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道路交通管理再加“三把劲”

2017-11-03 09:06李妮
上海人大月刊 2017年10期
关键词:辅警执法检查道路交通

李妮

3月25日起正式开始施行,3月21日召开执法检查启动会,9月27日,市人大常委会听取和审议执法检查报告……执法检查与法规实施同步进行,这在上海市人大执法检查的历史上是第一次,因为这部法规受到市委市政府和广大群众的高度关注,它就是全面修订后的《上海市道路交通管理条例》。

2016年12月29日,上海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四次会议对《上海市道路交通管理条例》作出全面修订,为道路交通从严、科学、规范管理提供了更有力的法治保障。

今年初,市人大常委会将条例执法检查纳入2017年重点监督内容。市人大内司委在常委会领导下,认真组织实施执法检查活动。在历时6个多月的执法检查过程中,广大群众切身感受到了条例的初步实施效果。条例实施以来,全市交通秩序进一步好转,交通设施进一步改善,交通拥堵现象进一步减少,市民守法意识进一步增强。但与此同时,道路交通管理任务重、压力大,仍然面临着不少长期而艰巨的挑战,需要再加“三把劲”。

加强严格规范执法

公安工作责任重大,市民群众期望高,必须始终把严格执法、规范执法等要求贯彻到执法各个环节。当前,道路交通执法管理中还存在不少难点和瓶颈问题,破解这些难题,需要建设一支过硬的执法队伍。

对此,参与执法检查的代表们既指出问题,又从多个角度积极建言献策:一是执法人员培训需要加大力度,持续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确保用严格、规范、公正、文明的执法来赢得老百姓对道路交通管理的更大支持。由于条例的新规定较多,公安等部门尽管开展了全覆盖培训,但培训效果尚未完全转化为执法效果。一些民警释法说理、以理服人能力有待提高,个别民警的执法与理性、平和、文明、规范的要求尚有差距。二是交通辅警队伍管理需要加大力度。根据条例规定,交通辅警协助开展交通管理应当“在公安民警的指导和监督下”进行,但目前有些道口存在“只见辅警,不见交警”现象,市民群众希望提高路面“见警率”。此外,由于辅警队伍流动性较大,一定程度上还存在边培训边上岗现象,辅警协助管理的能力和规范性有待提升。三是城郊结合部地区的交通执法管理需要加大力度。多个区人大在执法检查报告中反映,目前交通执法还存在区域不平衡的现象,12345热线的相关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现象。据统计,全市交通管理投诉量占比较大的区域是浦东新区、闵行区、宝山区、嘉定区、松江区的城郊结合区域。在这些区域,“黑车”非法运营等现象仍然较为突出,有必要加大夜间执法检查力度,压缩“黑车”生存空间。

加大规范非机动车和行人

执法检查中发现,非机动车和行人违法仍面广量大。相对机动车违规现象的明显改善,非机动车、行人违法行为屡禁不止,主要表现为闯红灯、逆向行驶、在人行道上骑行、在横道线骑行、停车越线等,其中电动自行车超重超速、行人闯红灯等老大难问题为市民所普遍抱怨。

市民巡访团在执法检查过程中组织了专项巡访,在检查的128个路口中,发现行人违法数量共93起,非机动车违法数量共603起。2017年上半年,12345热线有关电动车超速行驶、行人乱穿马路以及闯红灯、快递和外卖小哥横冲直撞、共享单车无序投放和停靠等意见诉求将近7000件。

具体来看,两方面的问题尤为突出:一是电动自行车源头管理较混乱,安全隐患大。据交警总队统计,今年上半年涉及全市送餐外卖行业的伤亡道路交通事故共76起,平均每2.5天发生一起,导致多位骑手死亡,而骑手自身交通違法是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对此,必须落实条例有关非机动车生产、销售等源头监管规定,进一步整合经济信息、质量技监、工商、城管等职能部门力量,从生产、销售环节有效防止拼装、加装、改装等超标电动自行车流入市场。二是共享单车无序发展,集中表现为无序投放、无序乱停。据统计,目前全市共享单车数量已达150万余辆,而据上海自行车行业协会估算,全市共享单车需求量仅在50万至60万辆左右。大量单车随意停放,挤占人行道和盲道设施,影响交通秩序,损害城市形象。一些违停单车临时停放点“车满为患”,甚至变成“僵尸车山”。市文明办的问卷调查显示,95%受访市民认为非机动车占据人行道,影响正常通行等现象较突出;59.1%的市民认为最需改善问题即是“乱停车”。对此,要从准入条件、管理力量配备、总量规模、物联网停放管理、违规处罚等方面进行综合治理,强化线上线下联动,使共享单车更好地服务于城市、服务于市民。

加深合作齐抓共管

良好的交通环境,是全体市民的共同期盼,是上海城市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交通环境的打造离不开各方协调配合。

条例规定,规划国土资源、住房城乡建设、财政、经济信息化、司法行政、质量技术监督、工商行政、环境保护、城管执法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共同做好道路交通管理工作。公安机关执法管理处于整个交通管理链条的最末端。在大交通背景下,城市规划、路网建设、公交配套、物流配送、交通基础设施、机动车号牌额度调控、非机动车目录管理等等,都对交通管理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交通拥堵疏导等难题难以依靠末端执法从根源上加以解决,迫切需要各部门齐抓共管、同心协力,切实形成联动合力。

条例实施是一项长期工程,必须持之以恒推进道路交通从严科学规范管理,建立健全常态长效管理机制,不断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

猜你喜欢
辅警执法检查道路交通
“名正言顺”让辅警不再尴尬
南京市2017年至2019年道路交通死亡事故分析与研判
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的节能减排问题及技术探讨
广东省珠海市公安局翠香派出所:“三板斧”管好辅警队伍
身份权责不清:辅警群体的尴尬困境
擎起“法律巡视”利剑
永昌县人大常委会开展道路交通安全法执法检查
2013—2017年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项目汇总
注重在提高执法检查实效性上下功夫
让执法检查长出“牙齿”