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情境在数学课堂中的运用研究

2017-10-30 18:56李希田
成才之路 2017年29期
关键词:教学情境数学课堂学习兴趣

李希田

摘 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为学生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能为课堂增加趣味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有效引领学生的学习。教师可以创设直观情境、给予学生积极参与的空间,创设操作情境、给予学生动手的空间,创设矛盾情境、给予学生探究的空间,创设故事情境、给予学生想象的空间。

关键词:教学情境;创设;数学课堂;学习兴趣;探究;想象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29-0063-01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在数学课堂上,教师为学生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能为课堂增加趣味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有效引领学生的学习。总之,创设教学情境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手段,现结合教学实践探讨如下。

一、创设直观情境,给予学生积极参与的空间

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可创设直观情境,构建直观思维和抽象思维的桥梁,帮助学生在直观情境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本质。例如,教学“圆锥的体积公式”时,教师准备了等底等高的一个空圆锥和一个空圆柱,以及与空圆柱等底不等高、等高不等底的空圆锥各一个。操作时,先将空圆锥装满水倒入空圆柱,倒三次刚好把空圆柱装满水,这说明等底等高的圆锥的体积是圆柱的三分之一。然后,分别用等底不等高和等高不等底的圆锥再做以上演示。最后得出结论:圆锥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的三分之一。以上情境,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能直观形象地了解圆锥和圆柱之间的关系,加深了学生对圆锥体积公式的理解,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创设操作情境,给予学生动手的空间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思维是从动作开始,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爱动手是学生的特点,而动手操作本身具有直观性和操作性。所以,教师可创设操作情境,给予学生动手的空间,让学生通过摸、畫、剪、涂、摆等活动,丰富感性认识,实现由感知到理解的思维升华。例如,教学“圆柱的表面积”时,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操作证明圆柱的侧面展开是一个长方形。实践方法:其一,用一张长方形纸卷成圆柱形状。其二,把圆柱形纸盒从侧面剪开再展开就是一个长方形。这种实际操作,加深了学生对圆柱侧面积的理解。再如,教学“长方体的认识”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理解和掌握长方体的概念、特征。具体教学环节如下:先让学生观察长方体纸盒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面,查一查共有几个面,观察每个面什么形状,哪些面大小相等。让学生用手摸一摸长方体每两个面的相交之处,感受什么是棱,再让学生分小组数数一个长方体有多少条棱,量量每条棱的长度。通过上述一系列活动,长方体的基本特征就会深深印在学生的脑海里,再加上教师的引导,学生对长方体就会有更为全面的认识。

三、创设矛盾情境,给予学生探究的空间

事物是在矛盾冲突中发展变化的,有矛盾才有进步。课堂上,有时学生对新知的认知由于受旧知的影响会产生一些偏离,由此会引发一定的认知冲突。此时,教师如果创设矛盾情境,就会引起学生的好奇,使学生产生探究新知的欲望。例如,学习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后,学习能被3整除的数时,学生可能会认为满足要求的数是个位能被3整除的数。当教师举出13、16、29等个位虽然能被3整除,但这个数并不能被3整除的例证时,就会使学生在新知和旧知上产生矛盾。这时,教师提出问题“如果与个位无关,那与什么有关”进而引导学生探索“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可见,创设矛盾情境,可以唤起学生对新知探究的欲望,进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后,学生通过采取观察、猜想、归纳等方法,寻找新旧知识的联系点与不同点,进而对新知形成更深刻的认识。

四、创设故事情境,给予学生想象的空间

学生喜欢听故事,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故事情境,把数学知识用故事形式描绘出来,给数学问题赋予故事情节,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教师利用三维动画技术创设故事情境:一天,悟空化缘拿回一个西瓜,准备分给师徒四人吃,悟空说:“把这个西瓜的四分之一给八戒,八分之二给师傅,我和沙师弟各分得十六分之四。”八戒一听马上嚷起来:“师傅,猴哥偏心,俺老猪分得最少,只分到一块,俺不干。”老师说,“请问同学们,悟空究竟分得公不公平呢?”学生们听了,纷纷发表见解,有学生甚至联想到“商不变的性质”,教师耐心听学生们的想法,并引导他们的创新思维。现代教学媒体把生动的图像、清晰的文字和优美的声音有机结合起来并显示在屏幕上,可以别致新颖地引出课题,使学生置身于情境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新意识。

五、结束语

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情境,对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可以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为学生开启思考和想象的智慧之门;它可以形成一种具有感染力的催人向上的氛围,使学生受到感化和熏陶;它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数学苦旅的沙漠,探索数学的绿洲,体验数学的价值和神奇,让教师与学生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吴黎贞.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的有效创设[J].现代教育科学,2009(12).

[2]薛志华.小学数学情境教学中学生创造力培养的策略探析[J].创新人才教育,2016(02).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学情境数学课堂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下的小学语文高效教学探究
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课堂情境教学模式刍议
张扬学生个性,展现课堂活力
小议初中英语如何创设教学情境
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活动实施研究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