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学通识类慕课课程建设

2017-10-14 12:17刘学莘饶久平郑锦菁
高教探索 2017年13期
关键词:通识课课程建设慕课

刘学莘+饶久平+郑锦菁

摘要:“慕课”课程建设是当前高等教育研究的一大热点。文章以福建农林大学“中国古典家具”课程为例,探讨了高等院校通识类慕课课程的建设方法,具体包括课程建设的目标、原则,教学内容的选择、习题与测试安排以及课程建设的保障措施等,以期为相关高校同类课程的慕课课程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慕课;通识课;课程建设

慕课(MOOC)即“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是在互联网+教育的背景下,以大规模、开放、在线为特征的一种参与者分布各地,而课程资料集中在网络的教学模式。[1]学生通过观看教学视频,学习教学课件,参与任课教师组织的讨论,完成课程作业;教师通过提供教学资源,发布教学信息,组织教学活动等,实现教学目的。一定意义来讲,课程的选课人数越多,开放性越好,则教学效果越好。[2]

近年来,我国MOOC课程建设发展迅速,课程范围覆盖了广泛的大学公共课,比如数学、统计、计算机科学、大学英语等,同时也包含了一些能够激发学生人文情怀、拓宽学生知识领域的通识课,如国学、写作、礼仪、历史等。[3]按照MOOC的定义和建设宗旨,建设具有通识性的MOOC课程将更有利于专业领域知识普及化,将吸引更多的学生选课学习,从而有利于学生跨学科发展。

“中国古典家具”是福建农林大学首批建设的MOOC课程,课程建设一年多来,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果。本文以该课程建设为例,探讨并分享通识类MOOC的建设经验,以期为其他高校通识类MOOC的建设提供参考。

一、课程建设的目标原则

(一) 建设目标

1.课程积极响应国家倡导的人文素质教育,传授中国古典家具的基本理论,普及中国古典家具的基本知识,激发青年学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感知古人造物之美,提升文化艺术修养,使课程成为广大古典家具爱好者、收藏者的入门之选。

2.课程在普及一般性知识的同时,强调科学性和完整性,例举了大量的出土文物和传世作品,还通过挖掘古代石刻、画像砖、绘画、文字典籍等补充了两周、两汉、唐宋时期的家具知识,使课程成为古典家具行业从业者、创业者的素材库。

3.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通过思考题、作业等形式启发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鼓励学生对家乡古镇民宅的古旧家具开展调研,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分析观察、总结归纳等途径积极撰写研究报告,提高创新能力和研究能力。

(二) 建设原则

1.开放性。教师在教学中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知识的引导者,通过“引导—发现”的方式,鼓励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学生发现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分析解决问题,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增强学生对未知领域的探索能力。

2.专题性。以中国古代家具发展历程为脉络,通过“情景—陶冶”的方式,对不同时期的家具选取个案进行由表及里的细读,穿插中国古典家具经典理论知识,使学生感悟古典家具的艺术特色,增强学生对传统造物美学的感知能力。

3.实用性。选取生活中频繁出现、喜闻乐见的古典家具作为教学内容,通过“传承—接受”的方式,讲解中国古典家具的不变真理,使学生学习后可以迅速指导生活,提升学生对古典家具的辨识能力。

二、教学内容建设与保障措施

(一) 教学内容选择

授课内容多以深受学生喜闻乐见的家具文化作为案例或者课程导入,按照历史顺序介绍不同阶段的家具形态与文化。

1.初始阶段的古典家具,即原始家具阶段(史前—西周)。介绍各类原始家具,如席、彩陶制品等以及司母戊方鼎、四羊方尊、云纹铜禁、壶门俎、刖人守门方鬲等青铜家具,并讲解了几、案类家具的形成溯源。

2.早期古典家具,即低矮家具階段(春秋战国—两汉)。以介绍楚式家具为主,如彩绘大床、曾侯乙墓出土的漆木家具(彩绘衣箱、鸳鸯盒等)以及秦汉以来各种新型家具如食案、几、榻、屏等。

3.过渡时期古典家具,即低矮家具向高型转变阶段(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以敦煌莫高窟为代表的石窟壁画、墓地出土文物、绘画作品为对象,介绍了这一时期有代表性的三足凭几、扶手椅、月牙凳、胡床、筌蹄、绳床、屏风等新型家具。

4.发展中的古典家具,即高型家具发展阶段(宋、元)。以宋代、元代的绘画作品和传世实物为对象,介绍具有代表性的交椅、高坐、方桌、方凳、抽屉柜等。

5.鼎盛时期的古典家具,即高型家具的繁荣阶段(明、清)。以传世作品为主,介绍具有代表性的圈椅、四出头官帽椅、官帽椅、灯挂椅、玫瑰椅、太师椅、鼓墩、架子床、翘头案、炕桌、香几、万历柜等,同时还介绍了明清家具的选材、榫卯结构、加工工具、表面装饰、老木工术语等,最后对外行容易混淆的明式家具和清式家具进行了区别和界定。

6.现代仿古家具,即明清家具仿制阶段。介绍明清家具现代制法的加工设备、选材、工艺等,例举了红木家具企业生产线实例。

(二)课程建设保障措施

1.丰富的学习一体化指导,做好师生交互。制作课程宣传片1部,调动学生选课和学习兴趣;第一讲安排课程导论,概述教学内容,对课程的学习方法、学习计划等进行总述;每一讲开始,告知学生本讲的基础知识点、重点、难点和要掌握的程度;每一讲结尾,对重点知识点进一步归纳,并对下讲内容作出学前引导;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充分利用教学平台,通过线上讨论等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发布学习信息,以及通报表扬、提醒等。

2.多样的阶段考核与作业,做好人机交互。在视频中每间隔3~5分钟插入1道测试题,不能随意快进或跳跃观看;在课后向学生布置“课题型”作业,要求学生查阅资料,引导学生分析归纳问题。对学生提交的作业,组织学生互评、反馈、修回、再评改。在每周课程学习后,开展周测试。在课程运行之后,教学团队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挖掘等手段,分析学生学习效果和学习需求,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潜在问题,对教学内容设计、学习评价设计进行及时动态调整。

3.灵活的小组型协作学习,做好生生交互。为消除MOOC课程学习的孤独感和乏味感,尽可能使同校(系、专业)或同地区选课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学习小组一般每组3~5人,由班级教师统筹安排。在任课教师布置作业或学习任务后,小组成员合理分工,并向班级教师提交任务分工明细,最终以小组的形式提交作业。

三、结语

MOOC课程以其规模化、开放性的特质,利用互联网广泛传播,使学生不受年龄、专业、区域和学习时间的限制,这将有利于促进优势教育资源的普及。将大学通识课制作成MOOC课程也将促进专业知识的平民化,有利于构建全民学习的知识型社会。MOOC的发展必将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由被动的输入知识,真正地转变为主动获取知识的求知者,相信在未来MOOC将为高等教育带来更加崭新的突破。

参考文献:

[1]杨竹筠,郑奇.MOOC等在线教育模式初探[J].科技与出版,2014(2):9-12.

[2]兰绍清.MOOC在线教育模式对高等教育信息化改革的启示[J].当代经济,2015(23):108-109.

[3]李玲娣.尔雅通识课MOOC化带来的高职教育教学改革[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4(17):183.

(责任编辑陈志萍)endprint

猜你喜欢
通识课课程建设慕课
理工院校通识课程与学生跨文化竞争力培养探析
公共英语课程教学深化改革的浅思考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大学生对慕课的了解和利用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
资源、生态与环境学科群体系下普通地质学课程建设思考
“慕课”教学的“八年之痒”
慕课环境下的学习者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电子商务通识课程考试成绩多维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