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广告创意课程发散思维能力培养的思考

2017-10-19 11:51丁楠娟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39期
关键词:高职院校

丁楠娟

摘 要:发散性思维强调思维方式的独创性、思维阶段的超前性和思维方向的多样性,是创造性思维最主要的的特点,是测定创造力的主要标志之一。本文从学生的认知风格、独立思考能力、感性思维三个方面阐述高职院校广告创意课程教学中如何实现学生们发散思维能力培养。

关键词:高职院校 广告创意课程 发散思维能力

广告之父奥格威说过:“除非你的广告建立走伟大的创意之上,否则它就像夜航的船,不为人所注意”。广告创意的好坏决定了广告作品的成败。发散思维能够帮助创意人员产生多种可能的答案而不是唯一正确的答案,为随后的收敛思维提供尽可能多的解题方案。从某方面来说,发散思维是测定创造力的主要标志之一。本文从三方面阐述探讨高职院校广告创意课程中如何培养发散思维能力加强学生的广告创意表现能力。

一、在强化学生们认知风格培养中提升发散思维能力

斯滕伯格提出了影响人的发散思维能力的六大要素,即:认知风格、知识、人格特征、环境、动力与智力,而认知风格则在其中居于主要地位。学生们对所学专业的认知与理解往往决定学生们未来职业发展。针对高职学生专业认知上能力培养,提升精准化认知程度,需要强调内容认知的内涵培养。

对于一款相同类型的化妆品的创意传达,同学們知识积累与思考积淀不同,认知的角度千差万别。无论从哪个角度进行认知,教师应当实施分类指导,在学生原有的认知的基础上实施有针对性的指导与点拨,突破条条框框的束缚、冲破固化意识的羁绊,逐渐形成自己的认知风格。特别是要指导学生们对于策划的对象运用发散性思维进行构思和创意,这样才能够设计出富有内涵但又新颖别致的广告创意设计。比如,在护肤产品的广告创意中,多是比较化妆品运用前后的皮肤白皙程度,皮肤的光滑鲜嫩程度,而雅姿玑因14活颜精华液的广告创意是“让皮肤缷下疲惫,尽情享受一场‘疗养之旅”,这一案例实现了创意的突破,让人们更容易接受。

二、在强化学生们独立思考培养中提升思维发散能力

广告创意的核心就在于求变求创、标新立异,高端创意广告作品的形成源自于设计人富有创造性的发散思维与具体行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地发挥好引导作用,一方面引导学生们对于创意对象,敢于从固有的设计理念中跳出来,敢于从大众的眼光中解脱出来,并且运用发散性思维尽可能地拓展自身的想象空间,将其中的一些内在的联系甚至匪夷所思的联系,在头脑中构思、构建起来,让学生们在对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充分掌握的基础上,静下心来对于广告创意中产品本身所潜藏的各种联系进行充分的、独立的思考,进行形成自身独特性的创意。对于学生们创造性的思维教师应当进行大胆的鼓励与支持。教师应当积极地引导学生们对于设计的对象、设计的内容以及设计的方向进行细致的研究与缜密的思考,基于一点联想出更多的点,甚至将两个看起来没有丝毫联系的内容通过头脑的深度加工建立起合乎逻辑的、吸引人们眼球的联系,形成思维发散的素养、规律把握的能力,进而篇培养学生们独特的思维创造能力,让学生们在破与立的思维实践中创造出新的创意与价值。

三、在强化学生们丰富情感的培养中提升思维发散能力

高职教育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程度的理性认识,在进行广告创意的设计中也会尽可能地保持理性的思维和客观的态度,但不可忽视的是广告创意策划难以脱离感性思维的影响和制约,从学生们的性格特征上看,一个情感非常丰富的学生所具备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创造创新意识远远要比情感冷漠的人更多更好,好的广告创意设计往往需要学生们带着丰富的情感、深厚的思想进行产品创意的凝练与表达,发散性思维也需要学生们情感淋漓尽致地迸发。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学生们情感的挖掘与培养,创造合理的情景,赋予学生们在思想情感上充分的思考与联想空间,尽可能地将学生们潜藏在内心深处的情感充分地调动起来、有效地刺激感化出来,而学生们丰富的情感一旦被激发,思维的敏感性就会得到显著的提升,在广告创意的设计过程中就会实现身心的全方位投入、思维的最大化发散、创造力的最大化提升,使广告在创意上、形式上、内容上都会变得明亮而鲜活。

参考文献

[1]彭静.论广告创意思维的培养[J].文艺生活(文海艺苑) ,2016(11).

[2]卓华.广告设计教育与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才子(教改创新),2014(5).

[3]沈唯.论广告设计创意思维的培养[J].艺术科技,2015(1).endprint

猜你喜欢
高职院校
高职院校教师发展中心的功能及运行机制研究
城镇化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培训探析
新时期下高职院校如何为学生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现状研究
高职院校创客文化的发展模式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大学生顶岗实习存在法律问题的成因分析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