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匠精神的高职青年教师培养策略探赜

2017-10-30 18:34韩晓丹
成才之路 2017年29期
关键词:中国制造工匠精神青年教师

韩晓丹

摘 要:职业教育是培养“大国工匠”的孵化器,教师则是技能的培养者、传承者,对高职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培养就显得格外重要,文章就在新时期工匠精神影响下对高职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展开论述,不但要培养青年教师追求极致、注重细节、刻苦坚守、钻研创新的工匠精神,还要注重教师内涵修养的培养,涵养大师气魄。

关键词:中国制造;工匠精神;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0;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29-0018-02

2015中国提出“中国制造2025”,同年中央电视台播放《大国工匠》系列节目,提出了工匠精神,职业教育是培养“大国工匠”的孵化器,教师则是技能的培养者、传承者,那么对高职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培养就显得格外重要。本文就在新时期工匠精神影响下对高职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展开论述,对制定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培养方案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大国工匠精神

2015年中央电视台推出系列节目《大国工匠》,节目介绍了八位工匠数十年如一日追求着职业技能的极致化,凭着钻研、刻苦、专注、坚守的精神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中国制造”,节目播出后很快在社会引起热议。提到世界上的制造大国,大家一定会想到德国、瑞士、日本。德国的汽车制造闻名世界,德国人以严谨、专注著称,对每个设计的精益求精、对每个零件的精挑细选、对每个细节的精工打磨才创造了“德国制造”;瑞士最有名的就是军刀和手表,瑞士的手表走针分秒不差、做工精细,各国人民以带上“瑞士手表”为尊贵的体现;日本也是以认真、专注的精神缔造了成功的相机、机械装备等制造业,带动了日本经济快速发展。中国目前也在大力发展制造业,并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国家总理李克强在“职业教育活动周”中做出重要批示,提出“要在全社会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形成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良好氛围”,并将职业教育发展创新提到了新的高度。

那么,什么是“工匠”,什么是“大国工匠精神”?工匠是从古代社会手工业发展而来的,在中国人们通常把在生产一线从事某项专业技术的操作人员称为“工匠”,他们通过“师徒相传”这种模式将技艺传承下去,在技艺形成和反复练习的过程中就出现了工匠精神。人们把工匠精神定义为注重细节、追求极致、术有专攻、刻苦坚守,那么“大国工匠精神”就是在这基础上注重大师气魄,更重视钻研创新的精神。

二、高职青年教师的现状及问题

随着教师行业社会地位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有志青年选择加入教师行列,在高职院校中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数量不断增加。青年教师刚走上工作岗位,对未来充满希望,对工作抱有极大的热情,他们有较好的专业知识、学历普遍较高、对新事物接受较快、对新方法抱有强烈的探索精神。同时,高职院校师资力量相对于本科院校来说较为薄弱,青年教师刚走上工作岗位可能就需要承担一定的课程教学工作量,承担起大学生管理及辅导员、班主任等管理工作,同时还需要承担一定的科研压力,工作压力较大,面对的新情况、困难也比较多。青年教师既缺乏课堂经验,又由于各种其他工作的影响而无法充分准备课程,在教学中往往机械地照本宣科,没有体现出高职教学的真谛,使大学生出现听讲乏味,出现大量上课玩手机、睡觉等现象。青年教师在大学生管理方面也常常抱着美好的愿望,却面对一些突发状况束手无策。面对现实工作和理想之间的差距,一些青年教师感到迷茫没有方向。在实践教学中,一些青年教师的技能比较欠缺,因为很多实践工作他们自己都没有做过,所以无法引导大学生完成学习。

面对这种情况,对青年教师的帮助培养工作显得日益重要,这项工作进行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高职大学生和院校未来的发展。学院必须根据青年教师的独特性制定相应的培养方案,特别是结合当前国家的形势,以工匠精神引领和推进这项工作,为青年教师才华的展示提供更好的工作环境。

三、基于工匠精神的青年教师培养途径及方法

国家提出“大国工匠精神”,作为高职院校,该如何以这种精神为指引,对青年教师进行全面培养,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高职院校教师首先要做到术业有专攻,无论是该专业领域的理论知识还是技术实践。青年教师理论知识比较强,缺乏的是实践经验,实践经验包含两种:一种是上课的经验,包括课堂驾驭、问题处理、讲授方法应用等;另一种是专业技术的实际工作经验。那么在培养中就应该着重注意这两点,通过岗前培训给予青年教师课堂问题、教案书写等方面的指导。配备一对一的指导教师,由老教师带领新教师发展,指导教师与青年教师之间应加强听课,相互学习。学校应给青年教师提供更多外出学习和技术培训的机会,让青年教师加强技能学习,不要成为单纯的理论教师。高职院校更需要的是技术专家、生产一线的能手。要制定一定的专业技术考核机制,通过考评促进青年教师自主学习,并通过技能大赛,以赛促学、相互交流。要通过精神或物质奖励,使青年教师有更强烈的学习动力,并通过职称评聘标准的制定引导教师的发展方向。

(1)追求极致。青年教师的成长过程,更应该高标准严要求,学校应对不同的专业技术制定与校情相一致的等级标准。例如会计专业教师,专业技术等级可以通过证书的获取来评定,那么就要鼓励青年教师考取职业资格证书;医学专业可以通过技术细分,完成不同技术操作的水平来评定,并将等级细化表现在课时费的结算和荣誉证书的鼓励上来。这些方法的运用,有效促使青年教师在技能上不断追求卓越、追求极致。

(2)注重细节。青年教师在教学中会遇到很多问题,比如教案的一些主要事项,课堂的一个动作、一个语气等。这些问题就是細节,细节处理得好课堂就会生辉、更加富有激情、更能感染大学生。而细节处理的养成却需要平时不断琢磨和学习。学校培养应更多地关注这些细节内容,安排青年教师听取有经验教师的课、学习优秀教师的教案书写,并观察他们在课堂上如何把控调节学习气氛、如何处理各种问题、如何注重教案中的一些细节,经过反复讨论和学习,青年教师在细节处理上就会大为提高,为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刻苦坚守。青年教师在成长过程中最可贵的就是能刻苦坚守,他们在刚走上工作岗位时对未来都有很高的预期,而现实往往与期望有差别,这就不免产生种种情绪,在这种情况下刻苦坚守的精神就显得尤为可贵。在培养方面就要注重这种精神的弘扬,收集一些优秀青年教师的成长经历制作课件,适时举办讲座、座谈交流这种精神,引导青年教师树立艰苦奋斗、坚守本职工作的精神,并通过各种渠道帮助他们不断改善现状,使青年教师有干劲、有动力,从而在本职岗位上不断进步。

(4)钻研创新。新时期的教师,需要的就是钻研意识,工作中要有创新精神。学校要鼓励青年教师拓展思路,钻研新的教学方法、新的管理方法,敢于创新,既要借鉴老教师的经验,又不能拘泥于老一辈的经验。新的时期,社會意识形态发生了很多变化。学校在培养青年教师时要不断更新思路,运用更多的现代手段。以前培养教师总是开会、座谈、讲座等形式,现在可以利用网络、利用微信平台及时将好的教学方法、好的经验传递给青年教师,鼓励青年教师制作网络课程、微课等,不断创新职教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5)大师气魄。一个优秀的大学必然有一批优秀的大师级的教师。我们把在某一领域有突出贡献或技术精湛并德高望重之人称为大师。那么高职院校的教师也同样需要具有大师的气韵、气魄。青年教师的培养不仅在技艺上要砥砺磨炼,更需要在道德修养上不断进步。学校应注重教师内涵修养的培养,提升教师内在价值,使其在知识上深厚、技术上精湛、气度上非凡。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作为培养一线技术工作人员的高职院校,在“大国工匠”精神的引领下,应注重对大学生的培养,大学生的培养教育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教师作为大学生的指导人,更应该重视对自身修养、技能的培养锻炼。因此,高职院校应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不但要培养青年教师追求极致、注重细节、刻苦坚守、钻研创新的工匠精神,还要注重教师内涵修养的培养,涵养大师气魄。

参考文献:

[1]孙标.论高职院校“工匠精神”的培育[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6).

[2]胡小成.“工匠精神”内涵探析——兼谈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养途径[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4).

[3]李有斌.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对策[J].职业技术教育,2008(14).

[4]王丽媛.高职教育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J].职教论坛,2014(22).

[5]胡冰,李小鲁.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使命——对理性缺失下培育“工匠精神”的反思[J].高教探索,2016(05).

猜你喜欢
中国制造工匠精神青年教师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青年教师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