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特色提升办学品位以研修引领教师成长

2017-10-18 12:12四川省安岳县岳阳镇东方红小学王福仁
重庆与世界(教师发展版) 2017年9期
关键词:骨干教师研修名师

□文/四川省安岳县岳阳镇东方红小学 王福仁

以特色提升办学品位以研修引领教师成长

□文/四川省安岳县岳阳镇东方红小学 王福仁

怀揣着教育的梦想,承载着历史的使命,面对着广大家长对优质教育的迫切愿望,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学校只有与时俱进,办出特色,办出品牌,创造出优异的成绩,才能在教育新一轮大发展中站稳脚跟,才能不负家乡人民的厚望!

近年来,我校坚持“特色立校、管理强校、科研兴校”的办学思想,秉承“求真、务实、创新”的教研作风,按照“规范校本管理、落实研修过程、夯实研修项目、突出研修特色”的教研思路,形成了“学训互动奠定教研基础、点面齐动突出教研实效,项目引领促进素养课堂”的校本研修特色。学校被授予“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单位”“资阳市校本研修先进集体”称号,我校有两名教师被评为“全国教育科研校本研修先进个人”等。

一、学训互动奠定特色研修基础

教师素质提升最重要的途径是学习,为此我校通过推行“三项制度”、实施“三大工程”、落实“两项系列活动”,促使教师从“常态型学习”进入更高层次的“特色型学习”,引领教师专业发展,在学习过程中实现“自我超越”,为教研活动奠定扎实的基础。

(一)三项制度保学

校本研修不是口号,其真正有效地开展需要一定的体制和机制的保障。于是,学校成立校本研修领导小组,加强教研组、备课组的建设,制定了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长效激励机制、教研七个一制度、教师成长记录袋制度等,使学校校本研修工作有章可循,教师工作有据可依,同时也对教师起到了很好的鞭策和激励作用。

1.建立校本教研激励机制

为了调动教师参与教学研究的积极性,促进校本研修深入持久地开展,学校购置了大量的有关新课改的光盘与书籍,各学科组自选书籍,请进来走出去以改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开拓教师视野,提高教学水平。此外,学校还制定了《东方红小学绩效奖励制度》《教师岗位考核奖励办法》《课堂教学达标评估》,把考核结果与奖惩、教师评优等挂钩,促进教师不断进取,转变教育观念,改变教学行为,提高自身理论水平,从而推动以校为本研修活动。

2.推行“教研七个一”的制度。即“七个一”是指教师每学期读一部教育教学理论专著,订阅一份学科教学核心期刊,记一本听课学习议课笔记,上一节研究课,写一篇教学反思,写一篇学术论文,制作一个精美教学课件。如写教学反思,我们要求教师每堂课后围绕五个方面记教学反思:赏教学闪光之举,省教学失误之处,记教学机智之妙,捕学生发现之光,记教学改进之策。这样,不仅提高了自我,更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3.推行“教师个人成长记录袋”制度。学校尊重教师的个性,针对不同层次不同学科的教师,提出不同的要求,收集教师专业学习的成果和进步的材料,全程记录教师参与学习培训和校本教研活动情况,真实反映教师专业成长经历和成果。其内容为“五自”:一是自己的教育环境,自己、学校、学生、同事等记述;二是自己的教育能力,学历、继续教育情况、教育经历等;三是自己的教学情况,优秀教案、课例、论文等;四是自己的发展计划,工作目标、未来形象设计等。五是自己的教学实绩,获奖情况,学生、家长、同事的评价等。其他,个性化资料。总之,教师专业化的成长档案袋是教师师德、教育教学、教育科研、继续教育、教学实践反思、教学困惑、教学评价等全方位的记录和展示。

(二)三大工程促训:“拔萃工程”“创新工程”“名师工程”

我校始终把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研究和专业成长当作学校发展的第一要务,以教师群体和个体的发展为宗旨,着眼于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和未来发展目标的构建,充分发挥教师自培基地的作用,实现从基础性培训和学历补偿教育向更新知识,扩大视野,提高创新和实践能力的转变,开展“立足岗位,积淀底蕴,提升内涵,发展自我”的校本培训工作,将教师分成三个层面,确定不同的培训内容,分别实施青年教师“拔萃工程”,中年教师“创新工程”和骨干教师“名师工程”,做到分层递进,整体发展,彰显特色,使教师从早日成才逐步向专家型、学者型过渡,焕发教师的强大生命力。如在实施青年教师“拔萃工程”中,我们做到青年教师研修--帮教;中年教师研修--带教;老年教师研修--导学,从而帮助青年教师从“入格”到“合格”再到“出格”,迅速成才。在“名师工程”,先确定“名苗”,重点培养;再评选“名师”,着意包装;然后“名师”展示,打造精品;再后宣传“名师”,示范引路;最终学习“名师”,促进发展。

(三)两项系列促提升

1.用“三读一研”,让教师成为有思想的教师。“三读”即一读名著(读中国古典教育名著、读外国教育名著、读中国现代教育家名著)、二读名家(读教育名家思想、教育名家谈教育、教育名家的故事)、三读草根(本地区的教育教学成果、本校的省市名师教育教学经验,本土特色的教育科研成果);“一研”指研讨名师的著名课例。老师往往会指导鼓励学生多读书,而要引导学生,教师本身就应该是一个阅读者。所以我们要求教师要人人读书,要读教育名著,读教育家的原著;要求教师学习大教育家,接近大教育家,走进大教育家的思想宝库之中。目前我们已经学了《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二十四字教学法》以及《魏书生教育管理艺术》等丛书。我们还进行了名师著名课例的研讨,大家都能认真消化名师课堂呈现出的丰富内涵,根据个人理解整合,上出具有个人风格的课来。我们每学期都在每一学科中选一位名教师作个人经验介绍或专题讲座,讲座结束后,将他们的材料发到群里共享,以供大家进一步学习。我们发现通过学习教师有文化底蕴了,有教育思想了,而且教学中也有了一定的教育素养和教育艺术。这样的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名师们的研究意识和水平,在校园内形成较浓厚的研究氛围,也可以促进广大教师向教育教学的高层次发展。

2.“用三学一赛”,把握学科前沿。“三学”即学名师的教育理念、学名师的教学风格、学名师的成长事迹;“一赛”指教育思想观念辩论赛。名师成长的历程也是一种有价值的可利用的资源,将其成长的过程展示出来,对其他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借鉴意义。将他们在某一方面的研究成果以专题报告的形式展示出来,对开阔广大教师的眼界,增强他们的研究意识也很有帮助。为了促进教师的学习,每学期我们还会举行一次教育思想观念辩论赛。

二、点面齐动突出研修实效

特色研修要有常态化的本土培训团队跟进支持服务。为此,我校依托置换团队研修项目,立足实际,建立以教研组和年级学科组为“点”、多学科为“面”的点面齐动的“研究共同体”。指导教师上研讨课、示范课、优质课,围绕主题评课,一学期围绕一个主题,组织开展专题研讨等系列活动,形成以教研组、备课组为载体的教学研究共同体,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是促进校本教研持续发展,丰富研究过程的有效载体,有效地推动校本研究工作,推进教师培训从“输血”向“造血”的转变。

(一)教研组分层细研。

我们着重培养教研组长,充分发挥他们在校本教研中的骨干作用,组织他们一起梳理课程理念,使其条理化;树立新教材观,使其通俗化;理解三维教学目标的表达方式,使其具体化。其次,反思过去集体教研的长处和弊端,建立新型的集体同伴互助教研的程序与内容。第三,召开集体教研现场观摩活动,学习诊断、集体备课质量,博采众长,发现课堂中潜在的真实问题,共同寻找研究点,共同商讨、共享成果,提高同伴互助、协同共进的质量。

(二)备课组精研推进。

明代 仇英 《枫溪垂钓图》

实行集体电子备课模式,倡导导学案。除语文、数学学科统一集体备课时间外,品德与社会、科学、综合实践等学科也要定时召集任课教师,进行集体备课,推行“五环节、四研究、三统一、三联动”集体备课制度。“五环节”即人员分组、任务分工、先周备课、集中完善、个性化应用,实行有效分工主讲,自由发表见解,整个备课流程实现个人研究与集体研讨相融合,全面提高集体备课的实效性;“四研究”即同组教师共同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课堂、研究习题,鼓励教师在借鉴的基础上加以创新,提高集体备课的科学性;“三统一”即同组教师统一进度,统一检测,统一质量分析,共同研讨解决教学和教研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三联动”即校级领导深入指导、分管领导模范带头、备课组长组织研讨, 形成三级联动,营造宽松、活泼的教研氛围。

(三)多向性群研共促。

我校利用“点线面体”数学思想,积极构建“3364素养课堂”等,要求全体教师人人参与,围绕研究专题上课、展示,针对教学疑难问题研讨、相互质疑答辩,营造了“人人有学习之所,处处是学习之地”的浓厚的学习氛围,以促使教师将学、教、研结合起来,形成学、教、研相长的工作学习观。

1.基于问题解决的反思性项目研修。针对学校反复出现的问题,引导教师反思问题成因、反思采取的方法、反思巩固性措施等。通过培训,力求深层次解决问题。

2.基于经验传播的推介性项目研修。发现身边的工作典型或引进校外成功经验,都要由当事人或专家对教师进行系统培训,使教师身临其境取到真经,从操作层面学到真本领。

3.基于攻坚克难的创新性项目研修。针对传统课堂重教不重学、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忽视过程的诸多问题,进行四种课型(新授课、复习课、评讲课、实验课)的课例培训,以此落实青蓝工程,促青年教师尽快成熟。

三、确立特色研修项目引领

为尽快提高教师专业特长:即教学设计能力、驾驭课堂能力、管理学生能力、实践反思能力、创新发展能力、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将更多教师培养成为质量效益型、实践创新型、专家学者型的高素质人才。我们结合本学校实际情况,避免校本研修工作陈式化,关注教学实际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难点问题,结合本学校教学实际和教研特色,自主设计了五个特色研修项目,引领教师创意发展。

(一)拜师结对引领

实行多元联动式研修,促进了中老年教师迅速适应新课改理念。对青年教师实行“结对制”培养方式,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在同伴互助中的积极作用,帮助和指导青年教师,使他们尽快适应角色和环境要求,实现跳跃式发展。除了师徒结对工程,学校还引导教师自行组成“学习伙伴”,互帮互助互学互进。如语文组为了让新教师尽快进入角色,组内进行“师徒结对”,帮助他们尽早走向成熟。

1.合作开发与设计(围绕主题,集体备课,在骨干教师的引领下集聚群体智慧共同设计教学方案)。

2.初步尝试(先由一位教师尝试课堂实践,再由执教师自评,骨干教师点评,其余教师参评)。

3.再度重构设计实践(骨干教师组织再次修改教学方案,其余逐一上重建课,再反思再重建)。

4.反思、总结、提升(执教老师谈过程中的体会,骨干教师对整个活动过程作总结提升,并对主题研究作动态调整)。

(二) 骨干教师示范引领

对骨干教师,要求他们打造品牌。

1.认知准备:骨干教师进行相关主题研究的资料解读及结合主题进行的课程资源的开发。

2.骨干展示:先由骨干教师围绕研究主题进行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弹性化教案的设计说明等,再走进课堂上示范课。

3.问题研讨:先由骨干教师做自我评价,其他骨干教师就示范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最后名师工作室成员参与评价。

4.后续拓展:骨干教师把前期自身整个示范过程中积累的材料整理成文本,然后让教师学习,并结合研究主题布置一到两项作业。

(三)案例研修引领

从典型案例中获得启迪、寻求解决问题思路的方式。运用这种模式进行研修时,研修者一定要精选出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案例,然后组织教师进行深入讨论。各年级针对不同板块内容,开展案例研修活动,如低段的拼音教学、中段的启蒙习作教学、高段的长文短教等。通过教师参与式的研讨,引导教师运用课改的理念,对课例进行分析、模仿、借鉴,从中领悟一些新颖的教学方式,启迪自己的课堂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四)“同课异构”研修引领

“同课异构”研修也就是对同一教学内容作多视角、多频率、连环式研究的教研。其指导思想是:“以问题为导引,以创新为主题,以课例为载体,以反思为前提,以研究为中心,以发展为目标。”具体做法是:同一课,不同老师来上;同一老师,不同班级去上;同一班级,上不同老师的课。其模式为:问题——将实际教学问题提炼为课题;学习——学习与课题相关的理论资料,提升理念;设计——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构想;行动——以课例为载体,反复设计、观摩、研讨,调整教学行为;总结——整理研究过程,提炼研究成果。

(五)网络在线研修引领

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如何针对校本培训缺资源、缺指导、缺氛围的困境,发挥网络研修对全员培训和校本研修的服务作用。为此,学校班班配有电子白板,教师人手一台电脑,让教师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通过网络阅读,提高理论水平;通过观摩网络名师课,提升教学能力;通过写博客,增强反思意识;通过网络学习培训,促进专业发展。其次,利用网络研讨同伴互助:学校建设了校园网,创建了学科教研博客群组,学科教研QQ群组,组织教师围绕典型课例开展网上议课活动,帮助教师诊断课堂、研究课堂、改进课堂,丰富教师课堂教学实践知识;开展网络论坛活动,组织教师开展网络评课、网络备课研讨、专题研讨活动,实现了与同行、与能手、与专家在线实时交流。

“学无止境、教无止境、研无止境”充分概括了我们校本研修的方向与精髓,我们唯有加强校本研修管理,勇于开拓,多角度、多方面地整合校本资源,开展一系列富有特色的校本研修活动,才能让教师在专家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实践中实现专业发展,才能不断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才能在这浩瀚的教海中乘风破浪,在课程改革的礁石上激起一朵朵美丽的浪花!◇

猜你喜欢
骨干教师研修名师
中小学骨干教师“双减”项目式研修模式探索
守护健康,把大爱传递——全国少儿美术教育骨干教师抗疫版画作品选(二)
守护健康,把大爱传递——全国少儿美术教育骨干教师抗疫版画作品选
名师简介
名师简介
名师简介
不谋全书者不足以谋一课——“整本书阅读导读课”研修心得
名师简介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第九届全国硬笔书法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绍兴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