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对教与学的创新研究

2017-10-31 10:00鄂艳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7年19期
关键词:教与学移动学习创新研究

摘要:为了全面提升学校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有力推动南京市教育现代化进程,本文依托江苏省南京市教育局的“网络与数字化环境下的教学实验项目”,建设了移动学习教学环境,并对基于移动学习的中小学教学模式进行了研究,初步构建了具有南京特色的移动学习教学模式。

关键词:移动学习;教与学;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7)19-0072-05

引言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对教育的革命性影响日趋明显。习近平主席在致首届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的贺信中指出,要积极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创新发展,坚持不懈地以教育信息化为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促进教育公平。这与《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的“坚持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核心理念”不谋而合。江苏省南京市电化教育馆依托市教育局的“网络与数字化环境下的教学实验项目”,在中小学开展移动学习的教学模式研究,致力于构建具有南京特色的移动学习教学模式,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

移动学习研究的背景

2012年初,南京市教育局提出了用“新三基”理念引领全市基础教育的新一轮发展,启动了“网络与数字化环境下的教学实验项目”,成立了以市教育局规划处、财务处、中教处、初教处、高师处、职社处为主,市电教馆、市教研室、市装备办、市教科所、市职教教研室11家处室及单位参与项目研究的领导小组。

为了推进“网络与数字化环境下的教学实验项目”,用教育科研引领项目的研究与实践,总结归纳研究与实践成果,进一步提升研究的理论高度,南京市电化教育馆经过充分调研和论证,开启课题“以移动学习为核心的中小学教学模式的研究”,以期探索基于南京市教育资源特点、适合中小学开展的移动学习实施模式,为在全市范围内推进中小学移动学习寻找理论基础与实施路径。

移动学习及其国内研究现状

移动学习是在数字化学习的基础上,结合移动计算设备和无线通讯网络让学习者随时随地学习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

我国从2000年开始对移动学习进行研究,最早在香港、台湾、上海市虹口区等地开展了“电子书包”的相关研究,目前,江苏、上海、广州、北京、山东等地均有移动学习试点基地。虽然关于移动学习的理论研究及文献日趋增多,但是研究方法和实践操作层面的研究还有待加强。

南京市开展移动学习的举措

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方向和具体实施目标作了明确的表述。为了全面提升学校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有力推动南京市教育现代化进程,《南京市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明确要求南京市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应用要全国领先。

2012年,南京市教育局提出了“新三基”精神,基于网的教育就是其中之一,致力于给学生更自由的学习选择,随后启动了“网络与数字化环境下的教学实验项目”。市教育局成立项目实验领导小组,由南京市电化教育馆牵头,11家处室及单位参与项目研究,从最初确定的首批21家试点学校,5个实验学科(小学英语、小学科学、初中历史、初中地理、初中数学)开始研究,截至2017年,试点学校规模已超过百所。

1.开展移动学习的基础性研究

(1)以培训考察为推手,提升项目研究人员的理论水平

市电化教育馆牵头开展各种基于移动学习的培训活动,参培人员达600余人次。不仅邀请高校专家深入指导,更与南京师范大学沈书生、张义兵教授等研究团队开展深度合作,长期深入教学一线,与学校、教师及学生一对一地进行研讨、磨课、交流,采集第一手数据,进行深入的案例剖析,切实提升研究人员的教育信息化理念,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教学效率的能力。

除了理论的培训提升外,项目组教师先后参加了Win8、安卓、苹果系统培训,软件平台培训(金智平台、数模平台等),工具软件类培训(Learning 6.0等)等。

项目组还多次赴北京、上海、广州等地,观摩苹果公司上海总部、上海市卢湾区第一中心小学、北京丰台师范附属小学等移动学习的研究进展,并组织与主办方一对一的交流研讨;同时积极与省内同行交流研讨。这些都进一步开拓了研究人员的眼界,提升了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2015年,项目组组织项目学校赴台交流学习,通过观摩课堂教学、开展座谈研讨等方式,与多位从事移动学习研究的高校教授进行经验、成果的交流与分享,受益诸多。

(2)以学科专家为核心,促进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在研究中,注重学科教学,强调在达成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提升移动学习手段促进教学的效果。市电化教育馆在指导学校的教学研究活动中,一直与市教研室深度合作,在小学科学、小学英语、初中数学、初中历史、初中地理五个学科设立了以学科专家和技术专家为主的学科研究核心团队,并与市教研室联合成立了“数字化学习初中数学工作室”,聚集了一批名特级教师,借助网络和数字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为教育创造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为学习者提供了更便捷、更自由、更有效的学习方式。

(3)以展示活动为载体,积极開展专题研讨与实践

自2012年第一批“移动学习”试点学校成立至今,百余所学校在市电化教育馆的组织和指导下,积极开展各级各类移动学习研究与实践活动,目前已开设300余节移动学习的公开展示课,移动学习研究呈现出多终端、多平台、多学科等百花齐放的可喜态势。该研究提升了教学成效,促进了师生互动和交流,特别是在南京师范大学附中新城初中、弘光中学、长江路小学以及聋人学校等学校开展的基础教育以及特殊教育的移动学习研究活动,受到了教育部门领导及同行的高度评价。

2.开展移动学习支撑性条件创设的研究endprint

(1)以“南京市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为基础,开发专业研究平台及网站

建成移动学习项目研究信息发布和交流的平台——“网络与数字化环境下的教学实验项目”专题网站,开设“移动学习”课题研究管理平台,实现课题的网络管理。

建成南京市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教研协作平臺、资源平台、云服务平台、网络教学平台等已投入使用,以“对象全覆盖、资源全覆盖、应用全覆盖”以及“一平台、多功能、全方位”为目标服务教学。

(2)以iTunes U为平台,建设数字化学习课程

建立南京市电化教育馆Sitmanager网站,以南京市电化教育馆、南京聋人学校和南京市弘光中学为重点,基于iTunes U的平台,进行课程建设。

(3)多方合作,共建共享,建设市、区、校三级教育资源共享服务体系

组织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建设的研究与开发,采取汇聚、自建、共建、引进、购买等形式,建设覆盖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社会教育、教师教育的课程资源和自主学习资源,建成一批能够体现南京特色的优质数字化课程资源。与南京大学合作开发完成了初中历史、初中地理学科,七、八、九三册教科书的碎片化教学资源,包括视频、图片集、动画等,已在课堂教学中推广应用。

南京市开展移动学习教与学的创新研究

经过四年多的实践和探索,南京市电化教育馆对移动学习现状、需求、特点进行了调研分析,以硬件建设为基础,开发了支撑移动学习的专业研究平台、网站及课程资源。笔者根据移动学习在教学中的应用情况,结合学校典型案例,总结了以下八个方面体现出的创新性。

1.新环境建构新型教学模式

移动学习研究的主阵地是课堂,它能改变传统教学中的教师作用、师生关系和教学结构,形成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目前,大部分学校都在实践翻转课堂,拓展课堂的空间和时间,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利用习题检测掌握学情,开展个性化辅导;分层练习有利于学生及时检测学习掌握程度,以便进行个性化学习。主要模式是:

①课前自学,又叫前置性学习。学校通过提供微视频、导学单等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现在学习中的问题,再通过课堂学习及时解决问题。教师能及时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并有效突破重难点。

②课中检测。这是课堂教学中应用最多的模式,课堂检测运用数字化手段能够快速、准确地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教师对传统教学进行有效补偿。

③课后辅学。在目前的研究课中,均设计有学生课后反馈练习,学生能通过网络平台巩固整理课堂所学,形成自己的学习状态记录,便于后期对知识进行梳理。

例如,南京市九龙中学在翻转课堂课前、课中、课后原有模式基础上,逐步形成了符合校情的1531模式。即课外10分钟:以微视频+自主学习单支持学生预习并完成自主学习单前置性学习任务,反馈预习中的收获、疑问;课堂前5分钟:学生展示交流预习成果,并提出疑问;课堂中30分钟:学生+教师,自学反馈和交流,师生合作探究、拓展延伸;课堂后10分钟:利用平板、淘题吧、自主学习单、三色矫正单等教学媒介进行课堂巩固、反馈矫正,结合学校51教育平台对班级和学生学习力的分析数据,教师实施针对性或个别化指导。通过1531翻转课堂的教学改革,实验学科的教学成绩都得到明显提高。

2.新技术合理优化教学组织策略

一方面,移动学习环境为学生个性化学习、合作探究学习与创造性学习提供了更大的可能;另一方面,设备的可移动性有效地突破传统课堂的时空局限,为实现课内与课外的有机整合,将学习活动从课内拓展到课外提供了无限可能。

例如,南京市聋人学校是我国第一所国立特殊教育学校,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将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于听障学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作为重点推进的窗口试点学校,2013年它率先将iPad引入课堂,并根据学情生成移动学习环境下“三结合”的教学组织策略,将课内与课外有机结合、白板与平板有机结合(“双板”融合的媒体运用策略)、合作共探与引导精学有机结合。根据研究中生成的具体案例,学校进一步开展了移动学习环境下“三段八维度”教学策略(如上页图1)的实效分析,充分挖掘移动设备的优势,以帮助教师更有针对性地引导与引领聋生在互动中感知并习得知识、经验与技能,为聋生提供更多的展示空间。

3.新媒体挖掘个性化自主学习方式

移动学习具有开放性与互动性特点,不仅能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还能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实现自主、便捷、高效、个性化的学习,激发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寻找最适合自己和自己最喜欢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得每一位学生在各项学习中都能得到最佳的发展空间。

例如,南京市长江路小学就打破常规课堂教学模式,通过数字化学习环境的营建积极探索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材呈现方式,利用远程视频跨地区、跨学校与绵竹天河小学、昆明文林小学等学校开展教学活动,打破时空限制,实现了异地两课堂进行双向交互的同步教学,构建了E学习课堂自主学习模式(如图2)。

4.新平台打造高效多元评价方式

移动学习的教学环境可以记录和分析学生的学习数据,帮助教师和学生做出个性化的分析和判断,让因材施教和个性化学习真正落到实处。

例如,南京师范大学附中新城初级中学开发的移动学习教学系统(如图3),包括教学平台、资源平台和智能作业分析系统,贯穿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能全方位掌控学生的学习过程,无缝对接教学资源库,并与个性化定制教学资源库相结合,实现数据化统计、分析、诊断学生成绩。教师通过数据收集与挖掘,统计学生错题,能及时了解教学薄弱环节和易错知识点。错题集和相关题目的推送功能,能方便学生自我纠正和巩固知识点。

5.新方式提升数字资源应用水平

学校将移动学习终端和云端的在线学习平台、课程资源相结合,利用各类在线的电子化教学资源学习并参与各种在线活动,极大地发挥了平板电脑随时随地学习和移动性的特点,便于师生使用和教学管理。endprint

例如,南京市弘光中学通过《文化寻访课程》《iTunes U网络课程》等电子书和网络平台的开发,实现了学习内容和学习资源的数字化,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课堂中借助网络学习平台和无线互联的网络环境,营造了交互、合作、探究的教学环境。

6.新建构加速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移动学习的“翻转课堂”模式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了重构。“信息传递”是学生在课前进行的,教师不仅能提供视频,还能提供在线辅导;“吸收内化”是在课堂上通过互动来完成的,教师能够提前了解学生的学习困难,并在课堂上给予有效的辅导,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更有助于促进学生知识的吸收内化过程,从而有效提升教与学的效率。

例如,南京市雨花台中学在高中六个学科中积极引导和促进学生使用新技术,让课程从单一标准化转向多元选择性,让学生从接受式学习转向以自主、探究为主线的学习,让课堂教学从单纯教师教的过程转变成教师与学生、教与学互动的过程,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让他们学会了做学习的主人。

7.新理念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移动学习的研究作为南京市“新三基”教育的重点实验项目,对教师教育理念的变革、教学行为的改善有着明显的作用。参与研究的教师通过学习、交流,能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提高了教學水平和科研能力。

例如,南京市金陵中学实验小学针对移动学习项目中教师“自我超越”型行为习惯的内容、特点,以及教师的行为习惯对教学行为有效改进展开了研究,通过典型人物、典型事例总结分析“自我超越”型专业习惯的核心内容,通过管理制度、方式等方面的创新,寻找移动学习项目与青年教师发展的最佳结合点,形成了新型教师发展的模式,提高了教师的综合素养。

8.新项目推进区域整体建设

鼓楼区创建了全国首家区县级iTunes U网络课程中心,成立了以白云园小学、龙江小学为龙头的数字化学习实验基地,以拉萨路小学为龙头的新技术新媒体应用基地;秦淮区深化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扩大“移动学习终端”的试点学校,利用互联网技术支持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栖霞区与上海沪江网携手共建了全国首个区县级的“栖霞云课堂”,为全区的中小学、幼儿园学生开设了一系列优质的免费在线学习课程;等等。

结语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南京市将对“移动学习”这种学习模式的理论基础及技术支持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并通过实证研究,总结出具有典型意义和可推广价值的中小学移动学习案例和模式。

参考文献:

[1]祝智庭,孙妍妍.无缝学习——数字时代学习的新常态[J].开放教育研究,2015(1).

[2]刘君亮,王移芝.混合学习环境下无缝学习策略的应用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2).

[3]沈书生,刘强,谢同祥.一种基于电子书包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J].中国电化教育,2013(12).

[4]张彦彦,祝雪珂,罗军.基于电子书包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创新实践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6(4).

[5]新媒体联盟.2012地平线报告[M].北京:北京开放大学,2012,68.

作者简介:鄂艳,现任南京市电化教育馆应用研究中心教研员,主要从事南京市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和管理中的深度融合应用研究,负责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及职业院校中央电教馆、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所等各级各类现代教育技术课题研究指导工作,参与南京市教育局“网络与数字化教学实验项目”研究,担任两年行动计划“体感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负责人,与高校教授联合举办多期南京市中小学校长教育信息化领导力提升培训,参与新技术新媒体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的研究和推广,开设数场专题讲座,多次担任新媒体新技术教学应用研讨暨全国中小学创新(互动)课堂教学实践活动评审专家,教师类教学实践评优、网络团队教研,学生类电脑制作等竞赛活动的评比工作。

基金项目:全国教育技术研究重点课题“以移动学习为核心的中小学教学模式的研究”(项目编号:132721355);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资助经费),编号B-a/2013/02/053。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与学移动学习创新研究
楷书的教与学
AR技术支持下部编版教材的教与学
物理建模在教与学实践中的应用
让“预习单”成为撬动教与学的支点
智能手机在大学生移动学习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新形势的高校教育管理的现状及创新研究
新形势下交通运输行业干部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研究
基于云计算的移动学习平台的设计
基于移动学习的自动问答系统设计
现阶段高职英语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