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心理干预应用于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对其疾病控制及社会功能的影响

2017-09-29 07:59章三斌雷海英王芳
当代医学 2017年27期
关键词:心理治疗团体精神分裂症

章三斌,雷海英,王芳

团体心理干预应用于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对其疾病控制及社会功能的影响

章三斌,雷海英,王芳

(南昌市精神病院精神科8区,江西 南昌 330029)

目的 探讨团体心理干预应用于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对其疾病控制及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126例在本院接受治疗的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63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其中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团体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及干预前后的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sychiatric symptoms were assessed by 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cale of social skills in chronic schizophrenic in-patients,SSSI)、自尊量表(self-esteem scale,SES)、自我和谐量表(self-consistency and congruence survey,SCCS)得分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及干预12周后,两组患者的PANSS、SSSI及SCCS评分均显著降低,且研究组治疗及干预后的上述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SES评分明显升高,且研究组治疗及干预后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团体心理干预应用于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帮助其控制病情,让患者重拾信心,提高自我和谐水平和自尊水平,从而大大促进其社会适应能力水平的提高。

精神分裂症;康复期;心理干预;团体;疾病控制;社会功能

精神分裂症作为一种重性精神疾病,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的突出社会问题之一,在我国疾病总负担中排名首位,因而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至关重要。目前药物是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重要且主要的方法之一,其效果明确,但很多患者在治疗后病情得到控制的期间存在明显的社会适应能力、社交能力、自尊和自信水平、学习和功能能力等多方面的社会功能缺陷,导致其社会功能恢复情况差,即便达到痊愈标准回归到社会中也无法正确面对周围人群和社会整体的偏见,进而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复发率和精神残疾率均较高[1-2]。因此对于康复期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而言,在控制病情的基础上促进其社会功能的提高至关重要。本研究则主要是对团体心理干预应用于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对其疾病控制及社会功能的影响进行探讨,以期能够寻找到更为合适且有效的方式以提高患者的社会适应水平。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将2015年11月~2016年1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26例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根据ICD-10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确诊,且病情均处于恢复期。排除伴有严重身体疾病者,合并其他重性精神疾病、痴呆、精神发育迟滞、认知功能严重障碍者及酒精等滥用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63例。其中对照组中男27例,女36例,年龄22~56岁,平均(40.73±6.51)岁;病程1~20年,平均(7.80±3.62)年;受教育时间7~16年 ,平均(10.34±4.32)年;入院前 PANSS评分(72.17±12.04)分。研究组中男29例,女34例,年龄20~56岁,平均(40.56±6.48)岁;病程1~20年,平均(7.76±3.65)年;受教育时间5~16年,平均(10.40±4.29)年;入院前PANSS评分(72.31±12.02)分。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同时给予团体心理干预,由专业心理治疗医生进行,1次/周,1 h/次,治疗时间为12周。具体治疗方法为:①患者形成7~9人的小组,首先小组成员之间进行互相介绍,包括个人的姓名、年龄等基本信息及疾病相关情况等。由心理医生制定团体心理干预的方法和规则,并告知患者及家属此次干预的目的,以帮助患者之间及患者与医生之间的鼓励和交流。②增加患者对病情的了解,包括精神分裂症的病因、临床具体表现、治疗方式和预后情况,告知患者应用药物治疗的重要性,同时让其了解团队心理干预在治疗过程中的作用和价值,以增加患者服药和接受心理干预治疗的依从性。③帮助患者了解其自身情绪的具体表现和产生原因,帮助其掌握正确表达和处理自身情绪的方式,通过沟通、交流讨论负面情绪产生的影响,帮助患者重新认识自我,并形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④分享此次干预治疗的感受和收获,帮助患者之间建立长久的联系,增加彼此的信任[3]。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及干预前后PANSS、SSSI、SES和SCCS得分变化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3.0统计学分析软件对本试验中记录的相关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x±s”描述计量资料,治疗前后同组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则采用χ²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PANSS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PANSS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PANSS得分均明显降低(P<0.05),且研究组治疗及干预后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SSSI、SES及SCCS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SSSI、SES及SCCS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SSSI及SCCS评分均明显降低,SES则明显升高(P<0.05),且研究组治疗及干预后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PANSS评分比较(x±s,分)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问题一直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经过有效的药物治疗后患者虽然精神症状得到明显改善,但仍存在很高的复发率和致残率,分析其主要原因包括社会群体及自身两大原因:一方面社会群体对其存在明显歧视,另一方面由于患者长期处于医院接受治疗,与社会严重脱节,导致其回归社会后会出现明显的认知能力降低,表现出自尊心不足、自信心不足、社交焦虑、自我评价低以及抑郁和绝望的情绪[4]。研究显示,几乎所有的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病耻感,会导致其自我价值感降低,进而产生退缩、回避社会活动、抑郁等行为和情绪[5]。因此,在药物治疗同时对患者进行积极的心理干预尤为重要。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SSSI、SES及SCCS评分比较(x±s,分)

团体心理治疗是指通过建立机体关系来解决人际交往中存在的行为问题、行为障碍、心理问题和各种适应问题的一种治疗方法。患者均经过药物治疗回归社会后终究离不开与各种不同人群的相互交往,其心理活动也更加离不开群体关系和人际关系,而个体的心理问题往往都是在不同的社会生活群体关系中产生和发展的。因此将患者与他人和环境联系起来则是团体心理治疗中所依据的最为重要理论思想[6]。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给予团体心理治疗首先能够为患者提供团体的情感支持,不会因为其疾病被拒绝或排斥,从而在团体中获得心安和归属感;其次群体成员之间的相互学习能够帮助患者深刻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并积极寻找解决的办法,通过成员之间的交往,可帮助提高患者的交往能力、自我理解水平和内省力;再者成员之间能够建立起长期互相信任的关系,通过治疗医生的帮助建立起群体的团聚性,成员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关心、团结一致;最后团体心理治疗能够帮助患者在互相的交流和心理治疗医生的引导下更好地认识自己、接纳自己、提高自己,从而帮助病情的恢复[7]。田志林等[8]应用团体心理治疗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干预,结果显示在6个月的团体心理治疗中,观察组患者的PANSS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减分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指出团体心理治疗能够明显改善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并促进其社会功能的恢复。本研究则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增加比较指标,结果显示:治疗及干预12周后,两组患者的PANSS、SSSI及SCCS评分均显著降低,且研究组治疗及干预后的上述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SES评分明显升高,且研究组治疗及干预后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团体心理治疗对帮助患者改善症状,提高自尊心和自信心以及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效果显著且持久。

综上所述,团体心理干预应用于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帮助其控制病情,让患者重拾信心,提高自我和谐水平和自尊水平,从而大大促进其社会适应能力水平的提高。

[1] 沈渔邨.精神病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658-660.

[2] 胡斌,张必然,邹媛,等.精神分裂症患者危害行为的调查分析[J].精神医学杂志,2013,26(5):384-385.

[3] 彭喜娟,李莎,叶秀娟,等.心理行为干预对门诊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21(12):1772-1774.

[4] 江细英,晏星辉,付吉.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期实施人性化护理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学,2015,21(11):103-104.

[5] 张燕,朱慧,李达.朋辈式心理辅导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疗效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22(1):3-4.

[6] 戴军玲,杨晓玲.团体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自尊、社会功能及自护能力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5,21(21):21-23.

[7] 徐敬文,金芳,温博贤.团体治疗对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J].当代医学,2013,19(10):100-101.

[8] 田志林,李秀珊,王东新,等.团体心理治疗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5,23(12):1783-1785.

10.3969/j.issn.1009-4393.2017.27.058

猜你喜欢
心理治疗团体精神分裂症
中国队获第63届IMO团体总分第一名
食品防腐剂治疗精神分裂症,靠谱吗
心理治疗有七大误区
浅析壮族巫医治病中的心理治疗作用
五行音乐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作用的对照研究
中老年脑溢血患者采用精神护理与心理治疗干预的效果观察
脑尔新胶嚢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初步临床观察
氨磺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
团体无偿献血难成主流
美团体打广告抗议“中国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