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教育现场文化引进的对策研究

2017-10-14 08:47池华波
高教探索 2017年13期

池华波

摘要:日语的学习,教育现场文化的引进,属于较为新颖的教学方式,正面要求将日语教学与日本文化学习结合起来,把现场引入日本文化,作为日语学习的契合点。为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日语的成效,文章将通过对日语教育现场文化引进内容的学习,从各个层面研究如何引进文化的对策。

关键词:日本语;教育现场;文化引进

语言有交际的功效,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渗透着语言沟通与表达。各民族独特的文化心理、审美意识、世界观等文化要素都由其民族的语言表达出来。因此,语言结构具有一定的文化意义,语言的使用应遵循一定的文化章程。日本语教育现场的文化引进,是在教授语言的同时,结合文化的社会背景、表达习惯和生活方式等,通过对日语结构和意义的分析,在隐藏的文化内容中,追寻文化的背景和文化的规章。然而,导入什么文化内容,这是研究的重点所在。下文将以语言和文化的关系为理论基础,从日语教育的立场来看日语的词汇、文法、日语三个方面,探讨文化引进的内容。

一、日语教育现场文化引进的内容

1.日语和日本文化的联系

日本的传统文化,以神道为基础。从日本的历史和社会的发展来看,随着中国文化和西洋文化的影响,日本文化的发展,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从日本文化的形成过程来看,或多或少会受到外国的影响。日本文化是在融合各种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形成日本独特的文化。根据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日语是日本民族的语言,也是日本民族文化的产物,是日本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日本文化在日本语言中记载着。语言是文化的符号,文化是语言的载体。日语在语言上具有融合性、郑重、暧昧、委婉性等特征。因此,日语语言的结构具有一定的文化内容,日语语言的使用应遵循一定的文化章程。

2.以日语的词汇为例

《广辞苑》提到:“一个语言的习惯,是在特定范围的,各种单词汇集的总体。”譬如“日语的词汇”、“亲属词汇”等,并且无论什么话,都是以词汇为基本的构成要素。词汇有各自的本义和联想的意义,不同国家语言的意义往往不同。《汉语词语性文化透视》中,提到各民族语言的文字、语法和词汇,都是文化的重要内容,其中词汇在语言要素中最为敏感,内容也相对丰富,有着明显的民族文化特征。

3.词汇的文化要素

日语的词汇从分类来看,包括和语、汉语、外来语。和语是日本自古以来的大和语言,汉语是用中国舶来的汉字之音,外来语是中国以外的其他语言。和语是日本语的词汇的核心部分。外来语除了原来语言的意思以外,进入日本后独自的有意义变化的东西不在少数。英语的“午饭”是午饭的意思,但是在日本的食堂“午餐”是指料理的种类之一。把外来语组合成“冰棍”“侧面镜”“桌子演讲”这些独特的语言,这些被称之为“日式洋语”,英语系的语特和“日本的英语”。

二、日本语教育现场文化引进的对策

从日本语教育现场文化引进的内容来看,文化引进势在必行,然而应该如何导入文化。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探讨日本语教育现场文化引进的对策。

1.教材内容的改善

教材是教育活动的媒介。在授课的过程中,教材不同时,教育内容也随之改变,因此,日本语教育现场的文化引进,有必要进一步改善教材。笔者建议在学生学习日语阶段推进的同时,对教材内容和深度进行适当调整,譬如准备趣味性的知识材料,补充教育活动的缺陷。比方说,在教学生“樱花”这个单词时,展示相关图片,然后在其下补充相关知识。比如,樱花是日本代表性的国花,不同地方樱花开花时间不同,其中南部比较早,北部比较晚,樱花在盛开的時节,会有很多人去欣赏樱花。樱花的夜晚非常美,很多人在樱花树下喝酒、唱歌。以这些背景资料作为教材内容的补充,可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2.学生能动性的提高

在日语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非常重要。笔者建议上课以外的时间,引导学生有效利用课余时间。首先,学生读书热情的提升。为扩大学生的视野,学生需要掌握日本文化有关的社会风俗、人际关系等,可通过日本的文学作品、杂志、报纸、互联网,寻求最新的学习资料和信息。其次,明确日本人教师的职责,日本人教师,对日本社会文化相对熟悉,在现场教育时,可为交流对象提供相应准确的文化信息,譬如在课前给学生播放两个小孩从孩提,到长大成人后工作、恋爱和组建家庭的视频,然后为学生讲解日本家庭文化的信息,学生可以从视频信息中接受日本文化的同时,同步提高听力能力。此外,定期开办日语学习讲座,让学生和老师交换意见,都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再次是设置实地进修中心。随着中日交流的发展,日语老师不仅要强调理论内容的教授,而且要重视学生的运用能力,譬如日本和服的试穿、茶道、插花等的体验活动,学生在快乐中模仿日本文化,自然而然提高学习日语的热情。

3.教师导入意识的提高

日本的“和”文化引进,是日本语教育现场文化引进的策略。作为教师来说,需要具备较高的综合性水平。老师必须经常更新教育观念,例如,教师从日本的“和”文化总结日本语文化教育的理论和方法,将研究结果和教育活动相融合。另外,教师在研究项目的时候,根据教材的内容,确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再引入日本语知识的文化背景。除此之外,教师积极参加日语教育的日语教师进修会,扩大自己的视野,引入先进的教授法。例如,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北京日本文化中心主办的“全国大学日本语教师研修会”、中国日语教学研究会山东省分会主办的“日本学高端论坛”等。

4.教育方法的活用

在日语教育现场,教材的改善,教师的引进意识的培养和学生的主动性的培养是教育的重点,同时,也需要使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

(1)词汇教育方法

首先是直接说明法。直接说明法是词汇教学中经常使用的方法。词汇是文化的一部分,是反映文化的镜子。在教学中,关于文化内涵的词汇应结合教材内容进行介绍。当然,教师必须把握文化引进的程度,主要和次要的东西必须清楚识别。最重要的是,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特征,选择合适的导入方法。其次是对比法。在日语教学中,在对比法中可以导入“和”文化。中日两国之间的语言、习惯、价值观等文化背景不同,但可以通过比较两国的文化,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譬如日本人说“好”的时候,不一定是中文的“是”。和日本人交谈的时候,经常出现“好”的话,经常把它称为“是”意思。以下面的教学现场为例:endprint

场景1:上课前,老师带了名单,念名字。

老师:胡先生。

学生:是。

场景2:考试前,老师说了些什么…

老师:诸位,答案请在答案栏写…

学生:好的,我明白了。

场景3:病人牙齿疼,所以在医院看病。

医生:好,嘴巴张开…

从上面的例子来看,场面1的“好”是被称呼名字的时候发出的词,场景2的“好”是对对方的话表示肯定时发出的词,场面3的“好”是促使注意的时候发出的词。但是,用日语表达“好”的话,实际上只是表示对对方的赞成和承诺,在随声附和的情况下也可以用。也就是说,“我是你的”意思,也许是否定的意思,通过对比,学生就会自觉想去了解日本语言“是”的文化含义。再次是情景说明法。多义词和背景的词汇教学的时候,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容易理解其意思。比如,教“美丽”的时候,让学生看红和绿的颜色,鲜明地涂了堂和塔这个画儿,随后让学生回答“如何,这幅画”的问题,学生则用“美”等形容词回答。

(2)语法教育的方法

首先是对比分析法。日语有谓语后置现象的时候,汉语、英语和日本的语言分别表达各自的意思,例如,中文的“我是学生”,英语是“I am a student”,日语为“我是学生。”再如“我想吃苹果”,不读到最后,不懂句子的意思。日本人使用这种构造的句式,“说话人表达意图很方便”,但是,对于听者来说,有着不安感和紧张感。谓词后置的现象是日语的特色。其次是情景教授法。日语的文法有点抽象化,老师单纯地说明一下规则,学习者不易懂,使用也很难,如果把文法和恰当的情景结合,学生们可以在情景中体验语法的语感。这样的话,学生将它的语法更换为汉语,养成正确的语法结构和语义。教省略形式的时候,教师会有具体的情景,省略的部分讓学生找到并反复练习。

三、结语

综上所述,语言结构具有一定的文化意义,语言的使用应遵循一定的文化章程。日本语教育现场的文化引进,是在教授语言的同时,结合文化的社会背景、表达习惯和生活方式等,通过对日语结构和意义的分析,在隐藏的文化内容中,追寻文化的背景和文化的规章。通过研究,基本明确了日本语教育现场文化引进的方法,但考虑到不同教学背景下,教学要求和条件的差异性,以上方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课堂的教学情况予以灵活地参考借鉴。

参考文献:

[1]王奕红.文化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以南京大学引进课程“表象文化论”对日本文学教育的影响为例[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3(2):55-59.

[2]陈戴丹.应用型大学建设过程中行业专家的导入与思考——以常熟理工学院外语类教学为例[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6):218-219.

[3]张金艳.析中日同形汉字词“意思”的词源[J].语文学刊:基础教育版,2012(7):19.

[4]修刚.中国高等学校日语教育的现状与展望——以专业日语教学为中心[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8(5):1-5.

[5]修刚.转型期的中国高校日语专业教育的几点思考[J].日语学习与研究,2011(4):1-6.

(责任编辑陈志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