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2017-09-27 10:02石玉
开心素质教育 2017年6期
关键词:平均数智力技巧

石玉

一、游戏化教学的优势分析

1.有益于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师生作为课堂的两大主体,如果两者在课堂教学中处于平行线的状态,这样永远无法实现有效的教学目的。且从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来看,较多教师喜欢采取平铺直叙的教学方式,很难让其感受数学的逻辑与计算魅力。而将游戏应用到教学中,能快速吸引其注意力,构建活跃的课堂氛围,增加师生问的互动与交流,同时,游戏学习环境能极大地开发其智力,使其思维处于极度活跃的状态。这样学生在玩中能不知不觉掌握丰富的数学知识。

2.有益于自主学习。学习本就是一种自发的行为,在自发的基础上才能得到好的结果。以往的教学模式由于它的枯燥性,使较多学生都产生了厌学的情绪,那么课前、课中、课下自然不可能自主去学习。而将游戏应用到教学中,能让其逐渐感受数学课程的价值与魅力,自然其探究的欲望会逐渐增强,这样便会在课下产生想要学习的意识及想法,有益于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3.有益于智力、思维、能力的共同提升。对于教学而言追求的是高效率,对于学生而言追求的是智力、思维及能力的共同提升。因而教师教学中要兼具两个目标,将适合的游戏内容融入进去,将抽象的知识点设计成为游戏活动,这样在游戏中开发学生的智力与能力。

二、运用方略分析

1.新课导入游戏。课堂导入能否引起学生兴趣,直接影响其思维的拓展程度,教师必须要明确此点,并充分重视课程导入环节。课程初期学生正处于兴奋的状态,精神也处于集中的状态,有益于快速进入到学习状态中。

比如在学习“平均数”时,可以设计“踢毽子”的游戏,A组6人,B组8人,获胜一局奖励2个苹果,最后A组赢了3局得到6个苹果,B组赢了4局得到8个苹果。这时A组同学非常不乐意,怀疑此游戏非常不公平,这时可以巧问:哪里不公平呢?A组都认为B组人多,所以他们得分高。所以要顺势将平均数导出来,使其通过此节课的学习明白原来得分多少与人数没有关系,是按照平均数来计算的。这样的游戏过程既能够唤起学习热情,又能够使其对知识产生较深的印象,有益于将知识灵活应用到生活及解题中。

2.课中导入游戏。课初导人游戏是为了让其对新知产生探究欲望,快速吸引其眼球。而课中游戏是知识内化的关键,更需要全神贯注的投入,也可以巧用游戏来教学,引导他们进行分析与思考,更好地完成作业与巩固知识。

比如在学习九九乘法表相关内容时,较多学生都很难准确记住乘法表,可以设计游戏帮助其来记忆,比如记忆9乘以8等于72时,可以将学生摆成9排,8竖列,让每个学生分别发表自己观察到了什么,通过学生间的交流与讨论,他们能够真正地掌握从游戏中掌握记忆的规律,即在原有数字上每次加上8,这样当其在计算中忘记乘法表时,就可以用最原始的方式去验证和计算,必定能提高计算的准确率。同时,此游戏过程中也训练了其观察、多角度计算的意识与能力,能逐渐培养同学问的团结合作能力,有益于提升个人素养。

3.课后游戏拓展思维。从寓教于乐的角度着手,将游戏与其结合起来,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游戏学习中,这样便能在游戏过程中去动脑子,全面调动起学习动力,让其在游戏中去積极思考,引导学生们互相交流学到的东西,同时教师要发挥好引导与指导的作用,在适当的时候以动作或语言促进其学习与反思,养成良好的学习与总结习惯,这对于其终身的学习与发展都十分有益。

比如在学习“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相关内容时,可以组织每个学生写下自己认为较难计算的小数加减内容来交换计算,比如“9.99+0.99+1.99=;1.22+12.2+0.22=;1.185-0.985+19.99="等等,学生们出的题目都非常新颖与独特,都将自己认为较难的题目交换之后,既能让其保持计算热情,又能够使其注意集中,想要得出正确的计算结果,不想被别人比下去。这样的游戏计算环节中,能使学生们纷纷总结出计算的技巧,并分析出与整数加减法的异同之处,帮助其构建更完整的知识体系,掌握更多的计算小技巧,提升其计算及学习数学的能力。

数学这门课程看似难,但只要能够掌握学习的方式与技巧,便能够轻松很多。因而可以巧将游戏运用其中,通过多元化的游戏,引导学生能够自主探究、合作,通过不同的游戏掌握不同的学习方式及技巧,为今后数学课程的顺利学习进行铺垫。endprint

猜你喜欢
平均数智力技巧
求数列和的几个技巧
指正要有技巧
不一样的平均数
提问的技巧
智力闯关
智力闯关
关注加权平均数中的“权”
平均数应用举隅
说说加权平均数
例谈三角恒等变换的常用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