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红霞,王习胜
(1.安徽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安徽 芜湖 241000;2.皖西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安徽 六安 237012)
近六年“网络热词”折射的价值观念分析
邱红霞1,2,王习胜1
(1.安徽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安徽 芜湖 241000;2.皖西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安徽 六安 237012)
网络热词是当前流行的网络语词,具有生成方式的即时性、观点表达的委婉性,以及语义信息的碎片化、热词表达的平民化等特征。近六年,从“伤不起”到“吃瓜群众”,热词频频,广泛渗透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民生等众多领域,从价值观层面分析热词背后的大众心理和社会诉求,从网络热词看出,普通民众之社会价值取向从一元化向多元化变化;社会价值目标从理想化向世俗化变化;社会价值内容从抽象化向具体化变化。
网络热词;大众心理;社会诉求;价值观;价值取向
近年来,网络用语颇为流行,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文化现象和语言现象,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众心理和社会诉求,也折射了当前社会的价值取向。依据互动百科、新浪微博、光明日报网络平台、百度文库等媒体平台,笔者搜集了近六年来被频繁使用的60个网络热词,对其进行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民生等分类与价值观评析,以期管窥这些热词所透露出的社会价值观念之变迁。
(一)网络热词的内涵
目前,对于网络热词还没有公认的权威定义。有学者认为,网络热词可以称为社会热词,往往反映某一个或一些成为一时焦点的社会现象与事件,并且这种反映是即时性的[1];也有人将网络热词作为一种词汇现象,认为它们反映了一个时期某个国家或地区的民众普遍关注的问题和事物[2],而所有的“热词”均来源于新闻事件或某种社会现象,以形象生动的词给予“恰当”鲜明地概括之后,能够让人们深刻地记住其中的关键信息,这也成为重要的文化现象;也有人认为网络热词就是在网络上使用频率很高的词语或被网民热炒、并受到狂热追捧的网络语言;还有人将网络热词和网络流行语等同,其实网络热词主要体现的是该词所依托的背后事件或现象在某个时期内具有高传诵度和高关注度,与当前使用的网络流行语是有区别的。他们认为,网络流行语更重在形式上的流行,强调的是被网民大范围的使用而不一定有词语的生成依托[3]。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网络热词以一定的社会事件和社会现象为依托,是网民对社会事件或社会现象的民意趋向以语词方式给予的集中表达,是当今社会心态与价值诉求的实时反映。
(二)网络热词的主要特征
网络热词与日常用语、科学语词等相比,语形上短小精悍,语义上简洁明快,因而易被人们接受和传播,扩散迅速,影响面广。同样,因其新潮而容易被更新,很快会淡出人们的视野。笔者搜集了近六年使用频率较高的网络热词(见表1),从中我们不难得出它们的主要特征。
表1 2011-2016年十大网络热词
1.热词生成的即时性
网络热词总是反映一定时期内的社会现象,跟社会时代发展紧密联系。如2013年网络热词“中国梦”就是习大大在中国改革开放已经取得了很大发展,中国人民充满自信的基础上提出的,它不仅仅是整个中华民族的梦想,也是每一个老百姓的梦想,这个语词得到了广大网民的一致认可,“中国梦”马上成为热词,晓喻千家万户。再如,2012年网络热词“你幸福吗”,是当时央视推出的一个特别调查节目,现场随机采访各行业的人,问“你幸福吗?”而后迅速在网络上走红,成为热词。还有2015年一位中学女教师写了一封辞职信,“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10个字的辞职信迅速从网上传开,网友评论这是史上最具情怀的辞职信。这个女教师做到了一般人不敢做的事情,且用词简单、干脆利落,勇气可嘉,这句话也很快成为网络热词。可见,网络热词的生成具有即时性,当下生成便在一夜之间传遍全球。
2.观点表达的委婉性
通过网络热词表达民意时,热词本身的原初词意已经被深化,载负的并非是它的语表意义。例如,2011年网络热词“郭美美”,它不仅是代表郭美美这个人,网民更专注的是郭美美事件背后的一系列问题——“干爹”包养、网络炫富、问题慈善、豪赌、性交易等社会丑陋现象,“郭美美”成为这类现象的代名词,后来又有“李美美”、“王美美”等,成为网民含蓄表达对此类问题之民意的一种方式。再如,2012年网络热词“屌丝”,本来是由随性爆出的粗口谐音转换造出的生词,用来表达赤贫人群比如农民工,或城市小手工业者,或产业工人,或不满现状的企业雇员,或困厄的三本生、专科生等社会中下层民众的辛酸和无奈[4],代表社会弱势群体希望通过自我认同和自我减压,在这个共同体中能够相互安慰与取暖。很多类似的网络热词都是通过主体含蓄表达的方式,表达着某些社会阶层或群体对某种社会现象的一种态度和价值评判。
3.语义信息的碎片化
“碎片化”是20世纪80年代后现代主义的一个概念,本义是指将完整的东西分解成零散的小块。当今的网络热词一般都是通过微博、微信等微媒体平台向社会传播的,这种微传播的方式会受到字数或者界面的限制,一些网民的意见表达只能采用简练的方式,难免带有碎片化倾向。例如演员马伊琍在丈夫文章承认出轨后,只在微博上发了一句评论的话——“恋爱虽易,婚姻不易,且行且珍惜”。于是,“且行且珍惜”便被切割出来,并迅速传播开来。这种碎片化的用语跟过去拖沓冗长的宣传文章以及严谨的学术论文相比,虽然难免断章取义,却显得短小精悍,颇为适合现在快节奏的生活,所以,很多人更乐于接受这种碎片化的信息。
4.热词表达的平民化
互联网时代是一个开放、包容、多元的时代,无论什么文化背景什么学历的人都有机会和能力从事信息的生产,可以参与网络传播。由于网络信息创造主体的多样性,承载这些信息的网络热词也反映了不同行业不同文化阶层的心声,表达方式更具平民化。这样,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很多网络热词都是十分接地气的、通俗易懂的词语。例如,2016网络热词“葛优躺”,源于网上发的一张葛优以前拍过的一部电视剧照,照片上葛优懒洋洋地躺在沙发上,躺的姿态表示什么都不想干,呈现出一种懒散消极的姿态。这与当前人们在激烈竞争的社会环境下希望减轻压力,降低社会焦虑是分不开的,类似这样的词还有“给力”、“女汉子”、“吃瓜群众”等等,让人们感觉很亲切。网络热词表达的平民化,使得这些网络词语传播速度呈几何级数增长,井喷式发展,导致近几年网络热词和网络流行语层出不穷。
我们不妨将2011—2016年每年十个热词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民生五个方面进行归类,每年选取有代表性的网络热词,进而管窥其中的价值取向及其变化意涵。
表2 2011—2016年政治类网络热词
表2中,“晒三公”,即公开出国(境)费、车辆购置以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和行政经费的支出情况。事件源于早年传出我国每年的三公费用达9千多亿元,后虽经有关部门澄清查无此事,但是民间依旧充满质疑之声,再加上后来曝光的中石化“天价酒”事件,使得很多网民追问“国企何时告别肆意的三公经费的时期”。民众之所以如此的重视三公经费的公开,主要还是在于不断提高的参政意识和监督意识,要求对政府机构进行监督和政府的自我监督、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只有对政府建章立制,加强监督,使政府的权力受到制约,只有各级政府机构的财政使用得到严格的监管控制,屡见的“天价门”事件才能得到遏制。“八项规定”主要内容:改进调查研究、精简会议活动、精简文件简报、规范出访活动、改进警卫工作、改进新闻报道、严格文稿发表、厉行勤俭节约。从2011年的“晒三公”到2012年“八项规定”的出台,表现出我们党下定了从严治党的决心,得到了网民的点赞。“中国梦”的提出更是振奋人心,它是党和国家发展的指导思想。其核心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不仅仅是理想、是目标,也是现实,反映在每个中国人的生活中。“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实现“中国梦”就是实现老百姓的梦。“中国梦”的提出得到了网民的认可,迅速在网上传播开来。“新常态”的首次提出是在2014年5月习大大考察河南的行程中,他指出中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要增强信心,从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人类社会就是从常态到非常态再到新常态的否定之否定中发展,人对社会的认识就是从常态到非常态再到新常态的否定之否定中上升。“新常态”这个网络热词的提出,表明了中国政府对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理性思维,新常态经济不再仅仅追求经济的高速度增长和GDP的数值,而是更加注重人民生活的幸福,体现了党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简政放权”指精简政府机构,把经营管理权下放给企业。“简政放权”的目的就是转变政府职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加强社会公共服务职能,支持全面深化改革。“不忘初心”就是要铭记过去,把握现在,面向未来,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方得始终。这些政治类网络热词反映出网民的政治参与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提高,同时也反映出公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提出的自由、公正、民主、法治等价值取向的接受与认同。
表3 2011—2016年经济类网络热词
表3是近六年来经济类网络热词的代表。“给力”是中国北方的土话,意思是带劲、酷,代表给予力量。“给力”一词被刊登在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此词更是无人不知,获得广泛关注。中国经济发展也给力,经济发展稳中求进,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2时代”是指我国CPI消费者物价指数在2012年上涨百分之2点几,重回“2时代”,物价增幅放缓,物价走势相对平稳,人民生活得到保障。前几年的的网络热词“蒜你狠”、“糖高宗”、“豆你玩”等都是网民对物价上涨的调侃,表明公众对物质上涨的担忧和无奈。2012年,物价涨幅控制在3%以内,通货膨胀的压力有所减轻。2013年4月,华尔街大鳄在美联储的授意下举起了做空黄金的屠刀,不料半路杀出一群“中国大妈”,300吨黄金瞬间一扫而空,“中国大妈”对黄金的购买力导致国际金价创下年内最大单日涨幅,海外媒体高呼“大妈就是中国经济的秘密武器”。这些曾经天天围绕柴米油盐酱醋茶和买菜带孙子的大妈们从抢购黄金到跳广场舞,打破了传统的大妈形象,进入了世界视野,这是中国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还是盲目投资的表现呢?“中国大妈”就此成了网络上的热词。说到投资,“一带一路”是中国提出多国合作和发展的外交战略,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陆续推出基建、交通的互联互通及贸易投资的便利化等措施。“一带一路”是对古丝绸之路的传承与提升。“一带一路”是陆上与海上贸易的双向发展,是由内部与外部双重因素共同促进的。2015年倡导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掀起了“互联网+”的投资热潮。互联网+就是要打破过去的传统生产和消费方式,既要提高生产效率,又要降低消耗,节约能源。通过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它代表一种新的社会形态,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全社会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在互联网+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生机勃勃的同时,一些旧的经济形态发展疲软,钢铁、煤炭、石油、水泥等行业产能严重过剩,中国供需关系面临着机构性失衡。中共中央推进经济结构性改革,着力加强供给侧改革,根本目的还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这些网络热词表明,当前中国的经济发展价值观是以科学发展观为导向的,不仅要注重数量,更要注重质量,既要讲效率,更要讲公平。
表4 2011—2016年文化类网络热词
表4是近六年来文化类网络热词的代表。“亲,有什么需要的吗?”——这种“淘宝”体出现以后,无论是在网上聊天还是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都频频使用这种格式,无形中拉近了网上陌生人之间的距离,这也是网民喜欢新奇的一种表现。《小苹果》——“筷子兄弟”的这首通俗歌曲简单易学,通俗易懂,符合老百姓的口味,更适合广场舞配乐。“中国好声音”则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些文化网络热词无不显现了当前文化生活之价值取向的亲和性、平民性和大众化的特征,而不是那种高端大气上档次、低调奢华有内涵的文化,那种高高在上的文化形式仍然曲高和寡,不能为普通民众所消费。而被网友称为“洗脑神曲”的《江南Style》,点击率达到几十亿,这首骑马舞成为大众追捧的模版。它流行的背后更多体现的是韩流宣扬的个性化、批判性、功利性,反映了世界文化的交融性,一方面是韩流的卷入,另一方面是中国复古文化的一时兴起。“臣妾”、“本宫”、“若是……想必是极好地”随着古装电视剧《甄嬛传》的热播,这些词句也掀起了热潮。如果说这些网络热词的流行有一定的理由,那么像2016年热词“蓝瘦香菇”就感觉有点无厘头了。“蓝瘦香菇”一词来源于一段网络视频,是一个失恋的小伙子想通过视频表达自己内心的伤感,却因为这个小伙方言较重,本来表达“难受”“想哭”发音听起来好像“蓝瘦”“香菇”,没想到这个词在网络上迅速走红。这个词的传播有点让人难以理解。总之,这些文化类网络热词的传播给公众的文化生活增添了乐趣,可以看出公众的价值选择多元化、个性化,功利性。
表5 2011-2016社会类网络热词
社会类网络热词(见表5)形式多样,传播迅速,反映了网民对社会发展问题十分关注。改革开放30多年来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人民生活水平普遍得到了改善,但是也带来了一些问题,而“郭美美”、“小悦悦”等一些社会负面事件对社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面对社会问题,我们要“hold住”,即要能够控制住场面,能把控大局,要传递社会“正能量”。网络热词“正能量”表明公众对美好社会的期待和向往。“最美交警”“最美妈妈”“最美老师”“最美司机”等这些传递社会正能量的美好形象感动了无数人。与正能量相对的当前社会也有很多负能量的网络词,如“土豪”,iPhone土豪金一上市就被炒到上万元,还有土豪车、土豪马桶、土豪酒店等,更有一掷千金的暴发户表现出来的扈气有时让人大跌眼镜。而热词“有钱就是任性”是源于一个老头被人骗,老人已经知道了是骗子还继续汇款,最后嫌疑人被抓还说了一句,我有钱任性,后被网友调侃:因为有钱,所以任性。那么有钱是当前社会判断的标准吗?“主要看气质”。这个热词在2015年的朋友圈里着实火了一把,由于歌手王心凌发行新专辑时配上一张夸张的照片,随后回复“主要看气质”,引起网友跟风,网友将自拍照和一句“主要看气质”同时发到自己的朋友圈里,该词立即成为热词。除了喜欢追求个性、表现自我的社会人士外,还有一群草根群众,他们感觉身份卑微又渴望被认可,他们追求存在感、成就感或者归属感,这群人被称为“吃瓜群众”。最开始是在一些论坛、贴吧中,一些人对某个现象发表意见或见解,后面有一堆人围观,网友称他们为“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它表示对事情并不了解,对别人的行为、看法等保持看客的态度。这些社会类的网络热词既有积极的正面热词,也有消极的负面热词,体现出当代社会价值观的多样性。在当前纷繁复杂的社会,有很多人积极上进,能hold住大局,正能量的占多数,对于社会的负面影响,大多数人也能理性思考,坦然对待。
表6 2011—2016年民生类网络热词
网络热词中关于民生类的较多,2011年“伤不起”就是其中之一。一开始“伤不起”在网络上是以咆哮体的形式出现的,“学法语的人你伤不起啊!”的帖子在网上大量转发而流行起来,逐渐引申为个体已经伤痕累累,再经不起折腾了。热词表达了人们对社会生活的一种无奈,暗含对弱势群体的怜惜。在深入进行改革开放的当下,人们生活富裕了,他们的幸福感提升了吗?由央视推出的社会调查栏目《走基层·百姓心声》对社会采访各个行业人士,问题是“你幸福吗?”就是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却引发了很多人的思考,也成为了2012年民生类网络热词。“房姐”作为2013年的民生类网络热词,反映出人们对房子不是用来住而是用来炒的背离现象的不满;“全面二孩”成为热词,反映出网民对国家计划生育政策调整的关注。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实施计划生育政策,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同时又根据当前中国人口数量和结构状况,及时对计划生育政策较快地作了重大政策调整,这种调整既考虑到中国人口的实际情况,也体现出党和国家“以人为本”的治国新理念。当前社会发展迅速,竞争也日趋激烈,在巨大的压力下,大家都是蛮拼的,为了实现目标,要使出“洪荒之力“。这个网络热词是由于游泳运动员傅园慧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了一句“我已经用了洪荒之力”而快速走红网络。这个热词反映了人们拼搏努力的心声,无论在什么困难的条件下,也要尽自己的最大努力,敢于追求,永不言败,表现出中国人的骨气和气节。
人的观念反映了主体的地位、需要、利益及主体实现自己利益和需要的能力、活动方式等主观特征[5]。观念是组成思想体系(意识形态)的基本要素[6]。观念的研究可以通过某些关键词或者句子进行,而我们通过近六年来主要网络热词,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分析获得当代社会价值观念变化的大致印象。
(一)价值取向从一元化向多元化变化
网络热词的创造与快速传播反映出网民参与社会事件的主体意识在增强,而这种主体意识的背后则是其价值取向的主动表达。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流价值观,但其他非主流的价值观不仅存在,而且在宽松的政治文化环境下都可以得到相对自由的表达。我国过去是以一元价值观为主要特征的社会,人们评价事物往往坚持的是一个标准,而现在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全面深入的改革,社会价值观念也日益向一元主导、多元并存发展。网络热词的流行,显示了不同阶层对社会现象的不同认识和评价,这是社会在向文明和进步发展的一种表征。
(二)价值目标从理想化向世俗化变化
理想高于现实,又来源于现实。理想如果离我们太远,让我们看不见摸不着,那么时间久了,人们就避讳谈理想问题。过去人们常常把共产主义崇高理想作为现实理想去追求,为了早日实现这一远大而又美好的理想,社会建立“一大二公”的计划经济体制,后来,人们发现,这样的理想太崇高太远大,短期内很难实现。改革开放以后,在市场竞争性的驱使下,人们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关系有更为切合实际的认识,奋斗目标更为靠近现实。宏大叙事的远大的社会理想逐渐转变为短小易行的世俗化的生活理想。人们既希望有“高大上”的长远目标,也想有切合实际、看得见摸得着的“小确幸”。“中国大妈”在家门口跳着广场舞,到商场抢购黄金,说明中国人经济实力增强了,精神需求也得到了满足。
(三)价值内容从抽象化向具体化变化
大部分网络热词首先生成于网民对社会热点评价,并得到其他网民的认可,通过不断的点击和扩散宣传,渐成“燎原之势”,脱颖为热词。例如,“小悦悦”事件出现后,很多网民指责当时在场的漠不关心的人,感叹人性的冷漠和自私,继而反思社会教育的问题;“女汉子”则是网民对某些不靠长相靠某种品质生活和生存的女性的赞赏;“舌尖上的中国”是对中国饮食的赞美。这些生活化大众化的事物不单单是得到了网民的认可,也得到了社会群体的普遍认同。这些热词表明,当前社会对价值认同的内容已由某些高度抽象的、可望不可及的价值取向转到更为具体化和大众化的价值取向。与过去相比,现在公众的价值取向内容具体、接地气。
不过,我们也应该注意到“网络热词”现象是复杂的,由于其生成和传播的特质,决定了其难免良莠不齐的情况,有些热词承载了负能量,对人们尤其是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成熟的青年人会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对于网络热词我们要辩证地看待,既要宽容、欣赏,也要注意它的风向,把握它的价值主旋律,要适时引导甚至是矫正,让网络热词不仅因为接地气而“热”得可爱,还要尽可能降低它的负面风险,让其热还得“值得爱”。
[1]刁晏斌.网络热词为什么这么“热”[N].青年时报,2010-12-06(T05).
[2]搜狗百科.网络热词[EB/OL].(2017-03-16)[2017-03-20].http://baike.sogou.com/v2 9237694.htm.
[3]李铁锤.网络热词与网络流行语概念概念差异辨析[J].传媒观察,2012(4):23-24.
[4]李明洁.“屌丝”的身份建构与价值观博弈:兼谈语言身份的特殊性[J].中国青年研究,2016(6):82.
[5]曾燕波.当代中国青年价值观发展特点及生成因素研究[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7(6):39.
[6]金观涛.观念史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5.
Abstract: "Network buzzwords", which are the currently popular network words, presen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mmediacy in word formation, loving to use euphemism in expressing opinions, fragmentation of the semantic information, and plebification in word coinage. In the past six years, buzzwords emerge frequently, like "shang buqi"(too delicate to bear a bow), and "chigua qunzhong"(netizens who are unware of the facts), covering the areas of politics, economics, culture, society, people′s livelihood and so on. Therefore, it is significant to analyze the public psychology and social demand embodied in network buzzword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values. 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ordinary citizens are changing their unified values to diversified, their idealized social value goal to secularized, and their abstract social value content to materialized.
Keywords: network buzzwords, public psychology, social demand, values, value orientation
(责任编校:杨丽英)
AnAnalysisoftheValuesEmbodiedinNetworkBuzzwordsintheRecent6Years
QIUHong-xia,WANGXi-sheng
(1. Research Center of Marxism, Anhui Normal University, Wuhu 241000, China;2.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West Anhui University, Lu′an 237012, China)
G206
A
1673-0712(2017)03-0064-06
2016-11-15.
国家人文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理论与方法研究”(13AKS013)。
邱红霞(1976—),女,安徽舒城人,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访问学者,皖西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辅导员,硕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王习胜(1965—),男,安徽舒城人,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悖论、辩证法、意识形态和思想咨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