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创新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2017-09-26 03:21姜昊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15期
关键词:创新意识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姜昊

【摘要】创新是时代的主旋律,知识经济呼唤创新型人才。而教育对培养创新型人才起着重要的基础作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必须依靠创新的教育。而课堂教学是创新教育的主渠道,是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重要途径。作为基础教育的小学教育,要把培养儿童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摆在重要地位,从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抓起。这是我们小学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

【关键词】小学数学 ; 教学策略 ; 创新意识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5-0236-01

長期以来,我国的课堂教学大都是“课堂为中心,书本为中心,教师为中心”的单一模式,课堂教学主要特征是传授、灌输知识,教师全盘讲学生被动听的局面。为了改变这一状况,课堂教学必须突破传统的人际关系,营造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提高教学策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让学生自主地实验操作,师生平等地讨论问题,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能消除学生的戒备心理,学生往往乐此不疲,并且思维活跃,富有创造性,这是数学学习中特别需要的,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关键所在。

一、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

注入式的教学方法是我们所摒弃的,教学过程需要教师积极创设条件,引导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所灌输的知识,努力促使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能解决问题的创造性学习。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如何引导学生实践思考、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呢?首先,要求学生先看书自学,再用圆规任意画一个圆,并汇报实践操作的体会。有的学生初学画圆没有成功,教师让他们说出原因:圆规针尖滑动画不好,需要固定圆心;圆规两脚叉开的大小画图时发生变化,所以画得不圆,叉开的大小要固定不变。 其次,让学生在一张纸的左上角和右下角分别画一个大小不同的圆。再问:为什么两个圆的位置不同,大小也不同呢?启发学生发现问题,得出: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最后,用直尺在一个圆内分别让学生画出圆的半径和直径,提问:“你能画出多少条?量一量直径与半径有什么关系?”在画圆的半径与直径的过程中,使学生发现各有无数条,并且知道了同圆中的直径长度是半径的2倍。通过以上的实践操作,验证了这样一句话:“听到的容易忘记,只有自己动手做过的才是真正的理解。”该过程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参与操作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处处闪烁着创造的火花。

二、注重策略,引导学生质疑问难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心理学研究表明,疑最容易引起定向——探究反射,有了这种反射,思维也就随之产生。科学的发明创造往往是从质疑开始,从解疑入手,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把质疑、解疑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何鼓励学生质疑,指导解疑,需要讲究策略。浅显的问题学生自己解答。日常教学可以发现,学生大多提出的问题是一般性的问题,教师可以不必急于解难。应鼓励学生自己解答,使学生既敢于质疑,又能解疑,以树立信心。难点问题学生讨论解决。教学中遇到的疑点或难点以及比较含蓄或潜在的内容,应启发学生思考讨论,在思考讨论的过程中逐步解疑,在探索讨论中有所发现和创新。如教学“面积的认识”,为了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概念,教师先教学认识"物体的表面",让学生摸课本的表面、桌面等直观感知。

由于教师举的实例其表面都是规则的长方形,学生也很容易看出面是有大小的,这时教师有意识地让学生质疑,提问:我们认识了物体的表面,你还想到什么?这一问,打开了学生思维的闸门,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文具盒的表面有6个都是长方形的面,一个足球的表面是什么形状?”“苹果、茶杯的表面是指哪一部分?”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让学生展开讨论,就有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方式,对“物体的表面”作了颇有新意的描述:“我们看得见,摸得着的部分是物体的表面。”这样新奇的回答,都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使得学生从生疑到释疑过程思维活跃,并能自己解决。争议的问题师生共同解决。课堂教学要鼓励学生之间的争辩,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在争辩过程中可以陈述矛盾,培养思维的批判性。

三、以引导联想为法宝、鼓励学生勇于标新立异

联想是一种发散思维,是驶向彼岸的航船,是创新的前提,由于对同一事物可产生不同的联想,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通过联想,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解题思路,而且可以使问题变得容易解答。例如:根据松树棵数是柏树的4倍。教师问:“同学们,你还想到些什么?”于是学生展开联想的翅膀,积极发言。有的说:柏树棵数是松树的1/4,松树和柏树的比是4∶1;还有的说松树和两种树总棵数的比是4∶5,柏树和两种总棵数的比是1∶5。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广开学生分析问题的思路,而且可以培养他们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学要鼓励学生提出新设想,并且对自己的设想和主张阐述理由,作出验证。 对于小学生来说,既要注意培养他们不盲从,喜欢质疑,打破框框,大胆发表自己意见的品质,又要培养他们敢于求“异”,发展他们的求异思维,进而养成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

四、以课堂为主渠道、引导学生大胆实践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智慧始于动作。”也就是说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动起来。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有意识地组织学生进行动手、动眼、动口、动脑等活动,以促进学生思维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得到主动发展。例如:通过操作实验探索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通过操作实验理解分数的意义,通过操作实验推导长方形、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这些操作实验教师应做到心中有数,要精心安排和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并注意引导学生适时进行抽象概括,提高学习效果。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必须重视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充分发挥课堂这一主渠道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大胆实践,勇于探索。教师通过激发学生兴趣、质疑提问、启发诱导、实践探究,就能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钱钧.小学数学教学新探[J]. 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 2009

[2]王美华.谈在解题中引导小学生的联想思路[J].科学大众. 2012

猜你喜欢
创新意识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浅析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