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旅游业发展、产业结构升级与就业增长
——基于VAR模型的检验

2017-09-21 11:10
关键词:产业结构旅游业浙江省

(华东师范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部,上海 200241)

旅游与酒店管理

浙江省旅游业发展、产业结构升级与就业增长
——基于VAR模型的检验

唐 睿,冯学钢

(华东师范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部,上海 200241)

选取2000—2014年的相关数据研究浙江省旅游业发展、产业结构升级与就业增长之间的关系,发现观察期内浙江省旅游业拥有长足发展,旅游业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就业增长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通过VAR模型检验可知,产业结构升级和就业增长在前期促进了旅游业发展,旅游业在发展后期加速了全省产业结构升级的步伐,并发挥了“就业蓄水池”的功能。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表明,短期内旅游业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和就业增长作出了突出贡献。旅游业发展更依赖于自身进步,且对产业结构升级和就业增长的冲击逐期增强,成为推动二者发展的主导力量。

浙江省;旅游业发展;产业结构升级;就业增长;VAR模型

一、引 言

旅游业已经成为浙江省产业结构转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手。“十二五”期间,浙江省接待国内旅游总人数、旅游总收入的增幅均高于同期全国旅游业发展水平和全省GDP增幅,旅游经济主要指标位居全国前列,旅游业为全省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伴随着全民休闲时代的来临,旅游业凭借其产业链条长、关联行业广、就业带动能力强等优势,逐渐成为现代服务业中的支柱产业。“互联网+旅游”、出境旅游、乡村旅游等新业态的兴起,促使旅游业在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促进就业增长的过程中扮演着愈发重要的角色。加强旅游业发展、产业结构升级与就业增长之间互动关系的研究,将为“十三五”期间浙江省实现全国旅游改革创新先行区、转型升级引领区、全域发展示范区、惠民富民样板区和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等宏伟目标提供建设性的思路和有价值的探索。

二、文献综述

产业结构升级对就业的可持续增长具有重要意义,产业结构升级反映了当前社会需求的最新变化,引导资源向新兴行业集聚,改变了原有的供给结构,增加了相关行业对劳动力的需求,为增加就业开辟了新的途径。关于产业结构升级对就业的影响,英国经济学家威廉配第最先指出随着经济发展,生产重心将从有形的商品生产向无形的服务生产转变,劳动力会从原来的农业、工业向商业转移。后来克拉克在此基础上总结了配第—克拉克定律,即伴随着国民收入的提高,就业结构中心逐渐从第一和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1]。武力、温锐指出创新能力强的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可以创造大量岗位,尤其是第三产业的发展可以吸纳大量就业[2]。王旭升、王旭辉认为重工业可以凭借其较强的产业关联性,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增加全社会的就业量[3]。靳卫东、周光锋认为产业结构的转化可以缓解我国的就业压力[4]。张浩然、衣保中认为产业结构的快速调整可以有效促进城市就业[5]。综上所述,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会发生相应调整,进而引起劳动力在不同产业部门分配的变化。而第三产业的大力发展将会对就业增长产生促进作用。

也有部分学者就产业结构变迁对就业增长的带动能力提出了相左的观点,认为由新技术的应用背景下所发生的产业结构变迁会导致技术要素挤压了就业市场。同时,我国劳动力技能的转化往往滞后于产业结构的变动速度,使得摩擦性失业现象较为突出。肖六亿指出在产业结构升级的过程中技术进步存在损失效应,损失效应意味着技术进步促使资本对劳动产生了更强的替代作用,减少了就业需求[6]。常丽研究发现辽宁省产业结构的“三产化”趋势,和就业结构“非农化”进程并不同步,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7]。赵鹏飞认为由于我国产业升级与就业之间发生了结构性失衡,导致了我国经济高增长与高失业并存[8]。一言以蔽之,产业结构升级对就业增长并不存在单方面的促进作用,由于劳动力技能转换滞后于产业结构变迁步伐等因素的存在,激发了产业结构升级和就业之间的矛盾,使得产业结构升级对就业增长产生了负面影响。

在旅游业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的相关研究中,大多数学者认为旅游业的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积极的作用。何勋、全华指出,旅游产业结构高级化会通过“结构红利”和“溢出效应”推动旅游经济的增长[9]。杨红、董耀武等认为发展生态旅游业是促进我国传统农业与旅游业产业升级转变的重要手段[10]。慈斌认为,旅游业会通过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发挥其“乘数效应”,改变第三产业的内部结构,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11]。麻学锋认为,旅游业发展会带动产业结构高级化,使国民经济发展从投资驱动型转向消费拉动型,从资源消耗型向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转化[12]。旅游业发展对产业升级的正向作用逐渐成为学术界的共识。

在旅游业发展和促进就业增长方面,许多学者认为旅游业的发展可以吸纳剩余劳动力,有效带动地区就业。Wilkinson认为旅游业就业门槛较低,这是解决穷人就业的主要原因[13]。Cukier J和 Norris J以巴厘岛为例,研究发现旅游业发展对当地女性就业增长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14]。鄢慧丽研究发现随着时间推移,旅游业的就业乘数效应逐渐释放出来,其对就业的直接和间接效应逐渐凸显[15]。柯水发、潘晨光等以中国森林公园旅游为例,认为森林旅游的发展是扩大旅游就业的重要渠道[16]。也有学者就旅游业发展对就业的促进作用提出了质疑,张小利认为我国旅游就业水平增长落后于国民经济的增长,旅游业并未发挥出就业“蓄水池”的作用[17]。柳百萍、胡文海等指出乡村旅游在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的过程中有效与困境并存[18]。综上所述,旅游业发展对就业增长的影响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由于行业自身的局限性,旅游业对就业的拉动力度仍然有限。

三、旅游业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就业增长的影响机制

旅游业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就业增长之间具有天然紧密的联系,旅游业的发展可以优化产业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带动就业。反之,不断优化的产业结构、持续提高的就业质量又可以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传统旅游业涉及“吃住行游购娱”六方面,几乎与所有的服务型行业发生关联,旅游业自身的发展无疑会对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产生影响,增加对上下游企业原材料、劳动力和相关服务的购买,促使市场资源更多地向旅游业相关行业聚集,提高了餐饮、住宿、休闲、娱乐等第三产业的比重。尤其是近年来旅游电商和新兴旅游业态(如自驾游、游轮游、养生游等)的兴起,有力地改变了旅游行业的面貌,促使旅游行业内部结构发生了变革,推动旅游行业从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有效改善了产业结构。

传统旅游业就业门槛较低,短期内可以吸引大量就业技能较低的人员就业。此外,旅游业的产业关联性较强,自身发展同时为上下游企业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引起劳动力流入相关岗位。乡村旅游的兴起,掀起了农民返乡创业的热潮,为农民本地就业提供了可行路径。值得注意的是,旅游产业内部结构的变迁也会导致就业结构的变化,尤其是近年来旅游电商和“互联网+旅游”的兴起,旅游行业逐渐吸引了一批具有计算机、市场营销等具备现代化就业技能的劳动力加入,提高了就业门槛,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摩擦性失业,对从业技能较低的劳动力产生了“挤出效应”。因此,伴随着旅游行业的转型升级,新技术的应用和高端人力资本对传统劳动力存在着一定的“替代效应”。

旅游新需求的涌现,旅游新业态的蓬勃发展,有力推动了传统旅游业的更新换代,进而促使旅游相关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传统旅游业可以凭借就业门槛低等优势短期内解决大量就业,但随着旅游经济形势的变化、新技术应用和高素质劳动力的加入,有可能会对行业的就业容量产生冲击。本文将以浙江省为研究对象,深入探讨旅游业发展、产业结构升级和就业增长三者之间的关系。

四、实证检验

(一)变量处理与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浙江省2000—2014年共15年的数据构建相关指标,分析旅游业发展、产业结构升级和就业增长三者之间的关系。为了综合考量浙江省旅游业的发展水平,分别选取浙江省的旅游外汇收入(万美元)、国内旅游收入(亿元)、旅游企业的固定资产(万元)、从业人员(人)、企业数(户)、营业收入(万元)作为评价全省旅游业发展情况的指标。其中,旅游外汇收入和国内旅游收入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旅游企业的相关指标来源于《中国旅游年鉴》。

针对个别指标需要进行特殊处理。旅游外汇收入的原始数据是以美元为计价单位的名义变量,为了消除汇率波动的影响,按照年鉴中公布的每年货币汇率年平均价将旅游外汇收入换算为以人民币为计价单位的变量,然后按照每年的CPI指数将其转化为实际变量。对于旅游企业的固定资产这一指标,采用永续盘存法对固定资产进行评估,该方法的优点是兼顾了固定投资的存量和增量,信度和效度得到明显提升。计算公式为:

Ki,t=100[Ki,t-1(1-δt)+Ii,t]/ui,t

(1)

公式(1)中,为研究区内第i个省市区,t为观察期内第t年;Ki,t是指i省市区t年的资本投入,Ki,t-1则为其前一年的资本投入,δt为第t年经济折旧率,Ii,t为i省市区t年的固定资产投资额,ui,t为i省市区t年的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关于δt,由于保全资本价值的方法是资本重置或补足,而重置的价格则可依据银行贷款利率计算,故而可比照金融机构法定贷款1年期利率作为资本折旧率[19]。ui,t参照“分地区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δt和ui,t的数据均来自《中国统计年鉴》。针对其他如国内旅游收入、旅游企业营业收入等指标,均参照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对数据进行CPI缩减,以消除通货膨胀的影响,并利用调整后的数值进行计算。

构建综合功效函数反映浙江省旅游业的发展状况。将各指标作为旅游业子系统的二级指标。各二级指标的指标属性存在正负性的差异。当指标值越大子系统功效越好时,该指标为正指标,反之为负指标。各指标功效函数计算方法如下:

dij=(xij-xijmin)/(xijmax-xijmin) 正指标

dij=(xijmax-xij)/(xijmax-xijmin) 负指标

(2)

公式(2)中dij为系统i中j指标的功效数,xijmax为系统i中j指标的最大值,xijmin为其最小值。dij的取值范围为0~1,dij值越大,说明二级指标对子系统贡献越大。用l表示浙江省旅游业的综合功效值,其综合功效是系统内所有二级指标对该子系统贡献的综合,计算方法为:

U=ΣWij×dij,Wij0,ΣWij=1,j=1,2,…,n

(3)

Wij为系统i中j指标的权重,本文用变异系数法为各二级指标取权重,浙江省旅游业综合功效值计算结果如图1。

由图1可知,2000—2014年15年间,浙江省旅游业综合功效值一直处于平稳上升状态,截至2014年末,浙江省旅游业综合功效值达到0.9686,接近最优水平。浙江省旅游资源禀赋较高,旅游业态层出不穷,政府推动力量明显,促使全省旅游业在15年中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图1 2000—2014年浙江省旅游业综合功效值

产业结构升级的特征是第三产业的地位越来越突出,第一产业比重越来越小,在指标设计中,给第三产业赋值最大,第一产业赋值最小[20]。衡量产业结构升级的方法为ind=Y1×1+Y2×2+Y3×3,其中分别为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的比重,ind取值范围为1~3之间,ind值越大,则说明产业结构优化程度越高。针对就业增长变量,由于旅游业发展与第三产业的联系更为密切,对三产服务人员就业的带动能力更为明显,因此选用三产人员占行业总从业人员数量的比重来衡量就业增长的情况,用employ表示三产人员占比。产业结构和三产人员占比的数据均来源于《浙江省统计年鉴》。

(二)平稳性检验

本文将依次采取格兰杰因果检验、VAR模型检验(向量自回归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探讨浙江省旅游业发展、产业结构升级与就业增长间的关系。VAR 模型的应用要求系统中的变量具有平稳性,首先要对相关数据进行单位根检验,以检验其平稳性。对浙江省旅游业发展(U)、产业结构升级(ind)和就业增长(employ)三个变量取对数,再采用ADF方法对三个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检验结果见下表1:

表1 位根检验结果

由表1可知,lnU在0.01的水平上显著,lnind和lnemploy均在0.1的水平上显著,表明各变量均平稳,可以进行VAR 模型检验。

(三)格兰杰因果检验

由表2可知,就业的增加是旅游业发展的格兰杰原因,这意味着浙江省三产就业人数比重的提升,为旅游业和相关产业提供了充足的人力资本,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产业结构升级和三产就业人数的增加对旅游业发展是联合显著的,说明产业结构升级和三产就业人数的增加产生的交互作用对旅游业发展至关重要。此外,旅游业发展也是产业结构升级和就业人数增长的格兰杰原因,这反映了近年来浙江省旅游业的发展对全省产业结构的优化、剩余劳动力的吸纳作出了巨大贡献。旅游业发展和就业人数增长对产业结构升级是联合显著的,同时旅游业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对就业人数增长也是联合显著的,进一步证明了三者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与互动。

表2 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

(四)VAR模型检验

VAR模型把系统中每一个内生变量作为系统中所有内生变量的滞后值的函数来构造模型,从而将单变量自回归模型推广到由多元时间序列变量组成的“向量”自回归模型[21]。由于本文研究的是旅游与宏观经济方面的复杂系统,因此选用VAR模型进行检验较为合理。VAR模型公式如下:

(4)

VAR模型的拟合优度为0.9918,说明模型拟合优度效果较好。若VAR模型所有特征根的倒数的模小于1,即位于单位圆内,则VAR模型是稳定的。由图2可知,该VAR模型是稳定的。

图2 VAR模型单位元和特征根

根据VAR模型检验结果进一步可知,在滞后1期时,产业结构升级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系数为-3.2585,在滞后2期时为9.2567,说明产业结构升级在初始阶段对旅游业发展的正面作用较为明显,但在后期这种“结构红利”逐渐消退,推动旅游业发展的后劲不足。由于旅游业只是第三产业中的一个组成部分,第三产业中一些可以获得相对较高的边际利润的行业(如金融、技术咨询、科学研究、文广事业等)吸引了更多的人力和物力资源,发展步伐超过了旅游业的发展速度,使得旅游业发展在三产内部相对滞后。但随着旅游业自身的进步和产业融合的加强,产业结构升级逐渐惠及旅游业的发展。由于两期系数之和大于0(-3.2585+9.2567=5.9982),因此长期来看,浙江省产业结构升级对旅游业发展存在积极的推动作用。

从就业增长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方面来说,滞后1期时影响系数为-3.2745,滞后2期时影响系数为1.7958,表明三产就业人数比重的增加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经历了由“正向促进”向“负向抑制”的转变。在发展初期,大量劳动力涌入行业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供给,推动了旅游行业的扩张。然而,旅游行业就业门槛较低,对劳动力素质要求不高,无法为劳动者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在发展后期出现了人才失血的现象,其他可以提供更高薪酬水平的三产行业吸引了更多的劳动力,对旅游业产生了“挤出效应”,限制了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就旅游业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和就业增长的影响而言,在滞后1期时,旅游业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和就业增长的影响系数分别为0.0153和0.0967,但在滞后2期时,影响系数为负。这说明在发展初期,旅游业内生动力不足,对国民经济发展的“结构红利”和“就业红利”尚未释放,无法对产业结构升级和就业增长产生更多的推动力。这从侧面反映了浙江省旅游业在发展的初始阶段相较优势较弱的问题,首先旅游业并不是全省产业结构优化的主导力量,受制于行业体量,旅游业对全社会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有限;其次旅游行业薪酬水平较低,对就业的吸纳能力相对不足,且伴随着行业的深度发展,对劳动力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逐渐提高的就业门槛将许多劳动者拒之门外,新技术的应用对传统劳动力的“替代作用”也逐渐凸显。但随着时间推移这种情况出现了改善,这主要得益于传统旅游向现代旅游的转变,尤其是浙江省近年来力推旅游综合体、智慧旅游、乡村旅游、特色小镇游等新兴旅游业态和模式,增强了旅游业的发展活力。以乌镇为例,通过举办世界互联网大会打响了自身品牌,将会展旅游、古镇观光、智慧旅游融为一体,为传统的古镇注入了新元素。全省范围内的旅游业态和模式的创新,无疑加速了产业结构转型的步伐,吸引了更多人才加入该行业,浙江省旅游行业充分发挥了自身产业链条长的优势和“就业蓄水池”的功能。

(五)脉冲响应分析与方差分解

上文利用VAR模型探讨了浙江省旅游业发展、产业结构升级和就业增长之间的互动关系,为了进一步研究三者之间的动态关系,尤其是三个变量短期波动对彼此的影响,继续利用脉冲响应函数与方差分解进行分析。

1.脉冲响应分析

图3展示了浙江省旅游业发展、产业结构升级和就业增长的脉冲响应关系。由图3可知,旅游业发展对自身的冲击响应总体上呈现出递减的趋势,在第4期时,旅游业发展对自身的冲击响应处于最低水平,从第5期开始,旅游业发展对自身的冲击响应趋于平稳,表明浙江省旅游业逐渐过渡到平稳发展阶段。就旅游业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冲击响应而言,从第1期至第4期,产业结构升级一个单位标准差的正向冲击会引起旅游业发展的负向变动,说明了产业结构升级在初始阶段对旅游业发展的正面作用并不突出。但从第5期开始,产业结构升级逐渐对旅游业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说明产业结构升级对全省旅游业发展释放了“结构红利”,且这种推动作用日趋平稳。就旅游业发展对就业增长的冲击响应而言,三产就业人员比重的增加对旅游业发展的负向冲击持续时间更长,一直到第7期之后,就业增长对旅游业发展的正面效应才逐渐显现。

至于产业结构升级对旅游业发展的冲击响应,1期时旅游业发展限制了产业结构的优化,但随后这一局面出现变化,3期时旅游业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正向冲击到达顶峰,随着时间推移旅游业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正向促进作用维持在一定的均衡水平,说明短期内旅游业发展可以对产业结构升级作出较大贡献。关于就业增长对旅游业发展的冲击响应,短期内旅游业发展对就业增长不存在负面影响,冲击响应总体上呈现出下降趋势,在第5期时,旅游业发展对就业增长的影响趋于稳定。综上所述,短期内浙江省旅游业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和就业增长的促进作用明显,旅游业的组成要素已经从传统的“吃住行游购娱”向全新的“商养学闲情奇”转变,旅游业的产业链条也在向这些产业领域不断延伸,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刺激作用愈发明显。浙江省是强力推行旅游业供给侧改革的省份之一,近年来不断提出要做好“旅游+交通”“旅游+文化”“旅游+体育”观点提高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度。与此同时,全省旅游业也从以往的景区景点游向全域旅游转变,对整个三产就业的拉动有目共睹。以杭州西湖免门票为例,尽管免门票初期景区的经济压力陡增,但随后该政策却使得游客人数大幅增加,逗留时间不断延长,综合花销持续增加,带动了景区乃至杭州市宾馆、餐饮、交通等行业的发展[22],无疑为相关行业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免费的西湖”有力推进了杭州旅游国际化战略和观光、会展、休闲“三位一体”战略,长远中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融合。

2.方差分解分析

脉冲响应函数描述了VAR 模型中一个内生变量的冲击给其他内生变量所带来的影响,而要分析每一个结构冲击对内生变量变化的贡献度,并评价不同结构冲击的重要性,则需建立预测方差分解模型。方差分解实质上是一个信息计算过程,它将系统的预测均方差分解为系统中各变量冲击所作的贡献[23]。方差分解描述了冲击在旅游业发展、产业结构升级和就业增长动态变化过程中的相对重要性,下表展示了浙江省三个变量方差分解的详细结果,表中第1列是预测期,lnU列、lnind列、lnemploy列分别表示以lnU列、lnind列、lnemploy列为因变量的方程新息对各期预测误差的贡献度,每行结果相加是100%。

由表3可知,浙江省旅游业发展在第1期只受到自身波动的影响,产业结构升级和就业增长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在第2期逐渐显现。旅游业发展对自身波动的反应维持在比较稳定的水平,从第2—10期均保持在70%以上的水平。产业结构升级和就业增长对旅游业发展的冲击较小,其中就业增长对旅游业发展的冲击呈现出轻微的递减趋势,这说明旅游业发展更依赖于自身的进步。

在“产业结构升级方差分解”一栏中,第1期产业结构升级只受到旅游业发展和自身波动的影响,随着时间推移,旅游业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冲击越来越大,从第7—10期,旅游业发展成为了影响产业结构升级的首要因素,远远超过了产业结构升级和就业增长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冲击,说明旅游业发展对产业结构优化具有较强的积累效应,在后期逐渐产生了“结构红利”。而就业增长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则比较微弱。

在“就业增长方差分解”一栏中,第1期就业增长受到旅游业发展、产业结构升级和自身波动的影响,随后旅游业发展对就业增长的影响逐渐增强,在第3期时对就业增长的冲击力度超过了其他两个变量,成为影响就业增长的主导力量。这进一步验证了上述研究结论,旅游业发展可以有效增加关联产业的就业人数。浙江省一直将旅游就业摆在全省旅游业发展中的重要位置,通过扩大旅游产业规模,加强旅游培训,拓宽旅游就业渠道,增加旅游就业机会。同时积极推动相关行业加入旅游开发和旅游服务领域,为城乡居民就业开辟更加广阔的平台。

图3 旅游业发展、产业结构升级和就业增长间的脉冲响应关系

表3 方差分解表

五、结论与建议

(一)主要结论

通过对浙江省旅游业发展、产业结构升级与就业增长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得出以下结论:综合功效函数计算表明2000—2014年浙江省旅游业得到了长足发展,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表明三者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通过VAR模型检验可知,产业结构升级和就业增长在前期促进了旅游业发展,后期推动力度有所减弱。而旅游业在发展初期对国民经济的“结构红利”和“就业红利”尚未释放,但在后期加速了全省产业结构升级的步伐,并发挥了“结业蓄水池”的功能。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表明,短期内浙江省产业结构升级和就业增长对旅游业发展的正面影响具有一定滞后性,而旅游业发展却对产业结构升级和就业增长作出了突出贡献。产业结构升级和就业增长对旅游业发展的冲击较小,旅游业发展更依赖于自身进步,而旅游业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和就业增长的冲击则逐期增强,成为推动二者发展的主导力量。

(二)相关建议

进一步在全省落实“全域旅游”和“两美建设”,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通过统一规划、集约管理告别单一盈利模式,延长产业链,增强旅游拉动二次消费的能力,促使全省旅游业成为带动产业结构升级、促进就业增长的主要力量。依托全域旅游,通过对区域内经济社会资源进行全方位、系统化优化提升,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最终带动产业结构升级和就业增长。继续推进特色小城镇建设,紧扣七大产业和历史经典产业,形成产业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带动上下游多个产业发展,逐步提升现代服务业的比重。鼓励小城镇居民积极参与旅游业,逐步引导小城镇居民本地就业和返乡就业,力争将特色小城镇建设为全省旅游业发展的新高地[24]。着力打造一批实力雄厚、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大、带动作用明显的大型旅游企业,推动全省旅游业整体素质和竞争能力的提高,提高全省旅游业的相对比较优势,为旅游行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增强旅游业在全省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加强旅游人才队伍建设,重点培育一批旅游项目高水平创意设计、旅游企业资本市场运作、专业化管理和国际化经营等转型发展需要的紧缺人才,通过改善旅游人才结构增强全省旅游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1]Clark C.The Conditions of Economic Progress[M].Lon-don: Macmil-lan,1957.

[2]武 力,温 锐.1949年以来中国工业化的“轻、重”之辨[J].经济研究,2006,(9):39-49.

[3]王旭升,王旭辉.重化工业阶段的就业效应探析[J].生产力研究,2009,(11):89-91.

[4]靳卫东,周光锋.产业结构转化的增长与就业效应——基于我国四大经济区域的经验研究[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11,(4):32-36.

[5]张浩然,衣保中.产业结构调整的就业效应:来自中国城市面板数据的证据[J].产业经济研究,2011,(3):50-55.

[6]肖六亿.技术进步的就业效应[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7]常 丽.辽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同性实证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0,(1):49-55.

[8]赵鹏飞.我国的产业升级与就业的结构性失衡及其解决路径[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1,(4):83-87.

[9]何 勋,全 华.旅游产业结构变动对旅游经济增长和波动的作用机理[J].经济管理,2013,(8):104-115.

[10]杨 红,董耀武,尹新哲.欠发达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新路径: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耦合产业发展模式[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3,(1):149-152.

[11]慈 斌.我国中部地区产业结构优化研究——基于旅游业发展的视角[J].经济问题,2012,(6):115-118.

[12]麻学锋.张家界旅游业发展、区域经济增长及产业结构升级[J].旅游学刊,2010,(11):20-25.

[13]Wilkinson P F,Pratiwi W.Gender and tourism in an Indonesian village[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95,22,(2):283-299.

[14]Cukier J,Norris J,Wall G.The involvement of women in the tourism industry of Bali,Indonesia[J].Journal of Development Studies,1996,33(2):248-270.

[15]鄢慧丽.基于投入产出的广义旅游业就业效应测度[J].系统工程,2015,(10):87-92.

[16]柯水发,潘晨光等.中国森林公园旅游业发展的就业效应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3):202-205.

[17]张小利.基于旅游业增加值测度的我国旅游就业弹性分析[J].经济经纬,2014,(3):72-77.

[18]柳百萍,胡文海等.有效与困境:乡村旅游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辨析[J].农业经济问题,2014,(5):81-86.

[19]李 正,武友德,曹洪华.经济驱动结构的时空过程及其耦合特征分析——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3,(5):22-28.

[20]陈建奇.对外直接投资推动产业结构升级:赶超经济体的经验[J].当代经济科学,2014,(6):71-77.

[21]张 峰.制造业能源消费结构演变、工资上涨会影响国际竞争力吗?——基于信息熵和 VAR 模型的实证分析[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6,(2):116-128.

[22]杭州西湖免门票多年,换来旅游总收入提高[N].人民日报,2015-11-09.

[23]刘 宏,李述晟.FDI 对我国经济增长、就业影响研究——基于VAR模型[J].国际贸易问题,2013,(4):105-114.

[24]麻学锋,孙 波.基于本底趋势线法和TOPSTS的张家界旅游产业成长研究[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5,(6):63-70.

[责任编辑:邹学慧]

TheDevelopmentofTourism,UpgradingofIndustrialStructureandEmploymentGrowthinZhejiangProvince—The Test Based on VAR Model

TANG Rui,FENG Xue-gang

(Faculty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Shanghai 200241,China)

This paper selects the data from 2000 to 2014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dustry,the upgrading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employment growth in Zhejiang province,it is discovered that during the observation period,the tourism industry of Zhejiang province had developed rapidly,there was a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dustry and the upgrading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employment.Through the VAR model test can be seen that the upgrading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employment growth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at early stage,in the later,the development of the tourism industry accelerated the pace of the province’s industrial structure upgrading and played the “employment reservoir” function.Impulse response analysis and variance decomposition indicate that in the short term,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dustry had made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s to the upgrading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employment growth.Tourism development is more dependent on their own progress,and its impact to industrial structure upgrading and employment increased by phase and became the driving force of the two parties.

zhejiang province;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upgrading of industrial structure;employment growth;VAR model

2017-03-21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我国反季旅游市场潜力的区域差异与开发策略研究”(12AJY008)

唐 睿(1988-),男,安徽合肥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产业经济学研究;冯学钢(1962-),男,安徽巢湖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产业经济学研究。

F591.99

:A

:1671-7112(2017)05-0119-10

猜你喜欢
产业结构旅游业浙江省
《初心》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税收政策对东营市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及意义
重庆武隆:贫困人口依托旅游业脱贫
浙江省第一测绘院
2018年浙江省高中数学竞赛
整车、动力电池产业结构将调整
2017年浙江省高中数学竞赛
对烟台市旅游业发展的探析与思考
中国旅游业2017的风往哪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