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管癌患者放疗后睡眠障碍的护理措施与干预效果探讨

2017-09-29 07:59黄清萍邓少嫱
当代医学 2017年27期
关键词:胆管癌障碍常规

黄清萍,邓少嫱

胆管癌患者放疗后睡眠障碍的护理措施与干预效果探讨

黄清萍,邓少嫱

(上栗县人民医院,江西 萍乡 337009)

目的 分析胆管癌患者放疗后睡眠障碍的护理措施与干预效果探讨。方法 选择26例胆管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实验组与常规组。两组患者均接受相同的放疗治疗。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组基础上采用优化过后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状况以及睡眠质量。结果 在干预之前,两组患者的抑郁评分与焦虑评分差别以及睡眠质量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两组患者的抑郁、焦虑评分存在明显差别差别以及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均明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胆管癌患者放疗后睡眠障碍患者给予给予心理护理以及睡眠护理,可以显著提升心理干预效果以及睡眠护理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胆管癌;放疗;睡眠障碍;护理措施;干预效果

胆管癌是一种原发性的恶性肿瘤,往往发生在左、右肝管至胆总管下端。其主要表现为进行性的加重黄疸、胆囊肿大、肝肿大以及胆道感染等[1]。手术与放疗是胆管癌的主要治疗方式[2]。但是化疗会形成较为明显的不良反应,对患者形成更大的折磨[3]。会导致胆管癌患者的心理与睡眠受到在一定程度的影响。对此,以进修医院胆管癌为例,研究放疗后睡眠障碍的护理措施与干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5年7月~2016年7月在萍乡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胆管癌患者2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实验组与常规组,每组13例。实验组患者年龄42~80岁,平均年龄(53.5±2.8)岁,男8例,女5例;常规组患者年龄41~80岁,平均年龄(57.0±3.5)岁,男8例,女5例。两组患者均符合《中国胆管癌防治指南》的相关诊断标准。两组患者均具备基本的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正常的思维能力,知情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备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相同的放疗治疗,在同样的治疗基础上采用不同的护理方式。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常规护理主要包含病情检查、疾病知识宣教、饮食指导等。实验组在常规组基础上采用优化过后的护理,主要为心理护理与睡眠护理两个方面。

1.2.1 心理护理 在患者入院之后,由护理人员对患者的家庭情况、经济条件等进行调查,掌握患者的基本心理情况,并按照患者的心理因素采用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例如,患者在经济方面存在明显的困难,则一方面需要与患者的家属进行沟通,让患者放心治疗而放下经济压力所呈现的心理负担。另一方面,护理人员可以向医院上报该情况,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给予适当的优惠。与此同时,许多出现心理问题的患者都是因为对疾病以及治疗方式的不理解,导致形成一种焦虑和紧张感。对此,护理人员需要定期对患者讲解疾病的治疗,尤其是疾病的病因、治疗以及预后等相关知识,最大程度降低患者内心的疑惑。总而言之,护理人员需要基于对患者心理状况的掌握,为患者提供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降低或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提升患者对治疗的依从率与信任。

1.2.2 睡眠护理 护理人员需要定期维护患者的病房环境,确保病房能够时刻保持安静、整洁以及干净的条件,并且需要确保室内光线的柔和性,尤其是在夜晚与清晨,需要保障光线不会直接照射到患者的面部。与此同时,需要针对患者睡眠困难的主要因素采取针对性方式调整患者的作息休息条件。例如,如果患者是因为疼痛导致无法入睡,则可以给予患者适当的放松治疗,在必要时采用适量的镇静药物。对于失眠障碍较为严重的患者,在医生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采用适当的催眠药物。因为心理焦虑以及情绪烦躁而导致失眠的患者,由护理人员与患者尽量多的进行沟通和交流,在患者入睡之前播放相应的睡眠音乐,从而舒缓患者的情绪,放松,实现睡眠护理的目的。

1.3 疗效评价标准 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价并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抑郁、焦虑评分,评价为0~30分,分数越高说明焦虑、抑郁程度越严重。采用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调查患者的睡眠质量,最高分为20分,分数越高说明睡眠状况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差异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况对比 在干预之前,两组患者的抑郁评分、焦虑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两组患者的抑郁、焦虑评分存在显著差异,并且实验组患者抑郁、焦虑评分显著低于常规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况对比(x+s)

2.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睡眠质量对比 护理干预之前,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干预之后,实验组患者的睡眠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睡眠质量对比(x+s)

3 讨论

对于人体而言,睡眠非常重要,特别是胆管癌患者而言,睡眠是恢复体力以及储存能量的关键,没有良好的睡眠其整体恢复情况也会更加缓慢[4]。胆管癌引发抑郁症的因素非常多,胆管癌被确诊、治疗过程以及治疗效果的恐惧等,都会对患者的心理形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导致患者出现相应的抑郁症[5]。对此,应当按照患者的特点、情绪以及个性等,应用综合性的心理护理,并采用行之有效的抑郁药物进行干预,从而帮助患者恢复健康的心理[6]。

胆管癌患者在接受放疗治疗的过程中,会呈现非常显著的疼痛感,从而形成多种不良心理以及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7]。掌握患者的心理状况以及睡眠障碍因素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对于改善患者的睡眠以及放疗后的心理情绪有着明显的推动作用,在经济性、治疗效果等多方面均有着显著的使用意义[8]。安静、舒适、干净的病房是确保患者睡眠质量的关键,对此,对于护理人员而言,必须对病房患者给予高度的重视,坚持无菌的护理原则,重视病房的通风、温度调节等,控制病房内仪器设备的声音,为患者提供一个舒适的睡眠环境,消除睡眠障碍。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两组患者的抑郁、焦虑评分存在明显差别,并且实验组患者抑郁、焦虑评分显著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结果充分说明针对患者心理情况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可以显著优化患者的心理状况,对于患者的化疗治疗有明显的帮助作用;另一结果显示,护理干预之后,实验组患者的睡眠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这一结果充分说明睡眠护理可以显著优化患者的睡眠质量,对于因放疗治疗导致睡眠障碍的患者而言,实行睡眠护理有着明显的意义及效果。

综上所述,对胆管癌患者放疗后睡眠障碍患者给予心理护理以及睡眠护理,可以显著提升心理干预效果以及睡眠护理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1] 韩丽霞.个体化护理干预对肿瘤患者放疗后睡眠障碍的改善作用探讨[J].基层医学论坛,2016,20(23):3296-3297.

[2] 张欣,邵琰,厉翔翔,等.肿瘤患者放疗后睡眠障碍的护理干预效果分析[J].养生保健指南,2016,13(24):1400-1401.

[3] 夏芳芳.护理干预对肿瘤患者放疗后睡眠障碍的改善效果[J].今日健康,2015,21(7):348-349.

[4] 蔡敏.肿瘤放疗患者睡眠障碍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和护理效果的探讨[J].医药前沿,2016,6(31):451-452.

[5] 吕文萍.肿瘤患者放疗后睡眠障碍的护理干预效果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4,41(14):1341-1343.

[6] 陆秋云,唐华英,王艳,等.鼻咽癌放疗患者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J].医学信息,2015,10(33):129-129.

[7] 路明,焦玉红,葛胜燕,等.护理干预对改善肿瘤患者放疗后睡眠障碍的效果[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15(20):221-223.

[8] 黄丹.肿瘤患者放疗后心理和睡眠障碍影响因素分析及护理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5(76):20-21.

10.3969/j.issn.1009-4393.2017.27.071

猜你喜欢
胆管癌障碍常规
肝脏里的胆管癌
常规之外
B7-H4在肝内胆管癌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睡眠障碍,远不是失眠那么简单
紧急避孕不是常规避孕
跟踪导练(四)2
跨越障碍
CT及MRI对肝内周围型胆管癌综合诊断研究
别受限于常规
多导睡眠图在睡眠障碍诊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