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教师的课程力

2017-09-29 06:22刘霞
读天下 2017年21期
关键词:实施学习提高

摘要:在教学改革日趋深化的今天,自觉引导教师增强课标意识,提升课程能力,不仅有助于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而且有助于教师优化教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从课程理念学习、建构力、实施力、评价力等角度论述了如何提高教师的课程力。

关键词:提高;课程力;理念;学习;构建;实施;评价

新课改的有效推进,不仅需要顶层设计,更需要一线教师的理解和创造性工作。积极探寻新课标视域下教师课程理解力、课程建构力、课程实施力以及课程评价力的提升路径,有助于教师形成新课程的实践自觉,提升高中教学的质量。

一、 强化课程理念学习

加强新课程理念的深度学习。学习新课标,关键要增强运用新课程理念进行价值辨识和文化解读的能力,真正领悟实施新课程的价值与意义,把知道新课程升华为相信、践行新课程。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改变传统陈旧的教学习惯,促进自身教学经验的裂变、重组和提升,催生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教学行为。

自觉借助理论的价值引领。马克思说过:“光是思想力求成为现实是不够的,现实本身应当力求趋向思想。”“让现实趋向思想”是中小学教师提高课程理解力的必由之路。它充分表达了思想、理论对“现实”所具有的牵引、导向与塑造的功能。因此,要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把课程理解力看作是一个在理论引领下不断丰富发展的过程。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教师无法深切感受新课程理念与教学行为之间的冲突与张力,教师的教学实践就会在经验中兜圈子,最终丧失提升课程理解力的机会。

坚持实践中的反复探索。作为一线教师的课程理解力提升,应该是带着实际问题与新课程的理念发生关联和对话的过程,是新课程实施中不断缩小应然与实然差距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借助专家讲座、备课组深度研讨、听优秀教师的课、同课异构、自我反思等形式,发现并矫正自己在教学习惯中存在的偏差,从而实现自身视界与新课程视界的融合。

二、 提升课程的建构力

坚守课程标准,提高执行意识。当前,很多教师的课程标准意识淡薄,导致课堂教学随意和任性。具体表现为:在教什么方面,提前以高考大纲取代课程标准,割舍和肢解教學内容,导致国家课程内容碎片化、考点化;在怎么教方面,只选择有利于学生在考试中得分的教学方法,把新课程丰富的教学营养窄化为知识的机械背诵与训练。这种随意和任性的方法直接损害了课堂教学的品质和价值。因此,教师在整合课程资源过程中,必须首先提高国家课程标准的执行力,通过对标准的内化、细化和转化,把新课程的价值与理念真正落实在教学实践中。

树立生本意识,提高课程开发力。坚持以生为本,以学定课,以学优课,通过课程的建构、重组,创生相对独立的校本课程,形成国家课程二次开发,从而创造满足学生学习需求、促进学生健康全面成长的课程。我们在备课中依托乡土资源,开发散发浓郁生活气息的学本课程;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真正让学生主动参与,敢于尝试,乐于展示,享受到生命的充实和快乐。

坚持课程规范和创新的有机统一。只提教师课程执行力,容易挫伤教师课程创新的积极性,进而把规范异化为就范;而只提课程领导力,又容易误导教师不遵循课程规范,从而把创新异化为任性。其实,教师在课程建构过程中,是戴着“镣铐”跳舞,是在国家课程标准的框架内,发挥课程开发的能动性。因此,教学资源的遴选与整合必须坚持被动和主动的统一、规范和创新的统一。

三、 提升课程的实施力

(一) 组织求精度

形式无优劣,关键在贴切。教学实践中,一些教师机械地使用新课标倡导的合作探究学习,出现为小组而小组、为探究而探究的形式化倾向,导致形式与内容不相吻合,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教学中要设计具有研究属性的问题,让学生小组课前查阅相关文献资料,课中讨论探究,这种组织形式的选择与安排,精准地对接和吻合了问题的性质与教学内容,创造了学生深度学习的机会,促进了多维教学目标的达成。

(二) 转化显智慧

建构并围绕教学重心组织教学。教学重心不是教学重点。前者是手段,后者是目的。一个好的教学重心能够发挥先行组织者的作用,成为学生学习的“辅助手段”。

(三) 传播高效能

高效传递课程的育人价值,是每一位优秀教师的执着追求。教学中,教师面对黑板这一传统媒介,不是仅仅呈现浓缩的知识提纲,而是自觉呈现“体验美好—问询美好—再创美好”的生活线;不仅呈现文本中现成的知识,而且呈现学生思考中生成的建议,从而大大提升了板书的育人功能。教学如“龙”,板书如“睛”,富有特色的板书,“点”出了新课标“三贴近”的原则之“睛”,也点出了新课标“促进学生成长”的目标之“睛”。

四、 提升课程评价力

教学主张是教师个性化、具体化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具有稳定的指引作用。这一环节有利于让教师的课程评价植根于教学行为背后的价值取向,而不仅仅停留在技术层面的评判上。教师要善于捕捉核心问题,找到教学应然与实然之间的差距。在自我反思和同行们的议评中,认识到比课程资源开发与设计更上位的是课程目标,是实现学生的有效学习和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许大成.依托课例.提升教师课程力的实践探索[J].数学月刊,2016,4.

[2]外语学法教法研究.浅谈新课程对初中思想品德教师专业力的要求[J].新课程,2015,1.

作者简介:

刘霞,重庆市,重庆市石柱中学校。

猜你喜欢
实施学习提高
提高幼儿教育质量的策略研究
试论在高校“产、学、研”中发展现代传统手工艺文化
让作文互评提高能力
漫谈初中作文教学
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家庭习得环境对初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研究
创设探索情境,让学生在“探”中“学”
新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教务管理优化路径探析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