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释道智慧的知与行

2017-11-02 06:52谢丽仪
文化学刊 2017年10期
关键词:之术佛家道家

谢丽仪

(广东工商职业学院公共教学部,广东 肇庆 526020)

【责任编辑:周丹】

【文化视点】

儒释道智慧的知与行

谢丽仪

(广东工商职业学院公共教学部,广东 肇庆 526020)

儒释道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三大主流思想,其富含哲理,并深入浅出地阐释了人生面临的种种问题。在这个精神世界非常活跃的时代,儒释道各具特色的修行之术对启迪人生智慧、培养高尚品格、追求幸福人生提供了哲学依据。

儒释道;哲学;知与行

西方学者评出的“东方三大圣人”——老子、孔子、六祖慧能,其代表了中国的三大学派: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以禅宗六祖慧能为代表的中国佛家。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孕育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而以儒释道三家为主的精神文化不仅决定了中国文化的基本面貌,而且其浓厚的本土文化气息也铸就了中国人独特的心理生活和行为方式。[1]儒释道三家的哲学智慧与修行之术,是成就人生大境界的必由之路。

一、知:儒释道三家的哲学智慧

(一)儒家的“智”——君子品格、道德规范

被视为“三达德”“四德”及“五常”之一的智,是先秦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儒家道德规范体系中,不但作为世人修身的基本内容之一,更是儒家所提倡的“君子”应该具有的重要品格。孔子把“智”与“仁”“勇”两个道德规范并举,并定位为君子之道,即所谓“知(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二)道家的“智”——顺应自然的规律

道家的智慧一直围绕着作为宇宙意义的“道”发散出来,认为道生养万物而不私有,成就万事而不持功,自然无为而无不为,其本身即内含在各种具体存在者之中。“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为觉解人类的安身立命之本提供了一种深沉的生存智慧,那就是“顺应自然”。

(三)佛家的“智”——感知万物、辨别是非善恶

“佛”是从印度梵文音译过来的,是“智慧、觉悟”的意思,是对无尽时空里所包含的万事万物的大智大觉。一代宗师弘一大师指出:佛是一种解释人生和宇宙的智慧。在佛典和前辈祖师的言行范例(公案)中,处处体现出禅学出世脱俗的智慧,引导世人辨别是非。

二、行:儒释道三家的修行之术

(一)儒家:由“仁”衍生出来的道德品格和社会责任感

儒家思想的十个维度:仁、义、礼、智、信、忠、孝、廉、耻、勇[2],其不单是做人的十个准则,更反映出和谐社会所应推崇的“伦常”。孟子所说的“君子有三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正是以上道德品格的体现。

儒学的精髓是积极入世,强调个人肩负的社会责任。《大学》里提到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以及北宋张载提出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最能表现出儒者的襟怀,也最能显示儒者的器识与宏愿,是人类教育最高的向往。正是这种对家国、对社会、对人类发展的执著的热爱,使几千年来儒学思想魅力不减、源远流长。

(二)道家:以“上善若水”为范本的道德准则

道家的核心是“命”。“命”就是整个人生,虽生于自然,但发展得如何,却是人的造化。道家创始人老子所著的《道德经》,上篇讲解宇宙本源、天地变化、阴阳变幻等问题,下篇阐述人在天地宇宙中的处事方法、进退之术及长生久世之道,可见道是德的“体”,德是道的“用”,道与德,就是讲述了“命”的这两个方面,解释了“是什么”和“怎么做”的两个哲学命题。

道家辩证地看待事物的对立与统一,在道家看来,“水”是位辩证的哲人——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由“上善若水”提出了顺应自然、以退为进、以柔克刚、天人合一的道德准则,认为只有做到无为、无我、无事、无知、居下、清虚、自然,才能达到道德的最高境界。

(三)佛家:从“戒、定、慧”循序渐进地完善品德

佛典中常说:“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其中的“心”,指的就是“分别心”。佛教的清净本性既不应有人我之别,亦不应有物我之别。然而,人们由分别心而起我执、法执,生贪、瞋、痴三毒心,成种种颠倒妄想,从而陷于无尽的烦恼、无边的苦海,不得解脱。对此,佛家认为,要得到彻底的解脱,就必须以无分别的、平等的“般若”智慧,从根本上去除人们的分别心。

戒、定、慧合称为三学,即三项训练。修戒——完善道德品行;修定——致力于内心平静;修慧——培育智慧。佛教以戒、定、慧三学来治贪、瞋、痴三毒,教导人们以布施心去转化贪欲心,以慈悲心去转化瞋怒心,以智慧心去转化愚痴心。

三、知行合一:对儒释道三家思想的辨析与践行

儒释道都是中国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学说,三家各有所长,各有各的境界。儒家讲人道、正心、治世,佛家求佛道、明心、治心,道家穷天道、炼心、治身。究竟如何取舍、何以追求,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的比喻就非常精辟:儒家好比粮食店,为人们提供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释家是百货店,日常用品,林林总总,一应俱全;道家则是药店,灵丹妙药,用以济世救人。儒家店必须光顾,圣人曰:“饮食男女,人之大欲;释家店则可随时逛逛,有钱则购,无钱则望;道家店则是无事不必登。”[3]

少林寺有一个供奉释加牟尼、孔子、老子的地方,对联是:百家争理,万法一统;三教一体,九流同源;少室山还有一副对联:才分天地人总属一理,教有儒释道终归一途。儒释道三家提供了三条不一样的修行之路,尽管沿途风景各异,但最终的目的地是一致的,那就是成为乐观向上、品格高尚、聪明智慧的人,以为这个世界的更加美好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1]王敏.感受儒释道互补的传统智慧[J].知识文库,2016,(12):17,19.

[2]王敏.国学选读[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1

[3]秦浦.道家做人,儒家做事,佛家修心[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1.8

汉 西庙

B22

A

1673-7725(2017)10-0024-02

2017-08-01

谢丽仪(1985-),女,广东肇庆人,讲师,主要从事教育管理、文书写作、中国传统文化研究。

猜你喜欢
之术佛家道家
从“长生之术”到“养生之术”——中医怎么抗衰老
漫画道家思想
白色在中华文化信仰中的象征意义
漫画道家思想
牢记道家养生“十不过”
简述梁漱溟的佛家思想
短路学校
道家思想に学ぶ現代的ガバナンス
言过其实
“坠我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