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分析

2017-10-14 07:38鲍捷
高教探索 2017年13期
关键词:生物医学工程分析

鲍捷

摘要:生物医学工程是一种介于理工学科和生物学科之间的边缘学科,它的学科特点是没有独立的理论知识体系,但是却拥有独特的方法论,即通过应用研究最终达到能够应用于生物医学的目的。近年来随着我国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生物医学工程也迅速地发展起来,相应的高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也在各大理工高校普遍的开展起来。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当前高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现状不太乐观,很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不符合自己的意愿。为此本文分析了当前高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善高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生物医学工程;毕业生就业;分析

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进步,医疗器械行业也迅速的发展起来。各种医疗器械的研发、设备销售以及设备的售后服务等岗位的社会需求量明显增多,许多理工高校也普遍开设了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当前医疗行业的人才供需成正比,但生物医学专业的就业市场人才供需却出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即就业市场普遍缺乏生物医学人才,但是很多毕业生却没有适合自己的对口岗位。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之间出现了不应有的矛盾。

一、高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中遇到的问题

综合性高校与理工类高校设置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更多的是运用工程技术进行医疗器械、设备装备的研发、制造与维护管理等,培养目标是打造具有现代医学生物工程(如机械、电子、材料、计算机在医学中应用等)基本理论知识及能力的复合型专门人才。[1]由此可见,生医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面还是相当广泛的,可以担任软(硬)件研发工程师、测试工程师、算法工程师、质量工程师、电气设计人员、技术支持等技术人员。但生医专业本科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还是困难重重。当毕业生们带着自己精心准备的简历穿梭于各招聘会现场时,遭遇更多的还是拒绝。在网上应聘软、硬件研发工程师、技术支持等IT类职位时,公司的筛选简历系统基本将生医专业剔除,连进入第一轮考核的机会都没有。当专业相关的用人单位HR在筛选简历时,看到“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字样也会一头雾水,“生物类或者医学类的毕业生不是我们招聘的对象”。有些学生在报考公务员时也经常遇到难题,生医专业隶属于电气信息类,但是在招考简章里具体到专业时往往将生医专业排除在外。笔者所在学院的本科生就曾经遇到过此类情况,笔试、面试都是第一名,政审时说该生的专业好像不符合专业要求,以致最后到学校开具了“证明”才被录取。这一现象不仅存在于生医专业,还普遍存在于我国各类新兴边缘学科毕业生的就业过程中。

二、生物医学工程毕业生就业困难原因分析

(一) 学生对本专业了解不够,没有做好职业规划

相当一部分学生在高考填报志愿时误以为生物医学工程是生物类或者医学类专业,进入高校后,巨大的心理落差导致这部分学生措手不及,经过了三年的调整,仍然没能正视现实,一直生活在懊悔中。到了确定毕业去向的时刻,对走向社会的恐惧又不甘心向现实“低头”的心理,使他们最后选择了被动“深造”。还有一部分学生对于生医专业还是有一定了解,满腹热情准备通过四年的学习毕业后大展宏图。但是随着学习的深入,一方面承受来自边缘学科专业巨大的学业压力,另一方面了解到医疗器械行业发展不明朗的前景,越发没有信心,最后要么“改行”就业,要么改专业深造。

(二) 生物医学专业对口就业市场发展不均衡

作为生医对口就业市场的医疗器械行业,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和国外一流医疗器械相比,无论医疗器械企业销售额还是医疗器械企业利润额,都存在巨大差距,大部分医疗器械企业还属于朝阳企业,这就造成两种极端。一方面是有研发实力的大医疗企业青睐名校毕业生,而名校毕业生多倾向于出国深造;另一方面不具备自主研发实力的中低端医疗企业代理产品需要大量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毕业生,但是毕业生对这类企业不太感兴趣。处于医疗人才“金字塔”底层的本科生由于人数众多,且面临众多入门门槛,需要经过一定周期的再培养才能胜任岗位工作。[2]企业给刚入职的员工提供的薪资待遇不尽如人意,工资高低与“业绩”相挂钩,巨大的心理落差使很多毕业生知难而退。大部分医院都设有设备科,生医毕业生从事医疗设备的维护、检修等虽然是对口的,但现行医院体制中没有生物医学工程的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各级生物医学工程技术人员的岗位职责等规定,卫生系统还未建立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技术职务系统。[3]

(三) 生物医学专业缺乏一定的社会认可度

社会认可度就是社会大众对某人或某物承认的程度。[4]生医专业的社会认可度就是社会大众对生医专业的支持与认同度,是社会大众所持的一种心理态势。生医专业由于成立时间短、基础较薄弱,发展程度远没有国外完善。我国目前此专业毕业生面临的是医疗行业不够认同,相关行业不太认识的处境。究其原因,其一,理工院校開设生医学科的特点是较快地将国外的新技术、新方法引入,并在医学上寻找接口,但由于缺少医学背景,在真正用于临床、解决医学实际问题方面还较薄弱。处于医科院校的生医学科,其研究的主要特点是和医学结合紧密,医学大背景很深厚,能发现有实际意义的课题,但是工程力量相对薄弱,科研投入不足。[5]此两类院校设立该专业的特点是以培养研究生和科研为主要内容,发展很快,但是与生医交叉结合程度不够,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交叉”。其二,专业教育本身发展的不完善,加之缺乏宣传力度,使专业对口的相关企业对生医专业的认可度不高,毕业生找工作时遭遇尴尬在所难免。

三、改善生物医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的对策建议

针对以上生医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现状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在于,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全面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

(一)确立“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教学理念

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最终目的是面向就业学以致用,因此,高等教育应以就业为导向。针对生物工程专业学生就业时的“迷茫”,教师自身要具有“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教学理念,在实际教学中融入“就业导向”教育。在教学中,教师要把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问题摆在首位,既帮助学生详细了解专业的就业方向,又教给他们一些实际操作技能,同时还引导他们学会做人、做事,帮助他们顺利就业。在就业岗位更新快、技术淘汰快的当代环境中,高校应组织教师深入企业调研,了解企业的岗位和技术需要,帮助学生在变化的环境中求变,促使他们在走出校门前积累符合就业单位需要的相关实践经验。endprint

(二)加强课程体系建设与师资队伍建设

对于一个应用性极强的交叉学科而言,要想学生们掌握的知识在毕业后不至于过时,课程与师资就是关键点。该学科课程体系的建设不仅要与市场需求接轨,更需要具备一定的前瞻性。学校从制定专业教学计划到编制课程教学大纲,彻底打破“闭门造车”的做法。一方面,学校组织生医专业骨干力量,深入到行业、企业进行调查研究,认真研讨各专业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反复推敲课程设置,综合重组相关课程,精心构建课程体系。另一方面,聘请企业专业人员(科研机构、医疗机构)直接参与专业教学计划编制、修订、审定工作。此外,学校还把该专业实验实习、项目实训等直接融入到培养计划中去,确保学分认定,在符合要求和规范的前提下,保证教学计划调整的灵活性及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同时实施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学生自主学习的实验教学体系,实验室全部向学生开放,在加强基础实验和专业实验的基础上扩展综合性强的设计性专业实验内容。在抓好课程建设的同时,还要强化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着力提高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和教学科研能力,用制度去规范和鼓励教师到企业去、到实际工作中去。教师在参与生产第一线的过程中,不但提高了实践操作技能,在理论上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深化,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融合到一起,最终,才能确保学生接受的知识是生产实际中所需的。

(三)开展实习基地建设、联合培养等模式定向输出专业化人才

依托企业与其他校外资源,培养出的毕业生更有针对性,更能被市场所认可。学校根据学校对该专业“国际化、研究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分方向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服务。针对毕业想直接工作的学生,学校利用建立的企业实习基地,提前推荐学生进入企业实习。同时,可以与企业建立订单式培养计划,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定向培养。对于力图国内外深造的学生,学校与国内外一流大学及科研院所采用本、硕连读(2+2,3+2)、本科生联合培养(如2+2, 3+1)等灵活的模式完成专业能力培养的同时,培养学生双语沟通、适应各种生活、学习环境的能力。

四、结语

总之,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在当前还是一个新兴的边缘学科,这就决定了毕业生在就业时面临了很多困难和挑战。学校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加强本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完善课程体系建设,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从而应对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此外,学校还要时刻关注市场需求动态,不断调整课程设置和培养策略,为实现学生的成功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

参考文献:

[1]王婷,陈功.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分析及探讨[J].医疗卫生装备,2015(9):144-146+152.

[2]胡幽,孔勤根,吴益彬.试论交叉学科专业学生就业观念教育——以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为例[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0(6):47-49.

[3]吴剑荣.高等学校生物工程专业教学改革:从生物产业发展和大学生就业分析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4(23):42-44.

[4]王艳梅.制药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分析——以宁夏大学为例[J].中外企業家,2013(24):223-224.

[5]周闻名,基艳.生物工程专业学生“难就业”原因及对策分析[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3(12):49-51+79.

(责任编辑陈志萍)endprint

猜你喜欢
生物医学工程分析
隐蔽失效适航要求符合性验证分析
电力系统不平衡分析
PBL教学法在医用传感技术教学中的实践与体会
生物医学电子学实验课程设计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策略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模式探索研究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分析
提高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质量的探索与实践
生物医学工程(再生医学)专业本科生联合培养模式的建立
中西医结合治疗抑郁症100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