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专科护理小组对预防肿瘤化疗置管患者并发症及提高患者满意度的影响

2017-11-03 13:28朱月娥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7年20期
关键词:专科导管化疗

朱月娥

PICC专科护理小组对预防肿瘤化疗置管患者并发症及提高患者满意度的影响

朱月娥

目的:探讨PICC专科护理小组在肿瘤化疗患者置管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150例肿瘤化疗置管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成立专科护理小组时间分为观察组(2015年7~12月)76例和对照组(2015年1~6月)7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通过建立PICC专科护理小组进行护理质量管理,比较两组置管情况、并发症、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置管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留置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机械性静脉炎、导管堵塞、感染、导管移位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PICC专科护理小组有助于预防控制肿瘤化疗置管患者并发症,保障置管安全,提高患者满意度。

肿瘤化疗;PICC;专科护理;质量控制

10.3969/j.issn.1672-9676.2017.20.056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 PICC)因穿刺伤小、留置时间长、能够保护血管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静脉输液治疗中[1]。但PICC也是一项有创性风险性较高的护理操作,任何环节的疏忽都可能导致置管失败及各种并发症的发生,而且PICC导管长期留置过程中,也会发生机械性静脉炎、感染等并发症[2]。因此如何保证PICC置管安全、提高护理质量一直是临床护理工作者探讨的课题。相关文献报道很多,本文采取前后对照研究的方法,探讨专科护理小组对预防处理肿瘤化疗置管患者并发症及提高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旨在为拓宽深化PICC护理管理方法及护理质量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5年7~12月(专科护理小组成立后)收治的肿瘤化疗置管患者76例为观察组,男35例,女41例;年龄47~64岁,平均(55.36±6.32)岁;肿瘤类型:肺肿瘤29例,胃肠肿瘤18例,乳腺肿瘤22例,其他7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9例,高中及中专42例,大专及以上15例;家庭经济情况:≥3000元/(人·月)36例,<3000元/(人·月)40例。2015年1~6月(专科护理小组成立前)收治的肿瘤化疗置管患者74例为对照组,其中男36例,女38例;年龄46~65岁,平均(54.85±6.24)岁;肿瘤类型:肺肿瘤30例,胃肠肿瘤17例,乳腺肿瘤21例,其他6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8例,高中及中专40例,大专及以上16例;家庭经济情况:≥3000元/(人·月)37例,<3000元/(人·月)37例。纳入标准:(1)年龄18~76岁。(2)实体肿瘤化疗者。(3)符合置管适应征且均为首次置入PICC者。(4)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告知研究事项后,所有患者或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严重基础疾病者。(2)置管禁忌症者。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肿瘤类型、文化程度、家庭经济状况等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PICC常规护理,包括健康教育、心理护理、评估血管、导管维护、并发症预防及处理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专科护理小组进行质量控制。(1)成立PICC专科护理小组。成员包括护士长(组长)、护师1名(副组长)、护士3名。小组成员均为女性;有单独置管操作证书; 50例以上穿刺经验;具有良好沟通能力。(2)培训。聘请上级资深PICC置管专家进行PICC置管方面的理论培训、操作技能培训。理论培训包括PICC置管技术、操作流程、置管维护、输液护理及职业防护;操作技能培训包括PICC置管方法、日常维护、应急处理等。(3)质量控制。①建立健全PICC专科护理小组制度,包括《PICC规范操作流程》、《PICC置管制度》、《PICC专科护理小组查房制度》、《PICC置管患者档案管理制度》等。②健康宣教:患者入院时,分析患者性别、年龄、肿瘤类型、文化程度、家庭经济状况等资料,评估患者血管情况及置管依从性,制定一对一个性化健康教育方案,包括PICC相关知识、导管维护方法、并发症预防等。宣教后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引导患者回答PICC自我护理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如置管时的配合、置管当日术肢适当制动、自我维护时注意手卫生、日常生活中注意预防敷贴潮湿及脱落、导管出现异常情况时的观察和处理措施等,对相关护理知识掌握较好的患者予以肯定和鼓励,对掌握不好的患者则针对欠缺部分予以重新讲解或示范操作,直至患者掌握,提高患者对PICC相关维护知识的知信行程度。③带管出院患者随访:详细记录患者置管情况,包括一般资料、置管原因、置管日期、导管型号等,带管出院患者每周电话随访1次,了解患者置管情况及存在问题,有问题者及时予以处理。

1.3 观察指标

1.3.1 置管情况 包括置管操作时间、一次性置管成功率、置管出血量、置管留置时间等。

1.3.2 置管并发症 包括机械性静脉炎、导管堵塞、血栓形成、穿刺口感染、导管移位等。

1.3.3 满意度 采用“肿瘤化疗置管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包括护士态度、健康指导、操作技能、以及患者接受PICC程度、掌握程度、维护效果、对日常生活的影响等7项,采用1~4分4级评分法,分值越高,满意度越好。量表经3位专家3次修订并通过预调查,内部一致性:Cronbach’α=0.881~0.902。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或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的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 果

2.1 置管情况比较(表1)

表1 两组患者两组肿瘤化疗置管患者置管情况比较

2.2 两组患者置管一次性成功率比较(表2)

表2 两组患者置管一次性成功率比较 例(%)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表3)

表3 两组肿瘤化疗置管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例)

注:观察组机械性静脉炎3例,导管堵塞2例,感染2例,导管移位1例;对照组机械性静脉炎12例,导管堵塞10例,血栓1例,感染9例,导管移位7例

2.3 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情况评分比较(表3)

表3 两组肿瘤化疗置管患者对护理满意情况评分比较(分,

注:1)为t值,2)为t’值

3 讨 论

PICC是一种由外周静脉插入肢体中心静脉的新型导管技术,操作维护相对简单,也不限制患者日常活动,能够有效避免长期输注化疗药物对肿瘤血管损伤,是一种相对安全可长期留置的静脉内导管。但是我国目前掌握PICC技术护理人员相对较少,且全国缺乏统一的PICC护理操作规范。相关研究表明,肿瘤化疗PICC置管患者各类并发症发生率高达35%[3],也是诱发护患冲突的主要原因之一。如何利用现有PICC置管护士人力资源,提高PICC置管护理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

有关最大限度利用现有PICC置管护理人员保证置管安全的文献报道很多,如PICC小组专职化管理模式[4]、患者参与质量控制、微信群管理小组[5]等,均能一定程度上缓解PICC护理人员馈乏、加强PICC置管质量控制[6]。借鉴这一思路,我们组建了PICC专科护理小组,首先从培训与建制入手,培训是为了提高置管护士的理论水平和专业操作技能,建制是规范护理行为,如“PICC规范操作流程”,其中对穿刺部位的选择,首选贵要静脉,其次为肘正中静脉,原因在于贵要静脉直且短,而且静脉瓣相对较少。培训与建制的目的就是要让护理人员知道如何做、为什么这样做,达到“知、信、行”的统一[7],这也是保证PICC置管安全的基础。本文研究中,观察组置管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置管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与谭冬梅[8]文献报道基本相似。

PICC置管效果不仅依赖于护士的正确维护,也与患者置管依从性、维护技能密切相关,强化患者对PICC置管认知水平、提高自我管理能力也有助于减少PICC置管相关并发症。本文研究中,我们在充分评估患者性别、年龄等个体特征的情况下,采取一对一个性化健康教育、带管出院患者随访等方法,提高患者对置管的自我维护技能,增强护患协同管理能力,也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叶雪霞等[9]通过对1193例PICC置管患者的随机对照研究中,报道通过实施专科护理门诊能够降低患者导管意外脱落、导管移位、外展静脉炎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本文通过比较两组机械性静脉炎、专管堵塞、血栓、感染、导管移位等发生率,所得结论也支持上述文献观点。进一步分析表明,使用PICC专科护理小组对肿瘤化疗置管患者进行护理管理,专业人员从事专业的工作,一则节省了护理人力资源,二则提高了护理质量,保障了置管安全,提升了患者满意度。

本研究结果表明,PICC护理专科小组有助于预防控制肿瘤化疗置管患者并发症,保障置管安全,提高患者满意度。需要指出的是,由于PICC护理的特殊性,专科护理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本文在PICC护理人员的准入与培训、护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质量控制上均略显粗糙,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1] Kramer RD,Rogers MA,Conte M, et al.Are antimicrobial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 associated with reduction in central line-associ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J]. Am J Infect Control, 2017, 45(2): 108-114.

[2] Gerling V,Feenstra N.Two Serious Complications of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 Indicating the Need to Formalize Training for Placing Central Venous Vascular Access Devices [J].AA Case Rep, 2016, 6(4): 100-102.

[3] 张银萍,崔 焱,钱志慧,等.肺癌化疗患者PICC相关上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16,51(4):434-437.

[4] 隋旭芳.PICC小组专职化管理模式在PICC质量控制中的临床实践与效果[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27):5505,5508.

[5] 张 丽,王惠贤.微信群在PICC置管患者院外维护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2):117-118.

[6] Park JY,Kim HL.A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clinical nurse specialist-led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placement in Korea: 4101 cases in a tertiary hospital [J]. J Infus Nurs, 2015, 38(2): 122-128.

[7] 李旭英,谌永毅,王一任,等.PICC专科护士对《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依从性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6,51(10):1212-1216.

[8] 谭冬梅.置管专项护理对肿瘤PICC置管患者静脉炎、血栓及微血栓形成的影响[J].血栓与止血学,2016,22(4):441-443.

[9] 叶雪霞,张嘉丽,杨 静.专科护理门诊在PICC置管中的实施效果观察[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16):115-116.

(本文编辑 冯晓倩)

223400 淮安市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人民医院

朱月娥:女,本科,主管护师

2017-06-30)

猜你喜欢
专科导管化疗
中外医学专业与专科设置对比分析及启示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complicated by rhabdomyolysis: A clinical analysis of 11 cases
跟踪导练(二)(3)
在联合中释放专科能量
论国内本科和专科的异同
介绍1种PICC导管带管沐浴的方法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静脉导管缺如2例
我国ICU专科护士培养现状与展望
化疗相关不良反应的处理
顺铂联合多西他赛同步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