社会发展的脱节,陷入因循守旧的困境之中。另一方面,课程体系缺乏长远发展目光,未从终身教育的角度考虑学前师资的培养,所以不能将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相结合起来,造成了课程体系的封闭。

二、学前教育专业艺术课程体系的理想构建

(一)课程目标特色化

各中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艺术课程目标首先应反映国家对于幼儿教师艺术素养的基本要求和社会发展对于幼儿教师艺术素养的时代需求,在此基础上各学校可根据自身情况设置出各具特色的课程目标,而不应企求绝对相同。课程目标的特色化应考虑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各校的办学特色。每所学校都有自身的办学定位和文化特色,各校可充分发挥自身办学优势,提出各具特色的艺术课程目标。二是幼儿园的实践需求。各学校可根据幼儿园对于幼儿教师的各自需求,进行“订单式”的课程目标设置,培养出特色人才。三是学生的发展需求。各学校应充分考虑到当代学生自身的发展需求,为学习者提供良好的艺术素养发展平台。

(二)课程结构科学化

造成学前教育专业艺术课程结构冲突的原因有二:一是课程比例不合理,艺术课程与其他课程、艺术课程内部之间均存在这种问题;二是开设的课程门类过多,造成了课程设置的压力。因此,有必要优化艺术课程的结构,形成科学、系统、合理的课程体系。具体可采取如下措施:首先,根据课程目标优化课程比例,确定适宜本校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课程比例,课程比例可各有侧重,不必要求硬性统一。其次,确认核心艺术课程,适当压缩非核心艺术课程,灵活开设选修课程,从而减少过多的课程设置。尹绯老师对中国和丹麦学前教育专业艺术课程设置的比较研究表明,中国的艺术课程总数是丹麦的2.3倍,直接导致了课程结构的不合理。再次,强化艺术课程的职业性,加大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力度。当今艺术课程极易走入两个误区,要么偏重理论课程,要么偏重技巧训练,恰恰容易忽视与学前教育实践的联系,造成专业与职业的脱节。

(三)课程内容综合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育部艺术课程标准》指出,“艺术课程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它不仅仅是某一门艺术学科的知识、创作技能、文化背景、风格流派等内容的综合,还是音乐、美术、戏剧、舞蹈、影视等多种学科的综合以及艺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综合,是一门在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上探求综合性改革的新型课程。”因此,艺术课程应积极进行课程内容的整合,使不同艺术课程内容既相对独立又相互渗透,打破艺术类学科的藩篱,实现艺术教育的共通。学前教育专业可尝试开设一些综合性较强的艺术课程,促使课程内容的整合,如戏剧课程的开设,就使音乐、美术、表演等多个学科融合在一起。

(四)课程资源丰富化

只有充分调动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才能使艺术课程更好地实施。首先,应加强校内物质资源的建设。艺术课程的实施需要专业的物质环境,如键盘课程需要有钢琴,舞蹈课程需要有舞蹈训练室,美术课程需要有画室。其次,应加强校内无形资源的建设。学校应加强校内文化艺术环境的营造,加强师生艺术素养的熏陶。再次,充分利用校外社会资源,既立足社会,又服务于社会。一方面要与各种学前教育机构展开合作共育,提升师生的从教能力;另一方面要与各学校、企事业单位、教育行政机构等社会各方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开门办学。

(五)职前职后一体化

目前,一些学前教育专业艺术课程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学生在校学习的课程与学前教育机构真正实施的课程不相符,即职前学习的课程与职后应用的课程相脱节,从而导致培养出的学前教师不适应学前教育的实践需要。有鉴于此,艺术课程应既能满足学生艺术能力自我发展的需要,又能满足学前职业发展的需要,实现职前职后的对接。所以,中职院校艺术课程必须要充分考虑到幼儿园艺术课程的实施,要使学生在具有扎实艺术素养的同时,能够逐步胜任幼儿园艺术课程的教育教学。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要打通校内外的壁垒,具体可采用如下一些方法:任课教师长期扎根于幼儿园艺术教育的一线,成为幼儿园艺术教育的专家;学生定期深入幼儿园观摩学习幼儿园艺术课程的开展;学校聘请幼儿园一线优秀教师入校指导等等。

(六)课程改革深入化

环顾当今世界教育的发展,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的课程改革都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体现了教育改革不断发展进步的良好趋势。学前教育专业艺术课程体系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这也就要求艺术课程需要不断改革创新,才能满足社会对于学前师资的最新要求。尤其近年来在我国学前教育大发展的背景下,社会对于学前师资的要求日益提高,对未来幼儿教师的艺术素养要求也日益多样和全面,因此艺术课程体系的构建也需要不断探索和完善。

猜你喜欢
课程目标幼儿教师课程体系
《计算方法》课程的“面向产出”评价改革实践
基于不同主体的课程质量综合评价
——以“交通运输规划”课程为例
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课程目标达成度定量评价研究
——以信号与系统课程为例
幼儿教师能力提升策略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历史课程目标及其分类的探索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