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资源型城市接替产业选择研究
——以黑龙江省双鸭山市为例

2017-09-21 11:34
关键词:双鸭山市主导产业资源型

(黑龙江科技大学,哈尔滨 150022)

新常态下资源型城市接替产业选择研究
——以黑龙江省双鸭山市为例

韩凤晶,缪大喜,张逸昕

(黑龙江科技大学,哈尔滨 150022)

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我国经济增长呈现下行趋势,资源型城市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黑龙江省作为资源大省,产业转型势在必行。以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接替产业的选择为研究目标, 分析新常态对资源型城市接替产业选择的制约因素,构建接替产业选择的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对黑龙江省双鸭山市进行实证研究,并对其接替产业的选择进行量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资源型城市应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实施创新展战略,走绿色制造和循环经济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新常态;接替产业;资源型城市;因子分析法

一、 引言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呈现经济增长下行趋势,这给资源型城市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与挑战。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在黑龙江省考察调研时指出,要以“煤头电尾”、“煤头化尾”为抓手,推动煤炭资源型城市转型[1]。为了适应经济新常态,资源型城市要加快产业转型,而黑龙江作为鲜明的依靠资源发展起来的省份,更应该加快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发展接替产业,适应、引领新常态。近两年来,受国内外市场需求疲软、煤炭等资源出现“量价齐跌”的影响,黑龙江省鸡西、双鸭山、鹤岗、七台河四座煤炭城市处在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下行压力最大的时期,经济形势非常严峻,社会矛盾日益凸显[2]。过去关于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枯竭型城市的转型,新常态背景下,资源尚未枯竭的城市也面临着经济低迷、产能过剩、需求放缓、环境恶化等问题,其产业转型不同于以往资源枯竭期的被动转型,而是应对宏观形势变化的主动转型[3]。所以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研究资源型城市接替产业的选择将成为产业转型理论的重要补充,有利于指导资源型城市的升级转型。

二、文献综述

国内外众多学者对主导产业的研究,西方学者有最经典的“罗斯托基准”、“联系效应理论”和“产业关联基准”等主导产业选择基准的研究成果。中方学者有三基准、四基准、五基准、六基准等主导产业选择基准的研究成果[4][5][6]。资源型城市由于矿产资源的枯竭及去产能等因素的影响,急需寻找原有矿产资源型主导产业的替代。因此,叶蔓(2011)运用因子分析对鸡西市的主导产业选择进行研究,得出该市三个层次的接替主导产业[7]。杜春丽、胡晓(2013)运用灰色综合评价方法研究松滋市主导产业的选择,认为应选择饮料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等四个产业作为主导产业的发展培育[8]。王红梅、孟影(2014)采用熵权法研究了唐山市的主导产业的选择,得出石油等能源产业作为主导产业而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等产业不适合作为唐山市的支柱产业的结论[9]。王文胜等(2014)运用数据包络分析即DEA及主成分分析相结合研究主导产业的选择,认为伊春市应将绿色食品、生态畜牧业等产业作为重点培育的主导产业[10]。苏文(2010)认为石油城玉门市应该将发展新兴风电产业作为接续主导产业[11]。石敏俊等(2015)采用SWOT定性分析法指明了新疆未来发展的主导产业的方向[12]。

综上,学者对资源型城市主导产业选择采用定量或定性方法进行研究。而定量方法是研究资源型城市主导产业选择的主流方法,且基于产业选择基准构建选择评价指标体系,或用因子分析法或用熵权法或用DEA及主成分分析相结合方法或用灰色综合评价方法等进行主导产业的选择。由于资源型城市经济数据少、信息贫乏等特点,决定采用因子分析分析更为恰当。因此,本文采用因子分析法对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接替主导产业选择进行研究。

三、新常态对资源型城市接替产业选择的制约因素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大背景,对资源型城市的发展提出更严格的要求,制约着接替产业的选择,同时,也为资源型城市接替产业的选择提供了新方向。

(一)产能过剩加剧

新常态下,经济发展显著特征之一是经济增长速度度从高速转为中高速,同时产业结构升级速度加快。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导致对消费物品的需求增速下降,同时产业结构的优化也降低了能源消费增速,资源型经济急剧下滑[13]。产能过剩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一个阶段,由于大规模固定资产投资建设周期长,会出现滞后现象,导致一些传统资源密集型产业例如钢铁、煤炭、水泥等产业出现供给过剩的情况。传统资源市场供大于求,去库存将会是一个艰难的过程。

(二)竞争优势转换

新中国成立初期,资源型城市由于具有丰富的资源在经济发展方面具有巨大的优势,同时人口优势为其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从而资源型城市得到迅速发展。随着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劳动力成本上升,资源环境约束增强,资本投资的边际效益降低,中国传统比较优势产业面临东南亚、南美、非洲等成本更低的国家的竞争,严重依赖低成本传统要素的资源型产业会受到较大挑战[14]。新常态下,资源型城市的比较优势产业受到低成本产业的冲击,同时,不成熟新兴产业的发展受到发达经济体威胁,资源型城市转型障碍重重。

(三)价值链低端锁定

20 世纪80 年代以来,在全球价值链的分工体系中,中国以“低端嵌入”的方式参与,即凭借着劳动力、资源方面的低成本优势参与到国际分工体系的加工制造环节中,处在价值链的低端环节。随着经济新常态的到来,我国参与国际分工的低端环节的比较优势已不再,亟须摆脱“低端锁定”的嵌入方式和增长局限,为此要培育专利技术、市场渠道、品牌运营及研发设计等高级要素[15]。资源型城市中的企业,一般依靠开发资源以及资源的初加工来创造利润,企业技术投入不足,技术创新发展缓慢,缺乏向创新型企业转型的能力。同时,资源型企业的单一主导地位,占据了主要的经济要素,阻碍了其他类型产业的发展,一些具备潜力的产业缺乏相应的资源支持难以正常发展。资源的不可再生性,使得资源型城市转型势在必行,选择合适的接替产业迫在眉睫。

(四)环境要素制约

资源型城市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粗放型发展方式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由于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河流、土地、空气等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环境承载力已达到或接近上限,这也制约了对环境质量有要求的接替产业的引进与发展。新常态更加重视经济发展的质量,提出要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之路,强调集约高效的发展方式。为适应新常态,也为资源型城市能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帮助粗放型企业转变经济增长模式,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四、新常态下资源型城市接替产业选择实证

(一)变量选取的方法借签

影响资源型城市接替产业选择的因素有很多,建立一套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是很必要的。近年来,许多学者对资源型城市接替产业指标体系的选择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王勇、霍经纬、姜晓婧(2016)根据接替产业选择原则选取了5 个一级指标,分别是产业规模原则、市场需求原则、知识密集原则、比较优势原则、经济效益原则以及9 个与此相关的二级指标,构建了辽宁产业升级的指标体系[7]。陶晓燕(2013)在研究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能力时,以经济、资源、环境、社会四个方面为子系统层,建立指标体系,突出资源型城市资源型产业的弱化程度和非资源型产业的发展程度[16]。付兆刚、韩凤晶和赵丽(2016)借鉴了主导产业研究中的基准指标,选择了产业比较优势指标、收入弹性指标、产业发展指标和产业综合指标进行定量分析[17]。 王巧莉,韩丽红(2017)分析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效率,从资本、劳动力、技术、资源、环境、社会、经济方面入手,建立综合评价经济发展水平、资源可持续利用程度、生态环境修复能力的指标体系[18]。王树林和梁莎(2010)从产业发展潜力、产业关联、区域产业比较优势、技术进步、可持续发展和现有状况六个方面出发,筛选确定了12个指标层,构建资源型城市主导产业选择的指标体系[19]。范亚舟、刘斌和余兴厚(2010)在考虑现存数据科学性、系统性和可获取性的基础上,以产业规模、产业效益、产业发展、产业环保为准则层,构建产业集中指数、规模效益、就业吸纳率、产业贡献率、比较劳动生产率、资本产出率、能源消耗率、产业排污率8个指标层,对重庆优势产业的选择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20]。刘伟和鞠耀绩(2013)运用因子分析法,从人才创新能力、技术创新能力、环境保障能力、经济增长能力,构建黑龙江省区域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为研究黑龙江省区域创新能力提供依据[21]。赵凯(2014)探究成熟期资源型城市接替产业选择问题,提出接替产业选择的比较优势原则、发展潜力原则、关联性原则、经济效益原则、稳定性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进而构建区位商、需求收入弹性、产值利税率、就业吸纳率等相应的指标,培育接替产业[22]。

(二)指标体系构建与数据来源

综合以上学者的研究成果,结合黑龙江省的实际情况,依据指标体系选取的系统性、代表性、可获取性原则,通过查阅大量相关文献,从产值规模、固定资产规模、就业规模、需求收入弹性、区位商、科技经费比率、产值利税率、物耗利润率这 8项指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来对资源型城市的接替产业进行选择。并且选取19项产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电力热力和水的供应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金属矿采选业、金属制品业、食品制造及烟草加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及仓储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非金属矿及其他矿采选业、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金融业、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业、化学工业)作为接替产业备选。评选对象评价指标的相关数据来自《黑龙江省统计年鉴》和《双鸭山市社会经济统计年鉴》,并将有关数据进行整理与计算得到相关产业各评价指标值。利用因子分析法对黑龙江省典型煤炭资源型城市——双鸭山市进行实证研究,具体内容如表1所示。

表1 资源型城市接替产业选择指标体系

(三)双鸭山市接替产业选择的基础条件分析

双鸭山市地处黑龙江省东北部,1947 年建矿,1956 年建市,因矿建市,是一座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市域内拥有双鸭山、集贤、宝清、七星河和双桦5大煤田,探明储量100多亿吨,占全省总储量47%,全省第一[23]。龙煤集团下属双鸭山矿区在鼎盛时期有近万人的员工,如今,受煤炭价格及资源的影响,煤炭产量逐年下降,矿区职工已不足5 000人,且煤层已经挖至第三层,再过 20 年,将面临无煤可采的困境[24]。受煤炭行情影响,截至 2016 年上半年,双鸭山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仍处负增长态势,主导产业在低谷徘徊。在煤炭行业方面,受煤炭需求量急剧下降、产能过剩、进口煤炭冲击市场等原因的影响,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 12.5% 。煤化工行业方面,受钢铁行业库存较高和产能压缩的影响,增加值同比下降 17.1%,拉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0.5个百分点。同时,在钢铁行业方面,同比也下降了 13.7%,拉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1.0 个百分点。双鸭山市作为一座以煤炭为主导产业的的城市,在未来将可能出现一定程度的经济衰退。在新常态的背景下,双鸭山市要打好全面振兴的组合拳,努力走好资源型城市转型的道路。

(四)运用因子分析法解决接替产业选择问题

根据《黑龙江省统计年鉴》、《黑龙江省投出产出表》、《双鸭山市统计年鉴》等权威年统计数据,利用SPSS统计软件,对上面提到的八个指标19个产业进行相关分析,得到如下相关系数矩阵,如表2所示。

表2 相关系数矩阵表

续表2

X1X2X3X4X5X6X7X820.29170.08740.56870.97970.23670.02361.61930.052730.13780.02360.26350.36950.03250.03251.04540.698740.02360.03251.45870.00320.11470.02580.78220.109850.021810.02580.96960.57980.032530.25410.02140.958360.19820.23780.23670.23630.3785-0.23540.83250.023670.29730.05740.03250.6425-0.26910.05680.05680.387480.1927-0.25360.11470.1657-0.32410.56230.36970.45839-0.36890.15490.03250.32561.33650.3660.35830.8541100.06320.38910.37850.05680.02671.32140.08740.2567110.97970.0425-0.26910.36970.36970.25870.35830.2891120.25870.4693-0.32410.3583-1.23650.36560.25870.3671130.06930.19831.33650.08740.57890.28740.03650.3921140.85740.77580.02670.02360.0265-2.25160.02360.3852150.16170.10290.28560.03250.45870.56870.02181-1.2365160.59710.03210.58760.02581.9612-0.23560.1982-0.0237170.26840.32480.369730.25410.23510.02540.2973-0.1129180.239328.31410.3583-0.23540.0365-0.05260.19270.13584190.4218-0.23540.03250.05680.0265-0.25360.0236-0.3217

通过表3可以发现,KMO 值为0.765,能够满足因子分析法的初步要求。同时进行Bartlett 球度检验时,结果小于0.05,拒绝了原假设,由此可以判断相关系数矩阵各个变量指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满足了因子分析法的进一步要求。

表3 KMO和Bartlett球度检验

旋转成分矩阵能够发现,因子1包含了X1(产值规模)、X2(固定资产规模)、X3(就业规模)这3个指标;因子2包含了 X6(科技经费比率)、X7(产值利税率)、X8(物耗利润率)这3个指标;因子3 包含了X4(需求收入弹性)、X5(区位商)这2个指标。在进行相关性分析时,发现因子1、因子2和因子3之间的相关性比较低,通过表4和表5可见。

接下来能够给3个主因子进行归类和命名,分别定义为规模实力因子、生产效益因子和市场份额因子,具体内容如表6所示。

表4 旋转成分矩阵A

表5 双鸭山市旋转成分矩阵B

表6 成分转换矩阵

根据上面的表5表6,可以计算成分得分系数矩阵,具体如表7所示。

根据表7的得分系数矩阵中各个指标值的系数,便能列出方程式:

F1=0.295X1+0.234X2+0.406X3+0.236X4-0.214X5+0.132X6+0.097X7+0.041X8

F2=-0.058X1+0.024X2+0.016X3+0.182X4+0.157X5-0.237X6+0.812X7+0.737X8

F3=0.235X1+0.469X2-0.101X3-0.264X4+0.374X5+0.376X6-0.191X7+0.281X8

接下来,运行SPSS软件,可以自动得到每一个共性因子的最终得分数值,可以由表8反映出来。

由表8的共性因子得分,能够计算相应的权重数值,进一步地可以得到综合得分。

表7 成分得分系数矩阵

对双鸭山市市进行实证计算,得到λ1是0.2852,λ2是0.3471,λ3是0.3962。进一步地,将行业指标带入,计算出不同行业的最终实际得分,然后进行指标综合结果的排名。

表8 共性因子得分系数列表

表9 2015年双鸭山市各行业综合排名结果

(五)双鸭山市接替产业的确定

根据表9结果,按照大小顺序可以得到双鸭山市的19个行业的接替产业的综合排名,并且能够确定9个具有接替潜力的行业,分别是机械工业、医药制造业、制造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食品制造及烟草加工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金属制品业。

双鸭山市应该利用好当地自然优势和矿业基础,结合实际情况,充分发展机械工业、医药制造业行业,同时大力发展制造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以作为接替产业选择的产业。机械工业指机器制造业,被称为“工业的心脏”,可以说是一切经济部门发展的基础,它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但是,传统的机械工业高耗能,排污量大,不符合新常态下的发展要求。根据指标分析结果,机械工业在双鸭山各行业综合排名中位于首位,在新常态的特征下,双鸭山在发展机械工业时应积极发展高效节能产品,大力发展新能源装备,为各行各业用户的节能降耗减排提供先进装备。同时,机械产品的设计和制造要更加关注体现生命周期的绿色理念,坚持走绿色制造和循环经济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五、政策建议

(一)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转型

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表现为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转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以“煤头电尾”“煤头化尾”为抓手,推动资源型城市转型。可以对双鸭山市传统的煤炭企业进行有序的整合,提高煤炭企业的整体生产力水平,同时淘汰装备落后、无发展潜力的小型企业,进一步提高煤炭企业技术装备的水平。另外,积极发展完善煤焦化(煤气—焦油—芳烃等)、煤气化(甲醇—醇酸、合成氨—尿素等)、煤液化(汽柴油)三个产业链,提高煤炭资源的加工转化率,增加产品附加值。根据上文因子分析法得到的结果,双鸭山市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选择机械工业、医药制造业、制造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等几个具有潜力的产业重点发展。

(二)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发展步伐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经济增长的动力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换。要加大对企业技术创新方面的投入,鼓励产品研发创新,强化产品与市场的对接能力,提高创新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能力。双鸭山市企业要充分培养与引进优秀人才,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可以利用“互联网+”模式,支持引导第三方搭建特色电子商务平台,引导商家与消费者的入驻,并配套相应的煤炭物流系统,实施新型的经营模式。

(三)打造开放新格局,发挥通道作用

双鸭山市毗邻俄罗斯,是“龙江丝路带”的重要节点城市,在发展对外贸易方面,具有天然的地理优势。同时,在“一带一路”建设及全方位开放的战略机遇下,要充分发挥双鸭山市地理区位优势,打造对外开放的新格局,积极发展以俄罗斯为主要外贸市场,以日本、韩国和欧美等国家为辅的外向型经济,把双鸭山市建设成为集物流、加工、信息为一体的黑龙江东部对外贸易聚集服务区[25]。另外,要坚持以“出口抓加工、进口抓落地”为主攻方向,以主城区为核心,以饶河为先导,辐射市域周边六个口岸,以7个出口基地为支撑,发挥通道作用,实施“龙江丝路带”哈佳双同产业集聚带建设,实现双向开放、产业聚集[26]。

(四)坚持绿色发展,保护生态环境

新常态下,原有的粗放型发展方式要求向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双鸭山市作为煤城,在发展过程中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所以,在选择接替产业中要考虑满足绿色发展的要求,坚持可持续发展。双鸭山市可以选择发展现代农业和绿色食品加工产业,打造绿色产业集聚地。用工业的方式带动农业的发展,延伸生态种养殖业以及绿色有机食品产业链条,进行农产品深加工,积极开发绿色食品。同时,发挥黑土湿地旅游资源的作用,将双鸭山市建成特色黑土湿地旅游基地,拉动周边游、边境游、风情游,打造生态旅游度假基地,最终促进接替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同步发展[27]。

(五)深挖政策红利,健全保障机制

资源型城市接替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政策的支持与保障,国家、省、城市可以按照4∶3∶3的比例设置专项资金,用于煤炭型城市资源的开发利用,为接替产业发展等重大产业项目提供金融支持。同时国家应采取措施,制定合理政策妥善解决煤炭城市发展过程中遗留的社会问题,提高下岗职工安置的资金补助标准,加大社会保障专项转移支付,促进产业的转型。双鸭山市政府应进一步争取并利用国家出台的有关扶持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释放现有政策红利[28]。

[1]吕 萍.黑龙江省煤炭资源型城市脱困路径选择——以经济新常态为背景[J].知与行,2017,(4):108-111.

[2]吕 萍.发展接续替代产业培育煤城新的经济增长点 [N].黑龙江日报,2016-11-01.

[3]涂 蕾.新常态下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研究——以湖南省娄底市为例[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6.

[4]许秋星.对主导产业选择三大基准的分析[J].辽阳石油化工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7(1):69-70.

[5]黄继忠.地区主导产业选择基准与方法[J].经济管理,2000,(6):40-42.

[6]惠长虹,宋 灏,张雅雯.天津市工业主导产业选择与发展趋势研究——基于AHP方法与ARMA模型的实证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2,(6):134-136.

[7]叶 蔓.基于因子分析的资源型城市主导产业选择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12):343-346.

[8]杜春丽,胡 晓.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主导产业选择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3,(8):40-43.

[9]王红梅,孟 影.资源型重工业城市主导产业选择研究——以河北省唐山市为例[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4,(2):84-87.

[10]王文胜,董会忠,王学东.资源型城市主导产业选择决策模型构建与实现[J].计算机仿真, 2014,(3):239-242,265.

[11]苏 文.石油资源枯竭型城市新主导产业的选择和发展——基于对玉门市转型和风电产业基地的调研[J].中国矿业,2010,(12):84-88.

[12]石敏俊,魏志平,卢学朕,孙宝兴.新疆资源型城市主导产业发展研究[J].新疆社会科学,2015,(6):23-27.

[13]张秀生,王 鹏. 经济发展新常态与产业结构优化[J].经济问题,2015,(4):46-49.

[14]张米尔,孔令伟.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模式选择[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29-31,39.

[15]胡大立.我国产业集群全球价值链“低端锁定”的诱因及其突围[J]现代经济探讨,2013,(2):34-35.

[16]王 勇,霍经纬,姜晓婧.新常态下辽宁经济转型升级的接替产业选择[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6,(2):91-97.

[17]陶晓燕.基于主成分分析的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能力评价[J].资源与产业,2013,(2):1-5.

[18]付兆刚,韩凤晶,赵 丽.基于金融配置效率的资源型城市接替产业选择[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71-78.

[19]王巧莉,韩丽红.基于DEA 模型的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效率研究[J].资源与产业,2017,19(1):10-16.

[20]王树林,梁 莎.基于因子分析的资源型城市主导产业选择研究[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4):88-93.

[21]范亚舟,刘 斌,余兴厚.基于因子分析法的重庆优势产业选择研究[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0,19(1):46-48.

[22]刘 伟,鞠耀绩.黑龙江省区域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3,(5):478-481.

[23]赵 凯.成熟期资源型城市接替产业选择问题研究——以山东省济宁市为例[D].重庆:西南大学,2014.

[24]张时萌,李 懿,贾 琦.煤炭产业疲软态势下双鸭山市经济现状及应对策略[J].煤炭经济研究,2016,(6):36-40.

[25]胡晓墩,胡 魁.论矿业城市的矿业依存度[J].资源与产业,2005,(6):96-98.

[26] 王宏伟.双鸭山市市煤炭老工业基地可持续发展的哲学思考[D].昆明:昆明理工大学,2011.

[27]中共双鸭山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引领开创双鸭山市转型发展和全面振兴新局面[J].奋斗,2016,(4):17-18.

[28]孟宪磊.黑龙江省煤炭资源型城市接续替代产业选择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

[责任编辑:姜野]

StudyOnTheSelectionOfTheSubstitutedIndustryOfResource-BasedCitiesUndertheNewNormal——A Case Study of Shuangyashan City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

HAN Feng-jing, MIAO Da-xi,ZHANG Yi-xin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rbin 150022,China)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economic norm, China’s economic growth shows a downward trend, which brings challenges to the development of resource-based cities.Heilongjiang Province as a resource province, industrial restructuring is imperativ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strictive factors of the new normal state to take over the industrial selection of resource-based cities, constructs the index system of taking over the industry selection, uses the factor analysis method to carry on the empirical research to the Shuangyashan city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And the selection of its replacement industry to quantify the analysis, resource-based cities should speed up industrial restructur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innovation and strategic development, green manufacturing and recycling economy of the new road to industrialization.

the new normal; the substituted industry; resource-based city; factor analysis method

2017-02-24

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战略性新兴接替产业选择研究”(14B01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创新适配视域下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联动机制及纾缓路径研究”(16BJL043)

韩凤晶(1973-),女,黑龙江兰西人,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管理创新研究。

F127

:A

:1671-7112(2017)05-0094-09

猜你喜欢
双鸭山市主导产业资源型
守望
资源型城市——湖南涟源市,未来可期
打造千亿主导产业 争创全国一流园区——国家级宁乡经济技术开发区欢迎您
资源型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探讨
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将有大动作
外资流入与资源型区域主导产业升级──以山西为例
我们的作品
我们的作品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核心先导区潜在主导产业选择研究
区域海洋战略性主导产业选择研究——以天津滨海新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