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现实技术应用于儿童科普读物的思考

2017-10-17 17:37梁倩妮
卷宗 2017年25期
关键词:增强现实技术交互

梁倩妮

摘 要:增强现实技术应用于出版物方面,在国际上才短短几年,国外相对比较成熟,出于现实价格以及个体差异性的局限,国内还不多见。尤其是增强现实技术应用于儿童科普读物方面的研究更加少见。本文将结合现实技术的交互式特点,与儿童的感觉、触觉、听觉等方面的实体信息、结合教育学、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将从多方面有机结合进行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增强现实技术;儿童科普读物;交互

传统的儿童科普读物集文字、二维图片为一体,在互联网+时代的冲击下,显示出众多的不足。传统的儿童科普读物内容丰富,普遍晦涩难懂、二维图片的呈现形式对儿童知识的理解和接受有很大的制约和局限性。通过增强现实技术应用于儿童科普读物,把现实的实体信息(视觉、听觉、触觉)得以超越现实的感官体验进行呈现,对于儿童认知发展各阶段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目前,市场上增强现实技术在儿童科普读物中的应用已经有了不同程度的呈现,主要集中于北京联合出版社公司、江西高校出版社、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北京妇女儿童出版社的相关儿童读物。但部分局限于AR的机械性运用,没有与儿童科普读物进行科学合理的结合,同时,忽略了消费群体的年龄及身心发展特性而表现出诸多的缺陷和漏洞,比如,机械的增强AR色彩对儿童视力的影响、儿童的年龄特点对理解接受新事物的具体需求等。

1 增强现实技术

增强现实技术也被称为混合现实,是虚拟现实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是近年来国内外众多研究机构的研究热点之一。增强现实技术目前局限于视觉方面的研究,它还包括听觉、味觉和触觉等感官方面,最终呈现出一个奇特而又真实的感观效果[1]。

2 增强现实技术与儿童科普读物

(一)增强现实技术应用于儿童科普读物研究现状及趋势

1.传统儿童科普读物的主要瓶颈是缺少直观现实的感官体验

传统儿童科普读物内容丰富、科学严谨,基于儿童的生理、心理成长特点,知识难以被儿童理解接受,而单纯意义上的增添二维图片数量,也仅仅是隔靴搔痒,不能从本质上解决问题。结合增强现实技术的虚拟结合、实时交互、三维注册等特点[2],将儿童科普读物与富于形式创新、更加直观的增强现实技术相结合,成为儿童科普读物新发展的重要机遇。

2.增强现实技术与儿童科普读物的融合是互联网+时代传统科普读物的必然发展趋势

互联网+时代,基于增强现实技术在传统出版业方面应用的必然趋势,以及儿童科普读物的多元化发展趋势,增强现实技术与儿童科普读物的融合是传统科普读物的必然发展趋势。目前,市场上的儿童科普读物琳琅满目,书中的涉及的实物色彩鲜艳,形象逼真,与实体差别越来越小,深受儿童的喜爱。在三维立体的基础上,再加上四维音响效果,则对于实体的理解与掌握更加逼真,进一步促进儿童的理解和对知识点的思考与掌握。

3.基于儿童心理学和人格发展阶段理论,为本研究提供理论支撑和科学保障

当前,增强现实技术在儿童科普读物中的应用是必然趋势。而在实际操作中,部分科普读物单纯的为了儿童的受欢迎程度一味的增强视觉冲击,而忽视了知识本身的理解与掌握,往往忽视儿童接受新事物的生理及心理特点而喧宾夺主,因此,结合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中儿童的阶段性发展特征和需求,以及儿童发展心理学中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理基础、儿童认知(儿童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想象、思维、语言)的发展特点来对儿童科普读物进行合理、科学、可行的设计,为儿童健全人格及健康成长对基于增强现实技术在儿童科普读物中的应用的迫切需求提供了保障。

同时,作为儿童学习科学、认知自然和社会重要媒介的儿童科普读物,是儿童启蒙教育和认知不可缺少的资源。科普百科类图书很受读者欢迎,如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少年儿童百科全书》,每次销售都成为抢手货,全书十年间重印30多次,年平均印数高达20万套 [3],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十万个为什么》累积发行了大约700 万套[4]。从当前庞大的消费群体及消费需求来看,潜在的市场成为增强现实技术在儿童科普读物中相互结合的一次成长和飞跃。

(二)基于增强现实技术的儿童科普读物应用研究的必要性

1.增強现实技术在儿童科普读物方面应用的必然趋势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对儿童身心健康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一,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坚持科学的保教方法,保障幼儿快乐健康成长。第二,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注重品行培养,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健康体魄,养成良好习惯。强调了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坚持科学的教育方法,技法儿童的学习兴趣,以保障儿童健康快乐成长。

2.儿童科普读物的多元化发展现状

当前,网络上的各类资源不断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游戏娱乐公司利用3D数字艺术和有声有色能互动的“视、听、说、触、想”多感体验,裸眼4D的神秘空间等效果使儿童很容易迷失在游戏与娱乐之中。然而将这些技术和直观现实的感官体验应用于儿童科普读物的相关研究比较少。

3.互联网+时代儿童心理及生理发展的现实需求

当前,增强现实技术在儿童科普读物中的应用是必然趋势。结合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中儿童的阶段性发展特征和需求,以及儿童发展心理学中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理基础、儿童认知(儿童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想象、思维、语言)的发展特点,基于增强现实技术在儿童科普读物中的应用是儿童健全人格及健康成长的现实需求。

3 增强现实技术应用于儿童科普读物的实现

(一)AR增强现实技术的应用

更多利用交互式交流的方式来进行设计制作。充分利用AR与制作三维模型,动画制作调整,视屏剪辑合成,通过扫描二维码的形式,下载相应增强现实软件,用软件扫描科普读物的相应图案,从平板虚拟空间中,体验最新科技的立体表达方式,通过视频、音乐增加使用者的交互式体验,使儿童科普读物的使用更上了一个台阶,与现今迅猛发展的互联网+平台进行衔接。

(二)互动创意表现形式

在现实的儿童科普读物中,为了增强儿童在认知过程中的思考,有必要在互动交流方式上进行创新,增加与使用者的交流。因此,在儿童科普读物中,适当的提供创新的“半成品”类科普素材,由设计者提供不完整的提示性的创意设计,由购买者(儿童)根据自己的喜好与表达内容,进行剩下部分的填补创新,最终达到完整儿童科普读物的效果,从而更加增加消费者的参与性与情感的真挚交流表达。

(三)结合教育学、心理学,进行科学、合理的创意设计

通过儿童心理学、人格发展阶段理论支撑和科学保障,结合儿童的生理及心理发展特征需求,使AR技术在儿童科普读物方面的融合设计更加科学、合理。

人格的发展是一个有阶段的发展过程,每一个阶段都存在一种危机有待解决,合理的解决有助于发展健全的人格,否则便会形成不健全的人格。儿童的生理、心理及人格发展特征为传统儿童科普读物与基于增强现实技术的融合提出更高的需求和期待。

增强现实技术与儿童科普读物的融合冲击传统出版业,其交互功能极大提升儿童科普读物使用体验,实现儿童科普读物的多元化发展,二者的融合更是互联网+教育的一次飞跃。作为一种新媒介,增强现实技术能够引起他们的兴趣与好奇心,并长时间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让儿童在接受信息过程中更加投入,为其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参考文献

[1]Barry Crabtree and Bradley Rhodes. Wearable computing and the remembrance agent. BTTechnology Journal, July 1998, 16(3):118-124

[2]R. Azuma, Y. Baillot et al. Recent advances in augmented reality. IEEE Computer Graphicsand Applications, Dec 2001:34-47

[3]杨惠龙,风起云散尽 卷帘天自高——谈谈少儿百科全书类图书的市场提升[N]. 中国图书商报,2001(8)

[4]孟叶.十万个为什么[N].中国图书商报,1998(11)endprint

猜你喜欢
增强现实技术交互
基于信息技术下的增强现实技术探究
媒体融合背景下增强现实技术对高校学报转型发展的创新推动
基于图形用户界面的多点触控交互技术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