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追踪在安全用血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分析和效果分析

2017-09-29 07:59邓少嫱黄清萍
当代医学 2017年27期
关键词:考核成绩护理人员研究组

邓少嫱,黄清萍

系统追踪在安全用血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分析和效果分析

邓少嫱,黄清萍

(上栗县人民医院,江西 萍乡 337009)

目的 探讨系统追踪在安全用血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4年7月~2015年6月来本院就诊的住院输注成分血的患者采用常规的安全用血护理管理,设为对照组,2015年7月~2016年6月来本院就诊的住院输注成分血的患者采用系统追踪法对患者的安全用血进行追踪检查,设为研究组,比较两组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0.47%,上报率为79.59%,在安全用血护理管理中实施系统追踪法之后降低了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了上报率,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士的输血相关知识理论考核成绩、实践操作考核成绩以及总成绩分别为(45.6±1.3)分、(46.4±2.1)分和(93.3±2.2)分,均比对照组高,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系统追踪应用在安全用血护理管理中,能够有效提升护理人员对输血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减少各种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系统追踪;安全用血;护理管理;护理不良事件;护理质量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临床护理安全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升护理质量已经成为医疗机构工作重点[1-2]。为了探讨系统追踪法在安全用血护理管理中的作用,本院对实施系统追踪法前后的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对比,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院共有儿科、外科、内科、妇科和门诊等13个临床科室,有护理人员176人,年龄19~52岁,平均年龄(28.5±1.5)岁;其中学历为大专99人,本科92人,中专15人;其中职称为护士61人,护师76人,主管护师37人,副主任护师2人。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安全用血护理管理,研究组采用系统追踪法对患者的安全用血进行追踪检查,具体操作如下。

1.2.1 成立追踪管理小组 选择临床经验丰富、高职称、高学历以及工作责任心强的护理骨干人员组成追踪管理小组,所有的小组成员均经护理部进行全面考核审定合格,追踪管理小组共由10人组成,所有的小组成员需要对每周、每个月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进行追踪和反馈,并针对常见的护理不良事件,经过激烈的讨论后提出有效的整改意见。

1.2.2 制定追踪标准 系统追踪管理小组结合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和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以及本院制定的安全输血制度等制定安全输血的追踪评价表,针对血标本的采集、血标本的送检、血液的领取、血液的输注和观察以及血袋的返还等内容进行评价。

1.2.3 追踪内容和方法 由所有的小组成员经过激烈的讨论确定系统追踪的内容和方法。其中追踪的内容包括:①血标本在采血前以及采血过程中是否进行身份确定,采取完毕之后是否进行核对以及签名;②在血标本的送检和领用过程中有无核对血标本,采血前有没有对患者的生命体征以及身体状况进行评估以及采血数量等进行追踪;③在输血之前、输血过程中以及输血之后有没有做好核对工作、血液离开输血科到输注的时间间隔、血液输注的开始、结束时间是否记录、输血过程中有无调节滴速、输血护理记录是否书写规范;④输血科用血后的血袋返还情况。

1.2.4 确定改进项目 根据实际的追踪结果对高风险的项目提出整改意见,其中需要改进的项目主要包括采血前没有严格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输血护理记录不规范、护理人员对输血的相关知识掌握不足以及输血的操作不规范。

1.2.5 提出整改意见 ①对于采血前没有严格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提出改进取血流程的整改意见,以往一些科室在取血前忽视了对患者生命体征的评估,现在修订为在发血之前一定要先评估患者的病情和生命体征,只有患者适合输血时,才向输血科申请或增加发血;②对于输血护理记录不规范的情况,参考上级医院的输血观察和记录格式,同时结合本院的实际情况设计规范的输血观察记录表格,表格的内容应该包括患者输血前的评估、输血开始时间、输血过程观察、输血健康指导、血液种类和剂量记录以及床旁核对签名、输血结束时间、输血不良反应类型等;③针对护理人员对输血的相关知识掌握不足的情况,应该加强输血相关知识的培训和考核,内容主要包括输血指征、输血风险、输血流程、输血标本采集、安全输血制度等。另外,还应该不断强化和落实安全输血制度,对于制度落实不到位的护理人员,应该进行相应的惩罚;④针对输血操作不规范的情况,应该改进操作流程,严格按照采血、取血和输血的操作流程进行,针对每一个环节的标准操作都应该进行培训,也可以通过观看视频的方式让所有的护理人员进行学习。

1.3 效果评价 对护理人员的输血相关知识进行考核,包括理论输血相关知识的考核以及实际操作的考核,输血流程、安全输血制度、输血标本采集以及输血风险和输血指征方面进行考核,每项指标10分,理论考核和实践考核分别为50分,总分100分。同时对比系统追踪管理实施前后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以及上报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和上报情况对比 研究组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0.47%,上报率为79.59%,对照组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57%,上报率为46.92%,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和上报情况对比(n)

2.2 两组护理人员输血相关知识考核结果比较 研究组护士的输血相关知识理论考核成绩、实践操作考核成绩以及总成绩均比对照组高,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人员输血相关知识考核结果比较(x±s,分)

3 讨论

在安全用血护理管理中,提升护理质量对于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实际的护理管理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系统追踪管理办法,对医院已经发生的不良事件进行严密的追踪,找出不良护理事件的发生原因,并针对其原因制定有效的整改意见和整改措施,避免不良护理事件的再次发生,减少由于不良护理事件对患者造成的巨大伤害和威胁[3]。通过系统追踪法进行护理管理,还能够找出护理人员在工作中的不足,针对护理人员技术操作方面的缺陷进行针对性的培训和加强,从而不断提升护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4-6]。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0.47%,上报率为79.59%,对照组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57%,上报率为46.92%,在安全用血护理管理中实施系统追踪法之后降低了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同时其上报情况优于实施之前,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士的输血相关知识理论考核成绩、实践操作考核成绩以及总成绩分别为(45.6±1.3)分、(46.4±2.1)分和(93.3±2.2)分,均比对照组的高,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结果与相关的研究报道数据吻合[7]。说明将系统追踪应用在安全用血护理管理中具有良好的效果。

综上所述,为了提高医院的安全输血护理质量,可以充分利用系统追踪管理法,以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强化护理人员对输血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1] 丁艳玲,吕守英,刘爱玲.系统追踪在安全输血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管理杂志,2014,14(7):515-517.

[2] 汤宁,孙丽.系统追踪法在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J].健康前沿,2016,23(2):114-115.

[3] 童莉,刘新红.追踪管理法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5(35):1-3.

[4] 段霞,施雁.追踪管理法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J].护理学杂志,2012,27(5):1-3.

[5] 张蓟.系统追踪法在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4,27(24):260-261.

[6] 朱札坤,王希,王靖,等.追踪管理法在护理人员针刺伤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14(12):25-26.

[7] 费玉玲.追踪法在护理管理工作检查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2012,18(19):19-21.

10.3969/j.issn.1009-4393.2017.27.072

猜你喜欢
考核成绩护理人员研究组
骨科临床教学中实施PBL教学法联合情景体验对教学质量、考核成绩、教学满意度的影响
“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整合教学模式在内分泌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对综合考核成绩的价值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立体几何单元测试题
基于OSCE的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践技能结业考核成绩分析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一)本刊试题研究组
Seepage simulation of high concrete-faced rockfill dams based on generalized equivalent continuum model
协作式见习带教模式在护理本科生中的应用效果
圆锥曲线解答题训练
在医院编外护理人员中推行人事代理择优同工同酬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