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评估

2017-09-29 07:59赵晶晶朱洵陶汉川
当代医学 2017年27期
关键词:胆囊炎开腹胆囊

赵晶晶,朱洵,陶汉川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评估

赵晶晶,朱洵,陶汉川

(江苏省东台市人民医院普外二科,江苏 东台 224200)

目的 研究急性胆囊炎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分析急性胆囊炎74例患者资料,按照治疗所用方法分成两组,将行开腹胆囊切除手术治疗37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将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治疗37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对两组临床疗效指标、细胞免疫功能及并发症情况加以对比。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30.30±3.20)mL比对照组少,且手术、手术后排气和住院时间(41.12±8.86)min、(1.10±0.20)d和(4.08±1.46)d均比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治疗后免疫功能指标改善效果均比对照组优,且总并发症率5.41%比对照组21.62%低(P<0.05)。结论 急性胆囊炎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治疗能够提高临床疗效指标,改善患者免疫功能,且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可被临床推广及应用。

急性胆囊炎;开腹;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免疫功能;并发症

急性胆囊炎指因胆囊管出现阻塞或者由于细菌感染而导致胆囊出现急性化脓炎症的一种普外科常见急腹症,中、老年人为其好发人群,且女性患病概率较男性高,临床若不及时治疗或者治疗不当将可能发展为慢性炎症,加重患者病情和危及其生命安全[1-3]。对于急性胆囊炎,临床一般采取胆囊切除手术治疗,且伴随微创技术发展不断发展,腹腔镜手术因其具有创伤小和恢复快等优势得到临床广泛应用[4-5]。本文对急性胆囊炎74例患者分别实施不同胆囊切除手术(开腹、腹腔镜)治疗的效果予以分析,以提高疗效和保障患者术后安全,现将相关研究内容作如下阐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分析本院2014年6月~2016年12月确诊的急性胆囊炎74例患者临床资料,本研究方案均得到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对象均自愿签署同意书,按照胆囊切除手术选择的不同方法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7例,前者男女比例15:22,年龄20~65岁,平均(40.33±2.25)岁,病程5~10 d,平均(7.32±0.25)d;后者男女比例16:21,年龄21~65岁,平均(40.35±2.26)岁,病程5~11 d,平均(7.34±0.27)d;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6]、纳入和排除标准 ①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通过CT或者B超检查确诊,且均和急性胆囊炎临床诊断标准相符合。②纳入标准:CT或者B超表现为胆囊急性炎症和胆囊结石,且伴压痛和急性右上腹疼痛者。③排除标准:合并肺、肝、心严重功能不全和存在手术禁忌证者。

1.3 治疗方案和测定方法 本研究对照组选择开腹胆囊切除手术治疗:患者取头高足低体位,行全麻,以患者右肋缘下腹的直肌作为切口,采取顺行和逆行方法将胆囊切除,予以清洗,置引流管,按照患者具体病情予以抗生素治疗。观察组选择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治疗:患者取仰卧脚低头高左侧卧体位,采取气管插管的全麻方式,在患者脐上1 cm位置作一切口,建二氧化碳气腹,控制压力为12~14 mmHg,利用三孔法开展手术,在腹腔镜辅助下探查,对患者机体粘连组织进行分离,密切观察患者胆囊三角区、胆囊和胆道扩张情况等,以保证正确方向,如是采取逆行、顺行还是采取顺逆结合行将胆囊切除,手术后予以抗生素治疗。测定方法:患者在治疗前、后于清晨空腹状况下抽取3 mL静脉血,利用免疫荧光技术与单克隆抗体类流式细胞仪(美国贝克曼库尔特,MoFlo Astrios EQ型超高速流式)测定细胞免疫功能,包括抑制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和成熟T淋巴细胞表面标志。

1.4 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指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手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细胞免疫功能及并发症(伤口感染、胆管损伤、黄疸)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本数据借助SPSS21.0软件加以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数和例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指标对比 通过治疗,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少,且手术、手术后排气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指标对比(x±s)

2.2 两组治疗前后细胞免疫功能对比 治疗前,两组抑制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与成熟T淋巴细胞表面标志对比均无明显差异;治疗后,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效果均较治疗前和对照组优(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细胞免疫功能对比(x±s,%)

2.3 两组并发症对比 通过治疗,观察组手术后总并发症 率较对照组低(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对比(n)

3 讨论

近年来,伴随人们生活质量提高和饮食习惯改变,急性胆囊炎患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加之此类病症炎性粘连比较严重,随着年龄增长,机体胆囊壁将逐渐退化,易发生逆行感染,增加手术操作难度和风险,临床若不积极治疗,严重者将导致感染性休克,致使患者全身多系统的器官出现衰竭,对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需强化临床医师和患者重视度[7-9]。

通过分析两组临床疗效指标,结果显示: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少,且手术时间(41.12±8.86)min、手术后排气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和皮勇、王玲、李晓刚[10]文献报道结果[LC组手术时间(44.6±11.4)min较OC组(68.5±13.5)min短]具有较高一致性。提示:急性胆囊炎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治疗效果显著,能够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且缩短手术、手术后排气及住院时间。为进一步了解两种治疗方案效果及安全性情况,本研究对比分析两组细胞免疫功能指标及并发症,显示:两组治疗后细胞免疫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但观察组改善效果较对照组优,且总并发症率较对照组低,说明急性胆囊炎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治疗的有效性及可行性,有利于改善患者免疫功能,且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

观察组选择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为一种微创手术治疗方法,于手术中借助腹腔镜探查和建二氧化碳气腹,能够获得清晰图像,较之开腹胆囊切除手术的视野更大,可充分暴露腹腔,减少对患者机体其他组织损伤,从而减少术中出血量,并取得理想治疗效果,加速患者手术后康复,缩短手术后排气和住院时间[11-13]。腹腔镜手术切口小和手术中充分利用三孔法,对患者造成的创伤小,和开腹手术的创口直接与空气接触而导致肠粘连和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多发等情况相比,借助纤细器械对胆囊予以切除,对患者机体组织造成的干扰小,能够减少粘连的发生,有利于手术顺利开展,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手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且减少由于麻醉药物刺激而引起的胃肠功能损伤,能够加速患者术后康复,从而缩短患者手术后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取得显著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内环境优化,改善细胞免疫功能。此外,考虑受外科手术影响,将使患者机体免疫球蛋白出现过度消耗及产生合成抑制作用,导致机体的免疫功能出现紊乱和发生免疫抑制,而此特异型免疫改变和创伤程度有一定关联,观察组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有利于减少对患者造成的创伤,从而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较小,较之创伤较大的开腹手术,能够促进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改善。关于本研究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治疗后对生活质量提高的影响,考虑受临床多种因素制约,有待研究深入和验证补充。

总结上文,临床对急性胆囊炎者选择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治疗具有显著效果,和开腹手术相比,属于一种安全有效治疗方法,不仅能够优化临床疗效指标,减少术中出血量与缩短各项时间指标,加速患者术后康复,而且能够促进患者免疫功能改善和降低术后伤口感染等并发症发风险,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1] 梁寒晖.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进展[J].当代医学,2014,20(4):10-11.

[2] 邓英,陈龙,马红旗.B超导引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造瘘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J].山东医药,2013,53(33):53-54.

[3] DeMestral C,Rotstein OD,Laupacis A,et al.Comparative operative outcomes of early and delayed cholecystectomy for acute cholecystitis:A populationbased propensity score analysis[J].Annals of Surgery,2014,259(1):10-15.

[4] Leng J,Cheng Y,Tan J,et al.Proper surgical technique approved for early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for non-critically ill elderly patients with acute cholecystitis[J]. Hepato-gastroenterology,2013,60(124):688-691.

[5] 余伟平,闵志均,张箭平,等.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治疗高危急性胆囊炎[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14,20(3):223-224.

[6] 白明东,王建,徐海,等.《东京指南》指导下的急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13,28(1):68-69.

[7] 麻树人,张迎春,杨卓,等.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技术在急性胆囊炎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3,30(5):269-272.

[8] 刘青志.目标导向性液体治疗对老年急性胆囊炎术后患者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水平及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12):2982-2983.

[9] 邱明,吴向未,杨宏强,等.急性胆囊炎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后手术时机的选择[J].实用医学杂志,2014,30(18):2911-2914.

[10]皮勇,王玲,李晓刚.腹腔镜与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2015,9(5):39-41.

[11]黄伟,张卓军,吴雄辉.腹腔镜下急性胆囊炎手术58例[J].当代医学,2014,20(7):52-53.

[12]包小平,王勇.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胆囊炎198例临床探讨[J].当代医学,2014,20(9):73-74.

[13]王伟,王峰,宗光全,等.急性胆囊炎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体会[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5,28(1):52-54.

10.3969/j.issn.1009-4393.2017.27.051

猜你喜欢
胆囊炎开腹胆囊
PTGD联合择期LC在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的应用
胆囊切除术后胆囊残株内钛夹超声误诊结石1例
腹腔镜下肝切除术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初步分析
蒙药治疗慢性胆囊炎疗效观察
蒙医药治疗慢性胆囊炎65例疗效观察
腹腔镜与开腹术治疗胆囊息肉的对比分析
腹腔镜脾切除术与开腹脾切除术治疗脾脏占位的比较
胆囊切除术中经胆囊管胆道造影的临床意义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症防治
中西医结合治疗胆囊炎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